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小議

學識都 人氣:4.24K
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小議
【摘要】 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導致學生職業能力低下,使學生缺乏社會競爭力,就業率遠低於重點本科院校,甚至低於職業技術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採取“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其關鍵是要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職業能力 
   
  據統計,我國有將近40%的高校開設會計專業,會計專業的在校本科生佔所有在校本科生的10%左右,而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數又佔整個所有高校會計專業人數的80%左右。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越來越困難,其就業率不僅遠低於重點會計專業院校,甚至還低於職業技術院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嚴重缺陷,導致其畢業生職業能力低下,在社會上缺乏競爭能力。 
   
  一、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着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並且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採用。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與重點院校會計專業相比,無論是學生生源、上級對學校的經費投入,還是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等都有很大的不同。重點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高級會計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側重於學歷教育,強調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則應側重於職業技能教育。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定位錯誤,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不肯降低身份,盲目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級財會人員,在培養過程中實行傳統的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其結果是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現象,既達不到“高層次”會計人才的要求,也達不到企業對會計“熟練工”的要求。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培養模式,使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低下,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脱節,從而造成學生就業難。 
   
  二、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目標定位於具有中級以下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應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應定位於教學型大學,培養的學生應定位於具有中級以下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應用型人才。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框架體系雖尚未完全建立,多數人認為應以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為標準來評價,並具體提出了初級、中級和高級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會計職業能力是指在真實工作環境下按照幾項標準實現其職責的能力,包括會計職業知識、會計職業技能、會計職業價值觀等。初級會計人員應具備學習能力和一般的實際操作能力;中級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職業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高級會計人員還應具備會計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筆者認為,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中級以下會計專業技術職稱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及一定的應變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應以該種會計教育目標為出發點,從而使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更加具備職業競爭能力。 
  (二)培養模式應採取“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 
  “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 的培養模式不同於純粹的學歷教育,而是將職業教育融於學歷教育中,在注重本科基礎教育的同時培養會計師的技能。過去,地方本科院校採取的學歷教育強調的是應試教育,該種人才培養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務發揮能力。“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 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在思想、思維方式和方法、分析、判斷能力等方面與社會需求接軌,使學生可以先人一步地進行職業經驗積累,可以迅速更新專業知識,開闊眼界,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能力。要採取“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地方本科院校必須轉變觀念,改變評價教師的考評體系,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中級會計師資格、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把培養一支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納入學校工作的重點。此舉對提高年輕教師的會計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將專業技術職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納入培養計劃 
  目前,我國對會計人才的評價實行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初、中、高)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會計從業資格、註冊會計師資格)並行的“雙軌制”,如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助理會計師資格考試、中級會計師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納入高校培養計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還可以評判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的符合程度。具體做法是:凡能通過一定級別的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就賦予一定的學分,參考級別越高,賦予學分越多。例如,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可賦1學分,通過助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可賦2學分。同時,還可考慮將通過助理會計師資格考試作為會計專業學生畢業的基本條件之一,納入高校培養計劃。另外,筆者建議國家對大學在校學生開放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逐步建立適合全國各類學校的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營造技能型人才施展才華的社會氛圍。(四)在教學環節設計上,將“實訓”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 
  在教學環節上體現“課程實訓、專業實訓、綜合實踐”的特色。在“課程實訓”中,將實訓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如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納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的實訓;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納入出納崗位實訓、存貨實訓等;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納入成本核算實訓;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納入全面預算課程實訓;在管理課程中納入平衡積分卡、戰略地圖等課程實訓。專業實訓可安排在第六學期,主要體現為對主幹學科的分項訓練;綜合實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主要體現為對專業的綜合訓練,如ERP訓練、沙盤訓練等。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重視出納崗位的課程實訓。地方高校本科生要想盡快實現就業,必須從出納做起,熟練掌握出納崗位業務,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出納崗位是會計的基礎工作,包括管理貨幣資金、票據、有價證券等的進進出出、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等。作好出納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納員要有較高的政策水平、熟練高超的業務技能、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學生在《中級財務會計》貨幣資金一章的學習中,應把學習重點放在夯實會計基礎工作上,全面、紮實地掌握出納工作,認真研究出納工作的特點。 
  (五)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學生通過四年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鍛鍊,其職業判斷能力應高於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因此,對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進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賦予學生專業知識及職業判斷能力,從而使學生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經濟事項時能夠作出明智的決策是十分必要的。當今時代,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會計環境和會計對象日趨複雜,促使會計教育也要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具有較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才。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事項時,在法律、法規許可的範圍內,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經濟業務事項在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環節上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估計與推斷。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主觀目的性、利益權衡性和社會性等特徵。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可使會計信息結果儘可能地接近客觀,以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職業判斷能力是學生畢業後勝任工作的基本保證。為此,要大力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豐富拓展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在會計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知識的培養。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除了設置常規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外,還應加大其他課程的開設力度,如:經濟、金融、證券、外貿等課程。其目的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其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應變能力。 
  (六)加強學生外語、計算機技能的培養 
  強化會計外語教學,在教學計劃中體現地方特色。近年來,各地經濟發展很快,外資企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會計專業學生要提高職業能力,除正常的英語學習外,還應加強小語種的學習。如在沿海地區,地方高校可在教學計劃中適當開設《會計日韓語》等選修課,引導學生掌握日、韓基本的會計術語,以適應日、韓企業的人才需求。而在中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在教學計劃中應適當開設與當地經濟特色相關的選修課程,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 
  同時,還要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筆者建議對各種實戰訓練採用計算機模擬進行。廈門網中網系列會計模擬軟件較好,值得推廣採用。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書蘭,甘璐.會計人才需求及職業能力評價社會調查[J].財會通訊,2008,(7). 
  [2] 周宏.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 
  [3] 劉永澤,池國華.中國會計教育改革30年評價:成績、問題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