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的幾點思考

學識都 人氣:1.89W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和場內機動車。其中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爲承壓類特種設備;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場內機動車爲機電類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的幾點思考

特種設備一旦發生事故,輕則造成設備本體損壞,給企業造成直接的損失,重則會危及生命、財產安全甚至會波及企業周邊範圍的人、財、物的安全,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安全生產法》和《特種設備全監察條例》等很多法律、法規都對特種設備設計、製造、安裝、使用、維護、檢驗等環節做了詳細的規定,同時針對事故的預防也做了具體的規定,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特種設備使用應當制定事故應急專項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

在特種設備各項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中,我們也不止一次檢查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得到的結果卻不容樂觀。應急預案要麼沒有,要麼陳舊,經過演練過的應急預案較少,定期演練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總體來說,只要是上點規模的企業都會制定本企業的應急預案,但預案裏問題有很多。首先是預案合理與否的問題。有些預案存在憑空捏造或是網上抄襲的嫌疑,缺少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企業的重視程度不高,曾經問過企業負責人,預案是誰做的,回答說是指派XX人做的,再問負責人,對預案熟悉嗎?回答說不熟悉或看過一遍。還有企業負責人乾脆直接說,這東西網上多得是。再看預案本身,目的、意義、指導思想羅列種種,務虛較多,但波及到設備的卻很籠統,缺少具體環節和操作步驟。其次,有的企業的應急預案製作時間久遠、內容老舊。把預案拿出來後,封面上赫然寫着2008年,裏面涉及的人和事多已物是人非,人來人走、部門變遷、設備增減全於預案無關。如此一來,預案就變成了預備應付檢查,其餘時間留作存檔的目的了。由於相關法律條款僅強調有無預案,對時效性未做具體要求,所以監察人員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是督促勸說制定新的預案,遇到懶一點的企業負責人,下次拿出來應付檢查的通常還是那篇預案。

沒有製作應急預案的單位多爲個體、小作坊、僱傭少數幾個人的微型企業,這類企業所使用的也多爲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小型特種設備。其實這樣的特種設備纔是安全事故的高發區,因爲業主法律意識淡薄、特種設備管理和安全知識缺乏,基本上沒有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制度,更加之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缺少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根本制定不了應急預案,制定了也執行不了,演練不了。設備的故障率相對來說較高。

應急預案的本意是事故萬一發生後,能以最科學、最簡捷的方法將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演練應急預案是檢驗應急預案制定合理與否的一個很好的標準。缺少應急預案及演練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越幫越忙,甚至有可能造成二次事故,使事件雪上加霜。可是卻很少聽到企業進行特種設備應急預案演練。有企業負責人很坦率,這麼多年來,沒聽說哪家設備出了事故,設備出事就是趕倒黴,而且進行演練費時、費力、費錢還耽誤工時。工作中有時與工作人員交談,問萬一出事怎麼辦。有老司爐工肯定地說,我燒的鍋爐你放心,什麼問題都沒有,咱幹這個多少年了,對鍋爐特別熟悉。但還有作業人員就說了,出事了,跑吧,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不同作業人員回答各不相同,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時候發生事故,靠得是相關作業人員對突發事故的'應變能力,而不是制度的建設。這就要求制定預案並進行演練,而不是使得原本可以挽救損失、甚至力挽狂瀾的應急預案變成檔案櫃裏的一疊紙。

特種設備的安全涉及到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等多方面因素,哪個方面存在不足都有可能釀成事故。而應急預案的存在則努力將事故的損害程度降低,挽救人、財、物。所以無論是監管單位還是使用單位都應把應急預案重視起來,防患於未然。

從現在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的現狀來看,當務之急就是制定或更新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應急預案,並進行定期演練,不能陽奉陰違、應付了事。

應急預案作爲未雨綢繆的一份計劃,應該預先想到設備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故,這就要求預案的制定者對相應的設備要非常熟悉,這包括熟悉設備的構造、設備運行流程、設備的安全狀況以及人的因素。前文提到,設備從材料、設計、安裝、使用等任何一個方面有不足均有可能存在事故的隱患,這些隱患點都是制定預案時應該考慮到的,也就是制定預案的時候要儘可能的考慮周全,而且由於不同的設備從製造工藝、工作方式存在着極大的不同,因此不同設備的預案肯定也各不相同。預案的制定者應該根據不同的隱患點制定相應的應對方式,把種種的應對方式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份完整的的預案。

事故應急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着關鍵作用,它明確了在突發事故發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後,誰負責做什麼、何時做,以及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響和後果的嚴重程度,爲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各個方面所預先做出的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

預案的制定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能在預案裏短短的幾句話就能挽回巨大的損失,因此制定過程中絕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徵求相關專家、工作人員的意見,學習相對成熟的預案乃至從一些事故中汲取經驗,制定者要針對不同類型事故的特點,從人員、物資的協調調配,險情排除、人員疏散、傷員救治等方面統籌考慮,最終制定一份合格的預案。

但一份應急預案是否合格,還需要實踐的檢驗,最好的檢驗就是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而不是由事故來進行檢驗。通過對預案的演練來查看預案制定的合理與否,從而可以對預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可以使企業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熟悉救援流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事故發生後的茫然無措或無效行爲。

演練是演習而不是“演戲”,現實中存在重場面、重形式的現象,結果使演練變成了“演戲”,最終流於表面走了過場,看似熱鬧,效果卻大打折扣。而且現實中還有另外一種“演戲”的現象,就是演練的組織者導演一切,發生了什麼事故,什麼人蔘加,該怎麼做,完全按事先制定的方案組織、實施,演練的過程齊全,看似效果明顯,但這樣的演練方法有效嗎?首先我們必須要說,這是有效果的,我們不能抹殺這種演練的效果,但這種演練卻忽視了事故的突然性和不確定性。聽說過有單位組織了好幾回演練,每年都練,但每回演練都是同一內容,模式是固定的,參演的人員也都是同一撥人,其他的一線人員完全當了觀衆。

因此想要讓演練達成真實的效果,企業的負責人首先應該把預案的制定和演練真的重視起來,組織一線工作人員學習和培訓,增加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提高應急預案培訓質量和效果,使相關作業人員在演練過程中操作熟練、準確。應急演練形式應該多樣化,以滿足檢驗預案、熟悉程序、教育員工的目的。演練結束後要及時總結評估,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預案、完善應急措施。企業負責人更應該把演練作爲一種消除設備事故隱患的有效方法,針對隱患點進行檢查、維護,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實現安全生產。依筆者觀點,本着節省、方便的原則,可以採取漸進式演練,即先推行“集體演練”,即以不同特種設備類別作爲劃分依據,挑出幾家行業內重點的企業進行演練,演練時同類其他單位的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可以在旁參觀,甚至協同演練。以前些時日檢查出預案問題較多的電梯使用單位爲例,可以選一家電梯使用頻率不是太高的單位,邀請其他單位人家列席,針對電梯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演練。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每家單位都進行演練,來達到預案使用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