機械產品精度檢測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2.99W

1概述

機械產品精度檢測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機械產品精度檢測”課程是機械裝備製造專業羣平台課程,是一門結合典型工作任務基於工作過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本課程包含公差與測量兩大方面內容,把計量學和標準化兩個領域的相關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機械設計、機械製造、質量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等許多領域密切相關,是與製造業發展緊密聯繫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精度意識和對機械零件的檢測能力,是為幫助學生考取數控機牀操作中級工證書而進行的訓練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紮實的公差與測量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最新的國家標準,能夠熟練選擇和使用測量器具,具有對典型零件實施檢測的能力,掌握光滑極限量規的設計原則和基本使用方法,養成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從中獲得機械製造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公差與檢測知識和技能,從而勝任該專業核心就業崗位。將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動手能力,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對本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改革。

2項目化教學改革總體思路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特點,將課程分為6個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包含若干教學任務(見表1),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採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藉助任務驅動教學[1]。

3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施策略

3.1課程組織安排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突出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結合實驗、實訓教學,創造真實的加工、使用、檢測氛圍,使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課程體系相輔相成。採用多媒體教學,使用教具、掛圖等工具,並使用動畫等表現手法,將“形位公差的公差帶”等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立體化。讓學生自行對實驗進行分析、設計,提高其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實訓過程中,開設綜合測量項目,組織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施模塊化遞進,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測量器具的使用方法[2]。通過以上方式,既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鍛鍊了其實踐動手能力,最終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3.2教學方法

本課程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課程,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學習過程轉化為工作過程,教師主體轉化為學生主體。本課程對每個學習情境都以工作過程中的“資訊—計劃—實施—檢查—評估”來訓練學生。由此採用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3.2.1教學方法

1)任務引入教學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在任務中做。根據多元智能理論,邊學邊做的任務引入教學法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體作用和創新意識得到發揮。2)講授法。教學過程中,幾何量公差基礎理論部分主要採用講授法,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先根據教材講解理論,再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生產實際問題講解範例。3)示範分組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幾何量測量部分屬於計量學範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該部分主要採用示範分組教學法,根據每個模塊給出的工作任務,教師講解相應量具、量儀的使用方法、讀數方法、保養方法,並親自示範操作,學生觀摩後進行分組訓練,學生訓練時要能根據不同的任務確定不同的測量方案,選擇不同的`量具,對測量部位進行測量、讀數,再根據本模塊的相關理論知識點進行數據處理,完成零件合格性判斷。4)小組合作法。單元學習中,學生根據老師講授的知識在小組協作中完成任務。

3.2.2教學手段

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該課程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圖片資料,增大課堂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3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

1)注重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資源利用率。2)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完善課程教材和多媒體課件,並完成常見測量工具使用視頻、動畫等內容的製作。3)建立該課程一體化教室,並使之具備現場教學的功能。

3.4教學評價

本課程考核方法為考試,課程考核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態度、課堂提問、課內外作業、課堂筆記、課程實踐及階段測驗等,課程考核評分結構及權重見表2。

4結論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本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需求,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藉助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增強,課程考試通過率達到了95%以上。

參考文獻:

[1]謝宗華,李炳賢.面向高職院校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探究[J].科技展望,2016,26(24):228.

[2]付桂蘭.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