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水利工程混凝土質量缺陷及預防

學識都 人氣:2.16W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現澆混凝土質量缺陷主要有:露筋、峯窩、夾渣、裂縫、疏鬆(內部不密實)、與鋼構件連接部位鬆動、外形缺陷(缺稜掉角、凸凹不平、麻面、起砂、掉皮)、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8類。這些質量缺陷不但影響整體工程美觀,還通常會影響工程的結構性能、使用功能、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質量事故。為減少混凝土質量缺陷,減少工程費用,縮短工程工期,加強混凝土質量缺陷的預防十分必要。

1.質量缺陷產生的原因

現澆水利工程混凝土質量缺陷及預防

1.1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力

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未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規範組織施工,施工準備不足,施工人員素質較低,事故方案不明確,未確定質量目標的控制和分解,或是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制度執行不力。

1.2模板原因

模板及其支架未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造成模板變形,接縫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澆水濕潤不夠或積水,模板清潔不夠,模板內有雜物,未塗刷隔離劑。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不平整,樑板起拱高度不夠,預埋件、預留孔洞安裝不牢固,模板拆除時間未把握好等。

1.3鋼筋工程

鋼筋表面不清潔,製作形狀、尺寸偏差,安裝時固定不牢固等。

1.4混凝土

對水泥、碎石、砂、外加劑等原材料的品種、級別、規格把握不嚴,雜物過多,達不到質量要求。未及時測定水泥的.實際活性,影響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正確性,或套用混凝土配合比選用不當,同時對外加劑摻量控制不準確等。未嚴格按配合比稱料,任意增加用水量,任意提高混凝土塌落度,攪拌時顛倒加料順序,攪拌時間過短、過長,造成攪拌不均勻和離析現象。施工振搗不實,發生離析、搗空現象,混凝土未能連續施工,振搗時間超過初凝時間;表面處理不當。未按規定的時間、方法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放線誤差過大,環境温度過低,混凝土受凍等。

2.預防措施

2.1完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根據項目管理的組織目標、組織內容和組織結構模式,建立統一指揮系統,確定質量目標、施工質量控制點;建立施工項目施工質量體系,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和質量監督制度,落實施工質量控制責任,並制定相關技術、經濟合同保證措施和制度。堅持以人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後質量控制,預防為主,嚴格執行。

2.2加強工序質量控制預防

現澆水工混凝土質量缺陷的形成,經過了模板制安、鋼筋制安、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築與振搗、拆模、養護、成品保護等工序。現就各工序分述如下。

2.2.1模板安裝

以組合鋼模板為例,保證模板放線準確,底部承墊層必須找平,模板清潔、濕潤、不積水、無雜物、塗脱模劑。模板在拼(接)時要求接縫有規律、感觀上能接受,而且接縫也要求嚴密、不漏漿、縫細小。在拼縫間還可加設海綿條或橡膠條,以增加嚴密性。此外,還可將模板拼縫與清水混凝土外型裝飾線結合起來,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對模板的加固不僅要計算強度,而且要核算剛度,避免造成變形。因強度需要採用對拉螺栓加固時,應對螺栓位置或穿牆套管等進行放樣,使螺栓孔(管)位在混凝土外表面呈規律性排列,符合要求。對柱樑交接處、牆體轉角處的模板,應有專門的加固措施,以防止澆築混凝土後變形。須留施工縫時,前後模板接縫與新、舊混凝土接槎的施工縫均應認真處理,並採取專門措施,以使混凝土接縫美觀,接頭不變形,不流(掛)漿。

2.2.2鋼筋制安

鋼筋表面必須除鏽、清潔,鋼筋下料準確,保護層厚度適宜,澆築時配護筋人員。

2、2.3混凝土攪拌

原材料必須合格,隨時測定材料含水量,按配合比稱料準確,準確控制水灰比、塌落度、攪拌時間。

2.2.4混凝土運輸與澆築

混凝土運輸與澆築的間歇時間應合適,必須在初凝時間以內保證連續施工、分層澆築。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小於2m,正確掌握振搗間距、時間,防止離析現象。由混凝土沉降及幹縮產生的非結構性表面裂縫在終凝前予以修整。

2.2.5養護

根據環境温度選擇養護方法,正確控制養護時間、次數、養護用水,特別是當日平均氣温低於5℃時,不得澆水養護。

2.2.6拆模和成品保護

控制拆模時間,合理安排拆模順序,特別注意保護混凝土邊、角部,嚴禁人為損壞。

同時,在各工序施工中,要嚴格進行交接檢查,主要是施工單位班組自檢、互查。在專業質量檢查人員檢查的基礎上,還應經監理人員對重要的工序或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工序按規範進行質量檢查後,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