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集合8篇

學識都 人氣:5.36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師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集合8篇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3月14日,九山初中一行17人赴xx二中觀摩學習,我有幸身在其中,深感榮幸。以下是我的幾點感受。

一、名校並不一定是現代、豪華建築的代名詞。走進xx二中校園,映入眼簾的樓羣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豪華,走進教室,內部裝飾也不現代(沒有重新裝修)。但是整個樓羣佈局非常大氣,教室內的教學設施比較完備。有一個細節:每個教室內掛着一支教鞭!這也許給追求現代教育的一些教育者一定的啓示。

二、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班級文化建設豐富多彩。每一座樓都有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名字(海納樓、篤行樓、敏學樓、唯真樓、啓智樓),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彰顯班級特色的班名(宏志八班、問鼎二班、追夢五班……),學校的宣傳櫥窗內,各班走廊的展示牆,教室內的黑板旁,講臺邊,書架上,學生們的書籍、筆記本的扉頁上,甚至在洗手間裏…處處都有勵志的話語,處處都有教育的體現,處處都在彰顯學校的文化!每個班級外的班級文化長廊都是由學生自己蒐集材料製作而成的,內容豐富,富有時代氣息、生活氣息,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風貌和特色。教室內的班級文化同樣精彩紛呈,角角落落都有勵志格言、班級宣言以及學校、學部、級部、班級的活動材料。這與有些學校爲保持教室內的整齊劃一不讓隨便張貼東西形成鮮明對比。

三、成型的“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實用的師生共用學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71”高效課堂的內涵

(1)學習內容方面:20%的知識——自學能會,70%的知識——合作學會,10%的知識—老師教會。

(2)學生組成方面: 20%學生—特優生,70%學生—優秀學生,10%學生—待優生,

(3)271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及內容安排: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10% (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4)“271”高效課堂的五個基本步驟:預習自學,自主探究;完成學案,訓練應用;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昇華;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在xx二中271的高效課堂上,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策劃人、導演,總之課堂完全的交給了學生。在這種課堂中師生情感交融、共同創造、共同提升,教學相長;學生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求,學習成爲享受,快樂寫在臉上,學習效益當然大幅提高。

xx二中的師生共用學案(預習學案、課堂學案、檢測學案)也是非常實用的,並非一日之功,這需要學校經濟基礎上的強力推進,需要全體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持之以恆的鑽研教材、不斷總結的耐心。否則,課堂不敢成爲開放的課堂。我認爲要想成型至少需要3年。

四、精細管理。有幾個細節:學校辦公室外張貼着“今日值班安排”,從帶班領導到值班水電工都在“今日值班安排”上,這樣,有何事就可直接與這些人聯繫,便少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學校的塑膠籃球場地外貼有“塑膠籃球場地使用規定”,廁所內張貼“廁所使用規定”。所有這些,無不體現出學校管理之精細。

xx之行,開闊眼界,然何時始於足下?必須從我們的教學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實際,制定適合自己學校的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計劃。先轉變觀念,再付諸於行動;先學形式,再加內容;加強學生、老師的情感教育,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細化管理,持之以恆,才能打造出我們九山初中自己的高效課堂,才能打造出我們自己的九山初中!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教師作爲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在學習《教師法》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更新了自我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我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爲教師就是爲社會爲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能夠吞下去,那此刻我不會再怎樣認爲了,因爲,每個人都享有必須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好處,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爲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僅幫忙教師得到她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爲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我的權利。

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時候,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憑職業道德、憑良心。爲了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採取了一些過激的行爲,如體罰學生等。《教師法》對此給出了明確的界定。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務必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教師要面向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不要偏愛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對於優缺點、錯誤的學生,要深入瞭解狀況,具體分析原因、滿腔熱情地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

要善於發現、培養和調動後進生身上的用心因素,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的上進心,幫忙他們滿懷信心的成長。對於極個別屢教不改、錯誤性質嚴重、需要給予紀律處分的學生,也要進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採用簡單粗暴和壓服的辦法,更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爲此教師法規定了教師體罰學生應承擔的法律職責。對於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教師,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務必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幫忙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並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對於情節極爲惡劣,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法律職責。

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在着,但是每當教師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衛自我的人卻不多,這說明教師只是知法、守法還是不夠的,因爲用法也是我們基本的權利。所以我認爲給予我們這些新教師上一節用法的課更有實際的必要。

透過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我的思想適應社會需要,就要有知識,這就要學習。同樣,人們的觀念需要更新,提高自我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學習理論,就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因而就不可能構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能矢志教育,義無反顧,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爲人民教育事業而努力奮鬥。其次,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一個要求。同時,透過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教師進一步嚴格要求自我,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係和聯繫中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書過程中育人。

其次,教師要勤於實踐磨練,增強情感體驗,提高師德修養。教育實踐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師德修養的目的,在於構成良好的師德素質,提高教師實踐潛力。教師不僅僅要透過理論學習來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體力行,用這些認知指導自我的行動,培養自我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樣,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能夠了事的,要重在實行。

教育實踐是正確師德觀念的認識來源,只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才能正確認識教育活動中的各種利益和道德關係,才能培養好自我的師德品質。教育實踐還是不斷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動力。教師道德品質修養不是一時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的探求,不斷的認識,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提高。

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指導整個修養過程的總目標是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理想,它作爲一面旗幟,爲教師如何作人,如何勝任教書育人的職責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目標,併成爲教師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動和激勵着教師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奮進。但是,由於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過程是構成師德的各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個人原有的道德水平與社會道德要求之間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師道德修養的目標必然有着層次之分,每個教師務必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出發,確立可行的目標,去努力實現自身師德從無到有,從現有層次向更高層次的攀登。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教師學習教師張麗莉心得體會1000字要不是突如其來意外事故不會認識這位佳木斯“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要不是張麗莉生死關頭那一推一拽不會知道這位活潑可愛80後女孩如此美麗而高尚;要不是事發夜間不會想到老師們每天在學校工作那麼長20點38分他們纔可以回家而這正是萬家燈火其樂融融時刻;要不是張麗莉丈夫講述不會了解她每天早晨5點起牀7多到校一直到晚上9點才能回家再備課到半夜;要不是人民日報報道不會相信雖然張麗莉已任教5年卻一直解決編制問題每個月工資僅1000元;要不是白巖鬆“新聞1+1”不會頓悟那冥冥之中真會有這般契合事情:就在出事之前這位語文老師剛給學生出了兩道作文題一道是《你是我心中最美風景》另一道是《那一刻我世界春暖花開》;……

這位“最美女教師”不心中最美風景?這位年輕人捨身救人那一刻不是讓體味了這世界春暖花開?

時代呼喚“最美”;人們崇敬“最美”“最美”感動無數人而這種感動又會“傳染”當在電視裏看到佳木斯醫院門口人頭攢動人們焦急地爲張麗莉甦醒祈禱時看到救護車載着仍在昏迷中張麗莉轉院之際當地上百臺出租車打着雙跳燈組成車隊護送救護車出城而凌晨時分當救護車隊駛抵哈爾濱時上百輛小車列隊迎候集體鳴笛向張老師致意……那一刻也淚流滿面

其實“最美”絕非迸發於瞬間而孕育日久猶如那驀然盛開鮮花早已由陽光雨露滋養含苞待放多時“最美女教師”長成豈在一朝一夕?

然而“最美”卻驚豔於生死間一剎那以青春生命爲代價以流淚流血爲代價如此可歌可泣如此令人扼腕“最美”多多益善可是“悲壯”之美、與死神“零距離”後才被“美”教人於心何忍?

假如這正氣凜然一剎那張麗莉也是“最美”;假如不是這偶然爆發壯舉張麗莉也無愧於“優秀”稱號聽聽她同事、學生、家人動情回憶、敘述這已經毋庸置疑

問題是在此之前誰來並認同這“最美”誰來評定並授予這“優秀”?遲遲未能進入教師編制辛辛苦苦教書育人卻收入菲薄憑着問心無愧良知和師德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那時候張老師煩惱、鬱悶、困苦被熱情真誠地關注過、無微不至地呵護過嗎?

問題是張麗莉好老師、好青年在神州大地上何止成千上萬?含辛茹苦默默無聞甘於奉獻被迫清貧社會給過他們多少心靈慰藉、生活實惠?莫非都要有了驚天動地一剎那才n個“最美”n位“優秀”?

我想張麗莉一旦甦醒一旦復原她最希望不會是那麼多豔麗鮮花、耀眼光環而是齊全雙腿健美身體她付出絕非爲了索取但是她英勇、她美德、她不經意獲得“最美”榮譽能讓社會審視、深省:該如何善待平日裏張麗莉和張麗莉們讓他、她和他們“心中最美風景”也讓他們心頭永遠春暖花開?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教師是園丁,有人說教師是紅燭,燃燒了自我照亮了別人……教師是一個不一樣於其他職業,她神聖、偉大、高尚,世界一切讚美的詞語都能夠用在她身上。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學習的是《守則》《規範》;當我成爲教師的時候,學習的是《教師法》。我國於1998年修訂了新的教師法。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在着,但許多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這說明教師只知法、守法是不夠的,因爲用法也是我們基本的權利。教師作爲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更新了自我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我的法律地位,因爲,每個人都享有必須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好處,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爲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僅幫忙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爲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我的權利。

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必須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爲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我的思想和行爲,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爲規範來要求自我,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爲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應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務必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我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就應有創新精神。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一樣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一樣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範和鞭策自我,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5

今天學習了特級教師於永正給新老師的二十條建議,讓我反思自己幾年來的從教經歷:

課堂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熱鬧

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討論活躍,回答問題踊躍,課堂呈現出熱鬧的景象。心裏不願意讓課堂出現一點安靜的狀態。這種熱鬧、流暢、華麗的課堂值得我們反思:課堂上難道只需要熱鬧而不需要安靜嗎?

一、教材需要學生靜讀。

許多教師在新課的引入上花費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計用新、奇、特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良苦用心無疑是好的。但每節課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那麼多精力來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引入,更多的是隨堂課。據我本人調查,現在多數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因此在隨堂課的開頭,很有必要讓學生靜讀教材,瞭解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往往帶着自己的經驗和感情閱讀教材,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教材,這個過程是教師對教材的分解、闡述無法完全替代的。

二、回答問題需要學生靜思。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的一種常用方式,也是引導學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師設問之後,要等待學生靜靜地思考。

提問之後即叫學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暢的課堂多半是虛假的。要麼問題太簡單,沒有思考的價值;要麼演練了很多次,學生早已熟記答案;要麼讓優生的思考代替了全體學生的思考,用虛假的熱鬧和流暢掩蓋多數學生缺乏思考的實質。

三、概念與規律的學習需要學生靜悟。

科學概念和規律的建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往往包括對現象的觀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由生動的具體到科學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維加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悟,讓學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質,方能舉一反三。特別是高中物理,思維難度大,更需要學生的靜悟,有人甚至乾脆把物理叫做“悟理”。

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安靜地思考,自主地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髮現問題,總結思路,提煉方法,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讓知識入腦、技能過手、方法得以掌握,讓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特別是高中物理學生普遍感到一聽就會,一學就懂,一做就錯。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學生練習的環節出了問題: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經歷得少,歸納總結得少,必然掌握得就少。

四、課堂結束需要學生靜靜地總結與回顧。

課堂教學要有精彩的開頭,更要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心理學的近因效應表明:最近的刺激對學生的印象最深。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需要把所學的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通過對已有知識結構的調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以便於回憶、再現、提取。

因此課堂教學不能草草地結束,也不能由教師包辦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要安排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靜下心來好好總結:本堂課我學到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知識的系統建構,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

當然,課堂教學不能千課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熱鬧,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靜。熱鬧與安靜都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課堂教學的本質要求之一是要促進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參與。當靜之處則靜,當鬧之處則鬧,鬧與靜結合方能彰顯課堂教學的本質。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6

12月起,最近我參加了四川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的學習。通過網上看視頻、回帖、評論、寫日誌等方式,我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聽了各位專家的講授,學到了更多、更好、更先進的教育方法,其中最值得我關注的是微課的學習,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受益匪淺。

一、微課的內涵

“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例”,它是以教學視頻爲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重點、難點、考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之有機結合體。“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同時可包含與該教學視頻內容相關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內容,其中“微視頻”時長一般爲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特點

1、主題突出,目標明確

“微課”主要是圍繞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進行的教學。因此“微課”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更加突出,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2、資源多樣,情境真實

“微課”是以“微視頻”爲核心,並整合了“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內容,營造了一個與具體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真實情境化的“微教學資源環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三、微課的製作方法

1、攝像工具拍攝

第一步,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紙展開教學過程,利用便攜式錄像機(或手機)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第三步,對視頻進行簡單的後期製作,可以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

2、用手機app錄製微課

(1)用“快講”:在手機上裝上快講app,可以錄製微課。

(2)在手機上裝上wps office做成課件,然後講解,用手機錄屏大師app錄製下來。

3、錄屏軟件錄製

第一步,針對所選定的教學主題,蒐集教學材料和媒體素材,製作課件;第二步,在計算機中安裝錄屏軟件;第三步,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教學ppt(word、畫圖工具軟件或手寫板輸入軟件等),執教者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和音量,並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後,單擊“錄製桌面”按鈕,開始錄製,執教者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可以配合標記工具或其他多媒體軟件或素材,儘量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第四步,對錄製完成後的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

四、微課的意義

1、對學生而言,實施微課能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聖人,而是身邊的導師;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內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閱和修正。比如一年級的寫字教學,孩子們對漢字的筆順筆畫最容易弄錯,我就可以針對此情況,製作一節微課,讓這個字的每一筆按照順序依次出現,這樣學生就很快弄清了該怎樣寫這個字,最主要的是針對那些學困生,可讓他們反覆的看,直到學會爲止。複習課時,把重點、難點的知識錄成微課,播放給學生看,指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更多的知識拓展。

2、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前是老師講得口乾舌燥,不認真的孩子,一下課就忘了,老師還要反覆的講,現在把它製作成微課,放給他們看,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學生又能從“微課”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利用微課相關辦法自己製作了《部首查字法》《漢子捺的寫法》的微課視頻;利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相得益彰。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爲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要素爲:

1、情境是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學習環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素材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情境的必備要素。

2、情境包含豐富的學科知識、能力因素以及與相關學科的因素。

3、情境具有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和成長的情意因素,具有學生參與的角色要素。

4、教學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課程資源,體現了學校課程資源較高的開發利用的程度,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設施和時空要素。

5、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潤性,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探索問題的興趣,有較好的對問題進一步拓展空間。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誘發性原則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新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因此創設教學情境時,最好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他們產生積極思考的慾望。

2、真實性原則

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儘量使情境是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現實生活中能找到的。學生在“眼見爲實”的豐富、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面前,通過對問題情境相關問題的探究。完成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如果對某些教學目標無法創設實際情境,可創設趨於逼真的間接情境。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生活中的現實情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開展調查實踐活動,在觀察體驗中,廣泛收集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

3、接近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創設問題的深度要稍高於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使學生需要經過努力思考,“同化”和“順應”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摘果子時,需“跳一跳,夠得着”。

4、合作性原則

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並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考慮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之間愉快地交流、協作,並共同克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

5、衝突、和諧統一的原則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注重考慮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課堂“亂”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而且還要考慮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師生相互啓發、誘導,達到熔融一體、和諧共振的境界。

6、層次性原則

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也遵循這一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儘可能依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架設好學習的框架,有層次、有梯度,考慮好問題的銜接與過渡。

有效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一般認識規律、身心發展規律,並與他們所學習的內容相適應、相匹配。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和有意義的學習心向,能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接受問題的挑戰,併爲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

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

在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幾種常用的方法:

1、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虛實結合。

2、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引人入勝。

3、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恰到好處。

4、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激活熱情。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地積累和嘗試。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教師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在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有着不同的行業規範,即職業道德。職業道德作爲一個老話題,在古今中外早就引發了人們的很多議論。然而在社會不斷髮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類腳步踏入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思想由單一走向了多元化,新舊思想的交匯、碰撞,道德的淡薄,無一不困擾着人們,而作爲教師在面臨着收入與付出的不平等,也面臨着價值觀、理想觀、人生觀的困擾迷惑。因此,重提這個話題,是及時的,必須的。

師德師風是什麼?在幼教戰線上工作了十多年的我,不敢說對師德師風有多深的理解,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以及觀看了數屆優秀教師的師德演講報告後,讓我今天重新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後,對師德師風的理解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理解。在此,結合自身的認識,談談我的點點體會。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呢?我認爲,愛崗敬業,熱愛幼兒,尊重孩子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孩子,纔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只有熱愛幼教事業的幼兒教師,纔會熱愛幼兒,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思想,想幼兒所想,從心裏願意與幼兒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爲愛孩子,孩子平時纔會主動和老師交流思想,遇到困難,也會主動請求老師的幫助。

其次,作爲幼兒教師,遇到事情要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熱愛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現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的期望,社會競爭的激烈,使得一些孩子從小負擔就很重,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這樣,他們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個性,將來進入學校後這些孩子就會出現了許多的不適應:優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順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陰影。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跨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幼兒園,就要對他們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迎接每個孩子,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作爲幼兒教師,我們選擇的不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職業,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不可能一鳴驚人。

我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們的職業,但我們卻可以象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孩子。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無論是什麼職業、什麼崗位, “愛、奉獻”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只有滿懷信念的幼教工作者才能在幼教這片沃土上,耕耘出最成功的天地,得到最熱情的收穫,輻射出最靚麗的光芒。 “以人爲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內容。而作爲幼兒教師,我認爲尊重幼兒,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幼兒雖小,但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願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幼兒是極大的精神激勵。

尊重幼兒的實質是把幼兒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幼兒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幼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爲幼兒成長的夥伴,成爲幼兒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爲“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而這正是良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師幼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然而,當今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得許多教師在承受着物質和精神的落差、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所帶來的壓力。曾經,我也爲自己微薄的收入而苦惱、懊悔、迷茫,而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聖潔時,我感動、羞愧了。這些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着我們,這些同行,讓我們由不情願到情願,由情願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爲,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人吃飯是爲了活着,但活着絕不是爲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

放眼望去,成千上萬的小學、中學、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腳踏實地、一絲不苟、默默耕耘着,他們用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奉獻奠定了祖國建設事業堅實的基礎。

今後,我將和所有的幼兒教師攜起手來,愛崗敬業,勇於創新,認真執教,共同撐起幼教這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