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中你在拼命證明自己“不夠好”

學識都 人氣:7.12K

你覺得你夠好嗎?你的潛意識也是這樣認爲的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潛意識中你在拼命證明自己“不夠好”,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潛意識中你在拼命證明自己“不夠好”

K是個好姑娘,在我們看來,人長得美,優秀,又不驕傲張揚。重要的是,還單身。想想就替K感覺到惋惜,恨不得自己能出手。但是出於職業道德,我還是忍住了。

K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有趣、陽光、好玩、走南闖北、外向。我見過很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找不到對象的,像K這種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卻找不到對象,還是很少見的。

K說,喜歡的也遇到過很多。但是不敢去追求。追求自己的,又看不上。

我問K,你怕什麼。

她說,怕被拒絕,怕自己hold不住。那樣的男人太優秀,很容易拒絕自己。即使沒拒絕,在一起後他也會慢慢發現自己特無聊而嫌棄自己。

我說:別人拒絕你是多麼正常的事。我向范冰冰表白了那麼多次,她理都不理我。爲什麼拒絕對你來說這麼可怕呢?這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K說,被拒絕就意味着我不夠好,我很糟糕。

K被拒絕的時候就很難受,因爲她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使在一起K也很難受,因爲她隨時都怕對方因爲看到自己的不好而嫌棄,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然而自己配得上的,K又看不上。K總覺得,跟一個比自己差的人在一起,像是沒人要了不得不湊合一樣,這更顯得自己很差勁。

總之,配得上的,配不上的,在一起,不在一起,K各種擔心的背後,都非常統一:因爲我不夠好,所以……

不是沒有男生追求K。K還很作,特別容易生氣。每當別人不滿足她的時候,她就生氣。歷任男朋友都覺得她控制慾強而離開了她。爲此K很自責,她也知道自己這樣很作,但卻控制不住。

我們幫K去探索了她的潛意識,發現生氣只是K的表面。別人不滿足你,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爲什麼K會很生氣呢?

探索發現,K的潛意識裏有兩個信念:別人不滿足我,是因爲我不夠好。我不好了別人就要拋棄我。

如果一個人內心有傷,在他不被對方滿足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自己被拋棄了。K怕極了,所以要抓住對方,越抓不住越使勁。

作,只是因爲太怕失去而想抓住另外一個人。

而太怕失去,有時候是一種不敢擁有。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擁有,纔會怕失去。不敢,是因爲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

因此我判斷,即使這些對K很好的男生,K也是不敢享受他們的好的。所以我問K:

假如你接受了這些對你很好的男生的好,會有什麼感覺呢?

K說,很煩。他們的好都是有要求的,我又滿足不了他們。

所以K有一個信念"別人的好都是有條件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別人請你吃一頓,你就要以身相許似的。

K說,是啊,所以我從來不讓男生請我吃飯。

我呵呵了下,還真連一頓飯都不敢接受。我調侃了她一下:你可以接受這頓飯啊,然後吃飯的時候說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拒絕做人家女朋友就好了。何況,人家很多時候只是單純地想請你吃個飯。

然後K開始了自己的邏輯。她說:

不行。

接受別人的好,就要回報他,接受他這個人。可是我不想回報他,不想接受他,所以不能接受這頓飯。

如果接受了這頓飯,卻沒有接受他或回報他,就會傷害別人。

傷害了他,他就會傷心。

別人因爲我而傷心,我就會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好。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接受別人的好,這樣就不會更加傷害他了。

總之,對K來說,別人不對她好,是因爲自己不夠好。別人對她好,也是因爲自己不夠好。

後來我們又探索了K爲什麼那麼喜歡外向、有趣、敢到處闖闖的人。

我們喜歡一個人,通常是因爲這個人擁有了自己想有而沒有的特質。我們喜歡特質A,覺得A好,就很容易討厭自己的-A,覺得自己不夠好。我猜測K也是這樣的。

在探索中,K看到了自己多嫌棄自己的內向。她說,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希望別人能主動發起話題,而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特別怕跟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在一起,會非常尷尬。但是跟一個外向的人在一起,就會感覺很舒服。K覺得內向非常不好,會被人嫌棄。

K總覺得自己現狀不好,做的工作過於輕鬆,很是無聊。想去換工作又沒有勇氣,所以很是羨慕那些勇敢而有趣的人。K覺得,自己這麼無聊的生活,這顆求穩定的心,自己都討厭,會很不被人喜歡。

K說了很多嫌棄自己的地方,覺得:

內向,代表了自己不夠好,不活潑有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代表了自己不夠好,沒有創意和勇氣。

對K來說,她自己都沒有發現這個規律:凡是自己沒的,很多都是好的。凡是自己有的,都是不好的。

我以爲我能找出K的優點來。因爲她很認真。

過程中,K吧嗒吧嗒地記筆記。我每說一句話,K就迅速地記下來。這個動作像是我在宣旨一樣,搞得我很焦慮。我也就知道了K很焦慮。

我問她,爲什麼要記呢?

K說,怕忘了,那今晚的`案例就白做了。爲了能最大化地吸收,她會記很多很多。

做了一晚上,卻沒有收穫,就代表案例白做了。她會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沒有效率,不夠配合,等等。總之,她不會覺得這個諮詢師不夠專業,而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對於上課來說,用心感受的收穫,是遠遠大於記下一串筆記的。K通過拼命記筆記的方式,極大了緩解了她的焦慮。通過這件事,可以泛化到她的生活裏也我有很多類似的焦慮的:

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擔心自己失敗。期待自己絕對優秀,包括有優秀的特質、工作、業績等。期待自己做事情就要絕對做好,一次做不好就焦慮自責。

對K來說,做得好的時候是不會表揚自己的,因爲那是正常的,僥倖的。某件事情做得不夠好,就代表了自己這個人不夠好。

因此K的人生,就活得很擰巴。

別人對她好與不好,滿足或拒絕她,K都能從多維度來證明那是因爲自己不夠好,很糟糕。

自己做了或沒做什麼,擁有或沒擁有什麼,K也能從多維度來證明那是因爲自己不夠好,很糟糕。

你給她個杆,她就能爬到這個位點上。完全不顧別人怎麼想的,客觀事實是什麼。

現實是有人覺得K好,有人覺得K不好--每個人的周圍都是這樣的。但是K只能證明自己不夠好。

K的慣性歸因就是如此,直到歸因到這個位點上去,才覺得熟悉和踏實。

因爲她心裏裝着個"我不夠好",就總是要去證明它。

我給了K一個公式:

X=我很糟糕。(X代表任意值)

也就是K的生活的使命,就是要證明自己很糟糕。

這種感覺太熟悉了,以至於不去覺察,就在重複。

我們探索了K的原生家庭。K的故事,讓在場的每位同學都感覺到驚心動魄,毛骨悚然。小時候開始,媽媽常說的話就是:

小賤貨,白養你了,白眼狼,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記憶駛回去的時候,K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自己。在如此被否定的環境下長大,人就是會唯唯諾諾地等待着審判的到來。總感覺有人隨時在審判你:你就是不夠好啊!都是因爲你不夠好啊!

這種等待被審判的感覺太糟糕,還不如自己早早承認:是啊,我就是不夠好。有預期的懲罰,比沒預期的懲罰,要好接受多了。

我們和K都爲她感到感動,在如此的環境下,K都堅強地活了下來,活到了今天。

最後我們都陪着K一起成長了一次。

一切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