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學識都 人氣:6.36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九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我們在設計教學導語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線條、美的色彩、美的構圖、美的聲音,從而喚起一種審美的快感。我認爲,可以通過三個方面達到目的。

(一)、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範畫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二)、興趣激發法

生活中沒幽默是乏味的,同樣美術課上沒有幽默則是枯燥的。在美術課教學中,如能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學過程會更輕鬆、更有效。我在上《船》這一課時,先謎語導入,再取出學生常見的船的圖片給學生看,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變得非常興,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發法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慾望。

二、讓學生敢畫,勇於表現自我個性。

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卻認爲與其坐在船中,不如縱身躍進學習的大海,與知識的海水來個親密擁抱。

在學海中游泳,能讓我們懂得更多,能讓我們知道我們欠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努力,怎樣面對生活。

在學海中游泳,是對自己的技能與耐力的磨練和考驗,只有你堅持,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在學海中游泳,在知識的天空中飛翔,在學習中尋找快樂,在學海中游泳,讓我變得聰明無比,讓我知識淵博,讓我體會到生的喜悅與生命的意義……在學海中游泳,讓我變得沉着、冷靜、成熟、禮貌……

在學海中游泳,雖然是好的,但是在學海中游泳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在學海中游泳要學會技巧,還要有一顆上進的心……

在學海中游泳,你會發現學習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其實學習是簡單的,是快樂的,是能提高自身修養的。

即使在學習的海洋裏被嗆幾口又苦又澀的海水,但有了老師春風化雪般的關愛,但又算得了什麼?

讓我們在學海中游泳,迎長風,破巨浪,經歷過風雨後,我們終會體會到學海的色彩斑斕,明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嚴峻,品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誼領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諦……

眺望遠方,有一個彼出現我的眼前,我決心遊過去,我知道,這將比前面的路更崎嶇,更困難重重,可,我能做到!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作爲一名在教育教學一線從教12年的在職教師,我想把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和各位在座的家長共同分享,希望能爲你們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如何指導孩子做作業

1,幫孩子端正態度

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責任感,要讓孩子明白,每天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是他必須要做到的,是他作爲一個學生應盡的職責,就像爸爸媽媽每天上班時都要盡心盡職地完成本職工作一樣,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餘地;家長還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重要性的認識,要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掌握好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展,是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2,努力提高孩子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的行動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但有些孩子學習興趣低落、學習自覺性較差,於是他們每天做作業都是硬着頭皮在應付老師和家長,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儘量逃避。對於這類孩子出現的作業問題,父母應當從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要想辦法改變孩子對學習是“大人逼我學”的狀態,要讓孩子能夠變成“我愛學”、“我要學”的主動學習。

3,一心一意做作業

有的孩子寫作業時沒有專心投入,“附加動作”太多,一會兒東張張西望望,一會兒摸摸這玩玩那,還有的孩子喜歡幾個人湊在一起邊聊天邊寫作業,或者喜歡邊聽音樂、邊看電視、邊吃零食邊寫作業,如此三心二意當然不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在做作業時集中注意力,不要做與作業無關的事情,孩子的書桌上也不要擺放令孩子分心的東西,在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去打擾孩子:“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心”,“做幾道了?還有幾道?”

4,安排合理作業

父母應當教會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處理每天的作業,比如,學校裏的作業要抓緊,能在學校裏完成的就不要都帶回家裏;放學後不要先去玩個夠,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時纔去做作業;做作業前要事先準備好學習用具(膠帶、水彩筆、白紙、書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時候再臨時去找;在做作業時要看清題目、審清題意後再動筆,不要做了之後才發現題目搞錯了或沒有按題目的要求去做;做作業時遇到不會的題,可以先繞過去,先做其它會做的題,不要就停在那裏無謂地消耗時間。

5,注意勞逸結合

孩子做作業是要動腦筋的,如果孩子連續思考問題的時間較長而得不到休息,大腦就會疲勞,就會出現大腦運轉速度緩慢的現象,這時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錯誤率也會增高,這時如果讓孩子適當的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後其學習效率反而會提高。一般來說,小學生連續做作業的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1小時。

6,加強能力訓練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業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靈活、手和眼的協調一致等,有的孩子作業“慢”就是因爲他們的協調能力不足,在做作業時頻繁地擡頭和低頭,從而降低了讀寫的效率和準確率。對於這類孩子,家長首先應當加強其視知覺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課餘活動如籃球投籃、打乒乓球、剪紙、走迷宮、跳繩、滑冰等。

7,先複習後作業

作業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孩子完成作業的好壞是建立在對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之上的,如果課堂知識沒掌握、所學的內容沒有消化和理解,作業自然就做不好,因此爲了順利地完成作業,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業前先看書和參考資料,複習完了之後再動筆寫作業,而不要圖省事,回到家抓起筆就寫。

8,經常檢查孩子作業

對於孩子的家庭作業,家長應當經常檢查,即使自己的時間再緊張,每週也要至少檢查孩子的作業一次。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業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隨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學習認真不認真,知識掌握的`牢不牢,有沒有學習困難等等,都可以從孩子的作業中有所反映;第二,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時候他是無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績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長能夠不時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業,就會使孩子在無形中有個壓力感,他可能會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學習。檢查孩子的作業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孩子的作業有沒有丟落的現象,孩子的作業能否及時完成,孩子的作業是否工整,孩子作業的錯誤率高不高,孩子的作業有沒有抄襲的現象等等。

9,適當幫助孩子作業

有的孩子學習上的欠賬太多,很多作業根本就不會做,做作業時會有大大小小的“攔路虎”擋在前面,他們對寫作業的畏難情緒十分嚴重,很害怕寫作業,作業稍微遇到點困難就會產生煩躁感。對於這類孩子,家長應當耐心的幫助和輔導他們的家庭作業,孩子在課堂上沒有搞懂的東西,只好由家長在家裏給及時補上,爭取不要讓孩子的學習再出現新的欠賬,另外還要注意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家長自己本身沒有這麼多時間或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就應當適當請一些家教,將孩子在知識上的漏洞都補上。

10,多鼓勵少指責家長應正視孩子的能力,當孩子課後不會做作業時,不要一味責罰,而應當鼓勵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訓斥和打罵是無濟於事的,只能使孩子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這樣一來不僅孩子的作業無法完成好,而且其學習成績也會下降。有一個母親經常盯着孩子做作業,孩子做慢了就吼:“快做,沒見過像你這麼慢的!”孩子加快了速度,可她又說:“字怎麼寫得這麼差,又出了差錯!”孩子於是又放慢了速度,然而這位母親又沉不住氣了:“這麼久還沒想出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笨的孩子!”最後只要母親在旁邊,孩子做作業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渾身發抖。

11,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寫作業時陪在一旁,這可以說是一個很不好的做法,不僅自己的很多事情都耽誤了,而且實際效果也不理想。陪孩子寫作業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有的孩子每寫一道題就問家長“對不對”,或者作業稍有難度就不願動腦問家長“怎麼做”,有的孩子則是家長陪在一旁時表現還不錯,可家長若有事不陪時作業則一塌糊塗;陪孩子寫作業還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有的孩子可能認爲父母在一旁是在“盯着”自己,是在“監視”自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個性較強的孩子會因此而對父母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是對抗行爲。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上好一節課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樣的精心的準備,聽課老師總會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聽課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現有的老師教案設計很好,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也沒有多大的批評,但總感覺在授課過程中有點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這究竟爲什麼?是哪方面出了問題?我想大概是因爲沒有做到教學過程的精細化。

所謂課堂教學的精細化,是指老師在上課前,對教材進行內化,看這一課有哪幾個知識點,即就是小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節,每一個知識點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碰到什麼碰撞,可能產生哪些新生成的東西,教師要有充足的準備,通過對所授課文的知識點具體而細緻分析和探討來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課過程中出現刻板、枯燥之感,是因爲教學過程過嚴,出現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是因爲教學過程過寬,只有精細化才能不會出現哪些現象,我們常說人家老師上課,真奇怪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是因爲該老師授課達到了精細化。

通過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精細化的分析,對教學過程的謀篇佈局,老師一定會胸有成竹,在授課時既不會出現前緊後鬆,也不會前鬆後緊的現象。

精細化並非是呆板的按章辦事,是一種靈活的對教學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經濟的教學方式來獲取最大的效益,師生都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管理理念。

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做到精細化?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內化,老師對書上的已有的知識,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膽的取捨,那些東西是學生必需要掌握的,還有那些邊緣學科的知識與這些知識有關聯,然後老師能夠靈活的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出來,變成老師自己的動手,授起課來,信手就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上週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初三辦公室,門上的鎖壞了,第一節課就要上了,有個別老師沒有書,怎麼辦?我看到了一位歷史老師往教室奔去上課,我想他沒有書,難道也能上課,我悄悄的跟隨他去聽課,看他怎樣上課的,他到教室上課,學生也都很驚訝老師沒有帶書上課,歷史老師沒有書和教案怎麼上課?我在後面聽他上課,他從導入到新授內容,每一環節都恰到好處,他對教學過程達到了細化、規範、科學、嚴謹,不得不讓學生專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識小點,在書上哪一頁,哪一行都能準確無誤說出。這位歷史老師也可以達到對教學內容的內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對文本知識的內化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需與學生一起同化所學知識,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得到發展與提升,學生也要也能對文本知識消化、內化,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同化得越徹底,學生掌握知識越牢固。老師要努力走下講臺,與學生融爲一體,師生情感心靈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課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昇華,這是精細化教學的最高境界。老師和學生產生共鳴,對文本知識,產生質疑,學生會自然的思考:“文本知識爲什麼這樣安排?換個角度安排,效果會怎樣?”我們在已有的文本知識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東西。生成哪些有價值的東西。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通過《教師的教學技能》,我體會到:如何選擇、運用用教學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選擇、運用教學方法的技能是指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結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諸如講授法、講述法、講解法、講演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欣賞法、發現法等等。教師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何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恰當運用教學方法,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明確選擇教學方法的標準

(一)能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方面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有與該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予以保證。

(二)能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一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的心理特點也不同,因而適合於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科特點不同,教學方法也有所區別。語文課宜採用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二、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

對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精華要繼承,但在實際運用中要有所發展和創新。

三、能使教法與學法相結合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既要考慮教師的“教”,又要考慮學生的“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爲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教與學必須協調一致。 總之,教師的教學技能就應根據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不能幹篇一律地使用一種方法。實踐證明。那些胸中裝有豐富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教師,在指導學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使學生借風行舟,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們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爲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爲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爲教學服務呢?

作爲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的我,着眼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略談"繩趣"這一教學活動。

一、"以繩練跳"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爲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另外,"以繩練跳"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如:短繩的前搖、向後搖、臂交叉的單腳、並腳和交換腳跳以及雙搖擺跳、雙人跳等比繩的單腳跳、穿梭交叉跳、集體跳等。讓學生自由選擇,盡情發揮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切實的可行的途徑。

二、"以繩代杆"

跳繩,不單是用於跳,教師應注重創新,發揮跳繩的其他作用,如:"以繩代杆"。在進行跳高教學時可將長繩兩端綁上一定重量的物體,橫掛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橫杆,這樣"繩杆"既直又安全,易於攜帶,更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初學者在練習時,因害怕"橫杆"而引起的心理負擔。

三、"以繩代線"

體育課的教學經常需要畫線,有時可以變"以繩代線"。因爲繩子即可拉直,又可彎曲易於調整,方便省錢。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繩可作爲簡易的起跑線、起跳線、終點線;另外,教師還根據學生課堂練習和遊戲的需要,將短繩在地上擺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多種幾何圖形,實踐證明,教學時有時適當採用"以繩代線"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以繩開展遊戲"

採用跳繩進行遊戲,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學生興趣,這在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情況以及活動場所的特徵,安排相應的遊戲方法。如:"跳繩接力"、"攻關"、"快快跳起來"等教材,還可以自編一些健康有益的遊戲。如:"鬥智拉繩"、"三人角力賽"、"兩人三足行"等多樣的遊戲教學。

五、"以繩做操"

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在徒手操的基礎上,根據繩子的特點編排繩操。手中有物,再配上音樂,學生學習興趣較高,其繩操不僅具有同徒手操同樣的價值,而且在培養靈敏度、準確性和平衡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圍繞跳繩主教材的前提下,把跳繩的使用貫穿到課的始終,充分發揮"一繩多用"的功能。繩課的基本部分除了安排教學計劃中所定的跳繩內容外,還可以適當增加如"繩投擲"、"繩遊戲"等內容,以利用進一步協調上、下肢的活動。在"繩課"的開始準備部分,可以安排與繩子有關的律動和繩操,在課的結束部分還可以安排繩子有關的音樂舞蹈進行放鬆。實踐證明:學生在"繩課"中不必變換多種器材,只需使用手中的跳繩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練習!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着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後,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着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說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後,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後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說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師示範、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1、正誤比較法。教師在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2、銜接法。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局部的彈奏技巧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接。把前一小節最後一個音與後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覆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覆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

3、音樂練習法。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後採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

4、興趣法。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爲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爲基礎。由於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書是思想的濃縮,是文明傳承的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已經成爲社會主流閱讀追求的目標。寒假期間有幸拜讀了薛法根老師的教育著作,感受頗多。我從以下幾個角度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教語文與啓智慧

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變化無常,不成體系。而教師應該注重重組自己的教學內容,設立好相應的教學目標,要有舍有得,不能一概而論,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去啓迪學生的智慧,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在教材設定的篇目中去發掘語文知識、人文素養、句式特點、旁白想象等,引導、訓練、鼓勵學生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樸實的語言與清簡的風格

無論是著書或是上課,薛老師的語言都具有樸實、清簡的特點。他所說的話是心裏話,實實在在的話,不譁衆取寵,不求石破天驚。一切以教學爲目標,以學生的感受爲基石,說真話、說實話。正如他所說的一樣,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違心之話即沉默。

薛老師的課清新、簡約,他褪去了許多不必要的分析與講解,學生自己能讀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暫時不教。這樣的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以學定教,順勢而爲,量化訓練,一學一得,從而加強了學生的理解。

學思結合與實踐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是一條教師、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現在浮躁的社會已慢慢影響到教育的發展。靜心讀書,潛心育人,等待花開的境界似乎與老師漸行漸遠了。而薛老師腳踏實地的去思考去實踐如何教語文,如何發展學生的言語智能,把學、思、說、寫結合到一起,爲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

讀書是精神的交融,是心靈的沉澱,是思想的啓迪。讀薛老師的教育作品,使我在語文教學上的思路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我會沿着組塊教學之路努力前行,一樣的語文不一樣的教學。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9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學校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爲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教師不得不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爲目標。本學期通過參加微格教學研修班我又有了新的體會,收穫很多。受益匪淺。

記得參加研修班的“微格研練”活動時,我走出校門,認真地聽專家的講座,並且接觸“微格研練”,這讓我收穫頗豐。專家關於“微格研練”的講座,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都是藝術。過去,我從未感到提問有如此重要,教學機智、課堂應變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的語言藝術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一個不雅的動作,一句口頭禪……這些缺點有誰會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去注意呢?可“微格研練”能讓你清楚地發現自己的缺點。同一個教學片斷,不同的教師運用的教學技能不同,產生的效果,竟然大不相同。因爲你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被錄下來了,很多人在一起找你的缺點和毛病!

剛接觸“微格研練”時,我們一頭霧水,不知“微格研練”爲何物。等到參與了以後,才知道它就像一面大鏡子,能讓自己更直觀地看到教學技能上的不足。特別是在小組研練時,別人紮實的基本功,精彩的微格設計與教學小品展示,加上現場與同行交流,與專家互動,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深受啓發。

例如,訓練“導入技能”時,我選擇了情境導入,採用的導入形式爲視頻激趣,即讓學生看視頻聽歌曲,從而引出課題。具體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題,然後,放視頻,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友誼地久天長,最後,通過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引出你的朋友及你們之間的友情!參加研練的同組老師給我提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導入要有吸引力,導入設計時間不能過長,2-3分鐘就可以了,導入環節要簡潔自然,省時高效。

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停留在知識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微格研練”,我豁然開朗。它讓我直觀地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嘗試着,也日漸嚐到了甜頭。總之,這次參加微格教學研修班的活動,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已,也爲自已今後教學提供借鑑——奮鬥不止,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