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

學識都 人氣:1.06W

政治高考題多以最新時政材料爲載體來考查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高考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歡迎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2016年高考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丹麥將成爲世界第一個無紙幣國家,從2016年1月開始,商家有可能拒絕接受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支付。這意味着在丹麥( )

①貨幣不再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②國家能夠調節貨幣的流通速度

③收款手續簡化,方便購物消費

④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3. 如果你有一項技能,可以通過網站或者APP,就能找到願意爲之付錢的用戶。在全職工作之外,增加一項臨時工作,這就是互聯網時代流行的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經濟形態也被稱爲“零工經濟”。它( )

①降低了就業成本,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

②增強了勞動者就業的靈活性,但也會增加勞動者維權的風險性

③進一步推動了創新經濟的發展,也給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戰

④解放了人的時間和創造力,改變了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2016 年2 月26 日,國家發改委表示,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高居民收入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將研究制定針對重點羣體的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通過對技術工人、農民、中小創業者、科研人員、企業家、公務員、有就業能力的困難羣體等的精準激勵,優化收入分配格局。這一激勵政策有利於( )

①兼顧效率與公平,實現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增長同步

②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促進國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

④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5年12月20日,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這不僅能給百姓生活帶來實惠,對企業生產帶來利好,對我國對外經貿格局也將產生積極影響。中國自貿區“朋友圈”的進一步擴容,助推外向型經濟邁出新步伐。材料說明( )

①國家間的合作逐漸加強,矛盾日漸消失 ②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拓寬我國經濟的發展空間

③貿易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④各國經濟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首次將“預算公開”入法、部分“開閘”地方發債、首次明確了轉移支付的法律地位……這部把“規範政府收支行爲”寫入立法宗旨的新預算法的最大亮點,是將政府從管理主體變爲被監督對象,更強調讓人民監督政府花錢。這種變化有利於 ( )

①加強對政府財政預算的管理和監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政府由行使經濟立法權轉向行政執法

③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

④確保我國人民成爲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以行使監督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17.廣州某區整合應急指揮中心等機構,無縫對接110. 120等專項指揮系統,並鏈接進該區政務公衆號“報料”平臺,以有獎報料形式鼓勵市民參與,用投訴滿意度考覈各處暨單位,實行24小時接聽接收羣衆的諮詢、投訴和舉報等,市民整體滿意率達到 93. 8%。該區在城市管理中( )

①暢通表達渠道,擴大了市民的政治參與 ②運用市場機制,提高了市民的監督能力

③注重第三方評價,強化了行政管理績效 ④堅持利爲民所謀,落實爲人民服務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2015年中國外交全方位拓展.既有人國外交的良性互動,義有周邊外交的精耕細作:既有同廣大發展中國家關係的命運相通,又有多邊外交的積極運籌,形成了一整套有 理念支撐、有策略原則的戰略佈局。我國的外交成績可以用“白宮秋敘”“勝利日外交”“亞投行”“一帶一路”等關鍵詞來概括。由此可見( )

①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②我國堅持和平共處原則,主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③國際關係的基本形式由競爭、衝突轉向合作

④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了我國對外關係的不斷髮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好的藝術不分國界,傳統京劇曲目《楊門女將》與《鎖麟囊》最近在法國和瑞士頂尖劇院創下連演7場的紀錄,打動了諸多海外觀衆,被世界所稱頌,爲京劇和其他傳統戲曲走出國門提供了一種“歐洲樣本”。由此可見( )

①發展文化事業應以市場需求爲導向

②我國文化產業已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③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國家主席強調,要建設文明之中國、先進之政黨,必須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長期以來,他始終把修身立德、治心養性作爲立身之本、從政之基。從辯證唯物論角度看,以上論述體現了( )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

②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③人的主觀精神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可靠保證

④意識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2016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全年經濟增速爲6.9%,25年來首次破7,這種經濟增速下滑,風險凸顯以及紅利轉換的狀況,究竟是後危機時代短期的不穩定性,還是意味着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學術界爭議頗大,學術界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爭議表明( )

①真理與謬誤是相對的,互相包含的

②認識具有反覆性,人們對同一事物的正確認識要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③由於主體的方法不同,認識具有差異性

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因實踐經歷不同認識也不會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2016年1月11日,中央軍委宣佈將四個總部改爲15個職能部門等重大舉措,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着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這表明( )

A.整體功能總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B.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C.採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整體功能

D.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着事物發展方向

23.中共中央宣傳部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爲主題,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了一批“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蹟。“時代楷模”的事蹟厚重感人,影響深遠,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這告訴我們( )

榜樣的力量對人的價值觀形成起決定作用

②先進典型事蹟是人們道德素養的核心與標準

③應從先進事蹟中汲取精神養分,感悟道德力量

④要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60分)

38.(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不僅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然而,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式發展慣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製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成爲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重負。此外,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共服務、社會公平等領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着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纔是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國家主席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是工作重點,關係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局、關係到“十三五”的開局。各地區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堅決行動,抓緊抓好抓實,切實取得實效。

(1)請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學依據,並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議。(14分)

(2)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請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各單位各部門應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決策部署。(12分)

39.(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6年8月25日,從北京發到瑞士日內瓦的電子郵件(E-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爲47.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羣佔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材料二 國家主席指出:”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鑑。”“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中國願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交流橋樑,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鑑,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我們願同各國一道,發揮互聯網傳播平臺優勢,讓各國人民瞭解中華優秀文化,讓中國人民瞭解各國優秀文化,共同推動網絡文化繁榮發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1)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鑑”這一主張的依據。(10分)

(2)有人認爲:“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傳播必將完全替代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你贊成這個觀點嗎?試用唯物辯證法相關知識說明理由。(12分)

(3)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請就如何推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繁榮發展提出兩條建議。(4分)

參考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答案】C

13.【答案】C

【解析】零工經濟指的是在全職工作之外增加一項臨時工作,零工經濟有利於增強勞動者就業的靈活性。因爲“零工”經濟是藉助互聯網平臺,所以其進一步推動了創新經濟的發展,但是互聯網具有虛擬性,所以其會增加勞動者維權的風險性,也給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戰,故②③說法正確。①④說法與題意無關。

14.【答案】D

【解析】①選項說法錯誤,應該是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②材料中針對重點羣體的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屬於初次分配,②說法錯誤。針對重點羣體的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是屬於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有利於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因此③④選項說法正確。

15.【答案】D

16.【答案】B

【解析】“規範政府收支行爲”寫入立法宗旨的新預算法,將政府從管理主體變爲被監督對象,強調讓人民監督政府花錢,有利於加強對政府財政預算的管理和監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①③說法正確。②說法錯誤,政府沒有立法權。④說法錯誤,預算法並沒有確保我國人民成爲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

17.【答案】B

【解析】廣州某區整合應急指揮中心通過公衆號“報料”平臺,鼓勵市民監督,有利於暢通市民表達渠道,擴大市民的政治參與,①選項符合題意。政府這樣有利於市民更好的監督政府,體現了政府堅持利爲民所謂,爲人民服務的宗旨,④選項符合題意。②選項說法與題意無關,材料並沒有體現提高了市民的監督能力。③選項說法與題意無關,材料強調的是對政府工作的監督,與強化行政管理績效沒有直接的關係。

18.【答案】B

【解析】通過材料體現的我國的外交成績可以看出,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了我國對外關係的不斷髮展,①④選項說法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中國並不主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③選項說法錯誤,國際關係的基本形式依然是競爭、合作與衝突。

19.【答案】D

【解析】傳統京劇走出國門,並被世界所稱頌,說明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故選項③正確,同時也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正確。選項①文化事業不妥,應排除。選項②我國文化產業已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與現實情況不符。

20.【答案】C

【解析】國家主席的治國理念從“辯證唯物論”角度體現了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④意識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故①④正確。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特點,故選項②錯誤。選項③錯在“可靠保證”上,誇大了人的主觀精神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的作用。

21.【答案】B

【解析】①選項說法錯誤,真理與謬誤是具有嚴格的界限的,並不是互相包含的。材料中經濟增速的不穩定性和學術界對經濟發展的爭議,體現了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由於主體立場、觀點、態度的、方法的不同,認識具有差異性。因此②③選項說法符合題意。④選項說法錯誤,人們的實踐經歷不同認識不一定會不同。

22.【答案】C

23.【答案】D

【解析】①選項說法錯誤,榜樣的力量對人的價值觀形成不起決定作用。②選項說法錯誤。材料中告訴我們要學習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蹟,應該從先進事蹟中汲取精神養分,感悟道德力量,踐行正確的價值準則,因此③④說法符合題意。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60分)

本捲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第41題爲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42題-第48題爲選考題,考生根據需求做答。

38.【參考答案】

(1)經濟學依據:①生產決定消費,要滿足消費必須發展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當前的產能過剩是一種結構性過剩,要生產高品質商品滿足羣衆的真正需求就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②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協調供求關係,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生產力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每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建議:①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②進行供給結構性調整,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③在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提供財政支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促進房地產去庫存、國有企業兼併重組。④建立有效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通過產業的調整和創新提高生產率,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構變化。⑤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減少使用金融槓桿,大力發展公共服務。(每小點2分,答出4點給滿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中央作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國家機構、人民團體及組織等各部門各單位都應統一思想,貫徹落實。②堅持民主集中制,正確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各單位各部門要講政治、講大局,克服狹隘的部門利益,打破地方保護,落實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③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於政府,在於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要制定好方案,明確方向和目的,把握好手段,落實責任,出臺措施,真正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④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各單位各部門要落實好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每小點3分,共12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解析】

立意:本題選取有重大現實意義和價值的話題(經濟領域選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治領域選取各單位各部門應如何貫徹落實這一供給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要求學生通過提取和解讀信息,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合理地進行邏輯推理和演繹分析,論證和探究問題。

選材: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製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成爲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的重負以及有關供給側改革的國家政策。材料中表明一些行業存在着嚴重的產能過剩,因此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去產能,去庫存。

解題思路:第一小題有兩個小問考生要學會分點作答,首先第一問是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學依據,也就是從爲什麼的角度分析,因此考生需要結合材料瞭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與及它的意義,側結構性改革強調的是從生產的角度入手改革,因此考生可以聯想到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問屬於“措施類的主觀題”,要求學生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議。答題的基本邏輯應該是“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措施(着力點)”。因此,解決此題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問題,從而針對問題去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供給測改革主要是化解產能過剩,提供有效供給,因此,我們應該優化供給結構,建立有效供給,利用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淘汰過剩產能,增加對新興技術企業的支持等等。

第(2)題,由材料二從多層面多角度說明各單位各部門應如何貫徹落實供給側改革這一決策部署

是一項系統工程,並基於此從政治生活的角度,提出各部門如何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於措施探究類問題。國家各部門包括多個主體,回答此題,要求綜合調用學科知識,立足多個主體,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結合參與國家治理的各個主要主體(黨、各個國家機關、人民羣衆)分角度探討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9.【參考答案】

(1)①文化傳播需要媒介。互聯網是大衆傳媒具體形式,現階段,互聯網爲文化的廣泛交流提供了一個共享平臺。(4分)

②文化具有多樣性。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2分)

③文化發展需要創新。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借鑑、傳承基礎上的不斷創新,才能實現文化的繁榮和創新和發展。(4分)

(2)贊成。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2分)網絡傳播是新事物,經歷了一個從弱小到不斷壯大的,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3分)網絡傳播符合傳播發展的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3分)辯證否定是事物發展和聯繫的環節,(2分)發展是新事物對舊事物否定,因此,網絡傳播代替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勢在必然。(2分)

反對。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我們要全面的看問題。(3分)網絡傳播和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各有利弊,但網絡傳播的優點不足以替代傳統傳播方式的優勢。(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分)網絡傳播與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可以滿足不同要求以及不同人羣的不同需求,網絡傳播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文化傳播方式。(3分)

(若從唯物辯證法其他原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3)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深入開展文明上網活動;堅持用科學理論指導網絡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網絡文化繁榮發展。(每條建議2分,但最多不能超過4分。若提出其他建議,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