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

學識都 人氣:6.39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篇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通過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感慨良多,其中一點就是上課時學生總會在下面交頭接耳,甚至還有同學偷偷的玩遊戲。課堂是教育教學最關鍵的一環,對於這樣的課堂現象,我們該去如何處理呢?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還要首先維持好課堂紀律。怎樣認識信息技術新課程的課堂現象,用什麼方法來有效地維持課堂紀律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對此說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巧設課堂前奏。

在計算機機房上課時,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設置課堂前奏。學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師多講。可以告訴學生在課堂的時間安排上有以下三種方案:第一,講一節課,不操作;第二,講30分鐘,操作15分鐘;第三,講15分鐘,操作30分鐘。大家希望採取哪種方案啊?學生會說第三種方案。這時抓住機會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讓老師採取第三種方案,必須集中精力聽課,否則就採取第二種方案,甚至第三種方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繫生活實際。

在學習word20xx時,我就在課前搜索了一些資料,讓學生拼圖遊戲,自己做連環畫,做聖誕賀卡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以及發展的規律,這是首要的、最高的規律。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這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在課堂上運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他們學以致用是兩個非常好的突破點。這也是維持課堂紀律最長久最有效的方法。

3.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上做到嚴肅自由、主動探索。嚴肅是一種規範,自由能使學生思維解放。在保持較好的課堂紀律的同時,要讓待發展生敢於提問,讓優生敢於質疑。這可以運用知識競賽法,作品展示法,學科整合法。老師善於把教學過程營造成有利於學生積極進取、能吸引學生興趣的環境。這樣,教學就能夠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凝固走向豐富多彩,離開混亂走向秩序。

4.精講多練。

對於學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而對於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此外,要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迴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髮現的問題。

5.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師生互動,學生的互動在課堂上要得到體現。互動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髮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積極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摘要]從教信息技術課多年,對當前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現狀有一些較深層次的思考和反思。目前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的上課,總體上還是很不規範,有些教師還不太瞭解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以及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都不是很好。許多信息技術教師還不能很清楚地看清當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現狀,本文就當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要求及現狀進行一次粗淺的分析。

[關鍵字]分層設計要求,電腦同步指導,任務驅動學習,課程整合誤區,信息技術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的上課總體上還是很不規範,有些教師還不太瞭解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及發揮的作用,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都不是很好。結合有關具體情況和上級要求,我概括出以下四個方面要求:

一:分層設計要求

1、什麼是分層設計要求:

即每節課備課內容除常規之外,另設計一到二個較高教學目標,或與本節目標類似的其它目標,或相同目標的其它活動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得到分層次的訓練,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教科書就實行了分層設計,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鍛鍊。

2、爲什麼要分層設計要求:

因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小學,初中的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起點不同,條件不同,只設計一個目標,會導致許多學生上課無事可幹,以致有各種不良反應。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就會造成那些好的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鍛鍊,而那些差的學生則不會鍛鍊的情況出現,如此循環下去,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致使學生失去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3、分層設計要求的要點:

針對主目標,有完整的備課各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複習引入,演示,講授,練習,評價等。對增加的目標,要有相關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標與練習要求,這樣就不會出現上面的情況,還使學生得到了充分的練習,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越來越濃,覺得這門課很重要,又很新穎。

二:電腦同步指導

1、什麼是電腦同步指導:

用計算機提供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講解,材料,要求,練習題,提高問題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學生機的桌面。文件中還可列出本節教學目標和測試題,評價方案。後半部分可列出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學習和幫助的信息。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參考書”,他們自己也知道應該怎樣去學?如何去學?能夠使學生牢牢掌握所學的內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經就使用過一次,並取得了異想不到的效果。

2、爲什麼要用電腦同步指導:

中學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爲20分鐘以內,多講無益,但少講易講不清楚,用計算機提供詳細內容,教師只精練地講解有關要求和可能碰到的問題。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可收回學生機的控制權(多媒體控制軟件),再次集中講解。使學生既聽得清楚,又學得開心,可謂是“一石二鳥”。

3、電腦同步指導要點:

教師要精心準備提供給學生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學習方法,要求,習題或評價,可能出現的困難,分析出現此問題原因,解決方法。在這種試驗開始時,告訴學生使用這個文件的要求與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標題查找。完成任務後自我加壓提高等。

任務驅動和課程整合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其專業論述很多,已成體系,兩者互有關聯。這裏就一一做簡單的介紹。

三:任務驅動

1、什麼是任務驅動:

我們所採用的普通教學方法是教師講解有關知識,學生理解並練習,通過測試反饋,再糾正,以達到學習目標。與普通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是設計一個任務,爲完成該任務,學生可能需要運用多個已學知識,但必須有一個內容,特別是主要內容是本節課所要學的內容,教師只給簡單講解,提示有關注意事項。學生爲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學,根據教師的提示和幫助完成任務,但此時對知識掌握可能還不很牢固,教師最後給出總結或細節注意問題的講解。也就是說教學目標要明確、完整,學習任務具體。任務中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設計,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師生進行廣泛的交流。並要理清課前知識和課內任務的關係。

2、爲什麼要用任務驅動:

提倡在做中學,不單純先學後用,往往是學習最有效的,可能一時效果不如傳統的好,但通過後續內容的學習,教師的指點,學生更好地掌握目標。學過程序的人應有所體會,只按書本上的內容學習,最終只是懂得語句的含義,而不能編程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在接受任務,爲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纔會學到真正理解了的內容。初中生們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單獨地講授書本里的知識,而不佈置一些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是不能讓他們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的。更不用說技能了!計算機本身就是一門強調動手實踐的學科。

3、任務驅動的要點:

任務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能力水平。爲完成任務要用到多個知識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當前一般情況是以本學科的知識爲多。本節要用(用學習的)內容事先要指點,簡單講解,易出錯之處可用出錯答疑的形式寫到電腦同步指導的WORD文件中。任務儘可能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去了解別人、增進友誼和共享資源。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一、“學習者分析”,實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個人理解所謂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師、教材和教爲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學生和學習爲中心,使個體的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教學過程進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過“學習者分析”,教師可以瞭解學習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應該學習的內容,進而確定教學內容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學的過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學的效果讓教者和學者都能滿意。

二、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教材內容。

信息技術課的教材都是由專家們編寫的,其科學性和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針對基礎不同、接受新知識能力不同的學習者個體,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節課按部就班的話,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教材中教學生使用“畫圖”工具的過程是“打開畫圖工具——瞭解畫圖窗口組成——試畫簡單圖畫---關閉窗口——……——文件的打開和保存——……”,若按此教學,學生在畫了一幅圖後要關閉窗口,這時所畫的圖會丟失,想保存又不會,這該如何呢?我們就要把教材中順序做一下小小的調整,把“保存文件”這部分內容提到前面去講,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過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所以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們要結合實踐經驗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這樣才能年書在教和學的過程中真正的發揮作用。

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1、傳統講解法:

傳統講解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它不用藉助其它教學設備就能完成教學過程。作爲一種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學方法,它同樣適用於信息技術學科,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習主體——受教育者沒有過多的要求,小學生、中學生、成人學生、專業學生、非專業學生同樣可以適應。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信息技術常識和一些基礎知識的教學,如: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病毒預防、計算機的用途、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等,同樣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防止照本宣科,教學語言要注意生動、形象,同時配合一些簡單的圖片和圖表進行講解,這樣才能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2、講練結合法:

講練結合法就是將傳統的講解法與實踐練習結合起來,以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法首先是教師用傳統的講解法將知識要點,操作方法與步驟告訴學生,然後提出一些相關的題目由學生根據瞭解到的知識獨自實踐,這主要適用於一些有一定理論性,又要求很好的將理論融於實踐的課程,如: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對於年齡較小、專業底子較差的學生來說,這各方法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3、演示教學法:

演示教學法就是教師利用計算機及其輔助設施爲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方法和步驟。這種教學方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瞭解各種操作過程,這種方法既可以用在講解新課中,也可以用在課程的導入階段,新穎的導入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利於讓學生同步進入教學過程。除了少數基礎較差的初學者外,這種教學方法對於大多數的學習者來說都是行之有效的。

4、同步教學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而又難於理解的教學過程中。此教學法有兩種主要模式:模式一,教師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跟着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對於操作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學科,針對某個具體的軟件的某一項具體功能,操作步驟和過程比較多,界面變化頻繁,教師難於講解,採用這種方式,教師講一步,做一步,學生跟着做一步,教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清楚、明白。模式二,教師看着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模式下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操作進度充分搞好組織教學,提倡互助互學,這樣不但學習效果好,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將德育教育與信息技術的學習融於一體。同步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最適合大衆,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方法。

5、啓發教學法:

啓發教學法又稱啓發探索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內容,教師先時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獨自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此法多用於趣味性強,既有一定難度,而難度又不是特別大的教學內容,它可以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求知,對有

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講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

6、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由學生在課堂上守成預定的任務。任務在含義上有以下幾種:操作數量上的任務;操作速度上的任務;操作質量上的任務,完成任務的方式主要有:全體同學按同樣的方式完成任務;根據學生能力完成難易程度不一樣的任務,這也就將另一種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融入其中了。

以上列舉了六種信息技術課中常見教學方法,還有許多不能一一枚舉。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有機的將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緊密聯繫相關學科,注重教學實效。

每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信息技術課更是如此。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裏,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能已成爲對現代人的`起碼要求,所以信息技術學科的既是獨立的,又是爲其它學科服務的工具,我們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要牢記這一點,要教會不一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其它學科中的問題,儘量爲學生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其能夠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

五、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方法。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化教育理論也不斷的發展,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作爲新興學科的教育者,我們不能固守着僅有的一些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提倡創新,要更新觀念,要學會換位思考,用新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讓他們從傳統教育模式中的被動轉爲主動,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而有效的學習。我認爲信息技術課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式學習;小組協作式學習;使用幫助系統學習;閱讀教材和記筆記的學習習慣;利用技術解決問題,擴展性學習。

六、及時總結和反思。

把每一節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分別歸納起來,認真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自覺的實踐各種教學模式與方法,並且不斷的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只有真正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過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在新課導入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計算:或是紙筆,或是口算,或是計算器,只有少數同學思考有沒有其他好的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流程,會對結果進行分析,只有幾個別的同學還在機械地填空,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同學們的實際操作時間有限,不經常練習往往會手生,我會盡最大能力來給學生創造條件。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關鍵詞:任務驅動建構主義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適用於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方式,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信息技術是現在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實際生活的感受,而對計算機新奇而獨特的優越性的喜愛,另一方面是學生能夠從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因此,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竭盡全力,通過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對信息技術教師新的要求,要求教師無論何時都不能對教學過程“放任”和“隨心所欲”。而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能,則更多的要靠實施“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

一、什麼是“任務驅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件主義教學理念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究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性特點的課程。如果在教學中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會變得麻木、盲目,如:基礎差的學生無法消化教師課上的知識,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而基礎好的學生又吃不飽……

“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能很好的改變這一現狀。“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方式,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師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路。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主繩,是問題提出的表現。任務驅動的特點是指在教學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爲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一般來說,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上課的方式是“引入激趣——設計任務——提出問題——實踐練習、交流體會——評價小結”。整個過程就是,首先給學生演示相應的作品,如一份電子報,一幅圖畫,一個動畫等,然後邊演示邊講解完成作品的步驟,這個過程中便涉及了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具體的,在一節課中,僅用10-15分鐘講授和演示,其餘的時間都給學生實踐操作,教師只進行輔導答疑。每節課都要學生學會幾個操作技能,而這幾個操作技能就是本節課學習的任務,這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循序漸進,學生操作及時,學有所得。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

1、引入激趣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激發青少年學習積極性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遵循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能以高漲的情緒學習知識。

比如在上《資源管理器》這一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了這樣的引入:同學可以想一想,平時自己的衣服、褲子、帽子、襪子是亂七八糟的塞在衣櫃裏呢,還是按照不同類型,分門別類地放在衣櫃裏的不同夾層上呢?如果有規律地存放着,不僅能給人一種整齊美觀的感覺,也能讓我們更省時省力地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同樣的,在計算機裏爲了更有效地管理計算機上的文件或文件夾,我們可以使用“資源管理器”來對文件或文件夾進行分門別類,使它們也像衣櫃裏的衣物一樣有規律的存放着。

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能更容易理解資源管理器的功能,並且產生了好奇,激發了學習興趣。

2、設計任務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往往就有要嘗試練習的慾望,這時就便可以適時的提出任務。根據教學的內容,可以將這一節課的或整個章節的內容設計爲一個大任務,這個大任務也就是教學目標,然後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學生一起分析如何解決大任務,教師可以將整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的任務,這樣小任務裏面既包含舊的知識又有新的知識,層層推進,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

例如學習《資源管理器》這知識中,要求學生利用資源管理器實現對計算機上的資源進行管理,這個大任務裏面又包含着幾個小任務:①、啓動資源管理器、認識窗口的特點;②、新建文件夾、重命名;③、移動、複製、粘貼;④、刪除等。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就都隱含在這幾個任務中,當學生完成了這幾個任務,也就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3、提出問題

每一個任務中包含着新、舊知識,當學生了解任務後,便要思考利用何種方法去解決這個任務,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正是他們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可以根據知識點的難度,採取“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演示講解”等不同方法將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激發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

4、練習實踐、交流體會

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後,便可以讓學生嘗試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協作互

助,通過自主學習課本的知識或教師服務器上的學習資源,也可通過小組交流、合作來完成。

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困惑,或者把自己完成任務的心得說出來,與同學分享。同時,教師再根據問題的難度適時的演示、講解,引導學生掌握操作技巧,以及操作中容易出錯的地方和一些小技巧。

5、評價小結

在課堂中可預留一些時間,對學生中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也可以讓學生在同學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展示,通過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體驗使用計算機的樂趣。教師在展示後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將不足之處化爲希望。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設計好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任務”的設計、編排非常重要,直接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備課的時候,首先“任務”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圍繞教材,要有針對性、趣味性,能夠突出重點、難點。第二,“任務”的設計要把好度。任務難度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

2、教師必須轉變觀念

“任務驅動”教學法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轉變爲組織、引導;另一方面,在講臺上演示操作轉變爲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討論。

3、教學中儘量使用現有資源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發揮教材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所使用的其他教學資源也應儘可能的使用本課的教學資源來展示。

信息技術是一門開設時間至今很短的課程,不少學校、地區纔剛剛起步,很多教學方法都需要我們去摸索,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值得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煥景、於書芹·《基於“任務驅動”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小學電教20xx-191

2、呂品·《什麼是任務驅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DB/OL]

3、徐杏梅·《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中國電化教育,20xx(7)

4、王貴清·《“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教育,20xx(10)

5、何克抗·《構件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hnbsp;史春化·《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

7、郭芳·《淺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設計》

8、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本節主要知識是1、插入自選圖形,2、組合旋轉自選圖形;3、幻燈片瀏覽視圖;4、幻燈片的移動,插入和刪除

經過教學我反思如下:1、導入部分不夠自然流暢,沒有很好地貼近生活,結合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教學,節奏較快,有部分學生接受不了,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性,老師講得過多,難點有欠突破,重點不突出。時間分配不夠合理,由於本節內容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匆忙,沒來得及對學生作品進行更多地展評。2、學生對重新組合圖片,旋轉和翻轉掌握得不夠熟悉,對文字的處理還不夠嫺熟。排版還要加強訓練。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VB程序設計的第一課,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是第一次接觸,沒有什麼知識儲備,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整堂課都是學生在思考,動手操作實踐,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在任務的設計上,遵循了由簡到難的原則,學生通過課本以及學案內容,自主探索,操作實踐,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學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在任務有難度時,我讓各小組共同探討完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能互相幫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本課的設計中,還要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了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本節課內容較簡單,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碼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已的喜好來修改大熊貓的願望,不一定非要和課本一致,要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VB語言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如何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好的程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翻開以往的計算機基礎課本,無非是以計算機的發展史講起,接着講解數制與編碼,再次講述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進入到DOS與WINDOWS系統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論很容易打消孩子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一但孩子的計算機興趣被扼殺,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機也就蕩然無存。然而如今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學以至用的目的,課本從信息技術基礎講起,接着介紹WINDOWS系統的操作,再介紹網上衝浪的過程與方法,這就讓同學們形成蒐集信息的習慣,但這些對於我們的學生,課本的價值量還是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後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遊戲、能控制自己創建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會上一個新臺階。七年級上學期開設的課程是信息技術基礎與WORD軟件,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僅有1次課,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45分鐘尤爲重要,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上機練習的時間可以放長些,每次授完新課後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在作業時間將理論轉化爲實踐,鞏固並消化,從而彌補了總課時不夠的難題。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改枯燥的課堂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件中繪製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爲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製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師教以引導爲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信息技術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爲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信息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爲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爲具有高品質的人。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以前上信息技術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對於接受能力強和以前已經接觸過此類問題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況且,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爲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啓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例如:在教學“美化文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還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幾分鐘時間就完成任務了,然後就想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些學生即使沒完成任務,但看到別的同學已經開始做其他的,也不免心不在焉,有的學生乾脆偷懶,即使沒學會、沒完成任務也把問題放到一邊,這樣就會有不少學生掉隊。於是我定下了這樣的規矩:全班同學都完成任務了才允許他們自由安排時間,這樣一來,每個學生爲了不拉全班學生的後腿,都會認真的去做,提前完成的學生還會主動的去幫助不會的同學,有問題的學生也會主動的向會的學生請教,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同時,同學之間也在互相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多讓學生做老師

以前,我經常使用教師演示,學生看的方法授課,結果就會出現部分學生不耐煩而部分學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說話打鬧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不用心看書上的步驟,甚至老師演示完了,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在書上的什麼地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後來在學習新知識時,有些需要演示的內容,我儘量讓學生去做,全班同學一起看書上的步驟,由一名學生代表演示,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專心研究書上的操作方法,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基礎比較好、領會比較快的學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老師也可以及時監督課堂學習情況。

四、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中就主要以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比如在進行段落格式設置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我設計了一段小文章,保存爲兩份,一份故意打亂各種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協調。另一份則是調整好的效果。通過對比較,孰優孰劣一看便知。開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調整過來。然後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接着請已經完成(或許只完成一部分)的學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學生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指點,最終終於調整完畢時,一篇清晰優美的作品也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髮出“原來如此”的感嘆,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五、多選用身邊的素材

學習信息技術課選用素材時,儘量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他們身邊的素材,這樣比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也突出了信息技術課的實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內容可用學生自己的作文、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時事新聞等,圖片及視頻內容可拍攝一些學生或學校的照片或視頻,音樂素材可讓有特長的學生使用學過的知識錄製歌曲,或剪裁學校搞活動時的一些片段,或及時下載一些學生喜愛的歌曲視頻等,還可以讓他們親自上網搜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料供上課時使用,也可及時和其它學科的知識相結合。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也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爲了迎接中學生信息技術考試,我所帶的班級即將進入複習階段,提到複習課怎麼上,大多數教師的反應是:把握考綱,加強訓練,熟能生巧。的確,這種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師也是這樣上的:課前闡述當堂課要複習的知識點→佈置課堂任務→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教師講解。

按這種模式上的複習課,從學生的課堂提問及學習態度來看,這種複習方式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方面,反覆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復習,學生會感到厭煩,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不夠透徹,這對於解決問題是相當不利的。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要想獲得好的複習效果,在複習課的設計中一定要以學生爲主體,激發學生興趣,帶動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複習課的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對複習的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延續學習興奮點,通過有效的講練評調動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新時期我縣學校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的重點。126教學策略的推廣應用爲廣大中小學生帶來了莫大的驚喜。弱者優先、機會均等、及時評價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發展更好的可能,課堂不再是好學生表演的時間,而更應該成爲所有學生齊頭並進的快樂舞臺。層次化教學方案的實施要要求所有的老師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畢竟祖國的未來沒法寄託給那些個死記硬背的酸書生,未來事業的接班人應該富有朝氣,富有創造性,富有開拓性。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培養未來事業接班人的那種合作共贏開拓思維。任何人都很重要,都是小組合作的主體。

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在這裏,合作的動機和責任是合作學習,它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不要教師指導,也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爲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爲主,把注意力集中在瞭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教師要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給學生均等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而不再是單純的肉食鴨。圖示化導學案的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有一條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採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創造成才。學生前途都是不同的,沒必要扼殺學生在其他方面發展的天性,成功不僅僅在於考學,更在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的好習慣好方法。習慣成就未來!

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你是初涉講臺的青年教師,還是從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師,不管你課堂設計,課前準備得多麼充分,往往都會有一些課堂上的長處與不足或者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反思

本週跟紀老師學習圖示化導學案教學設計,很受啓發。導學案的使用在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習中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一步一步自主學習,學習的熱情普遍比較高,上課時都非常投入的去完成程序的設計有的學生甚至還有自己的創造性開拓。新時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敢於懷疑,敢於質疑。使用任務驅動法指導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學生在任務的驅使下主動的跟進教師思路,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更側重於傳授學生一些重點的東西,讓學生強化記憶一下,通過這次講課的對比,讓我認識到教學不是機械的灌輸,而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當學習真正成爲一種習慣,學生也就都會不自覺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來。現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在小組中體現其重要價值,只有如此學生纔會更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

傾向弱勢學生羣體,給每個學生同等的機會,均衡發展,課堂不能再是好學生表演的舞臺,應該成爲所有學生共同激勵共同進步的階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進步的動力,這就要求充分利用好導學案。導學案中能很好的牽動學生學習的神經,講課過程中應更多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只有有興趣能夠在課堂中有所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爲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爲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爲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新課程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操作。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於是,每班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掌握網站規劃的要點,確定網站主題,勾畫網站設計方案,並蒐集整理資料;認識frontpage20xx,建立並管理網站。

先讓學生觀賞幾個優秀網站,瞭解優秀網站的特點:主題鮮明、結構清晰、內容新穎、信息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美觀、整齊,賞心悅目。激發創作興趣。

通過教材中探究學習讓學生了解幾個典型網站的內容和設計特點,使學生體驗網站規劃的重要性、網站設計風格新穎性,感受網站內容及內容的表現形式多樣性,潛移默化的指導學生網站規劃方法和頁面結構的設計。

通過和word20xx相比較來學習frontpage20xx。學生會啓動frontpage20xx,也瞭解其窗口的組成。但對各菜單中的命令完成相關操作任務有難度,特別在新建名爲“情感小屋”的站點中,對於指定新網站的存放位置有理解操作難度。再有學生遺忘度太高,第一節在教室預習了一節課的本節任務,一週後忘得一乾二淨,用什麼軟件製作都不知了,是否有必要做筆記,怎樣讓學生儘可能的減少遺忘是個問題。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作爲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爲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爲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爲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

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踊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纔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纔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爲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