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心理輔導手冊

學識都 人氣:2.64W

一、災後的身心反應

雅安地震-心理輔導手冊

在災難發生之後,許多人會經歷親人的傷亡,或是自己身體也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難者會因災難而產生一些身心反應。作爲一個幫助者,瞭解這些反應除了能適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他們壓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適而延長復原的時間。

災難後會經歷到的情緒與身體症狀

象洪災、地震、飛機失事等嚴重的災難事件,人們歷經了一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我們均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正常」反應,有些人會變爲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有些人則會產生許多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症狀。這些情緒反應與身體症狀包括:

情緒反應——

害怕

·很擔心災難會再發生

·害怕自己或親人會受到傷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害怕自己崩潰或無法控制自己

無助感

·覺得人們是多麼脆弱,不堪一擊

·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感覺前途茫茫

悲傷、罪惡感

·爲親人或其它人的死傷感到很難過、很悲痛

·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我

·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

·因爲比別人幸運而感覺罪惡

憤怒

·覺得上天怎麼可以對我這麼不公平

·救災的動作怎麼那麼慢

·別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複回憶

·一直想到逝去的親人,心裏覺得很空虛,無法想別的事

失望

·不斷地期待奇蹟出現,卻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園,希望更好的生活將會到來

身體症狀——

疲倦、發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難 、作惡夢 、喉嚨及胸部感覺梗塞 、心神不寧 、噁心 、記憶力減退 、肌肉疼痛(包括頭、頸、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子宮痙攣、暈眩、頭昏眼花、月經失調、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紓解情緒與緩和身體症狀的方法

面對如此大的衝擊,在災變發生後,儘速的讓我們回覆日常的生活狀態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嘗試接受現實的狀況,撫平情緒的傷痛以及緩和身體上的不適。以下就是一些簡便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用來幫助自己。

# 不要隱藏感覺,試着把情緒說出來,並且讓家人與孩子一同分擔悲痛

# 不要因爲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的機會,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

# 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 別忘記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試着與他們談談

#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單位表達

# 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後,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

# 工作及開車要特別小心,因爲在重大的壓力下,意外(如車禍)更容易發生

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羣

面臨重大的災難,壓力使人們產生一些短期的症狀。但有時因爲創傷過於強烈,例如一個人經驗或目擊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及嚴重的傷害,這些可能會使人們產生更爲強烈的反應,如極度的害怕、無助或恐懼感。這種持續的狀態(尤其是超過災難事件發生後一個月),被稱爲「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羣」。經歷這些症狀的當事人,極可能需要專業人員進一步的協助。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羣包括:

1. 災難的再次經驗:指創傷事件不斷地被一再經歷

例如:

·災難痛苦的回憶反覆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覺到的事物

·事件反覆痛苦地在夢中出現

·行爲表現出像是災難又再度發生,或是感覺到回到事情發生的當時

·從當事人的表現、談話等線索中顯示出心中強烈的痛苦,或出現生理上的反應,與此次災難有關

2. 逃避反應:指持續逃避和此次災害有關的刺激或情境

例如:

·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覺或談話

·努力逃避會勾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

·在回憶災害的重要部分時有困難

·對於重要活動明顯地降低興趣或減少參與

·產生疏離感或與他人疏遠

·情感、情緒減少(如沒有愛的感受)

·對前途悲觀(不期待未來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壽命等)

3. 高度的警覺性:指個體對環境的反應持續的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

例如:

·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易怒或爆發憤怒

·注意力集中困難

·過度警覺

·過度的驚嚇反應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反應

經歷過這次大災難,孩子們不論在生理、心理或行爲上,均會產生許多的反應。一般而言,這些情緒反應並不會持續很久,但目前看起來狀況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災難發生數週後才逐漸地表現出來。由於兒童與青少年們對災變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與成人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反應也稍異於成人。以下的整理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種反應,分述如下:

1.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

·害怕將來的災難

·對上學失去興趣

·行爲退化

·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

·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

2.不同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典型反應:

學齡前(1-5歲)

˙吸手指頭

˙尿牀

˙害怕黑暗或動物

˙黏住父母

˙畏懼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祕

˙說話困難(例如:口吃)

˙食慾減退或增加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以往所處的安全的世界,因災變而遭受破壞,會特別顯得脆弱,因爲他們通常缺乏處理緊急壓力的語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來幫助或安慰他們。

學齡兒童(5-10歲)

˙易怒、哭訴

˙黏人

˙在家或學校出現攻擊行爲

˙明顯地與弟弟妹妹競爭父母的注意力

˙畏懼夜晚、做惡夢、害怕黑暗

˙逃避上學

˙在同伴中退縮

˙在學校失去興趣或不能專心

退化行爲幾乎是這個年齡層的典型反應,失去寵物或有價值的物品對他們而言是特別難處理的。

青春期前(11-14歲)

˙睡眠失調

˙食慾不振

˙在家裏造反

˙不願意做家事

˙學校問題(例如:打架、退縮、失去興趣、尋求注意的行爲)

˙生理問題(例如:頭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膚髮疹、排泄問題等)

˙失去與同儕社交活動的興趣

同儕活動在年齡層特別明顯,孩子需要覺得他的恐懼是適當並和別人一樣,反應以減低緊張和焦慮及可能的罪惡感爲目標。

青春期(14-18歲)

˙身心症狀(例如:排泄問題、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