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篇

學識都 人氣:1.5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那麼讀書心得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書的一個名族是生命和靈魂,翟廣順教授一下午的傾情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讀書對於一個人,乃至一個名族的重要性。

讀書就是一種學習。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辦學水平高的學校,學習氛圍必定是非常濃厚的,教師一定是帶頭讀書學習的,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學養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老師的薰染下愛上讀書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書學習的教師,能培養出愛讀書學習的學生。正因爲如此,所以學校提倡老師讀書。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羣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正因爲如此,所以學校提倡老師讀書。

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難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的時候,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心浮氣躁、雞腸狗肚、名利薰心的人是幹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讀書不斷,不良的思想氣質是可以改變的。正因爲如此,所以學校提倡老師讀書。

經過這幾年的新教師培訓,我深深地領悟到,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夯實教學基本功。時代的腳步永遠都不會停留,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培訓還在繼續,我會盡力汲取培訓中所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努力地做好教師這一角色,教書育人,在課堂中,盡力做到最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學習得快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書中提出通過以下方法形成我們積極良好的心態:

1、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心態就是決定我們心理活動和左右我們思維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我們的心態是積極的,那麼,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是積極的。

2、生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要我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我們所擁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納、品味、投入和享受這一切。

3、節制慾望,知足常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數與其慾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條件下,慾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數越高。

4、接受現實。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就改變自己。

5、學會調節不良的情緒。現代社會節奏加快,競爭和挑戰日趨激烈,幼兒教師在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方面面臨沉重的壓力,這往往使得我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憂慮、委屈、緊張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不僅影響到幼兒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到幼兒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行爲,因此,我們要學會調節自身出現的不良情緒。

6、適當地投身於體育運動。適當地參加體育運動,既可以鍛鍊身體,又有利於心理健康。

7、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休閒,避免心理上的超負荷。

與其說幸福是孜孜以求、費心盡力得到的報償,不如說幸福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心靈的感悟。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麼他就會擁有幸福。因爲快樂,所以幸福。我不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式的犧牲者,也不是繁瑣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個努力追求生活意義、生命價值的快樂幸福的幼兒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那天在我們學習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以後,我讓學生去讀《居里夫人傳》這本書,看到孩子們都把這本書拿到了學校裏,我也情不自禁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就被居里夫人的生命歷程所震撼。

童年的居里夫人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啓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居里的小妹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也是很嚴格的。至於母親,則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深切體會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搖籃,更是一個塑造人的大熔爐。

居里夫人的青年時期是屈辱而期盼的。當時由於沙皇俄國的統治,波蘭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的家庭,強烈的愛國心只能深掩於表面的逆來順受。六歲時居里夫人失去了母親,大姐又由於疾病過早地離開,只有年邁的父親、哥哥、二姐陪伴在她的身旁。貧窮的生活像一個夢魘,纏繞着他們。還好,他們兄妹三個一個比一個爭氣,最後都拿着獎學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巴黎——當時的科學文化中心。而在這中間,瑪麗居里爲了能夠讓二姐順利完成學業,當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種跟女傭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瑪麗最終堅持住了自己的信條: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倒你,也不要讓事情打倒你。

整本書中,對我觸動最大、也最具現實意義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學的那章。她當時經濟拮据,爲了避免干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了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牀,學習到凌晨三點方纔就寢。冬日的巴黎寒風刺骨,一牀薄被哪敵嚴寒。於是,她只能將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被子上,甚至將椅背壓在上面,以此來增加重量和溫暖感。她正是穿着打補丁的衣裙和墊着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的。天道酬勤,瑪麗,這個波蘭血統的女孩,在起初基礎並不牢固的情況下,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畢業的時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被授予了物理學學士學位。但瑪麗並沒有就此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讀碩士學位的備戰狀態。而且在此期間,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終成爲她終身伴侶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在短暫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始終相濡以沫,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發現並提煉了釙和鐳,雙雙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了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不僅如此,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這對純粹的學者心目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婦爲那些有志於做學問的年輕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樣!

作爲偉人,瑪麗的人生是艱辛而輝煌的。就在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偉大研究中時,飛來橫禍——皮埃爾出事了,一個在他鄉的異國女子獨自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她接過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堅毅而頑強的精神,強忍着悲痛,繼續着他們兩人的共同事業。黃天不負有心人,1911年,這個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頑強的品格和超人的才華,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她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成功的收穫了自己的人生。當鮮花和掌聲,榮譽和地位向她撲面而來的時候,她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貫的作風,依然過着一杯羹,一匙湯的清貧生活。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是“鐳之母”,自己竟沒有一克的鐳!在戰爭中,她還義無反顧地主動組建醫療隊,救治傷病員。她身在巴黎,卻依然爲祖國的獨立和科技的發展事業而殫精竭慮。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她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科學事業。即使在其彌留之際,她也不忘記陪伴自己一生的實驗室。看着桌上的茶杯,她用夢幻般低的聲音說:“用鐳,還是用釷製作?”居里夫人是安靜的,她生前榮譽纏身,而用一句“不用了??讓我安靜點吧??”來作爲自己一生的終結。

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今天我讀完這本書後令我觸動最大的是,她不謀取個人利益,將提煉出來的鐳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正是因爲她這種崇高的品德、優秀的人格令她受到人們的尊敬。雖然居里夫人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她那種對科學事業的執着追求、勇於獻身的精神美、淡泊名利的人格美,卻如太陽一樣永遠在人類歷史上閃耀着熠熠的光芒!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個很時髦的話題,更是個很現實的話題。現代教育的迅猛發展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教師專業化成長。只有走專業化成長之路,才能成爲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教師,才能成就教師職業的理想境界。讀了 李再湘老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導引》,我深有感受。

我們怎樣走專業化成長道路呢?我覺得有三點極其重要。

一、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低是不爭的現實,教師的職業壓力大,社會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師行業形容爲“雞肋”行業,更有人把教師的工作幽默地比喻爲“站臺”、“賣聲”、“吸粉”。故而,衆多的教師職業心態差,職業倦怠感強。所以,許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職業,上班、下班,備課、上課、看作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從初級做到中級,從中級做到高級,平平淡淡,終此一生。這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人生有兩種職業心態:一種是“用生命迴應職業的需要”,一種是“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爲教師來說,應該要有後一種職業心態。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把教育當作事業來追求,用教育這種職業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申繼亮提出:教師“應該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個規劃,凸顯個人發展主線。一方面需要創造條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內心告訴自己,把教師當做事業來看,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

只有把教書育人當作事業來追求,我們纔會由從業到敬業,最終樂業;纔會從追求功利價值到追求社會價值,追求人生價值;纔會從追求教學技能到追求教學模式,追求教學境界;纔會由匠師成長爲能師(經驗型教師),最終成爲人師(專家型教師)。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鎮西深有體會地說:“我的教育不爲領導,不爲職稱,不爲榮譽,只爲着我的樂趣本身。” 正是這種良好的職業心態成就了他輝煌的教育生涯。

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心理基礎。有了它,教師專業化成長才有了“核動力”。

二、吸納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學

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學習者、研究者。教師這種職業最需要與時俱進。有人說:“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這話最著真知灼見,因爲當教師第一位的是學養,第二位的纔是教學的技術技巧。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認真學習,擠出時間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不斷吸納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學。

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嶄新的要求。新課程強調“四個注重”(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重整合)、“五個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轉變角色,我們不僅是一部教案劇的編劇、導演、主演,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夥伴、參謀、鼓動者、裁判甚至是學生的欣賞者、供學生分析批判的參照物或靶子;我們要轉變思考的維度,不應僅僅思考把什麼給學生,還應思考把什麼東西不給學生,什麼東西用什麼方式給學生可以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思考和收穫,什麼樣的教學行爲可以給學生帶來激勵性的評價;我們要轉變教學的方法,徹底消除滿堂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我們還要轉變教學成果意識,它不僅應該有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還應有方法、能力、意識,更有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態度。

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的我們,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必須加強學習,加深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否則,我們就會落伍,我們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教育家早就說過,學校是農村,不是工廠;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學生就像植物,需要澆水、施肥、治病、滅蟲,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自由發育生長。而我們習慣於將不同資質的人輸入機器設備,按同樣標準、同樣程序、同樣時間予以“鑄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爲一個完整的人、作爲一個與施教者對等的主體進入教學程序,而是作爲“灌輸”對象、作爲一個被動的物件進入教學程序,抹殺了個性,限制了特長,弱化了創造,不利於我們的人才培養。這種做法必須改變。

吸納、更新了教育思想,我們才能更好地轉變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課程,適應新形勢,創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實踐經驗教訓

葉瀾教授說: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足見教育反思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作用。

而我們的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太願意去進行教育反思。教學常規中強調教師要寫教學後記,但真正用心去寫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師寫一篇論文,但一些人總是敷衍了事,總不想認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反思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反思實際是對本質的.追問,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是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爲的反思、教學藝術的反思。通過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漸臻完美。

教學反思要找準切入點。根據專家的看法,對於新手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技能反思爲切入點;對於適應型教師來說,應以課堂教學策略反思爲切入點;對於成熟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理念反思爲切入點;對於專家型教師來說,應以教育研究反思爲切入點。

可以說,上述三點非常重要,樂業積綻底氣,學習滋養元氣,反思造就靈氣。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有積極的心態,有紮實的學習,有深刻的反思,我們就能達到“職業有認同感、事業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出色與澹泊——讀《不跪着教書》有感

20xx年的春節,學校給我們老師佈置了一項寒假作業:閱讀吳非的《不跪着教書》,摘錄並寫一篇讀後感。吳老的這本書我在幾年前就從圖書館借閱過了。這次再讀,仍有怦然心動的新鮮感。是呀,好書就是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任何時候都能鉤住讀者的心!

讀了吳老書中的《做最出色的教師》,我更是心潮澎湃。

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學的朱亦磊老師說: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出色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爲最出色的教師。吳老對此有很多的感觸。他說:現在一些教師並沒有提高自己的意識,誘惑太多。在一些學校裏,一線教師幾乎成了“無能無用”的代名詞,一些教師到了教育崗位,很快就鑽營仕途,不願意鑽研教學,在他們看來,辛苦半生從事教學不如弄個小官做做。同行交流時發現,在很多學校裏,教師業務不行,工作態度差,連備課筆記也不會寫,最怕別人來聽課評課,可是一旦鑽營爲官,就可以“狠抓”別人的工作態度,查別人的備課筆記,去聽別人的課……而他自己則有了道貌岸然的資格。這類可笑的現象比比皆是。

——好一個直言不諱、一針見血的吳老!其睿智、正直與勇敢可與魯迅先生相媲美!

吳老進而慨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受這樣的誘惑,究竟有多難呢?

的確難呀!古人云: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色總與澹泊相連。當年,李吉林老師爲了一心一意搞情境教育,多次辭掉當校長、教導主任的機會,當的最大的官好像是個備課組長。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吉林老師終成大家!她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與執着追求真讓人欽佩呀!現在,一位特級教師一年可享受一萬元的政府津貼,這也算是對優秀人才的認可與尊敬吧!

可面對如此浮躁而功利的現實社會,有多少人心甘情願地埋頭於“教學一線”呢?就拿這次教師加工資來說。本來績效工資是按教師的工作成績來發的,可現在倒好,似乎要變成“官位工資”了。據說,南通市某個區的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比例暫定爲:校長1.8,副校長1.6,中層幹部1.2,班主任1.0,普通教師0.8。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如果績效工資月人均是20xx元,那中層與普通教師之間的差距就是每月800元,一年的工資差距就是9600元,近1萬元,那工作20年後的總差距就是20萬元。不僅如此,在課時安排上,中層的課時本身就是普通教師的一半;在工作中,中層的管理工作大多是動口傳達,最後去躬身踐行的還是一線教師;而一線教師取得了什麼成績,這成績又歸屬相關的中層管理人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爲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爲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衆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纔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纔是高的,也纔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爲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爲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

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爲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爲,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爲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爲、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爲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對於本版的一部分老師和自稱老師的言行,本人頗不認可,甚至爲其感到羞愧。教育別人容易,教育自己難。若拿教育學生時說的一些話,放到自己頭上,如一面鏡子,能照出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關於學習

學習,學而實習之,學了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對於這個“習”字還可以有多個層面的理解,從應用層面講,應用型知識需要不斷實踐、驗證;從思辨層面講,學到的思想、道理要不斷思考、理解、消化,對於錯誤的要懷疑、否定,直到形成自己的認識。這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教師職業道德行爲規範”是每個老師都學過、記過、背過、考過的。我看了那麼多帖子,居然除了我,沒有一個老師從這個角度去反思這個事件。是忘的光光,還是選擇性失明?有些人說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什麼叫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這些東西本來就應該在你心裏的。有些人說我書呆子,是,學的東西不能盡信,可以自己發揮、理解,有沒有哪個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談談對師德的解讀、感悟?也沒有。

老師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學的東西背過、考過,拿到了資格證,就一乾二淨了,不用去實踐,不用去思考。然後也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做作業、記這個、背那個、應付考試,然後煙消雲散。

關於批評

老帥們說,錯了就要批評,錯了不批評是不負責,批評你是爲你好。善意、準確、適當的批評,絕對是有益的。

家長通報會視頻裏,校長聲淚俱下的講“但是我也沒有更多的關注我的老師,讓我的老師犯了這麼大一個錯誤”。是的,如果在最初某老師有這樣的過激言行的時候,有人去指正、批評她,也不至於到今天的地步。

關於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我們會說沒教養。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學生有學生手冊。我們批評學生的時候,學生若還不認錯,我們會拿出學生手冊來說,哪一條如何如何。

同理,教有教規、師有師德。我拿出《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時候,有人會說我上綱上線。我不諱言上綱上線,如果剔除政治鬥爭的背後陰謀和無限擴大化的錯誤傾向,上綱上線也是個中性詞。在我理解,上綱上線就是守規矩,講原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不是擺設,是要實踐的,用來規範行爲的。

以什麼“家長也有錯”、“情有可原”、“情急之下”、“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好心”、“也想盡責任,只是方法欠妥”這樣的藉口,就可以言行出格,這叫沒規矩。

關於習慣

我們常說,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壞的習慣跟你一輩子。

同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習慣問題。新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能力上升期,達到峯頂後,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風格都開始逐漸定型。後期的教學方法和前期的習慣養成非常有關係。一個好的習慣最終會變成內在的修養和人格魅力,終身受益。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說始終,至少大部分時候,能表現出一個正面的形象。同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會成爲一種習慣。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

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

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