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李建軍見義勇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2.8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李建軍見義勇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李建軍見義勇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

學習李建軍見義勇爲事蹟心得體會1

李建軍,一個普普通通的記者,在別人的生命陷入危機時,他挺身而出,以年僅28歲的年輪譜寫了一曲壯麗的人生。他有他的夢想,他有他的熱血,他有他簡單而又淳樸的愛心,而現在,他卻無法面對親人,無法實現希冀,無法揮灑豪情,無法書寫人生。但他的整個人生,卻是以神勇的壯舉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李建軍的事蹟被媒體披露後,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爭相傳頌他的義勇之舉,無不爲他的行爲大加讚賞。在人們廣爲追求物質條件的當今社會,仍然還有這樣能夠見義勇爲、挺身而出的人,已經太少了,而他,作爲普通的記者,他卻能夠做到,在關鍵的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生命於人而言,是最崇高的,我們可以放棄這,放棄那,而對於生命,從不輕言放棄。然而,在緊要危機關頭,我們沒有任何機會細細思考,但我們可以在瞬間作出決斷,這樣的選擇只有一次,也只有一個,當別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李建軍可以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若換成你、我、他,則又會是怎樣的決斷呢?所以,我爲他的勇氣深深折服,也被他的行爲深深打動,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當我學習他的事蹟後,我無不爲他的義勇之舉而發自內心的感動。

在清點李建軍遺物的時候,人們在他的口袋裏發現了一沓名片,一個採訪本、一個U盤和一支筆。這幾樣簡單的行頭,是他爲新聞事業奮鬥的見證,也是他英雄背影的寫照。我相信,這個縱身一躍的身影必將在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這個生命的定格必將在今後閃耀着奪目的光芒,照射着每一個爲事業奮鬥前行的人。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也還有許多心願未了,他走得太匆忙了,甚至沒來得及脫下毛衣和鞋襪,更不能和白髮雙親告別……就這樣,帶着遺憾無聲地走了。生命最完美的演譯是延續靈魂送出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誠意是捨棄自身置換他人。死去的人,他是真的永生了,而活着的人,承載了他的靈魂。

李建軍同志在深秋時節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人,在生死考驗面前,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英雄讚歌。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作爲一個公民,更是作爲一名記者的道義與責任,爲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學習李建軍同志無私無畏、捨己爲人的高尚情懷,愛崗敬業、勤奮學習的進取精神,堅定信念、牢記宗旨的思想境界。體現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習榜樣,化悲痛爲力量,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告慰英雄。

我們要以李建軍爲榜樣,忍住悲痛,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踏着英雄的足跡,立足工作實際、崗位實際,爲全面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工作、踏實工作。今天,我們學習他,就是需要我們在挫折中奮鬥,在逆境中崛起,在悲痛中振作,我們教育系統每一位教育工作人員要堅決按照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繼續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以英雄爲榜樣,以英雄精神爲動力,圓滿完成本年度教學目標任務來體現向英雄學習的成效,來告慰英雄的在天之靈。

學習李建軍就是要學習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崇高風範,把“不顧個人安危、無私奉獻、勇往直前”變成自覺行爲,尤其是教師隊伍中的廣大黨員幹部要無愧於職務職責,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得起黨和國家的關懷;學習他立足平凡崗位,爭創一流業績的進取精神。通過對李建軍英雄事蹟的學習,我和其他老師一樣,都被他那崇高精神所感動,李建軍身上崇高的精神和品德,不僅體現了英雄魅力,更體現了人格自身的魅力。我要做德才兼備的教師,關愛生命,關懷學生。

二、英雄的力量激勵了廣大教師對學生的深切關愛。

縣委書記王樹華作了深切而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英雄的沉痛追思和敬仰。李建軍事蹟是對全縣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最好的鼓舞和激勵。王書記在報告會上的講話鼓舞了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必將指引和激勵我縣廣大師生把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習搞得更好。育才雙語學校報告會上明確發出了向英雄學習的強大號召,強調在全校積行動起來深入宣傳學習李建軍英雄事蹟,在學習中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就教師自身價值觀、教育觀寄予了殷切希望,對全校教育工作者幹好本職工作等各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對我校教育持續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世界上有一種力量,看不見,聽不着,卻可以打動人心,感化世界。在關鍵時刻不計個人安危,把他人生命放在第一位,李建軍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支撐這些行爲的愛心就特別可貴,也特別值得提倡和學習。他用生命演繹了愛的真諦,如果缺少愛心,就如同生活在無味的沙漠中。愛心是那樣寶貴,現在又有短缺的趨勢,所以李建軍顯得可貴,他的確是我們的楷模。李建軍生命雖然短暫卻又久遠,他不顧個人安危,他把“他人生命高舉於自己生命之上”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在別人生命受到威脅時,他奮不顧身跳入湖中,自己卻永遠不能再回來了,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激勵了當今一大批的優秀教師。他的精神更加難能可貴。與許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他給予人們的,並不僅僅是一種感動,而更多的是一種生命的啓迪。學習他英雄的事蹟,教師的“亮點”就是一些平凡的“堅守”精神: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追求,堅守自己的師德,堅守自己的信條。教師學習他就是“爲人師表,品德高尚、無私奉獻”,我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更要深刻地領會學習他精神的精髓所在,作爲新世紀的教育者和建設者就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如果更多的人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學習他,就要“師有愛心,盡職盡責”,作爲一名教師,師魂的鑄造是職業人生意義的見證。李建軍的人生故事和英雄事蹟,是昌樂全縣教師學習的楷模,更是一種時代的精神和象徵,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民族之魂,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公民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我們的教育事業和學生上,在這就要求我們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

三、要愛崗敬業,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稱號。

李建軍的英雄事蹟告慰我們廣大教師在今後要更進一步把“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無私奉獻”作爲教師一生追求的永不停息的最高境界和價值取向。

對新時期師德精神的內涵要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要契合師德建設的實際要求,也符合廣大教師的人生價值追求,使廣大教師更加明確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養、提高教書育人水平的努力方向。要從敬業(社會責任)、勤業(治學態度)、創業(創新精神)、樂業(道德情操)等方面強化人民教師的師道。作爲教師,要自覺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來感染學生,言傳身教、思想育人、榜樣帶人,爲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愛崗敬業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和稱號。其實,我們的身邊就有無數個優秀教師,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當代教師的精神道德風尚:看看我們的周圍吧!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老師,在教學第一線默默耕耘着的老師們,意氣風發,你追我趕的年輕一代……,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學習的結果。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實際行動學習他。我們學校奉行愛心教育,努力讓每一位學生擁有一個快樂,自立,能夠張揚自己個性,那就需要我們用愛心教化人格,細節養成習慣,從而使我們的同學們懂得愛自己,自立自強,愛他人,尊重關愛,愛生活,樂觀開朗,愛集體,勇擔責任。他的精神意義在於爲我們展示了一位普通工作者的精神光輝,它讓我們看到了教書育人的崇高與神聖,讓我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找到了精神家園的方向,讓我們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充滿了信心和希望,相信以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會涌現出更多的像李建軍一樣“平凡”的人,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更堅定的信念。

作爲教師中的一員,我一定要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等師德的具體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治學態度,以良好的自身修養教育、感染、培養學生,更要用心感受、在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成爲最受學生尊敬和最值得學生信賴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做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

英雄去了,但他的靈魂還在,他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裏,作爲活着的我們,更要堅守崗位,做好每一件事,讓我們替英雄去把他的每一個願望變成現實。

學習李建軍見義勇爲事蹟心得體會2

海岸社區的大門,在一路之隔的景觀橋“水榭走廊”上傳來呼救聲,“有人要跳河!”藉着昏暗的燈光,李建軍看到“水榭走廊”中央一名女子正要跳下去。沒有經過任何考慮,李建軍長期養成地社會責任感,讓他以最快的速度穿過馬路,衝向景觀橋。

當李建軍跑到“水榭走廊”中央是,女子已經翻過了欄杆,李建軍一把拉住女子的衣服。“我又不認識你,你管我幹什麼。這是女子生命中說出的最後一句話,”隨後她掙脫掉了衣服,跳入水中。而此刻,女子的兩名朋友也趕到現場。據瞭解,輕生女子來到“水榭走廊”後,曾給朋友打電話,電話中提到了“對不起父母”的語句,朋友意識到她有可能又一次輕生,便打車四處尋找。然而,還是來晚了一步。看到人已經落水,李建軍毫不猶豫地甩掉外套,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女子的朋友也一邊呼喊一便報警。湖水冰冷刺骨,當人們迅速趕到時,只有輕生女子漂在水面上,但她已不掙扎、不呼救了,任由自己慢慢沉入了水底。而水中卻沒有了李建軍身影。就這樣,他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年僅28歲。

李建軍於1982年10月20日生於昌樂縣紅河鎮周家成官村,2014年畢業於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同年被招聘到昌樂縣《昌樂通訊》編輯部工作。2014年4月濰坊日報社昌樂記者站成立後到昌樂記者站工作,201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昌樂記者站工作期間,該同志先後從事《濰坊日報社昌樂新聞》的排版設計及採集工作,歷任編輯、記者、首席記者、記者部主任等職。李建軍同志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新聞實踐,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樂觀的態度投入工作,尤其是在首席記者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紮實工作,勤奮學習、精益求精,成績突出。擔任記者部主任後,除了參加縣委、縣政府重要時政活動報道外,還負責記者部的日常事務處理,績效考覈成績始終名列記者站編採人員前茅。先後榮獲“昌樂縣優秀新聞工作者,昌樂縣新聞十佳工作者”、“寶石節宣傳工作十佳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4年9月,他成爲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李建軍從小一放學放假就幫家裏幹農活,而且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乾淨利落,深受親朋鄰里讚揚。自從2014年參加工作有了收入後,每逢過年過節,李建軍常常買上禮品,去看望奶奶、姥姥姥爺,陪老人解解悶,是祖輩們最疼愛的孫兒之一。李建軍堅韌、富有責任心,特別不怕事,愛打抱不平。據李建軍同學講,1998年,他還在上初中三年級,社會上五六個地痞流氓到學校尋釁滋事。李建軍勇敢地站出來與這夥人周旋,頭還被人打破了。在他的帶領下,同學們最終將壞人趕出校園。李建軍同志是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廣大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大力宣傳和認真學習李建軍同志的.先進事蹟,對於引導和激勵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對於在全社會弘揚新風正氣,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向李建軍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堅定信念、牢記宗旨的思想境界。他忠誠於黨的新聞宣傳事業,努力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擔任首席記者以來,他幾乎沒有休息日、節假日,有時帶病工作。今年8月份,李建軍腿部動了手術,傷口還沒有癒合就接到了重要採訪任務,他一瘸一拐地堅持到採訪現場。擔任記者部主任後,半年時間就留下了20多冊採訪記錄本、10萬多字採訪筆記、會議記錄,採寫了近200篇新聞稿件。李建軍始終堅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在平凡中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理想和優秀品質。向李建軍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無私無畏、捨己爲人的高尚情懷。上中學期間,他勇於與尋釁滋事的不法分子搏鬥;在新聞採訪活動中,他敢於面對不法分子的電話威脅。李建軍同志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向李建軍通知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愛崗敬業、勤奮學習的進取精神。僅有中專學歷的他,從一名普通的排版設計員做起,勤奮學習新聞業務知識,刻苦鑽研新聞採寫技巧,成長爲一名優秀的“高產”記者。李建軍臨終的遺物,是一沓記者名片,一個u盤,一個採訪本和一支筆,這成了他短暫一生爲新聞事業奮鬥的見證。李建軍同志堅持以事業爲重,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肩負的責任。

有一種情懷叫做萬分感動。有一種思想叫做捨己救人,有一種顫動叫做哭泣,你們也許真的很渺小,但是你們的捨己救人的精神卻是那麼的偉大。那一刻,水無情,你卻有情。你的正義,卻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世上的人們將會被你所感動。是你要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別人的生命。你走了,走得如此的突然,你不曾索取什麼,然而,你卻付出了人生僅有一次的寶貴生命。你是不曾後悔過,你用青春搭起的生命之梯,足以感動天感動地。是你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美德,展現在人們的心中。你是我們當代人的驕傲,我們爲你而感到自豪,人們的生命之梯的價值,僅在於拯救了人的性命。更加在於把我們見義勇爲和捨己救人的精神發揚光大。你的生命之梯也將會激起,人們善良的一面。你走了,你就是從這生命之梯走了,你的捨己救人的精神,將永存在人們的心中人們將會。在此,我爲你敬禮。我們牢記那一刻。你是最勇敢的,你是最可愛的人。將會學習你的精神與美德,真的英雄,真的勇士,希望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