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調研實踐見聞和心得體會範文

學識都 人氣:1.81W

在辦公室領導的關心下,我有幸參加了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組織的百村調研實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六天時間(從 6月8日——13日),但通過在內蒙古太僕寺旗訪談、參觀等活動,期間所見所聞所感,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

百村調研實踐見聞和心得體會範文

赴太僕寺旗的是百村調研第15團,全團20人、分爲4組,其中:兩組人員奔赴牧區,另外兩組人員則扎入農區。我分在第一組,到了條件比較艱苦的農區——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調研的組織協調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團委負責。

太僕寺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旗,背靠錫林郭勒大草原,面對經濟發達京津張地區,是個經濟上以農牧業爲主,人口分佈爲漢蒙融合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旗縣之一。

在太僕寺旗期間的感受,可以說是沿着期待——愉快——沉重——希望——理性思考的心路,在馳去的車上,可以盡情欣賞着草原的美景,碧草藍天,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但抵達目的地後親歷了種種感動和震撼,我的心情也不斷在困惑和希望中沉浮。

一、困惑——農村的未來在哪裏?

這些年農村一直在發展,我們也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脫貧致富的例子,但與此同時,親歷了農村的許多衰敗的現象,特別是農村“三化”——農莊空心化、農業副業化和村民老齡化,讓我深切體會到中國農村全面發展的複雜程度,心情沉重之餘,也不斷激發我們更多的思考:中國農村的未來在那裏?

(一)人口萎縮加劇

進入村裏,最先映入眼簾的是農村的一幅蕭條景象,令人震驚的是農村嚴重萎縮——幾乎是全方面的。村子不大,有1500多人,低矮的平房就撒落在南北走向1公里長的公路兩旁。走上大街,舉目之下也看不到幾個人,青壯年人更是難覓蹤影。據瞭解,45歲以下、具有較強勞動力的青壯年都跑到周邊的城市打工了,只剩下走不動的老人、沒有能力帶走的小孩,人口流失90%左右,並且返鄉創業者寥寥無幾,人口結構和戰爭年代相似,老齡化、空巢化非常嚴重,這種現象在當地極爲普遍。我們一位調研團員住在一個三口之家,但這個“三口之家”卻是隔代家庭——小女孩的父母外出務工,留下爺爺奶奶照顧生活。有天早上到地裏一看,兩個老人在廣袤的草原上彎腰耕作,那一幕給人以夕陽西下的悲涼感。

★實錄1——“一切都在萎縮,人們不願多生孩子,青壯年出去打工,再過20年,現在會種地的都老了,村裏就沒有勞動力了。”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王支書說。

★實錄2——“村裏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裏缺乏一個年輕的帶頭人,勞動力也不夠。”太僕寺旗紅旗鎮紅旗村養雞專業戶張大哥說。

(二)產業空洞化嚴重

與人口萎縮伴生的問題是農村產業空洞化,基礎設施匱乏。勞動力不足直接導致農業邊緣化,一些農民企業家也不斷反映,在農村僱不到壯勞力,連老年勞力也不易僱到。經濟產業萎縮又影響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紅旗村基礎設施條件在太僕寺旗已算較好,公路比較平坦。但由於人口外流嚴重,鎮上沒有集市,街道兩邊少數的商店也是門可羅雀。鎮裏唯一算得上工業的是一家加工馬鈴薯產品的作坊,那是糧站關閉後已經轉讓給一個返鄉青年創業使用。公共服務部門也在萎縮,公共服務產品嚴重不足。當地郵局因爲業務減少已經虧損撤走,僅有的兩家電信營業廳也都已經關門,只有信用社還開着門。交通發展的.滯後在經濟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更顯得不可思議,雖然路況還算不錯,但公路上來往的車輛少得可憐,這和一些南方農村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當初國家支持發展交通所配套建設的新車站,投入20多萬元後,由於官員和商人之間互相勾結,車站路權已轉包私人,村民出行旗裏只能依靠壟斷的早晚兩趟班車,在交通發展迅速的今天反而陷入寸步難行的境地。

★實錄3——“很喜歡看報紙,但現在郵電所撤走了,只能等20多天才能看到報紙,如果有快遞還得到旗裏取。”紅旗村村支書說。

一、瞻前顧後,提高了組織協調能力

調研團安排我爲第一組組長,開始就面臨這很大的壓力。一是人員少,完成調研任務主要依靠4個組員,在調研團中,我們是人數最少的一個組。二是組員頻繁變動給組織協調工作帶來困難,短短几天就變動了五次,直到出發當天仍在調整。出發前,我抓緊時間根據組員年齡、性格、特長等確定分工,詳細做好調研期間工作計劃;調研期間,帶領組員有步驟、有計劃地落實調研任務,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及時調整工作;回京後,爲圓滿完成調研任務,第二天即強化責任,制訂了詳細的後續工作安排。組織工作得到了調研團長的充分肯定,很好地發揮了帶頭作用,很多做法成爲調研團的榜樣。調研結束時,陪同調研的太僕寺旗委李村民副書記這樣評價:“準備工作認真細緻,方式方法靈活,調研真實深入。”

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多做貢獻

毛主席說:“不僅要讀‘有字之書’,而且要讀‘無字之書’”。長期在城市生活,習慣了“眼睛向上”的工作思路,讓我們脫離實際、缺乏對社會尤其農村發展變化的認識。這次深入三農,真正體會到了“實踐出真知”的精髓,切身感受到基層是充滿羣衆智慧的肥田沃土。六天時間雖短,但我們瞭解到更多民情社情,瞭解到更多農民的心聲、訴求和困惑,體會到了農民歡迎什麼、反對什麼、期盼什麼;挖掘到更深的問題本質,看清農村發展存在哪些真問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讀懂了很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真摯期待和質樸理解,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啓發,爲將來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更多作用。

三、聚積情感,幹出實事

“樹高千尺不忘根,飲水思源不忘本。”我來自農村,卻又“脫離”農村,這次帶着感情沉下去,是一次心靈迴歸之旅。六天下來,在中央國家機關青年面前強化了工委意識,結下深厚的友誼。更在農民兄弟中展現了的國家機關幹部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我的住戶戶主郭佔軍大哥對我說:“你們不抽菸、不喝酒,好招待!”

到“三農”中去,和農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收拾行李離村返回太僕寺旗時,我們和住戶家人依依不捨,相約回首再到村裏“走親戚”,郭大哥在給我寫的信《百村調研·國家機關幹部到我家》中說:“他們的到來,受到了周邊百姓熱情的接待……農民兄弟都希望,像這樣的活動多搞一些,把農民的心聲帶到中央……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出臺,使農民的日子早日富起來,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他們的殷切期待,更讓我萌發了與基層建立長期聯繫支持幫扶的念頭。臨行前,我們共同用一首《走向復興》的歌聲,表達了對農村的關注和農民的真摯感情,還有對草原青年盛情歡迎的誠摯感謝。太僕寺旗之行的一幕幕已徐徐消失在身後,但腦海中服務“三農”的想法越來越明亮清晰……

6月15日,《新聞聯播》節目播出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國家惠民惠農政策一定會越來越多,我衷心希望太僕寺旗乃至中國“三農”能夠抓住機遇,未來的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