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理工大學殺人 大學生殺人心理分析

學識都 人氣:3.1W

哈爾濱理工大學命案致兩學生死:男子闖女寢殺人後跳樓

哈爾濱理工大學殺人 大學生殺人心理分析

6月3日,記者從哈爾濱理工大學證實,2日晚,哈爾濱市理工大學西區學生四公寓發生一起命案,造成兩名學生死亡。

記者2日晚在事發現場看到,該公寓爲女生宿舍,事發地點已拉起警戒線。據瞭解,事發當晚一男子闖進該公寓宿舍對一名女生行兇,隨後行兇男子從該宿舍墜樓。經證實,兩人均已不幸身亡。

3日上午,記者與哈爾濱理工大學宣傳部取得聯繫。經介紹,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大學生殺人心理分析 8個因素是主因

近年來,大學生殺人行爲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通過對大學生殺人案例進行分析,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對大學生殺人行爲的特點和原因作了簡要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情緒失控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期,而青年期正是人生髮展過程中的一個“疾風怒濤”期。正如日本心理學家依田新指出:“青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中間世界,所以內心動搖大,情緒的緊張度一般較高,對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時陷入被打敗似的悲痛裏,一時又由於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時又由於是一而俯首頓足。情緒如此不穩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個特徵。”艾森克認爲,青年期的發展課題是自我同一性的確定。

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的典型心理表現在內心矛盾、抱負水平不確定和易採取極端立場。所以大學生的自我情緒調控問題是其面臨的最主要的心理問題。而大學生中的一部分學生就是無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經常體驗到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情緒。憤怒情景下,極易失去理智,發生殺人的愚蠢行爲。還有最常見的不良情緒抑鬱,這是一種典型的把情緒全部都藏在心裏面,不予釋放壓抑的情緒。隨着時間的增加,壓抑的不良情緒越來多,當其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在特定的情景刺激下極易導致情緒的大崩潰,從而產生殺人的犯罪行爲。比如馬家爵,就是在忍受不良情緒對他的摧殘,直到有一天他把它發泄出來了,然後殺死4個同學,釀造了一場震驚全國的悲劇。

2.人格缺陷

調查發現,80%的殺人大學生都有人格缺陷,或者人格障礙。所謂人格障礙,就是指不伴有精神症狀的人格適應缺陷。社會適應能力特別差,把自己遇到的困難歸咎於命運的安排和別人的錯誤,沒有責任感,嫉妒心強,多疑,自我意識十分強烈,行爲怪癖,而且其行爲往往對人造成傷害的後果。

馬家爵就是一個典型的複雜的人格障礙患者,他既是偏執型人格,又是反社會人格和攻擊性人格,導致其產生暴力殺人的犯罪行爲。

3.挫折應對及挫折承受力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爲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消極反應。對挫折的反應,取決於大學生的社會認知歸因,即使他認爲產生挫折的歸因。當然其中之一就是直接攻擊,暴力殺人就屬於攻擊的最嚴重的方式。大學生在對待挫折時常常會有錯誤的歸因。

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羣體,社會經歷貧乏,生活道路比較平坦,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更是掌上明珠,驕傲,任性,自尊心強。在調查的案例中,大都是由於個體在面臨挫折情景時,沒有尋找比較合適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結果採取暴力殺人的方式,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浙江大學畢業生週一超考公務員,因爲身體不合要求被拒絕,於是持刀殺死殺傷各一名招聘幹部。

對於失敗,他們不是去尋找原因,或者採取其他的辦法解決問題,卻採用殺人的方式,斷送自己的生命。他們的暴力行爲源於其不正確的社會認知與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弱也是大學生殺人的一個原因之一。所謂的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能夠容忍挫折的程度。挫折承受力比較弱的大學生,在挫折面前顯得十分緊張,茫然不知所措,最後選擇侵犯引起自己挫折的個體,產生犯罪殺人行爲。

4.人際衝突解決的策略欠妥

在人際衝突中,不良的解決策略會導致不良的後果。研究發現,“直接攻擊”仍然是大學生人際衝突行爲的一種方式。性別角色不同可以造成男性大學生衝突狀況更爲激烈,更具暴力傾向。國外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人際衝突中,採取暴力殺人的方式是大學生殺人的原因之一。模仿他人殺人也是大學生在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時,採取的一種極端的問題解決方式。模仿是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仿效他人行爲舉止而引起與之相類似的行爲活動,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爲與之相同或相似,不僅兒童有模仿,成人中也存在着模仿。

比如案例中江西醫學院的殺人大三學生薛榮華,被稱爲南昌“馬家爵”,其殺人行爲與馬家爵有模仿的因素。

5.畸形社會化

所謂社會化通常指個體在社會影響下,通過社會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獲得,形成一定社會所認可的心理——行爲模式,成爲合格社會成員的過程。

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深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所以不良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導致部分大學生社會化產生偏差,導致其習得一種錯誤的非社會認可的行爲模式。而這種不良的行爲模式,就會導致其殺人行爲的發生。

6.家庭方面、不良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攻擊行爲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有研究表明,採取“武力——專斷”的教養方式的父母,常會體罰孩子或者放縱孩子的攻擊行爲,對孩子的需要表現得冷淡和拒絕,使孩子習得一種不良的行爲模式,易把父母對待自己的行爲方式轉移到對其他人的身上,成爲一個充滿敵意和極富攻擊性的.個體。尤其是,對孩子缺乏感情和責任心的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我控制力差、易衝動,不遵守紀律與社會規範,具有攻擊性、情緒不安定等不良的人格特徵,從而導致殺人行爲的發生。

7.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後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落到實處,流於形式,沒有切實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建設一支高校專業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導致殺人行爲的發生,釀成悲劇。廣西南寧某高校一女生髮現一年多精神異常而校方卻不知道,因病理性精神病發作在校園內持刀捅向同學造成一死七傷的悲劇。沒有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知識的宣傳,讓每一個學生知法、懂法和守法。沒有法律意識,容易造成行爲上的放縱性。沒有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大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必須使大學生懂得生命的權力性和神聖性,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持敬畏態度。缺乏這兩種必要的教育,會使得大學生在處理衝突或者問題時,看淡生命,採取不負責任的暴力行爲,比如殺人。

8.社會方面,傳媒暴力的影響

傳媒暴力主要是指大衆傳媒中的暴力內容和滲透的暴力思想。傳媒暴力的載體主要是電視、電影、暴力遊戲、書籍、報刊雜誌還有新興起的網絡。尤其是網絡,每天都有大量的暴力信息在其中出現。暴力遊戲使得大學生在遊戲中肆意PK,習得一種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暴力內容的泛濫,使得青少年對暴力習以爲常,麻木不仁,久而久之,導致青少年使用暴力從而犯罪。傳媒暴力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

還有就是媒體對於殺人行爲的仔仔細細介紹,也在很大程度上讓部分大學生學會如何殺人,並付諸實踐,導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