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1.13W

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歡迎閱讀!

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

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範文一

按照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做好“十三五”期間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的主要標誌是“四個轉向”:一是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二是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三是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四是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四個轉向”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新常態是一種客觀狀態,同過去相比並沒有好壞之分;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泛化和濫用新常態概念;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的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於新常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就能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任務。

在大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中高速增長。“十三五”時期,我國要大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時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爲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生產更好更多的產品;同時依靠管理和制度創新,提高社會生產適應人們需要的程度。在市場經濟中,人民需要集中表現爲市場需求,發展生產不僅要全面及時掌握市場需求信息,而且要深入調查瞭解人民需要變化,由此來確定發展目標。企業作爲微觀經濟主體要按照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黨和政府則應從更廣闊和長遠的視角來把握人民需要,加強宏觀調控,以提高社會生產同人民需要相適應的程度。

正確處理宏觀指引與微觀促動的關係。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有宏觀指引,也有微觀促動。宏觀指引包括指出發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戰略,提出發展任務和重大措施等;微觀促動主要是通過經濟政策來調動各種微觀經濟組織特別是企業的積極性,通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頭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在宏觀指引中,要協調好產業、區域、城鄉等重大比例關係,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在微觀促動中,要按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規律辦事,全面發揮各種市場主體的作用。

力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如何實現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如何兼得,並實現二者良性互動?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儘快補齊技術、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短板,實現新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標取向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在適當的技術條件和制度安排下,二者可以相互轉化,實現良性互動,因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着力構建開放新格局。在開放條件下,國內人民需要分爲對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的需要,通過國內外兩個市場供給來滿足;國內生產則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產品通過內銷和外銷用於滿足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需要。這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結果。內需和外需、內銷和外銷關係千頭萬緒,錯綜複雜。要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契機,提高開放水平,改變國內一些地方輪番引進加工而缺乏自主創新的狀態,轉變以出口創匯爲目標的外貿發展方式,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大力實施互利共贏戰略,倡導構建多層次命運共同體。

加快共享發展的制度建設。設計和構建共享發展制度需要明確共享主體、對象和方式。我國共享主體是人民,包括全社會成員,要保證每個人都能通過適當方式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共享對象包括各種自然資源、物質文化產品、宜居環境、和諧氛圍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是通過每個人以多種方式分享各種資源、產品和服務來實現的。現階段不同社會成員分享發展成果的方式存在差異,分享水平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是這種差異應當保持適度。現在雖然收入差距比較大,但全國人民總體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富裕階層和中等收入羣體人數不斷增加,同過去相比離共同富裕目標不是遠了,而是近了。當然,實現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遠,今後要進一步拓寬致富渠道,規範致富方式,加強和改進收入調節,讓先富更好地帶動共富。

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心得體會範文二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1.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

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爲什麼人、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要着力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爲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我們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人民羣衆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才能無往而不勝。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自覺拜人民爲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從羣衆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到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來。

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爲,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一步步落實好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積小勝爲大勝,不斷朝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供各種有利條件,爲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環境。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爲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當前,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爲繼,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對這種新變化新情況,再堅持粗放發展模式、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顯然行不通,必須確立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只有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才能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綠色,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只有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爲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開放,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只有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才能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讓廣大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從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每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的創新和完善,都推動實現了發展的新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着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佈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悉,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標誌着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3.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指明瞭“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着力點,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對我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不好,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兩個翻番”是難以做到的。堅持創新發展,是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就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協調發展具有一些新特點。比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着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協調發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就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