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範文錦集9篇

學識都 人氣:1.17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範文錦集9篇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1

前幾天,可兒告訴我說,她的數學這次考砸了,特別差,71分。我心裏猛地一驚,因爲可兒從來沒有考得這麼糟糕過!我連忙問:這次考試題是不是很難?可兒回答說,確實是,這次好多同學都考得不好,連平時數學比較拔尖的幾名同學也都只考了60多分。她還告訴我說,老師爲了保護同學們的自尊心,大部分卷子上都沒有合出分數。我又問可兒最高分是多少,可兒告訴我說是96分。可兒輕聲地問我:媽媽,你會批評我嗎?我搖了搖頭,沒有說話。一向很要強的我已經不那麼在意可兒的分數,我不會因爲她考得很差而痛斥她一番,也不會懲罰她做很多習題。

可兒又說:“媽媽,老師發下卷子以後,我發現有道題老師改錯了,我做錯了,老師卻給打對了,我自己給自己減去了4分(那道題4分),這樣我的真實成績就成了67分。”

“好可兒,你做得對,儘管你的成績在我看來很不理想,但你卻很誠實,媽媽還是要表揚你!”我爲可兒的誠實感動,本來就已經不高的成績如果再減去4分,豈不是更低?如果可兒不說,我怎麼會知道?老師也不會知道。

接着,可兒開始檢討自己這一段學習上的不足。

“媽媽,這一段我上數學課都沒有用心聽講,總在下面跟同學畫畫玩,所以老師講的內容我都沒怎麼聽,媽媽,我保證以後一定要用心聽講!”“好可兒,能認真反思真不錯!”我說着也開始了自我反思。

其實,從四年級開始,可兒就有點不太喜歡上數學課了,我個人覺得這跟可兒經常換數學老師多少有點關係。可兒不太容易適應新的老師,這點我也有責任。作爲家長,我應該在可兒換老師時,加以正確地引導,好讓可兒更快地適應新老師。爲了能讓可兒喜歡上數學,我特意爲可兒購買了《數學神探006》和《假如數學消失了》這兩本書,可兒已經認真讀過了,她也感覺到生活中確實離不開數學,但想讓她一下子喜歡上數學,好像並不那麼容易。看來,我還不能太心急。

可兒很自覺地又複印了一張空白卷子,認真做了一次,這次她仍然沒有拿到100分,而是96分。我並不要求可兒必須考100分,而是希望她能做到考後100分,可她仍然沒有做到。我真的很想發火,但轉念一想,我若真的發火了,只會讓可兒感受到更大的壓力,也只會加深可兒對數學的反感。想到這兒,我強壓住心底的火,低聲告訴她,還有幾道錯題,讓她認真把錯題改正了。

過了一會兒,可兒叫我:“媽媽,剛纔我又犯粗心的毛病了,不過,錯題我都認真改過了,你來看看,這次應該是沒有錯題了。”我忙過去看了看,這次可兒真的都改對了。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總擔心可兒還會出錯,這下終於可以放心了。我問可兒:“你知道自己爲什麼會粗心嗎?”“做題太慌了,”可兒回答,我搖搖頭說:“其實,粗心是一些學生經常犯的錯誤,你之所以會粗心還是因爲你做題不夠熟練,做題技巧掌握得不牢,你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嗎?”可兒會意地點了點頭。

改完錯題,可兒要我給她在考卷上簽字,每次考試老師都要求家長簽字的。我拿起筆寫道:可兒,這次考試你創了歷史紀錄,但卻是最低紀錄,我可以不在意你的成績,但我要看到你的努力!期待你的歷史最高紀錄!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2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直以來就有一句話: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與老師和各位家長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看學習、看特長,健康成長的心理,纔是應對將來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的保障。自從孩子董事起,我們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學會寬容、懂得禮貌,對一些做法能簡單的判斷出對錯。上幼兒園之後就開始教育孩子要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爲規範。因此,孩子在學校裏是非常遵守紀律,聽老師話的學生。同時,我們還經常提醒他要做一個懂禮貌、愛勞動、有愛心的孩子,見到老師、同學要主動問好。記得有一次孩子的姥姥來家裏,女兒拿出她自己喜歡吃的巧克力分給大家吃,可能老人都特別疼孩子,當時確實巧克力也只夠家裏人分的,她姥姥說:姥姥不吃,留着給濛濛下次吃。我當時就批評了媽的觀點,小孩給你東西吃就一定要吃,要不養成習慣,她覺得反正給你也不吃,等她大了也不會懂得孝順老人了。

二、充分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從自己的家長身上去學習、模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出生到上學,甚至到中學,可能接觸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家長,他們時時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還是孩子四歲的時候,我們一起坐公交車去市區,我和老婆坐了兩個位置,我抱着小孩,後來上來一位年紀比較大的人,因爲我們坐後面,老人站在前面,再加上我抱着女兒就沒有讓座,可我女兒的一句話讓我觸動很深,她說:爸爸,你怎麼不給老爺爺讓座啊,你不是說看到年紀大的要讓座的麼?我當時心裏真的非常高興——我女兒董事了。我就告訴女兒,你讓媽媽抱着,爸爸剛纔沒看到,現在就給老爺爺讓座!

三、增強孩子的專注性,養成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在高。我也給孩子買了許多玩具,但孩子到現在對她所有的玩具都是最愛,因爲每個玩具上都爸爸媽媽對女兒的愛,她經常要拿出來看一看,哪個是爸爸買的,哪個是媽媽買的。每次看完,都要自己整理好放回原處。有一次在她姥姥家,她姥姥摘了好多嫩嫩的豆子,要剝掉殼做稀飯,我女兒也要剝,媽才剝一點就去別人家了,結果我女兒一個人全部剝完。我抱着女兒表揚了她,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這纔是好孩子。

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報道,大學生生活不會自理等等,無不給我們提醒,孩子不能獨立,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爲了給孩子獨立,我還得了個殘忍的稱號,那還是孩子剛剛學着走路,每次摔倒,我都要求女兒自己爬起來,然後還告訴她,自己摔倒的一定要自己爬起來,現在我可以拉你,可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誰來拉你呢。後來看着女兒摔得膝蓋上留着血,眼睛裏噙着淚水告訴我,爸爸,我下次走路會小心的!心裏既有心疼又有欣慰。

五、學會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

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在她向你求救或者準備放棄的時候,儘量不要批評、抱怨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給她時間,勉勵她、鼓勵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我們從旁助她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的所在,從側面啓發她、引導她,激發他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她一起享受解決問題後的喜悅心情。我一直相信,現在我們欺騙孩子一次,孩子將來就會欺騙你一百次。對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認真聽完,不能隨意打斷,等她說完再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臨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則你以後真的再也沒法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現實情況了。

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點簡單體會,希望能通過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3

讓家長進行經驗交流是家長會極其常見的方式之一,因爲主題通常圍繞家長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展開的,因此家長們交流的內容也大同小異。爲了讓臺下的家長們聽有所得,這一次家長會,我採用了專題經驗交流的方式,主題我出,家長們負責準備材料,劉佳睿家庭: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荊晶家庭: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王恩澤家庭: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賀延熙家庭:我們是這樣培養孩子迅速適應新環境的。孫明哲家庭: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需要理性。

佳睿爸爸的發言雖然簡明扼要,但是說的每一條都點出了問題的要害所在。睿爸說:“現在的孩子非常會察言觀色,如果家長鬆一鬆,孩子就鬆三鬆;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來回走動去幹別的事情,以免孩子不能靜心,如果孩子寫作業,家長能陪在孩子身邊是最好的,不但可以瞭解到孩子的課本上改動的內容,而且看到孩子學習上出現的問題能隨時指出。”聽到這裏,我覺得一般家長做不到有如此的耐心和細緻,尤其睿爸說到孩子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就給孩子去買什麼書看,我當時倒是給犬子買了二十多套動畫片光碟,可是沒有去書店買過一套相關的圖書,想想這個損失真不小呢。誰都不能否認,家長的教育智慧影響着孩子的人生之路。

荊晶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我覺得首先是遺傳了媽媽的口才,晶媽竟然沒拿稿子,自信地面對五十多個家長侃侃而談,從晶媽列舉的小事例裏,我也明白了爲什麼荊晶的性格開朗樂觀而又善良,有一個善於引導孩子凡事往積極的方面去考慮的媽媽,怎麼能不培養出一個內心充滿陽光,積極向上的女兒呢?!

最震撼我的還是恩澤爸爸的發言,我知道平時恩澤爸媽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甚至是嚴苛,夫妻二人私下跟我交流的時候就說過,只要孩子在學校有什麼問題,務必和他們說,他們不希望孩子因小成大,我能理解但是並沒有支持,我總覺得有些芝麻小事不值得興師動衆。在恩澤爸爸長達15分鐘的發言裏,我都不敢相信當下的家庭裏還會有這麼苛求的家長,就是因爲孩子違紀加了黑星,爸爸就把睡意朦朧的孩子從被窩裏拖出來,從四樓拖到二樓,讓孩子在外邊站了20多分鐘,家裏老人來勸,都絲毫沒能動搖澤爸的決定,不知道在座的其他家長們是怎麼想的,我認爲澤爸這樣做表面看是殘忍了一些,但是我還是要給澤爸點一個大大的贊,古話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的家長哪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澤爸就是一位虎爸,虎爸教育出來的孩子絕對不會是孬種,我信!

而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短時間內改掉課堂上說閒話,課間打鬧,動不動跟老師告狀等等不良習慣,家長到底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延熙的姥姥在臺上是百感交集,發言中既表達了對外孫在新學校沒有朋友想轉回去的心疼,又糾結於外孫在校表現得不盡人意,在一次聽到外孫差點用鉛筆戳了女同學的眼睛之後,姥姥徹底震怒,動手打了外孫,外孫最聽姥姥的話,平時即使媽媽讓看電視,外孫都得再去問問姥姥的意見,可見祖孫二人的感情有多麼深,孩子的迅速轉變,不知道姥姥花費了多少心思,我想對姥姥說:“您辛苦了,謝謝您。”

孫明哲作爲我們班民主評議選出來的班長,爲人謙遜,做事認真,我特別喜歡這種低調負責的班幹部,明哲身上那種穩重大氣的範兒很與衆不同,聽了明哲媽媽的發言,我的結論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越有自己的原則,孩子就越懂規矩,說話辦事越有分寸。

五位家長講完以後,我依然意猶未盡,生養孩子的重點在養育上,養育孩子的重點在教育上,家長們,您覺得在孩子上一年級的這一年裏,您對自己的教育成果還滿意嗎?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4

很多人提到教育心得體會時會說,出於對孩子的尊重,所以要無爲而治。我卻認爲,應該定下章程,然後不管父母還是孩子,一視同仁,照章辦事。

孩子需要得到尊重,最好的方法便是父母和孩子一樣,都有需要遵循的規則,這樣平等的地位,會讓孩子在犯錯之後,不會有任何的僥倖,對責罰也不會有任何的不滿,因爲即便父母犯了這樣的錯,也會有懲罰。教育心得體會是,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層面上。()

一個國家要興盛發展,最重要的是依法治國,一切條理化制度化,這樣有法可依,整體才具規範,家庭是縮小無數倍的國家,要想長盛不衰,內不生嫌隙,外不生禍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法治家,將一切儘可能的明確起來。

這些條文中需要有孩子的基本行爲規範,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撒謊打架,不能罵人,不能亂花錢等,一旦犯錯,輕則不準看電視一個月,重則罰零花錢,條條措施都要落實在紙面上,讓孩子無從反駁。

事實證明這種教育心得體會很有用,因爲我父母就是這麼做的,直到現在,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依然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父母規定的一些事。電視劇《今生是親人》中,一個鄉下長大的孩子回憶小時候剛剛學習木匠活的時候,幫姐姐的婆家做了一個櫃子,因爲收了對方給的五元錢,結果被父親一腳踹的三天不能下牀,所以這名青年長大後,只要不是自己該得的錢,一分都不敢要。暴力自然是不對的,可父母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孩子記憶深刻,比如不準看電腦不準看電視不準看手機,相信這些手段比打罵更加管用。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5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

家長在被激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會說讓自己後悔的話,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低聲教育實際反映了家長的教養態度,教育孩子是爲了轉變孩子,但孩子能否轉變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不在於其表達的聲音高低,而在於有沒有道理,能否爲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產生牴觸心理

家長大聲呵斥、聲嘶力竭的威懾可能當時會把孩子震住,產生暫時的效果,但孩子心裏不服,只是屈從,長遠來講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氣用在講清道理上,這樣孩子能聽進去,不反感,在腦子裏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爲。

3、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放低聲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隱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說了一遍,你就記住了並按照我說的去做。“敬人者人恆敬之”,孩子從家長那裏獲得了信任和尊重,反過來也會尊重家長。

4、低聲教育有助於提高家長的威信

一個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發脾氣的家長,在孩子眼裏,多半是因爲拿他沒辦法。以後孩子不但會越來越不聽話,還可能變得不尊重家長、頂撞家長。

5、家長應加強修養,遇事不慌

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順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難免出現偏差,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遇事不着急,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衝動。

6、養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議的習慣,而不是下命令

平時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強制,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會去做。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對他要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勵,這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暫時不理解的、沒做到的,家長可以適當讓步,適當等待,給些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爲了改變孩子,不能寸步不讓,不可能說到就讓孩子做到。

7、開口時把音量降低幾度,語速放慢一半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會犯錯,不聽話。所以對孩子不要真生氣,小孩子不懂得行爲規則,犯錯或屢教不改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發脾氣前,儘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語速,這樣自然就會壓住怒火。可能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件事也沒有那麼值得生氣。

8、想批評孩子,先以正面的語言開頭

孩子雖然犯了錯,但絕非不可饒恕,更不能因爲自己控制不住怒氣,就對他全盤否定。所以先說幾句正面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裏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纔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評,既能幫家長降下怒火,也不傷害孩子的自信。上來就批評,孩子會覺得委屈,時間長了很容易會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6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爲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纔會跟着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爲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爲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纔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初一,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爲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着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裏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7

與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千萬家庭有着千萬種形式,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成功與否在於孩子是否認同。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看學習、看特長,健康成長的心理,纔是應對將來日益複雜的社會競爭的保障。自從孩子懂事起,我們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學會寬容、懂得禮貌,對一些做法能簡單的判斷出對與錯。做一個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遵守規章制度的典範。

二、充分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從自己的家長身上去學習、模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出生到上學,孩子接觸最多的是家長,他們自覺與不自覺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俗話說:跟着好人學好人,跟着神仙跳大神。因此,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決不能在孩子面前隨意,把社會上的不良習俗帶到家庭中來,影響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增強孩子的專注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孩子的隨意性也顯現出來,做事不專注,常常半途而廢,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形成習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報道,大學生生活不會自理等等,無不給我們提醒,孩子不能獨立,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爲了讓孩子學會獨立自覺,我們家長就把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完成,絕不包乾代辦,逐漸養成自覺完成的習慣。

四、學會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

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在他向你求救或者準備放棄的時候,儘量不要批評、抱怨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給他時間,勉勵他、鼓勵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我們從旁助他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的所在,從側面啓發他、引導他,激發他解決問題的慾望,和他一起享受解決問題後的喜悅心情。對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認真聽完,不能隨意打斷,等他說完再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臨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則你以後真的再也沒法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現實情況了。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聊聊,無管內容,可以海闊天空,保持你和孩子的聯繫暢通,讓我們的孩子身體和心裏健康的成長。

這是我作爲家長教育孩子的一點簡單體會,希望能通過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8

第一條原則:父母以身作則。這是老生常談,但是還要談。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如果父母親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範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父母親的話也就沒有。中國父母對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

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調查,絕大部分好學上進學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熱愛學習。這不是說父母一定要天天讀書。學習可以是各種不同的文化愛好,熱愛戲劇、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歷史、熱愛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愛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較能夠發展起上進心。

當然,許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樣好學上進,這類家庭往往父母言傳身教、爲人正直、勤奮,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學習是自己的準則。好學上進,本身是一種追求。有調查顯示,子女問題比較多的主要是四大類家庭,第一類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農民暴發戶;第二類是高官的子女;第三是父母衝突不斷或離異家庭;第四大類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錯,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沒有抽時間關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諺語,造就一個暴發戶只需要一天,造就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中國人的諺語,富不過三代。現在全中國人的理想都是“暴富”。經濟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與道德準繩的富裕環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進的動力。

第二個原則是:家長要學會保護子女。在處理子女教育問題上,有兩個錯誤的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學校和教師;另一個是完全信任學校,信任老師,不信任自己的子女。現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隸。在學校裏壓力很大,學業壓力、考試焦慮、人際關係壓力、包括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壓力,不可能個個同學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實際上大部分同學是學習一般的學生。到初中以後,少男少女還有體相煩惱壓力,體相煩惱,對自己的長相很在乎,對同學的評價很敏感,還有生理和身體迅速發育帶來的種種困惑與煩惱,等等。

當子女與學校與老師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父母既不能無原則地偏袒子女,也決不能不問青紅皁白就站在學校老師的立場上批評子女。要替子女設身處地着想,要學會傾聽子女傾訴,實事求是地瞭解情況,如果確實是子女的錯,也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錯,更應該心平氣和地與子女交流,找出解決的方法。如果確實不是子女的錯,而是學校方面的問題,老師方面的問題,家長就應該積極想辦法解決,分擔子女的壓力,而不是與老師一起對子女施加壓力。兒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長的呵護。

家庭和家長是子女健康成長的最後堡壘。簡單地說,家長要學習在學校的壓力下保護子女,學會維護子女的權利,不能夠事事都與學校站在同一個立場。許多反面的悲劇例子,導致學生走向極端行爲的,許多都是因爲家長不問青紅皁白跟着老師訓子女。

第三個原則是:切忌嘮叨,學會傾聽,學習與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間總會有所謂代溝的。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是子女容易產生叛逆的一個階段、逆反的一個階段。子女生理髮育迅速,長成半個大人,個頭與父母差不多,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過分地自以爲是。父母的那些說教也聽了10多年了,聽煩了。加上學業壓力大,這個階段的子女,一般都會非常討厭嘮叨的家長。

要學會傾聽子女,學習與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學階段還願意有什麼事都與家長交流,那家長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願意與家長交流,有什麼問題都能夠得到比較妥善地解決。

許多家長忙於工作,忙於賺錢,不想聽子女的傾吐,認爲那是毛孩子雞毛蒜皮的事。這樣就喪失了了解子女、引導子女最重要的一個渠道。

第四個原則是:對子女多鼓勵,少批評,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多一點寬容。少年兒童只有在鼓勵的環境中才能健康成長。

第五個原則是:隨着子女的成長,給子女越來越大的自主空間,父母和子女雙方都要學會這一點。有些家長總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設計子女。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隨着年齡增長,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覺和自律,而且要給子女以自主的空間,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間。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不僅孩子要解決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決好自己與子女關係上的困惑。父母親過分管制已經長大的子女,是許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分的戀子情結戀女情結,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長應該明白,子女的快樂和幸福,就是家長的幸福,如果子女對家長非常服從,但他/她自己不快樂,那麼家長還是失敗的。

子女來到這個世界是家長的選擇而非子女自己的選擇。而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恰如金庸小說裏所說:“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學生少年又有那麼大的壓力。所以,家長有責任創造條件使子女健康成長,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爲實現家長願望和要求的機器。

第六個原則是:對子女的學業要求,要實事求是,只要子女盡了努力,就決不能再苛求,還要學會爲子女減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適應目前這種學校教育的。有些孩子盡了努力,可是成績還不理想,家長要學會爲孩子化解煩惱、分擔壓力。西方人說,壓跨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總是給孩子施加壓力,好了還要再好,一次考試就要達到什麼名次,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險的方向。

家長應該懂得並記住,子女的身心健康、個性開朗豁達,比學業成績重要得多。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只有在父母慈愛而不寵愛、多幫助少施壓、多引導少管制、多鼓勵少批評、多寬容不苛責的家庭環境中,子女才能逐步發展健康的個性。

第七個原則:要逐漸培養子女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是富裕地區、富裕家庭的一個問題,對子女成長和教育的重視絕對必要,對具體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案可以也應該精心設計。但千萬不要把孩子本身當作一個可以設計的對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師手中的一塊材料。在父母的引導和學校的教學之外之上,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愛好,不要把孩子當作爲學校製造分數的機器、爲老師製造教學業績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當作爲父母爭光的工具。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迪生,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因斯坦。人最重要的素質:好奇心、興趣與愛好、欣賞與追求美與和諧的能力、創造發明的能力、求智愛真的渴望,這些都不是他人能夠設計出來的。這些素質只能在一個平等、寬鬆、自由而又富於文化傳統的環境中自發生長。

家長教育會心得體會 篇9

女兒坐在地上,把前後鞋襻一一打開,把腳放進去,再一一扣上。我們第一次來上語言課,這樣做會耽誤老師的時間,我告訴她不用全部打開,並伸手幫她,女兒拒絕。老師曼女士說,孩子腦子裏有一整套程序,就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吧。

事實上女兒並沒有耽擱太多時間,甚至少於我去幹預導致的延誤。但是,按照我的成長經驗,干預仍然是需要的,它的真正目的不是爲了省時,也不是爲 了讓孩子學會更快地穿鞋,而是爲了成人間的交往,對老師表示並不是我不在乎你的時間,不管教孩子,你看我在催着呢。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孩子捱打捱罵,也 不是真的因爲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要打罵給別人看。

作爲一位兒童語言老師,曼女士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當我和女兒同時走進她的房間,她會先跟女兒握手,甚至蹲下來和她說話,然後再跟我打招呼。一般 德國人的做法是,先跟大人握手或者擁抱,再跟孩子握手或者擁抱。一般中國人的做法是,只跟大人握手寒暄;等大人全部招呼完畢之後,沒有時間就對孩子視而不 見,有時間的話就把他們抱起來。

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可愛的成年人,產生想要親近的慾望,但是我們通常都會剋制住自己,不會動輒就去把別人抱起來。我認爲對孩子也應該如此,太隨便 是一種對人的不尊重。陌生的成年人之間,可以做到彬彬有禮。很多人認爲,他們和孩子之間不必有這樣的界限,在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就去拍肩、摟抱甚至捏 臉。其實孩子見到陌生的成年人,就跟我們見到兩米以上的籃球隊員一樣,是生怕被舉起來戲玩的。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見到陌生的孩子應該表現平等和尊重。但是,在家庭內部或者師生之間,由於大人負有教導的責任,平等和尊重就經常靠邊站了。 出門之前,丈夫或者妻子花太長時間穿衣打扮,另一方可能會催促,告訴對方十分鐘之內必須出發,但是不會跑過去摁住對方,三下五除二幫他/她穿好。孩子就不 一樣,眼看着幼兒園就要關門了,大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讓孩子自己慢條斯理地穿鞋,於是粗暴地奪過來,迅速幫他們穿上,拉着手就往外跑。

剛開始的時候,女兒總是事必躬親,無論吃飯喝水,還是穿衣穿鞋,都拒絕大人的幫助。其代價就是,吃飯時,湯湯水水弄得滿身都是;出門之前,要花 很多時間等她收拾停當。有一次,媽媽實在等不及了,抱着她就往樓下跑。到了門外放下來,她橫豎不幹,堅決地回到樓上,自己從頭走一遍。

你永遠不知道爲什麼總是在趕時間,因此以"等不及了"爲名的鬥爭一直在持續。只要持之以恆,大人總會獲勝。我發現女兒慢慢地接受了媽媽的幫助, 甚至依賴上了,有時會把腳一伸:"你幫我穿鞋吧!"有時還往地上一蹲:"你抱我下樓吧!"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大人往往也樂得如此。有研究表明,富人的孩 子未來成就總體上比窮人的孩子大,不僅因爲他們有豐裕的物質支持,還因爲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長。一個八小時之外還要兼職掙錢的母親, 一方面給了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孩子很多自主成長的權利。

女兒第一次去上鋼琴課,打開琴蓋之後,父母忍不住告訴她說,你可以按這裏和那裏。老師說,要讓孩子自己發現聲音,享受聲音,對聲音產生好奇心, 然後她就有興趣製造聲音。聽起來,這又是半年彈不出一首曲子的教法。有一位母親送兒子學畫,半年之後也沒見他畫過一朵向日葵,還在那裏把顏料隨心所欲地塗 來抹去,難免有些失望。女兒也上了大半年音樂課了,我有時也會問她學會了唱什麼歌,玩什麼樂器。但是好像這些都不是學習的重點,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讓他們感 受節奏和旋律。我能看到,對這些孩子來說,音樂不是外在的技巧,而是內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