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學識都 人氣:2.09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通用7篇)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1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尤其依賴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學習和觀察等實踐環節對我們掌握生物學知識、科學方法、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形成科學素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此,從我們開始接觸生物這門學科開始,就不斷有生物實驗課程,鍛鍊我們各式各樣的能力。

但是,也的確是上過各式各樣的生物實驗課,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次做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首先,我一定得提的,便是金衛華老師,還有金老師給我們提出的實驗要求。

獨到的實驗安排,讓我聽後爲之一震,因爲從初中開始,甚至是大學的前兩年間,沒有一位老師有提過,要求我們在學校安排好的實驗課時間以外也能來實驗室做實驗,當然這大概也與我們的生物技術試驗的內容安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直以來,我們都循規蹈矩的準確服從着課程表給我們定下的規則,而金老師卻輕描淡寫,揚手舞舞便打破了籠罩着我們多年的“囚籠”。有時,我甚至會暗想,伴隨着這種思維限制的打破,是否也會激發出我們名爲想象力的翅膀,讓我們能夠在知識的世界中翱翔呢?

好好,不能扯太遠,還需要拉回我心得的主題——實驗!老師在第一次課上,對我們詳盡的講解了我們此學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實驗。其中全是環環相扣,嵌合緊密,有點一招即失,滿盤皆輸的壓力,不過我們更多的是懷着一種躍躍欲試的激動,恨不得立馬動手,靠着自己學來的知識,認真的完成這套實驗,並且還能看到最終那令人欣喜的結果。就這麼妄想着妄想着,我們從第二週開始的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的漫長旅程。

由於,老師沒有硬性的要求實驗時間,我們便是一有空閒就往實驗室裏鑽,也就少了以前實驗課上出現的,因爲部分實驗儀器的數量缺少,同學們每次做實驗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實驗興趣的流失。以至於做實驗的態度越來越渙散,甚至只是簡單的走下過場而已,幾次實驗課下來,熱情全無。但按照金老師的提議來,大家來實驗的時間不同,使得對儀器使用的時間錯開,減少了爲爭搶儀器或是藥品而嘈雜不堪的場面,實驗也變得順利了許多。

金老師會很體諒一些先開始忙活的同學,在黑板上寫清他們實驗大概會做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後面實驗的準備物品和要求,然後開始在忙於實驗而奔走中的同學之間晃悠。觀察我們的實驗操作,或是時不時提點解釋一下我們實驗步驟的緣由;實驗藥品的作用;如何做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實驗沒有得到好的結果或是做的失敗了的原因。可是,隨着實驗的發展,後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在看過書本上要求的實驗步驟後,去纏着金老師,圍在他周圍,問他關於實驗的各種問題,就算同樣的問題被問過許多次,金老師依然是和藹的笑着一一解答我們的疑問,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導,他的不驕不躁,他的耐性與笑容都深深的打動了實驗中的每位同學。

其實,他的這種教學方式,亮點就在於此,自主實驗迫使我們會仔細品味步驟中的點滴;實驗過程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就要求我們會去思考如何排除,繼續實驗;實驗結果的不理想,更是強迫我們能認真回顧實驗中的任何細節,找出問題所在,也會需要我們去深入瞭解這步實驗的機理,用藥品的理由,實驗操作要求等。這些自己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而逐步累積起來的經驗,是在以往任何時候都沒有獲得過的,那時,只知道按照老師和書本上寫的步驟來,根本不在意爲什麼要這麼做,於是少了對實驗的探究,能學到的東西自然也減少。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2

說完對金老師和老師教育方式的看法,其次我想談談,我在這樣的教學指導下獲得的收穫。

我是一個很懶散的人,以前做實驗,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很少動腦筋去思考實驗的前因後果,對臺上老師的講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這次實驗着實讓我很費了一番腦子,有深入的去了解箇中原理,實驗操作的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幫助我糾正和熟練許多操作,同時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迷糊與不負責任,也讓我體會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樂和滿足,還得到了好多在課堂上永遠無法獲得的知識。下面,具體說說看我的幾件不小的收穫。

有小到大來敘述,分有這樣一些。第一件,混實驗室久了,我有了可以“變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實驗室裏有的且我們熟知的物品(老師打包裝起來的不算),無論是藥品試劑,還是不同規格的量筒試管,我都可以摸出來,省去了四處找老師尋求幫助的時間和氣力。第二件,學會了配置許多的試劑,於是知道了不同的試劑配置需要注意的問題,鞏固了某些藥品相關的知識,並且在多次配置時,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試劑配方,最好是拿一個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來,以後實驗也不會因爲試劑的問題而手忙腳亂。第三件,實驗步驟需要仔細的斟酌其中的奧祕,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畢竟這些實驗都是過去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精華繼承,理解了他們的意圖和原由,做起實驗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也不易遺忘或出錯。第四件,這件是我最大的心得,也不全是從此次實驗中得來,且也不是隻能運用於做實驗中,這份心得是:在決定要做的事情後,最好考慮清楚行動時會需要用些什麼,做些什麼,將準備工作做好,爲後續行動鋪墊,按其規律列好清單,會使得實驗或者任何別的事情做得更加順利,有條理,排除做過多無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降低錯誤失誤的出現概率,成功率也會增高。

以上是我這個學期裏,從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裏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個學期裏,我能將自己從這裏得到的心得,學習應用到其他的實驗甚至是學習生活中去,擴充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厚自己的底蘊,加強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稱自己要成爲未來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勵自己成爲一個不負衆望的有用的人。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3

儘管我們只有短暫的幾次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的接觸和認識,當然也有可能不是相互的認識,僅僅是我認識您而已。但是我對您的人品和學識還是有了一定的瞭解,不得不承認您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其他大學老師相比真的要強之百倍。至少在我看來您對自己的學生是抱着負責任的態度的,而不是潦草的敷衍了事,這從您上課時“喋喋不休”的提問和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來。

之所以會這麼認真的寫這篇心得是因爲我覺得您也會這麼認真的看待這篇心得,完全和加不加分無關。而且其實自己心裏也確實有很多的感觸想跟您傾訴。

首先我想從自身出發談一下我對這門實驗課的想法以及實驗課結束以後的總結。這幾次課程由於是一系列有銜接關係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所以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但剛開始接觸,碰到了很多曾經沒有涉及過的專業術語以及從未見過所以更談不上操作過的精密儀器,所以在你對實驗的流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我們頭腦大部分時間都是一片空白的,有一種不知所云的味道。當您講解完畢問我們還有哪裏不懂時,其實我們想跟您說的是我們哪裏都不懂。當然這也跟平時自己沒有十分認真的預習有關,說是十分認真是因爲我們基本上還是預習了,只是預習完之後一點都不理解。由於實驗儀器的缺少,同學們每一次做試驗都是你推我嚷,這就造成了興趣的流失,以至於做試驗的態度越來越渙散,甚至只是簡單的走下過場而已,好像交了實驗報告就完事了一樣。一開始我們都是抱着很大的熱情想要認真做試驗認真學點有用的東西的,但幾次試驗課下來就熱情全無了,我想歸根結底還是現如今學院實驗資金匱乏實驗儀器欠缺所致,當然也和學院領導的.不重視有一定的聯繫。

嚴老師您給我留下的印象很好,治學嚴謹,工作務實,待人亦很真誠親切,儘管性子比較急躁但也是我們的態度不端正引起的。但有一點同學們都感同身受的是老師講話的語速太快了,儘管和您是同是邵陽人,但很多時候還是聽不清楚您說的話。尤其是坐在後排的同學就更聽不清楚了。

作爲一名學生本沒有什麼資格給您提建議,但我還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說下我的想法,我認爲老師在大家做試驗之前或者之後應該把每一步操作的由來和原因講清楚,要讓我們明白爲什麼要這麼操作,下一步操作又是爲了什麼,這樣實驗做完之後我們才能很清楚的記得實驗的步驟,下一次即使不用參考課本依然可以純熟的操作。在講解每一步實驗時適當的親自演練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我們可以在腦海裏形成清楚的畫面,對接下來自己動手操作有很大的幫助。

很遺憾分子生物學實驗這麼快就結束了,記憶裏所剩下的畫面亦不多了,但是潛在裏我們肯定還是學到了很多珍貴的實驗操作經驗,對生物學這方面的實驗事項有了較大程度的認識,儘管不是很深入。而對於我本人來說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科學研究不是過家家,來不得半點的粗心和馬虎。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4

一、通過學習,瞭解到水中所含有的細菌來源於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屍體,所以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含病原菌、通過水傳播的疾病有痢疾、傷寒、霍亂、肝炎和急性腸胃炎等,這些將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原水經過淨化消毒後,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羣指數如果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說明病原菌被殺滅,普通細菌也明顯減少,因此水中細菌總數和總大腸桿菌羣的測定是評價水質清潔程度和考覈給水淨化效果的指標之一。

二、水中細菌的檢測方法

1、細菌總數(平皿計數法):水樣在營養瓊脂上在有氧條件下37℃培養48小時後,所得1mL水樣所含菌落的總數。

以無菌操作方法用無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勻的水樣注入滅菌平皿中,傾注約15mL已融化並冷卻45℃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並立即旋勻平皿,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待冷卻凝固後,翻轉平皿,使底面向上,置於36±1℃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進行菌落計數,此即爲水樣1mL中的菌落總數。

2、總大腸菌羣檢測方法有:多管發酵法、濾膜法、酶底物法

2.1多管發酵法:總大腸菌羣指一羣在37℃培養24小時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取10mL水樣接種到10mL雙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取1mL水樣注入到9mL滅菌生理鹽水中,混勻後吸取1mL注入到10mL單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每一稀釋度接種5管,將各種管置36±1℃培養箱內培養24±2小時,如所有乳糖蛋白腖培養管都不產氣產酸,則可報告爲總大腸菌羣陰性,如有產酸產氣者,將產酸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於36±1℃培養箱內培養18~24小時,觀察菌落形態,挑取符合特徵的菌落作革蘭氏染色、鏡檢和證實實驗。

2.2濾膜法:總大腸菌落濾膜法是指用孔徑爲0~4.5um的微孔濾膜過濾水樣,將濾膜貼在摻加乳糖的選擇性培養基上37℃培養24小時,能形成特徵性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以檢測水中總大腸菌羣的方法。

用無菌鑷子夾取滅菌濾膜邊緣部分,將粗糙面朝上貼放在已滅菌的濾牀上,固定好濾器,將100mL水樣注入濾器中,打開濾器閥門,在-5.07x104Pa下抽濾,水樣抽濾完後再抽氣約5秒,關上濾器閥門,取下濾器,用滅菌鑷子夾取濾膜邊緣部分,移放在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濾膜截面細菌面向上,濾膜應與培養基完全貼緊,兩者間不得留有氣泡,然後將平皿倒置,放入37℃恆溫箱內培養24±2小時,挑取符合特徵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

2.3酶底物法:總大腸菌羣酶底物法是指在選擇性培養基上能產生半乳糖苷酶的細菌羣組,該細菌羣組能分解色原底物釋放出色原體是培養基呈現顏色變化,以此來檢測水中總大腸菌羣。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5

這學期的微生物實驗已經結束,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書本中學習,但是真正走進它們的世界中是通過這個課程開始的。在開始微生物實驗之前我是以爲這個實驗不會很難,但是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發現這個課程真的很難。你不僅需要理論知識作爲鋪墊,你還需要有嚴謹的實驗精神。

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我們本學期微生物實驗的幾個實驗和報告的要求,也讓我們瞭解了微生物實驗和以往其他實驗的不同。實驗步驟雖然很簡單,但是往往一個微小的細節處理不當也會導致你整個實驗結果的失敗。這個我真的深有體會,我們小組的實驗結果都很不理想。實驗步驟說難也不難,其實無非是先對配置培養液,然後對清洗乾淨的試管、培養皿以及配置好的培養液進行滅菌,等滅菌完了就放入無菌室進行細菌的接種,最後將接種好細菌和培養液的培養皿放進恆溫培養箱進行培養。看似很簡單的操作過程我卻狀況百出。我總結了幾點導致這麼多次實驗失敗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夠規範,在培養皿中倒入培養液後沒有搖勻導致培養基邊緣開裂,未等瓊脂培養液凝固就倒置導致培養基分佈不均勻。第二是理論知識欠缺,沒有等培養液冷卻至40到50攝氏度就倒入培養基然後馬上就接種了細菌,導致細菌已經被燙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後一個自主實驗還是比較成功的。試驗以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爲題設計實驗,我們小組通過PH值,溫度,紫外線照射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結果很滿意,很明顯。大腸桿菌在PH值爲7時生長最適,在溫度爲37℃時生長最佳,紫外線會抑制其生長。

不得不承認,通過這次實驗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只有自己參與了,操作了,纔會知道。也要感謝老師對我們的照顧。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6

我去杭州參加了關於微生物檢驗的繼續培訓。這次培訓主要講了微生物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微生物的一些相關專業基礎知識。

藥品微生物檢驗作爲一門應用微生物技術、是對藥品研製、生產、銷售和使用過程中進行質量檢測和安全評價的基礎專業技術。隨着製藥工業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藥品微生物檢驗經多年時間的不斷積累,在理論上不斷充實,逐步發展形成藥品領域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專業技術檢驗已廣泛應用藥品領域的各項專業和部門。國家藥典收藏的微生物學檢測項目逐版增加,藥品微生物檢驗已成爲執行國家藥典、藥品標準和對藥品進行質量監督的法定依據。

本次培訓是爲了隨着醫藥工業的發展,藥品生產企業,廣泛推行GMP認證,微生物學檢測手段是基本內容。這讓我更加適應當前藥品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的想結合,爲成爲長期從事藥品微生物檢驗的專業人員做準備。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7

侯老師關於說課的講座,深深的感染了我。他那精湛的說課技巧,讓我們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併產生由衷的敬佩的心情。我在聆聽他強調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讓課堂充滿活力的報告後,在頭腦中產生無限思緒。侯老師的講座似有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我們要溫故而知新,勉勵我們要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蘊,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培訓學習期間,我們還觀摩了一些名師的優秀授課視頻。這些名師能根據《綱要》的要求,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堂別開生面的優質示範課,給了我們全新的感覺。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主要的工作陣地就是課堂。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避免出現形式上的整合――教師跟着課件走,學生跟着鼠標走,教學跟着電腦走的現象。

株洲師專附中的張鑫老師關於實驗教學的講座,引導我們挖掘校本課程,發揮現有實驗設備器材的作用。我深深地感到教學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裏,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採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株洲市第十九中學尹頭華老師關於教學資源的獲取和利用的的講座,使我深受啓發。首先我們要明確“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爲教師的人是活的。教材只是獲取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去廣泛獲取教學資源,特別是通過網絡去獲取。以前,我只能通過土豆等極少的網站獲取視頻下載資源,通過培訓後,我利用新的網站,能夠從網上獲取一切視頻資源了,這讓我異常興奮。在這次培訓中,我們還現場利用網上資源,設計了《開花和結果》一節的教學ppt,現學現用。

陳捍東院長關於中考生物命題的講座,讓我對新課改的總體目標、生物中考命題趨勢變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嘗試着進行了中考命題的模擬訓練,這樣能爲我們自己今後的教學與中考全面接軌帶來很大的益處。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所以,作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應用教材,還要活用教材、補充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纔能有效地應對中考試題的千變萬化,才能讓自己執教的學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次培訓,非常遺憾的是:沒有能夠聽到湖南省教科院的董仲文老師的講座。董老師在來株洲進行講座的路途中,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只好急回,原來安排的講座也只好臨時改變。不知董老師的父親轉危爲安否?以後還能聽到董老師的講座嗎?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爲專家與名師,關鍵在於他們的那種主動精神、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專家和名師能夠恰當把握教學生成,是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地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他們的最好寫照。作爲一名參加培訓的教師,要想以高貴的姿態行走,就要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教學能力,爭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世紀,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創新,需要可持續性的發展。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應由經驗型向專業型轉化,傳統型的教師已不適合新形勢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具備特殊技能知識,沒有理由不學習,不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在職的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地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逐步向專業化教師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