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能對心理病人說的9句話

學識都 人氣:2.52W

Julie Fast的朋友由於結腸炎前往醫院。當時情況很嚴重,她直接被送去了急診室。在回顧了藥物史,發現她正在服用抗抑鬱劑之後,護士對她說:“你腦子裏也就這些東西了。”

千萬不能對心理病人說的9句話

當這種情況發生在心理病人身上,人們會說真是太過分了。如前所述,即使是醫務人員也會無意識地對病人發出直接的、藐視的迴應。

其他人認爲嘲笑並無大礙。

作爲雙相障礙家庭成員的溝通指導者,Fast聽過太多人們在工作中被嘲笑的事。一位病人的兒子在蔬果店工作。他患有強迫症,社交技能也很匱乏。當他的症狀出現時,同事就會問他:“爲啥標籤貼得那麼整齊?爲啥這些標籤要排成一排呢?”他們還嘲笑他在精神病院待過。

不過還好大多數人都知道嘲笑心理病人是不適合和愚昧的,甚至是殘忍的。

紐約治療師和分析師e Barth認爲,即使是中性的描述也會由於病人的弱勢地位而被曲解。“事實上正確地評價罹患情緒問題的人是很困難的。”

這就是爲什麼學會對心理病人怎麼說話非常重要的原因。雙相障礙暢銷書作者Fast相信,會幫助精神病人並不是先天屬性,而是後天學習得來的。

那麼非友善的迴應是如何形成的?根據臨牀心理學家Ryan Howes的觀點:“造成這種不友善是因爲人們將心理疾病當作是情緒上的弱點,是可以通過樸素的建議而改善的,人們將心理疾病弱化成現實中可以抵禦的困境。”

千萬不能對心理病人說的9句話

1.“你要忙起來,轉移注意力。”

Howes說道:“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轉移注意力並不能對他們起哪怕一點點的作用。”通過各種方式轉移注意力之後,問題還是擺在那裏,並沒有得到解決。“忽視問題,並不會使問題消失。”

2.“你不想好了嗎?”

對於心理健康專題博主Therese Borchard來說,這句話太傷人了。即使說話的人沒有惡意,這話殺傷力還是太強了。“這句話暗含了我故意生病、不願或者懶得去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思。”

3.“改變你的態度。”

改變觀點可能是有用的,但這並不能治癒多動症、雙相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而且改變人的態度並沒有那麼容易。“對高功能的人來說改變很難,更不用說對被心理疾病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們了。”

4.“別老想壞的事,向前看。”

根據Barth的觀點:“通常人們會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告訴別人停止關注自己,或者不要老想壞的事,或者不要沉湎於過去,向前看就好了啊。”爲什麼這麼說是有問題的?這樣說會使人的自我感覺更糟糕。“他們會覺得事實上他們做不到,在他們的觀念裏,這意味着又一次失敗。”

5.“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超越抑鬱》一書的作者Borchard這樣說道:“這話很不錯,但在我看來倒像是控訴我不夠努力似的。”此外,有時人們並非萬事俱備,“有時你還需要的是一點點幫助。”

6.“你可以發泄出來的呀。”

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多種多樣的情緒。人都會有悲傷的時候。但是難過了好幾天是不能與抑鬱症病人的生無可望相提並論的。感到焦慮是不能與伴強烈恐懼、自我厭惡和瀕死感的驚恐發作相提並論的。

7. “那就祈禱吧。”

祈禱對很多人是有用的.。集中注意力,感受來自更強大力量的支持是有效的。Howes說道:“但是這會弱化現實問題,忽視藥物和心理治療,還有些人會因爲信仰不夠而覺得並沒有被治癒。”

8.“爲什麼就你不去工作?”

很難旁眼放着有能力又聰明的人不去工作。Fast認爲,但是對已經掙扎在懶惰、藉口和不努力之中的人來說,這是很傷人的。

“每個人都在工作。我實在不能理解爲什麼就你不能工作。你只需要克服困難不就好了。”甚至是類似“爲什麼這對你這麼難?”的問題,會使人想知道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他們可能會說:“爲什麼我不能工作?因爲我是失敗者!”Fast說道:“他們會把自己逼得太狠。”

9.“你跟我家XXX的病一樣。”

很多年前,Fast的搭檔Ivan患有雙相障礙。Fast告訴她的朋友,Ivan有“躁狂型抑鬱症”,那個朋友就回複道:“哦,我知道那個病。我爺爺就有,然後開槍自殺了。”另一個Fast不是很熟的朋友也說:“我叔叔有那個病,我們都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裏!”

當讀到本文時,你可能會想知道,是不是根本就不應該對心理病人說話。關於這一點,Barth說道:“在我的經驗裏,沉默可能更糟糕,因爲沉默通常會被解讀爲是消極的。”

根據Howes的觀點,以下是有助人作用的迴應:

·真誠地表示關心:“你有驚恐發作?我很抱歉聽到這個消息。就我所知,這很糟糕。”

·提供你的支持:“請讓我知道你需要什麼,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像之前一樣和他們說話,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態度和尊重並沒有改變。你們的關係是穩固的。他們還是他們,不過是遇到了和斷胳膊或流感類似卻不可見的問題。

面對心理疾病,人們會作出從無害到惡意的各種各樣的評論。Howes建議,當遇到困惑時,就要在你和病人的關係中保持同情、支持和恆心,建議什麼的就留給醫學或心理學專家去提吧……任何超過“我希望你能康復”以及“有需要儘管來找我”這樣建議的建議,都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TAGS: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