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校語文學習現狀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2W

一、學習語文的心理認知度

淺談中職學校語文學習現狀分析論文

在“是否喜歡上語文課”一項中,“很喜歡”佔32%,“比較喜歡”佔41%,“一般”佔22%,“沒什麼興趣”佔4%,“不喜歡”佔1%;語文課與專業課及其他課程相比“更喜歡語文課”的佔50%;認為語文學習對自己的個人成長“重要”的佔71%,“一般”的佔27%,“無所謂”的佔2%;對於學習語文的作用的認識中,“思維能力得到訓練”佔22%,“陶冶情操,提高修養”佔31%,“增加談資,助於交際”佔37%,“獲得語文知識”佔7%,“其他”佔3%;“常常”有學習語文成功體驗的佔19%,“偶爾”有學習語文成功體驗的佔75%,“從未”有過學習語文成功體驗的佔6%;對學好語文這一學科“有信心”的佔38%,“比較有信心”的佔48%,“無所謂”的佔6%,“擔憂”的佔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程本身的興趣還是有的,而且,認為語文對自身的成長比較重要,但是學習語文的成功體驗不足,對學好這一學科信心不強,並且個人設立的語文學習目標差異較大,尤其對傳統的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獲得認同度不高。

二、學習語文的具體表現

上語文課前能“提前認真預習”的佔22%,“僅臨時翻看”的佔50%,“根本沒看”的佔10%,“有時間才翻閲”的佔18%;在語文課堂上的狀態“以聽老師講為主”的佔31%,“常處於思考感受中”的佔22%,“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的佔28%,作為“旁觀者”的佔4%,“精神分散,偶爾聽一下”的佔13%,“做自己的事情”的佔2%;在語文課堂上“有”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的佔42%,“偶爾有”的佔52%,“幾乎沒有”的佔6%;回答老師提問時,“認真思考但不想站出來回答”的佔39%,“認真思考並主動回答”的佔13%,“課堂氣氛熱烈時也曾躍躍欲試”的佔30%,“答不出來很怕老師提問”的佔14%,認為“課堂提問與我無關”的佔4%;“有”質疑教材甚至挑戰老師的習慣的佔6%,“無”此種習慣的佔66%,“偶爾有”此種習慣的佔28%;在語文課堂上,“有”機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的佔31%,“偶爾有”機會佔50%,“完全沒有”機會佔19%;老師“指導過”如何提出問題的佔41%,“偶爾指導”的佔40%,“從未指導”的佔19%;課後“經常”與同學或朋友討論有關語文學科問題的佔6%,“偶爾”有過的佔68%,“從未”有過的佔26%;語文作業“經常”受到表揚或讚賞的佔7%,“偶爾”有過的佔65%,“從未”有過的佔28%。

以上數據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良好方法,思辨性、主動性和反饋性都不高,課堂學習效率不理想,甚至出現一部分學生思想脱離課堂的情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對待學生方式有待改進。

三、學習語文的基本態度

當問及喜歡語文的原因時,選擇“基礎好,是自己的強項”的佔14%,“內容豐富有趣”的佔34%,“比其他科目學起來更容易”的佔19%,“喜歡語文老師”的佔11%,“對個人成長有幫助”的佔14%,“其他”佔8%;不喜歡語文的原因選擇“基礎差跟不上”的佔15%,“內容枯燥乏味”的佔26%,“語文成績很難提高”的佔11%,“不喜歡語文老師”的佔12%,“其他”佔36%;對語文教材的選文感到“滿意”的佔13%,“大部分滿意”的佔41%,“一般”的佔38%,“基本不滿意”的佔8%;認為中職語文學習應該側重於“語文常識的學習”的佔5%,“交際能力的提高”的佔56%,“學習方法的積累”的佔5%,“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的佔34%;最喜歡的語文形式是“文學閲讀”的佔41%,是“應用寫作”的佔10%,是“口語交際”的佔49%;認為語文老師最重要的`是“淵博的知識”的佔14%,“良好的道德品質”的佔50%,“豐富的社會經驗”的佔34%,“必須有高學歷”的佔2%;對目前學校語文教學現狀感到“滿意”的佔23%,感到“一般”的佔65%,“不滿意”的佔12%;認為在語文課中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多媒體教學“會提高學習效果”的佔53%,“不會提高學習效果反而會分散注意力”的佔15%,“説不清楚”的佔32%。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容易被教材和課程的內容所左右,而當前所用的傳統教材已跟不上學生的需求,中職學生學習的側重點不再是對基礎常識的把握,而偏重於對實際交往技能和文學欣賞閲讀的學習,當前的語文教學狀態提不起學生興趣,學生對現代教學技術的引入期待值較大。

四、學習語文課外關聯內容的狀態

課外“經常閲讀”的佔36%,“老師佈置才閲讀”的佔40%,“基本不讀或沒時間閲讀”的佔24%;個人擁有的課外書籍數量在“1~10本”的佔49%,“10~20本”的佔16%,“20本以上”的佔20%,“沒有(0本)”的佔15%;在閲讀興趣和愛好方面,“涉獵很廣”的佔36%,“比較狹窄”的佔49%,“只限於一類”的佔15%;課外閲讀以“報刊雜誌”為主的佔31%,以“優秀文學著作”為主的佔21%,以“消遣性文藝作品”為主的佔17%,“社會科學類著作”佔7%,“名人傳記”佔7%,“其他”佔17%;“願意”閲讀內容健康、富有教育意義書籍的佔88%,“不願意”的佔12%;如果教師指點了閲讀書目,“會”去讀的佔71%,“不會”的佔29%;曾經“參加過”演講比賽或詩歌朗誦等語言類比賽的佔19%,“沒參加過”的佔81%;平時“有”寫日記或自發寫隨筆習慣的佔15%,“偶爾”寫的佔50%,“沒有”寫過的佔35%;“經常”上網聊天或者看書的佔37%,“偶爾”如此的佔51%,“從未”有過的佔12%;認為網上聊天“會”改變其語言使用習慣的佔45%,認為“不會”的佔33%,“不清楚”的佔22%;平時“經常訪問”網絡文學站點或頁面的佔10%,“一般”的佔36%,“很少訪問”的佔29%,“沒有訪問過”的佔25%;認為網絡文學“會”對其寫作風格產生影響的佔30%,認為“不會”的佔37%,“不太清楚”的佔33%;當問及認為曾經閲讀過的最經典的課外讀物是什麼時,20%的學生回答沒有或者空白,在回答中約有50%的同學不理解經典讀物的概念,回答最多的是《讀者》、《人性的弱點》、《心靈雞湯》、《盜墓筆記》、《誅仙》、《清朝野史》、《左耳》、《三重門》等等,讀過的經典讀物提到最多的是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外還有《駱駝祥子》、《圍城》、《老人與海》、《挪威的森林》、《伊索寓言》、《簡愛》、《茶花女》等等,有些作品只有一兩位學生提到。

以上數據反映出學生的課外閲讀量不足,個人書籍佔有量偏低,閲讀的內容和範圍狹窄,主要以報刊類為主,對外國文學更是知之甚少,但有閲讀的積極需求;語言鍛鍊缺乏,談話內容和習慣會受到網絡影響。

五、學習語文的目標、期待

當問到最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時,認為“教師精講,學生聽”的佔9%,“師生共同探討”的佔47%,“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討”的佔19%,“教師參與,學生小組互助學習”的佔25%;“接受”根據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語文內容進行班級教學的佔54%,“不接受”的佔28%,“無所謂”的佔18%。在回答中職學校語文學習希望獲得的收穫時,20%的學生回答不知道、沒想過或者空白,提出“能及格”或者“一般”要求的將近4%,回答中大部分提到的是提高交際能力、提高人的素質、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增強內涵、開拓知識面、豐富生活經驗、思維得到訓練、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考試成績、掌握學習方法、會説標準普通話等等。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大部分學生期待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增強其課堂參與度和自主性,能根據個人愛好和實際需求選擇語文教學的內容,對教學的需求更多的側重於語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和個人素質的提高。

通過此份調查問卷,發現目前的中職學校學生語文根基薄弱,語文知識貧乏,學習語文的興趣、特長和目的差別很大,雖有學好語文的良好願望,但沒有科學、正確的方法;語文課本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缺少學生感興趣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缺乏對學生職業教育的考慮;語文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方法有待改進。要改變目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編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首先,對學生進行語文水平和語文興趣、語文特長及語文學習目的的調查。在此基礎上,語文組教師根據調查結果一起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塊(以下稱之為細化課程),教學目標要規定一個最低限度,即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一個水平和範圍;細化課程的擬定要根據學生需求儘可能豐富和多樣,例如開設文學鑑賞、名人傳記選讀、演講與口才、禮儀交往、民俗文化、寫作基礎、應用寫作、影視評賞、實用美學等等。然後責成幾位教學骨幹教師(必須有年輕優秀教師)根據個人特長分別承擔某一種或兩種細化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課程教材必須適合學生髮展和專業特長,必須有一部分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日常生活相關聯,除去必需的經典篇目外,所選用材料儘可能做到“新”,即與時代、專業的發展相吻合,同時質量要高。這就要求不同的專業必須有內容不盡相同的語文教材,同時,教材中所引用的資料和數據要做到每年更新。

2.選修細化課程

在校本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入學初根據自身的興趣、條件和需求選擇語文細化課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質分組。在選修過程中,教師也可對學生提前進行摸底,然後根據學生個人差異提供諮詢和指導。課程採取學分制,每種課程對應一定的學分,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一定的學分。學生在學期末通過該門課程的考核,成績合格的獲得相應學分,不合格者,可以通過補考或申請重修的方式進行成績的再次評定。

3.合理授課和考核

基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對每個學生要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每種細化課程至少要設置兩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一種是要求全體選修此門課的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一種是為基礎較好、進度較快的學生設置的要求更高、內容更豐富的目標。安排階段測試,測試以研究性、開放性的思考問題為主,結合本階段學生的平時成績,給出階段分數。評估方式應注意多樣化。對達到第一層目標的學生,鼓勵其進入第二目標的學習,並給予一定獎勵;對未達到者進行輔導和提高,繼續完成第一目標的學習。

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繼續選修其它細化課程,直至完成一學年的規定學分為止。有條件和要求的學生可以超越學分要求,進行更多細化課程的學習。

4.定位教師的輔導者角色

教學應以學生髮現問題、探討問題和控制教學進度為主,教師在此過程中提供學習指導和輔助學習材料,更可以利用CAI技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度和要求不同的教學內容及考核。教師要樹立教會學生學習的策略和為學生創設展現自我才能的空間的觀念,讓學生逐漸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同時,把學生看做獨立的個體,用發展的辨證的眼光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

5.豐富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

例如,讓學生作專題報告,舉辦辯論會、研討會,創辦刊物和文學社團,舉行朗誦賽、徵文賽、書畫賽,做文學角度的文藝匯演,甚至外出採風、考查等等。以此實現手腦並用、邊學邊做的目的,藉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目前,中職學校語文的改革還處於探索的階段,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設置真正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語文課程,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尷尬境地,讓語文學習真正地走進學生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