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

學識都 人氣:6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爲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心理健康小知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裏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爲此,日本東京一家小學爲三年級小學生設置了一種新課,要他們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或擡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並告訴他們幾十年前絕大多數日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後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儘管身爲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定了小孩的“飢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等。這些國家的做法,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爲此,我們可以在“吃苦活動”中自討苦吃。以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戰的預備。

隨着社會的發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包括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面對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小學生的挫折教育。現在我們可以向自己提幾個要求: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爲了避免挫折感,應當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內。

2、不對別人期望過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短處。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發怒時儘量把怒火泄於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憤。

4、能伸能屈。當大前提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無需過分計較小處,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向別人傾訴煩惱。把抑鬱埋於心底,只會令自己鬱鬱寡歡。假如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知己好友,心情會頓感愉快

6、助人爲樂。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忘卻煩惱,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7、集中精力處理近事。這樣可以減輕精神負擔,以免弄得心力俱廢。

8、不要處處與人競爭。以和爲貴,不四面樹敵,以免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9、熟悉到挫折具有雙重性,挫折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從中得到鍛鍊。

幼年周恩來假如不是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經歷了苦難的洗禮,也不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由此可見,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是不無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恆定不變的。“人生能有幾回搏!”這話固然深刻,但“人生總有幾回挫!”也許更有普遍意義。小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碰到挫折是經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學生應該正確對待所碰到的困難和挫折,熟悉到困難和挫折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學會如何應付所碰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挫折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劑”,只要能從容地面對它,自信地戰勝它,成功就離我們很近了。

一、人際關係方面:給老師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沒有知心朋友,經常遭人議論,被人特殊是被同性戲弄、嘲笑等等。

二、愛好方面:班主任不答應自己參加社團活動;自己的愛好得不到家長、教師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責備。

三、自尊心方面:被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遭到點名批評,經常忍受委屈;教師、同學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幹部被撤職;沒取得應有的比賽名次。

四、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精心制訂的學習計劃經常不能落實;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學輕易否定;因某門功課沒學好而被視爲“不可造就”。

當人處在挫折情境中的時候,總要伴隨着一定的心理反應,引發出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挫折行爲,並最終影響到人們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學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反應呢?

(1)情緒方面:挫折經常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懼怕感以及焦慮不安、灰心喪氣、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2)理智方面:接二連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學生的心智活動,經常使一些學生在分析、判定、解決問題時滯緩、刻板,缺少靈活性、獨創性。這些學生往往把失敗歸咎於他人,併爲自己找一些合理的藉口,以減輕心理壓力。如:踢輸了球,便抱怨場地不標準;害怕與人交往,就說別人對自己不熱情。

(3)自信方面:由於學習上的頻繁挫折,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擔憂,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放棄了追求的目標,進而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會使一些學生變得悲觀失望、沉默孤獨、抑鬱寡歡、不願交往、不好競爭,或表現出急躁、易怒,喜歡挑釁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經常導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如呼吸急促、出汗、臉紅、神情恍惚、食慾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輕度的身體疾病等等。

(6)行爲方面:挫折情境經常使學生表現出直接或轉向的攻擊性行爲。學習上的挫折經常導致學生破壞紀律、擾亂秩序、厭學、逃學、考試作弊等。自尊與人際關係方面的挫折經常使學生作出破壞對方財物、偷竊、諷刺譏諷別人、打人、罵人等行爲。

這一切都要求小學生必須加強對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實早已經有很多中外偉人爲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如音樂家貝多芬在生活極度困頓,耳朵聾了的困境下與命運奮力抗爭,譜寫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運交響曲》;愛迪生爲了發明電燈不知試驗了一千多次,不知失敗了多少次,才最終找到了鎢絲;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17歲時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學,21歲時卻患上了萎縮性的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霍金頑強地向命運發起了挑戰,兩個半年過去了,他不僅堅強的活着,還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檢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轟動了世界,他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以他的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美國前總統林肯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縱觀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經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們碰到挫折時,就不應該怨天由人,應該樹立正確態度。正確的態度主要是指面對困難的勇敢和麪對失敗的不屈服。對挫折的正確態度,首先表現在中小學生能勇敢地面對困難。有的中小學生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怕困難的,但倘若碰到太多的困難,感到“對手”太強大時,例如,學習上碰到比較大的“攔路虎”,生活中碰到非常不順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視現實,不敢迎着困難上。《西遊記》中的唐僧若不是經歷過諸多的艱難險阻,克服了重重困難,恐怕也不會取得真經。高爾基說:“我覺得奮不顧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礙,能在世界上創造任何奇蹟。”假如你是一個害怕困難的人,假如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對困難的態度,就請記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對於困難我們既不必害怕,也不必迴避,而應以積極的態度勇敢地迎難而上,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增強我們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對挫折的正確態度,還表現在中小學生不怕失敗所造成的挫折。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僅是“兵家”,做什麼事都會存在或勝或敗兩種可能性。在行動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敗的預備,這隻會削弱對失敗的耐挫能力,從而在失敗後變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學生在考試前給自己定了過高的目標,結果考試成績一但不如願,抱頭痛哭者有之,離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盡者有之。作爲小學生,面對失敗應該成爲一個強者,熟悉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熟悉到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應該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對失敗要有足夠的心理預備,在失敗時應仍能表現得像一個勝利者,信心十足,佈滿幹勁,繼續幹下去,直到成功。

在碰到挫折時,我們還應該提高耐挫能力,強化心理素質。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做過這樣的挫折實驗:“今天中午放學後,大家都已飢腸轆轆,急着趕回家吃飯,可發現自行車輪胎被放了氣。這時候,你們會怎麼辦?”學生們一聽,有的表現爲心慌失措,有的說給家裏打電話讓家長來接,有的說改乘公共汽車。老師又設計了一個情節問同學們:“假如忽然傳來一個壞消息,母親上午看病診斷得了重病,你聽到後會怎麼樣?”一個女同學當時抱住腦袋說:“哎呀,那我沒法活了!" 該實驗說明中小學生對遭受挫折的心理預備往往不足或根本毫無預備,因此,我們應該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轉化情況是由自己控制的,樂觀堅強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預備。

心理健康小知識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爲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爲。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制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爲,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係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誌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爲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爲;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爲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爲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隨着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爲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範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爲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複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裏,就要求人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萬物的靈長,是自然的傑作。人有極高的潛能。我們人人都具有象體育運動員鄧亞萍、郎平那樣的靈敏準確的感覺與反應,那樣的承受能力;象小品喜劇演員趙本山、洛桑那樣的充滿着極大的活力與幽默;象電視節目主持人王雪純、大專辯論會上優秀的辯手那樣流暢的語言能力;象思想家孔子、科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思辯能力;象文學家郭沫若那樣的想象能力;象能記住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數的人那樣的記憶能力;象戀愛中的少男少女那樣的精神渙發、樂觀;象健康教練馬華那樣的健美;象登上珠穆郎瑪峯的運動員那樣的毅力;象百歲長壽老人那樣健康,無病;象生活中的李蘭文那樣服裝整潔。象慈父、慈母對待子女那樣是建設性的、是善的;

人本來可以是無壓抑的人,是不受其內在的壓抑驅使而自我決定其行動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並且喝的有滋有味。他並不是必須經常喝酒,不喝酒就難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難受的人;

人本來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應付自如的人。他沒有猶豫,馬上可以決斷。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隻手也可以戰勝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學就能一心一意地複習,考上大學,並且能考上一個名牌大學……。

我們每一個人本應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於我們在生命歷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傷害。生活中的所謂正常人,其實並不在人的最佳狀態,只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我們實際離自然賦予我們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意亂、以xx藥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爲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衝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症、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於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保持我們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精選心理健康小知識

1、瞭解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3、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設立明確的生活目標。

4、學會自我控制,克服誘惑,活在現實當中。

5、學會舒緩舒解憤怒、低落、憂鬱、厭倦的情緒。

6、對自己要時常鼓勵增強自信心。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心理調節是通過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個人所處的環境,盡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個人能力能改變的現實,從而去良好地適應,並使情緒積極而穩定,保持自我意識良好,達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

二、什麼纔是健康的心理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

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標準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瞭解自己,並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珍愛生命,活在當下。

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

1、不要爲自己尋找藉口

2、再給自己一點愛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變你的行爲

5、走出憂鬱,創建“三人空間”

6、瞭解自己的極限7、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

三、如何正確調解健康心理

學會善於掌握自我,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對適應社會發展、維護心身健康卻是至關重要的。因爲情緒活動可以說是心理刺激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份。人的任何活動莫不以情緒爲背景,伴有情緒色彩的。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健康的情緒生活。要注意情緒表現的適當性及情緒的緊張適度。情緒的適度緊張不僅使人們生活富有節奏和情趣,而且能高效地發揮人們的潛能,從而獲得心身和諧和心理健康。情緒的表現適當是該哭就哭,該笑就笑,而不要無限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此外,培養樂觀的態度、幽默感,都能保持自我感覺良好,及時緩解心理緊張。心理調節是通過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個人所處的環境,盡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個人能力能改變的現實,從而去良好地適應,並使情緒積極而穩定,保持自我意識良好,達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

四、正確緩解壓力之法

1、正確評價自己,不要過高要求自己。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是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評價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做自己可以勝任的事情,對自己有個合理的預期和評價。

2、培養獨立的人格,減少他人評價的影響。認識自己的價值,明確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有明確的是非界限,且不能人云亦云,不要被周圍所左右。

3、多與人交流溝通,及時傾訴自己感受到的無助和不快。交流是釋放壓力的交效途徑,交流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通過與他人交談,獲取心理支持,增強自信心。

4、利用各種社會支持。任何心理成熟的獨立的現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廣泛的社會支持是緩解壓力不可或缺的途徑。家人是社會支持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平時需注意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從沒有利益衝突的第三方尋求心理支持。

5、從多緯度審視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由於自我意識具有複雜性與多維性,青年需要在多向度中審視自我、調整自我,尋找自我意識的統一點,整合自我意識,向理想自我靠近。

心理健康小知識分享

一、什麼是健康

人們認爲健康就是“沒有病”,這裏指的僅僅是身體(包括各種臟器)沒有病而對心理或精神的健康不瞭解或不願瞭解。因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病,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裏健康的概念就包含了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兩個方面,而在後者中還包含着良好的社會功能。

二、心理疾病最怕諱疾忌醫

據悉,現實生活中,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很多都很自卑,不敢大方就診,怕別人是神經病、魑線。有些因抑鬱症住院的病人,要求出院的診斷寫“神經衰弱”這個人人都可以接受的疾病,其中原因,除了怕別人帶有色眼鏡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能報銷,單位會說你是思想問題。

這與人們對心理疾病帶有偏見有關,對得了心理疾病的人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使他們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三、抑鬱症

抑鬱症的具體表現:

情緒低落,對平時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特別容易疲勞,休息也不能緩解;頭痛、背痛等各種軀體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食慾減退,體重下降;失眠、早醒

引起抑鬱症的原因:

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家庭婚姻問題等

中風、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飲酒用藥成癮

抑鬱症的治療:

目前治療抑鬱症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是戰勝抑鬱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焦慮症

焦慮症分爲慢性焦慮症和急性焦慮症。

慢性焦慮症——又稱廣泛性焦慮症。無明確原因下對現實問題過分擔心煩惱,將百分之一可能發生的事當成百分發生。

常見症狀有心悸、失眠、疲乏、神經過敏、胸悶、氣急、煩躁。

急性焦慮症——也叫驚恐發作。在無誘因或有急性精神創傷後突然發病,感到莫名其妙的驚恐、心慌、出汗、面色蒼白、心臟劇烈跳動、呼吸困難。

發作時間短,一般爲5—20分鐘,就可自行緩解患者一切恢復如常。但可突然發作,有些人擔心不知何時會發作,不敢一個人在家及外出。

焦慮症的治療: 與抑鬱症一樣,要雙管齊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五、疑病症

疑病症是患者對自身的健康或身體的某一部分功能過分關注,懷疑患了某種疾病,但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符;醫生對疾病的解釋或客觀檢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對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見。

患者的性格特徵是: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對自身的健康情況特別關心,要求十全十美,好反覆思索。

疑病症的起病與心理社會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的關係。錯誤的傳統觀念,既往的經歷,如親友死於某種嚴重疾病,以及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爲,對疑病觀念的形成都可產生不良的影響。

疑病症的治療:在排除軀體疾病,診斷確定之後,應停止各種不必要的檢查。在此基礎上,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是戰勝疑病症的最好方法。

六、失眠

失眠分入睡困難,或淺睡多夢,或早醒,醒後不能再入睡,伴有心煩、畏光、怕聲,頭昏、乏力、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引起失眠的常見原因有:

引起失眠最常見的原因是心理疾病,也就是說失眠是心理疾病最普遍的症狀,比如焦慮時常難以入睡,抑鬱則容易早醒。

某些食物如咖啡和茶;某些減肥藥、降壓藥(如:利血平)、消炎止痛藥。

太冷或太熱、噪音等。

失眠的治療

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抑鬱症引起的抗抑鬱治療,焦慮症的抗焦慮治療,這樣才能達到標本兼治。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健康與心理健康小知識

(一)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新標準

1、精力充沛,不感覺疲勞;

2、處世樂觀,積極參與,敢於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適應環境,應變力強;

5、不太得病,抵禦感冒等傳染性疾病;

6、體重適中,身體勻稱;

7、 眼睛明亮,不發炎,反應敏捷;

8、牙齒清潔,無齲齒;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骨骼健康,肌膚豐滿有彈性。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個常用但誰也說不很清楚的概念,心理學工作者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它進行解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不管用幾條標準來概括說明這個概念都不矛盾,也不影響我們的理解。因爲人的心理活動非常複雜。

(1)智力標準: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會人學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90爲正常,上不封頂,下<70爲智力落後。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纔是情緒健康的標誌,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的原因引起,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意志標準: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於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後,或不計後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4)社會適應標準: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

①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②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係,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諧的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之必須;

③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基本相符: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是導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實、把握現實,主動適應現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人的一生要經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穩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多動症,成人的焦慮抑鬱症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5~7歲可連續注意時間約爲15分鐘;7~10歲爲20分鐘;10~12歲爲25分鐘;12歲以上爲30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而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徵。

(10)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和法規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當的滿足。

(三)性格健康的標準

1、 現實態度 ;

2、獨立性 ;

3、 愛別人的能力 ;

4、適當地依靠他人 ;

5、 發怒時能自控 ;

6、 積極地休息 ;

7、 有長遠打算 ;

8、 疼愛和寬容孩子 ;

9、 寬容和諒解他人 ;

10、不斷學習和培養情趣。

身體、心理和性格都健康纔是真正的健康。三者都健康是一個人快樂成長,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青少年好奇心強,善於學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充分認識和理解健康的標準對青少年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能夠健康成長的.前提!

青少年心理健康小知識

一、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健康小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鬆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瞭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因爲在瞭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瞭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爲了學生的現在也爲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二、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爲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纔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爲困難,因爲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爲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爲和心理,並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正確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爲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滿意的心境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於正確的認識,由於他們能一分爲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悅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讚揚、歌頌衝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爲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全面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準,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③ 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爲他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爲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係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於健康狀態中。

④良好的個性,統一的人格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保持統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禮貌而不虛僞,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⑤適度的情緒,充分的理智人與動物區別在於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須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戰勝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覆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