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鏈績效評價研究述評

學識都 人氣:1.74W
供給鏈績效評價研究述評
摘要:供給鏈治理的績效評價,對於供給鏈的運作和治理至關重要。本文從供給鏈績效評價體系、供給鏈績效評價指標和供給鏈績效評價方法三個方面對供給鏈績效評價研究進行綜述,對研究結論進行總結分析,指出今後的改進方向。  關鍵詞:供給鏈 績效評價
  
  隨着全球製造(global manufacturing)發展,供給鏈治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製造業中普遍應用,成為一種新的治理模式。市場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給鏈之間的競爭。因此,供給鏈治理績效評價,對供給鏈運作和治理尤為重要。但國內外專門針對供給鏈治理績效評價的研究成果還未幾見,已有的也僅是分散的、個別的研究。在此本文對供給鏈績效評價研究作一扼要評述,以供鑑戒。
  
  供給鏈績效評價體系
  
  (一)基於供給鏈運作參考模型的評價體系
  供給鏈運作參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簡稱SCOR)是目前影響最大應用面最廣的參考模型,它能測評和改善企業內、外部業務流程,使戰略性的進行企業治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簡稱SEM)成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對供給鏈進行了“自底向上”的績效評價。何忠偉等人選擇SCOR模型的績效衡量指標作為基準分析的基礎,對供給鏈流程進行績效評價。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供給鏈治理委員會(簡稱CSCC)於2003年lO月頒發的《中國企業供給鏈治理績效水平評價參考模型(SCPR1.O)構成方案》,包括5個一級指標,15個2級指標和45個3級指標,也與SCOR相似。
  (二)基於供給鏈平衡記分卡的評價體系
  Robert S·Kaplan等人提出了“平衡記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簡稱BSC)評價體系。BSC不僅是一種評價體系而且是一種治理思想的體現,其最大的特點是集評價、治理、溝通於一體,即通過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滯後型指標和超前型指標、內部績效和外部績效結合起來,使治理者的留意力從短期的目標實現轉移到兼顧戰略目標實現。
  該體系分別從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過程角度、學習和創新角度建立評價體系。其中,財務角度指標顯示企業的戰略及實在施和執行是否正在為供給鏈的改善做出貢獻;顧客角度指標顯示顧客的需求和滿足程度;內部過程角度指標顯示企業的內部效率;學習和創新角度顯示企業未來成功的基礎。
  唐國鋒、王豐等(2006)利用平衡記分卡法,從供給鏈業務流程、財務、客户、學習及發展四個方面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龍子泉、高偉(2004)在對平衡記分法與基準法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供給鏈績效評價的基準平衡記分法,克服了傳統的單一財務評價的模式,把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置於新的評估體系之下。
  (三)sink and Tuttle(SaT)體系
  建立在“供給商——投進——加工——產出——顧客——成果”模型基礎上的sink and Tuttle(SaT)體系共包含七項評價指標,即效率(投進)、有效性(成果)、生產率(產出/投進)、盈利能力、質量(加工)、創新和工作環境質量。該體系的突出特點是將企業績效的評價與戰略計劃過程緊密結合在一起。
  另外,常良峯(2003)以為,供給鏈治理的`績效評價題目實質上是對供給鏈整體運行狀況、供給鏈成員以及供給鏈上企業間合作關係的度量,一般涉及各企業內部的績效度量、供給鏈上各企業間外部合作的績效度量以及供給鏈整體績效度量三個方面。Liu等從評價因素層、評價因素指標和具體評價指標3個層次構建了一個供給鏈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綜合評價供給鏈績效有一定參考價值。史麗萍等建立了供給鏈企業外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正確度量供給鏈企業外部績效提供了依據。
  
  供給鏈績效評價指標的選用
  
  Lummus等從供給、過程治理、交貨運送和需求治理4個方面列舉了供給鏈績效的主要考核指標。這些指標包括供給的可靠性、提前期、過程的可靠性、所需時間以及計劃完成、完好訂單完成率、補給提前期、運輸天數、SC總庫存本錢、總週轉時間。Beamon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分析了供給鏈績效評價指標。定性績效評價指標包括顧客滿足度、柔性、信息流與物流整合度、有效風險治理和供給商績效。定量績效評價指標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本錢的指標,另一類是基於顧客響應的指標。Gunasekaran等開發了一個供給鏈評價戰略、戰術和運作層次績效的框架,給出了關鍵績效指標的一覽表,誇大供給鏈績效指標要涉及供給商、遞送績效、顧客服務和庫存與物流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