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比較與整合

學識都 人氣:2.93W
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比較與整合
科學心理學自1879年誕生以來,一直是以實驗科學作為其特徵和標誌的。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研究方法論在心理學的發展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lin)曾指出:“任何科學發現或概念的有效性取決於達到該發現或概念所採取的程序的有效性”[1](P13)。從一定意義上説,科學的發展史在實質上就是科學方法論的演化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幾乎都伴隨有研究方法的重要發展,而研究方法論的每次發展又總是使人類對客觀規律普遍性的認識更深化一步。科學的發展和體系的形成就是在新舊方法論的更迭和進化中實現的,科學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由於研究方法論的指導對於心理科學的實踐有着決定性意義,因而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中有關方法論的問題進行回顧、比較和分析。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稱其為“範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驗。所謂直接經驗是與間接經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後者只是關於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於研究人的經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採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hener)的工作中發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如何發生、發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後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採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並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採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展,為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諮詢和臨牀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