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彙總8篇

學識都 人氣:5.75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範文彙總8篇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敘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爲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繫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爲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爲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心得體會《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爲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爲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爲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繫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繫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繫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爲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爲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爲教育教學服務纔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爲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爲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爲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爲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爲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在學校統一組織的“三個一”讀書活動中,我選擇閱讀的教育專着是郭德俊、雷靂編着的《教育心理學概論》。該書於1998年8月由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用十四章25萬字的篇幅從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習動機、學習心理、學生心理健康、老師心理等方面進行了引經據典的論述。通過認真閱讀這本教育專着使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教師對教育的目的意義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間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業務素質。下面就我在學習《教育心理學概論》的一些心得體會介紹如下:

首先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概論》這本書所講的知識是認識論而非方法論。全書引經據典的論述貫穿一箇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來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要進行充分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

其次是《教育心理學概論》中提倡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思想特別值得我們認真體會和運用。《教育心理學概論》中以“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別差異”、“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校羣體心理”、“學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闡述了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爲中心這樣一個思想。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都是學生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而現實生活中有個別教師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個別教師在學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愛護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學生、在課堂上只會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一客觀事實,才能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完善學生品德、啓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技能的有效教學目的。

其三是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自古以來人們將教師定位爲“傳道、授業、解惑”的聖人和智者的角色,但這一定位隨着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代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角色的多樣性。書中對教師的職業角色定位爲教書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導向、自我定向四大類角色。作爲第一類教書育人角色的教師從品德和能力上必須能承擔人類知識的傳授者和言傳身教的示範者這樣的重任;第二類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第三類心理導向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和心理衛生工作者;第四類自我定向角色總體來說成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每一位教師的期望,爲了回報社會這一期望教師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須扮好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和學生家長的代理者。

作爲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對我而言,我覺得應定位爲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定位才能夠關心尊重學生爲學生服好務、才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才能夠在成人學員的考試中堅持原則維護考試紀律保證考試的公正性,維護好學校的聲譽。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學習《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後體會頗多。教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是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的重要途徑,實踐是運用知識、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把所學的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去。教材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種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成果,又具有社會性,所以應多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興趣特點編制。我們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中的《散落的鈔票》一文中,通過人們拾金不昧的優秀品質中,使學生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和諧是要大家來共同維護的。

學生在學校的交往除了與同輩羣體進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師生間的交往,師生間的交往除了課後,最主要的時間還集中在課堂上,課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現在提問、評價、關注等方面,教師應掌握對學生的提問策略,如多用詢問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用讚揚式、肯定式,儘量不用否定式。還要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發自內心地期待自己的學生都能成爲強者。

課外活動是一種學生喜愛的活動,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和諧社會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們的心理健康,而小學時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時期心理健康的基礎與關鍵。與此同時,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又與其教師們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應關注小學教師們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隨着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範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髮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爲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爲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緻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遊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蹟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鬥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爲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啓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穫和快樂。

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絡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髮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髮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與變革,各種不良思潮與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與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與生活中碰到問題與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與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與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與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與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與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與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與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認爲是班主任的專利,確實,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了主要作用。但是,身爲任課老師,就沒有責任了嗎?恰恰相反,學生的發育過程是受到多方面影響的共同結果,他們所接觸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會對他們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我認爲,即使不是班主任,身爲任課老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啓發。

例如,政治課現在改成了思想品德,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討論的都是中學生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通過師生共同探討,使同學們修正自己的價值觀,明確價值趨向,增強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另外,語文課的學習中,那些優美的詞彙,令人神往的意境,都會使人浮想聯翩,驚歎祖國語言的精練,山川的壯美,讓學生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數學題的解答需要嚴密的邏輯,長期的學習一定會增進考慮問題時的全面性;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等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在生物課的教學中,我也注意到了隨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引導。教授《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時,我就聯繫了學生實際進行了教學。

飲食是人們每天需要的,已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中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關鍵的青春期,所以營養的攝入尤其重要,而學生們由於各種原因往往對食品有錯誤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糾正各種心理誤區,引導他們到正確的食品觀念。心理誤區包括:

 一、偏好某種食品。

很多女孩子都愛美,加上現在的社會輿論都是以瘦爲美,所以部分學生存在“爲了美不吃東西”的心理,僅靠水果蔬菜提供營養。如果這種心理持續發展的話,有可能導致厭食症,就成了心理疾病了,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還有些學生滿不在乎,隨心所欲地吃東西,結果導致高熱量,高激素的東西食物攝入過多,長期下去的話,必然全導致身體營養不良。針對這一點,我給學生指出了危害,提出“飲食是爲了健康,健康最美”的理念。

二、飲食不規律,認爲對身體影響不大。

大部分學生都有這種心理,他們對待早飯更是如此。許多學生不吃早飯或草草應付,以至上午的學習和活動效率低下,嚴重的可能導致虛脫。這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身體健康。

所以我在已學習了“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基礎上,爲學生指出了危害,告訴大家,飲食不規律,不但會損傷腸胃,而且會造成能量攝入不足,不利於他們的生長髮育,讓孩子們從心理上重視起來。

三、認識片面,過猶不及。

學生一旦認識了營養和安全的重要性,可能會產生多吃藥品補營養,完全飲用純淨水等心理,這種認識也是不正確的,只要按照食物寶塔的搭配,合理飲食,一般都能滿足人體需要,沒必要再吃藥補充,補過了量,反而不利於鍵康。有些人就是吃藥成癮,總覺得自己營養不良,吃鈣片、喝營養液,補來補去,越補身體越不舒服,讓學生了解這一點的話,就可以使他們免入這種心理誤區

 四、自我放縱,不夠重視。

很多同學也知道一些生活常識,例如少吃油炸食品,不要吃街邊小攤,少吃街變小灘的食品等等,但總是寬容自己,或是堅守“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俗語,認爲人家都吃了也沒生病,我當然也不會生病,於是就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學生深刻了解之後,就不會對家長在這方面的說教有逆反心理了總之,本課教學,重在糾正學生以往的錯誤或片面認識,使他們從心理上重視起來,認識到健康的食品和正確的飲食方式會有利於身體健康,而健康是一切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保證。

只有健康的心理趨向才能指導正確的飲食方法,纔能有利於身體健康,這就是本節課,我要向學生傳達的思想。

另外,教學形式的選擇,也對學生的心理有影響,本課中我多次進行了同學發言和小組內討論的方式進行課程,這不單隻對教學內容有利,更使得學生能夠處在平等、自由的氣氛中充分發表自己健的意見。即使錯了,也不能責備,要找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擁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我想對一名教師來說,這一點是尤其不能忽視的。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教授本課時重點想突出的,希望學生在學完後,能夠在心理上對食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因爲誤區而產生關於食品的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太陽正毒,我卻連家也不敢回,到處流浪。這已經是第三天了,我好想媽媽,還有家裏做的香甜可口的飯。可是------

今天下午我得到學校一趟,我想老師那溫柔可親的聲音,還有同學下課遊戲的歡樂。我怕老師會批評我,但我知道她喜歡每一個學生。

到了學校,同學說老師找我都急瘋了,我忐忑不安的等老師叫我。果然老師一來班上就看見了我,她聲音輕柔的叫我去辦公室,我感到自己彷彿要上刑一樣。因爲我想我媽媽肯定把我偷錢不回家的事告訴老師了。我不是怕她吵我,她很少吵人。我怕的是讓老師失望。

她沒有直接問我錢的事,而是問我“來這裏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和老家相比,大學城裏有很多賣東西的,周圍同學都很有錢。有人一天喝兩瓶雪碧,有人上網玩遊戲,買零食吃,買喜歡的文具、玩具。我非常羨慕他們。我沒有錢,我也想要他們有的東西。所以我才偷媽媽的錢。但這些我怎麼說呢?老師似乎知道我在想什麼,就微笑着鼓勵我說:“老師喜歡把心裏話告訴老師的人,你也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你願意和我說心裏話麼?”我趕緊點點頭。我把心裏的真實想法說了,她很認真的聽着,什麼也沒有說。他又問我,“世界上最愛誰?”我毫不猶豫的說:“媽媽。”想到媽媽,我就想哭。媽媽很勤勞,天天起早貪黑賣東西,總說讓我好好學習,我卻偷了她的錢。開始有錢的喜悅隨着時間變成了懊悔,恐懼。我不敢回家,就到同學家睡,或者在網吧玩遊戲。老師接着問:“在學校最希望什麼?”我說,;“老師同學能喜歡我,和我做朋友。”老師竟然表揚我說:"你真是一個懂事又有可愛的好孩子!"

我聽了,低下了頭,小聲說:"我不是好孩子,我做錯事了!"黃老師驚訝的說:"錯事誰都會做呀,好孩子能改,壞孩子卻知錯不改。"我擡起頭問她:"我改了就還是好孩子麼?"“當然!我還會幫助你改呢,因爲我們是朋友呀。但老師還不知道你錯什麼呢?"我就跟她說了偷25元錢的事。她誇我說:“勇敢誠實,這正是好孩子的特點。大家都喜歡學習,勞動,紀律上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並不喜歡亂花錢的人。其實我們班一直提倡節儉,不許孩子們吃零食,那些亂花錢的人是不對的。”我恍然大悟地說:"原來亂話錢不對。其實我們班的人不亂話錢,我說的是別的班的學生。以後我再也不亂花錢了。"黃老師還是微笑着,在她臉上我仍然看不到憤怒。我突然心裏很難過,她一直和顏悅色,一定是怕傷害我。可我竟然逃學,讓老師着急的找我。老師,和媽媽一樣對我好,我卻犯錯誤讓她傷心。我們師生都沉默着------她突然打破沉默說:“你說最愛的是你的媽媽,但你卻 深深傷害了你的媽媽。你願意這樣麼?”我趕緊搖搖頭。“那你 願意接受懲罰麼?”我點點頭。"你愛媽媽,那也願意幫她賣東西了。並且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拿,你已經把錢花了,所以你要掙錢還上。星期天你從你媽媽那裏拿報紙賣,掙的錢還欠媽媽的錢。永遠不要想得到一分不屬於自己的錢,我們需要錢可以自己掙,欠的也要還。男子漢不可以欠別人東西!"我聽了,覺得自己能做到,就大聲說:“我一定儘快把欠媽媽的錢還上。”“那我讓你媽媽來,你當面向她道歉。”

媽媽來了,她見到我就哭了,我也哭了。在哭聲中我聽到自己反覆說:“我錯了!我錯了!”是的,我錯了。我真的感到自己錯了,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媽媽一直向黃老師說:“謝謝!謝謝!”我不知道怎麼感謝老師,就向老師恭恭敬敬的鞠了一個躬。師恩如山,老師,您的笑容背後的掩蓋了多少焦慮的,又有多少默默的付出呀!我感謝我的黃老師,她從頭到尾都沒有用我最怕的“偷”字哦!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方的.。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方的.,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