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心理學

學識都 人氣:3.2W

以下是由本站心理欄目小編爲您整理的有關心理學與生活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

生活需要心理學

  生活需要心理學

長久以來,人類對自己的想法、行爲、個性、人際關係等人生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心理學家們也從各個角度給出了人生的答案。本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心理學界的五大流派及其關鍵詞。

潛意識

深入瞭解自己

人的精神活動就像海洋中的一座冰山,在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看來,我們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水下面還有一個巨大的冰山底部,這便是潛意識。正是這種我們意識不到的東西——潛意識才構成我們所思所爲。

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葉浩生提到,日常生活中,人們所出現的種種口誤、幻想和夢等行爲,其背後都有一種潛在的無意識活動起作用。例如,在一次會議上,會議主持人宣佈開會時,一下子說漏嘴,卻說了:“我宣佈會議結束!”弗洛伊德認爲這並不是因爲緊張所致的口誤,而是潛意識裏,主持人認爲這個會議沒有必要舉行,不小心流露出了真實想法。

透過潛意識理論,可以發現我們並不那麼瞭解自己。我們在處理事情,對待他人,認識自己的時候,都不能流於表面,而是要挖掘行爲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比如,一個人口頭上說“我不喜歡財富,但是……”,我們要根據他的行爲,去深度分析他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其潛意識裏面,可能是爲了掩飾他內心的慾望而組織的說辭。

訓練

人格可以塑造

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斯金納認爲,人類行爲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構成的行爲,即如果一個動作發生後,接着給予一個強化刺激,那麼其強度就增加。比如,嬰兒偶爾叫一聲“媽”,媽媽便報以微笑和愛撫,於是孩子學會了叫“媽媽”。

動物訓練和人的學習活動都印證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飢餓的老鼠每次壓到踏板都會得到一粒食物,於是它就不斷地壓踏板;學生在努力學習之後得到了高分,他們就會在以後的考試前,努力複習。葉浩生強調,人格的形成也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喜歡撒謊的人,往往是第一次撒謊,得到了好處,在此後的人生中,纔會形成撒謊的性格。

“如果能對環境進行足夠的控制,我能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任意一種個人。”這是行爲學派的一句名言。葉浩生認爲,斯金納的這一理論也恰好反映了人的可塑造性。人的偶然行爲一旦獲得好的結果,這種行爲就會維持下來。一旦行爲得到懲罰,就會傾向避免這種行爲。比如,兒童在學習寫字的時候,給予他獎勵,他可能就會喜歡上閱讀。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