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科學內涵與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論文

學識都 人氣:2.82W

醫學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孕育並發展起來的,所以,中醫學中無論是方法、理論,還是觀念和價值,都深刻的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打下了母體文化的烙印。所以本文將會從傳統文化入手,分析中醫學的科學內涵和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

中醫學的科學內涵與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論文

一、中醫學的科學內涵

(一)中醫學具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

“究天人之際”是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所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所有的天人之間的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觀念就是天人合一,這是我國文化的一種基質,而且對我國的科學文化各個層面都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中醫是在傳統文化中孕育並發展的,所以也具有很深的天人合一的觀念,所以具有濃郁的東方文化色彩,是一種整體的醫學觀。中醫學認為,在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繫之外,人還和自然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二者是一種具有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主要表現在:1。天人合氣,我國傳統科學中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氣,而氣又分為陰和陽,所以就有“積陽為天,積陰為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等説法,因而天地和人都統一於氣,只是處於氣的演化過程中的不同形態。2。天人同構,也就是説天人在結構上具有相同性。古代的醫學家將各個人體視為小宇宙和小天地,同天地和宇宙相應進而同構。凡是天地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人類的身上都有相應的器官、部位和功能同它相應,如果天地自然發生了一些變化,那麼人體的生理功能也就會發生一些變化。3。天人同理,也就是説人和自然在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會遵循着相同的規律。各個時代的醫學家都吧陰陽變化的規律、五行運行的規律、太極的規律當做人和自然共用的的普遍規律。

有了以上三種理論,中醫學在進行構建的時候,就會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着眼,利用氣作本體,將陰陽五行作為結構模型,這樣就能把人放在自然的時空當中進行考察,從而有效建立人的生理和病歷模型,然後找出相應的治病方法和原則。在中醫學中,保健的前提就是人與自然的協調,而人們生病的原因就是天人系統失調導致。

天人合一的整體醫學觀念將人和自然的統一性當做基礎,在宏觀的角度上認識並控制人體,有及其深刻的合理性,藴含着樸素的系統思想的萌芽,在早期的醫學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生態醫學、氣象醫學、時間醫學等在現代醫學當中也還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觀念過分的強調了認同自然的統一,沒有關注到人體的`差異性,更沒有實踐研究,所以使得中醫學的理論具有相應的模糊特徵和思辨色彩。

(二)中醫學具有崇古尊經的價值觀

我國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決定了我國才傳統文化具有崇古尊經的價值理念,同時還具有追求同一的價值觀念。而這種價值觀念深刻的影響了中醫學。黃帝和神農氏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人物,但卻被我國的醫學家尊為醫門的聖人,後來的張仲景又被尊為“亞聖”,他著的《金匱》《傷寒》等被中醫學家奉為經典。也正是基於此,幾千年來我國的醫學發展十分緩慢,基本沒有範式革命。一旦某位醫者提出了反對先賢醫學的觀點,不但不會被接受,甚至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所以在當今,要想積極發展中醫學,就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對醫學經典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推動我國中醫的發展,積極創新,勇於批判,為中醫的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三)中醫學具有重神輕形特徵

我國的傳統價值觀是重道輕器,這種價值觀反映在醫學中,就形成了重神輕形的特徵。在中醫學的方法論上,神比形更重要,那些掌握形的只是初級大夫,掌握神的才能稱之為名醫。髒象説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礎和核心。雖然歷代都有對人體臟器官的描述,可是在中醫中的臟腑功能卻不是或者説不是主要從這些描述中得出的。所以中醫學在診斷人的病情的時候,主要觀察的是人體生理功能的變化,而不是具體器官形態實質的改變。這種方法論為中醫學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但同時使中醫學變得神祕起來,例如經絡、脈象、命門等有無和定位的爭論,這些名詞是一種功能但不是概念,並不是從相應的結構的分析中得出的功能,而是從功能來對結構進行“虛設”。所以,必須從重神輕形的方法論着手,才可以合理解釋和科學研究這些概念及理論。

(四)中醫學具有得意忘象這種思維境界

象和意屬於我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對意識範疇。“醫者意也”就充分反映了得意忘象這種思維特色。通常情況下,中醫都是通過“象”,也就是人體功能的外在表象對人體進行相應的認識,然後以象作為基本來構建人體的生理病理模型。中醫學中有這樣的説法:“象,形象也。髒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髒象。”由此可知,象是中醫認識人體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人體的本質,所以必須經過“忘象”這一過程,才能“得意”,這樣就能抓住人的本質。中醫學的臨牀診斷主要以象、言作為基礎,通過問得到言,通過望、聞、切得到象。再通過得象來忘言,這樣得意忘象的思維過程才能夠更加正確和辯證。

通過相應的得意忘象、忘言,從而追求直覺的體悟,這種思維境界有着獨特的優勢,可以有效激發醫生思維的想象和靈感,有較好的創造力。在比較豐富的經驗的基礎上,在宏觀的角度把握人體,從而揭示出獨有的人體奧祕。可是這種思維沒有嚴密的邏輯,沒有相應的實證分析,因而具有臆測性、模糊性和或然性。

二、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

要想研究中醫文化,必須以我國的文學、哲學、史學為基礎,將我國的中醫名家、點擊、文物、史蹟當做對象,來研究相應的理論及規律,思想和觀念、名家風範等等,促進中醫文化的發展,推動我國中醫的進步。

一般情況下,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以下這些內容:以仁、和、謙、誠作為主體的一種文化理念,以精、慎、嚴、廉、作為主導的一種文化實踐和以美、雅、馨、便最為主線的一種文化環境。在中醫文化中,理念是根本,體現的是中醫學的核心價值觀;實踐最為重要,可以充分表現中醫學的特色和優勢;環境最為直接,體現的是中醫學的民族性特徵,三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

三、結論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及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中醫學已經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和重視。中醫文化是我國燦爛文化當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既具有母體文化的諸多特點,還具有自身發展的特徵,就其文化價值而言,是無法估量的。其文化核心內容更是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諸多優秀品質和處世原則,因而相關的管理部門和醫學研究者,一定要在掌握中醫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進而推動中醫文化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