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孩子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

學識都 人氣:1.39W

在孩子的成長髮育時期其實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大多數的孩子在童年就缺失了父母的愛和陪伴,他們渴望父母能夠陪在自己的身邊,因爲在他們的心中,父母纔是他們的一切。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是怎麼說的。

70%孩子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

  70%孩子渴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

很多人反映現在社會消費高,確實,爲了給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父母們拼命工作,甚至有的孩子一個月見不到爸爸媽媽,有的父母爲了孩子能多學習點技能,節假日還帶孩子補課,使親子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少,孩子們呼籲父母多陪陪自己。

“新的學期你有什麼願望?”2月13日是中小學校開學的第一天,記者在市橋一些學校隨機採訪,超過七成的學生呼籲:希望爸爸媽媽多陪陪我!

在男生雷同學眼中,爸爸是最好的夥伴,可是他很少有時間陪自己。小傢伙告訴記者,爸爸是警察,下班回家後喜歡上網;媽媽愛逛街,沒人陪伴他,只好看電視。“其實,爸爸陪我打球比動畫片的吸引力更大。”小雷說:“今年我希望爸爸媽媽帶我去旅遊。”

比起男生,女生對爸爸媽媽多了一份理解,但她們也希望父母能早點回家。在讀三年級的小萌告訴記者,媽媽工作比較忙,爸爸也很“能幹”,自己開了公司,還考上了某大學的研究生,經常看書看得很晚纔回家。在小姑娘心底,她期望爸爸媽媽能多抽空陪自己逛大夫山。“學習上經常遇到難題,我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幫助。”小綺說,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每天回家時自己已經睡着。放學後也只有爺爺奶奶陪伴自己,遇到學習上的苦惱,爺爺奶奶束手無策,自己只好第二天請教老師。三年級的小雨也告訴記者,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在外面工作得太晚,早點回來輔導我學習,這樣我才能把學習慢慢搞上去,我一個人寫完作業,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會不安。

學校老師告訴記者,有些家長雖然每天都陪着孩子,但是孩子並未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因爲他們將孩子送給了“題海”和培訓班。有去家訪的老師發現,孩子寫作業和看書時,部分家長卻在一旁玩電腦,並未與孩子有交流,他們更多地像一個“監工”。老師們普遍反映,小學生家長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主要是放學後到晚上的一點時間,如果這個時間缺少心靈和感情交流的陪伴,孩子難以感受到愛。

在繁忙的大都市,父母爲了生計,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導致孩子普遍心理孤單和渴望父母陪伴。有專家提醒父母,家長再忙也應該滿足孩子的心願,多關愛孩子,彌補平時工作忙與孩子溝通少的遺憾。學校老師表示“物質再豐富也滿足不了孩子心靈的需求”,建議家長少逛逛街,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少上上網,多陪孩子聊聊天,會更讓孩子感到更幸福。

相關閱讀——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意味着“頭腦”,孩子代表着“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爲,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你,你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後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醜陋的石頭。

如果你認爲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定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你自己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當你是一個完全無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後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後呈現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後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以後,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揮不足。

如何才能讓一個小孩天然成長?當你成爲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的時候。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啊!他會擔心小馬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着小馬,它以後怎樣,它長大會如何,等等。你怎麼敢對你的小孩撒手?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你知道什麼對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嗎?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我們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麼樣的道路對他最好...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什麼對你的小孩最好嗎?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認爲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那簡直是一種挾持。你在挾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挾持他的心。

在那無明中,以愛或對他好的名義,你對你的小孩做過多少蠢事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你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你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的小孩,你用責備自己的方式責備他。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爲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爲你不希望他成爲的那部分——越成爲你內心中所討厭的自己的那個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纔會越來越不像你,他纔會越來越發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你確定什麼樣的道路纔是你的孩子該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你是上帝嗎?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看,那天底下的'衆生——老虎、獅子、螞蟻、蜜蜂,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人生道路。

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頭腦裏裝知識,這也導致他們的教育模式是這樣。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後,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唄。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爲他很聰明。而這有什麼用處?你只不過是在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據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並不是智慧。電腦能夠隨時調度出千萬知識信息,但電腦並不是一個智慧的人腦。對於人來講,智慧不取決於他裏面的有,而取決於他裏面的空。當他裏面空的部分越多,他運用知識的空間和能力就越大,猶如電腦的硬盤和內存裏空白越多,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快一樣。教育你的小孩,給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滿。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裏面的空就成爲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裏面的空。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記住保留給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請重視智慧教育勝過知識教育。

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我們衡量自己對一個人是否有愛或愛有多深,往往會看對他有沒有要求、期望或負不負責,或那程度有多深。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着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

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爲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爲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爲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覺者沒有教育的概念,因爲他們不需要教育。老子從未提倡過教育,因爲他處在了道的源頭。

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我們對教育應持什麼態度?將它的意義下降到最低。沒有人需要教育,他們需要自我教育。

TAGS:父母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