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農村高中地理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6.38K

新課標理念下教學的有效性,是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在高質量完成文化知識傳承和基本技能訓練任務的同時,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概括地説,有效教學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學習任務多、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整個課堂體現了有效、高質、創新特點。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農村高中地理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論文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着力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秩序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融洽的師生關係,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之一。它要求:

1、尊師愛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3、互動共享,教學雙贏;

4、轉變角色,健全人格。

其中,第四點是師生融洽關係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師轉變四種角色:由知識的傳承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由課程的接受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研究者、開發者和設計者;由教學的實踐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由單一的管理者變為全面發展的啟發者、點撥者和激勵者。這些角色相互滲透和聯繫,統一於課堂的活動中。從教師角色看,上課是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從學生角色看,上課是創造潛能的發揮和三維目標全面生成的過程。所以,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目的是影響和吸引學生,使師生關係更平等、融洽,給學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從而創設生命化的課堂氛圍。

學生在知識的禮堂中,不斷碰撞出知識生命的火花,而教師則要在營造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中,不斷激發學生知識生命的潛能。於是師師、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進行了富有靈性的動態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斷引出問題、引發思考、解決問題、反思行為。

二、因材施教,確定合理適度的教學內容

有效教學關注的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量,更關注它的質。有一定難度的、具有活化力的、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基本知識是教學的有效知識。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少,知識點過少,也會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對每一節課的內容要進行重新的劃分。如對“大氣的運動”一節,我就將“熱力環流”相關知識分兩節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重點分析形成原理,第二課時講解常見形式及應用。由於時間分配不緊張,所以學生有較多的時間消化內容,教學效果顯著。

三、靈活機動,選擇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地理課程標準講究教學方法,將教學方法提升到教學目標之中,要求針對課程內容,依據課程理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應當明確指出,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企圖在教學中只運用某一種方式的認識和做法是絕對錯誤的。我們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案例式教學的運用得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更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在講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節——城市的空間結構,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説實在的,備課時我認為這節課是有點悶的,講的都是概念和規律,沒有什麼閃光點能提起學生興趣。結果開始的5分鐘講“城市形態”時真的如我所料,學生只是默默接受着知識,雖然還是有問必答,但是一點提不起興趣。因為書本上舉的例子是:團塊狀城市——成都;分散狀城市——重慶;條帶狀城市——蘭州。這些例子對於生活在小縣城的學生來説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後排的'同學冒出一句:“老師,永年縣城是什麼形態啊?”我愣了一下,腦子裏馬上浮現出永年縣城的輪廓圖,而這時,班上的同學也活躍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着永年縣城的城市形態。

這時,我突然好象看到了這節課的曙光,原來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邊事。我靈機一動,説:“既然同學們對自己居住的永年縣城這麼感興趣,那麼下面我們就以永年縣城為例,來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區。請同學們用幾分鐘閲讀一下書本內容,思考一下,永年縣城的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分別在哪裏?”這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眼睛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讓學生以自由為原則,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方框中大概標出永年縣城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位置,再一起分析這三種功能區佈局的特點。結果這節課下來,同學們的湧躍程度前所未見,所有規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們從自己畫的縣城分佈略圖中總結出來的,下了課還紛紛上到講台上指着圖研究。想不到這節課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恰當安排和設計構成教學時間的比例關係和排列組合方式,又要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有機結合起來,從地理課堂互動“主體”的構成出發,實行師生多向互動,提高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控制教學時間與節奏主要包括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學生思維、教師語言、課堂情感節奏的調控。要優化教學時間管理,控制教學時間與節奏,還要科學分配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時間。

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投入和主動建構認知結構基礎之上的,要讓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建構過程中來;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整體知識框架。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與學習的有效性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教師應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設法提高教學效益,從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