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拳譜—馬國興

學識都 人氣:1.56W

1.音同字異,一宇之差。境界天壤之別 中國字的音同字不同,常給我們正確理解拳譜帶來麻煩。當年隨家父。打展手。 “ 展手 ” 二字從他口中說出,到我腦子裏就變成了。斬手”。那時年紀小。也不知深究,就想當然地。斬”了起來。斬來斬去,總覺“斬”得不夠狠,不夠味,與父親打出的勁不一樣。家父有一次問我:“這打展手是哪個展字?”我說: “不就是斬殺的斬麼?”父親笑了:怨不得你的氣力是在手掌上,而不見身上的展放之勢。打展手是舒展開自身之展。丹田一口氣展放到四肢指梢和渾身皮毛,自覺丹田氣炸之勢漲到全身,便是打展手的意境。而‘斬’只是一個具體的攻防手法而已,無‘展’之‘斬’,一字之差,拳藝境界可是天壤之別呀。’自此以後,習拳觀譜,每字必究.實受益非淺。

怎樣讀拳譜—馬國興

2.字誤,搭配不當,意思全非 曾見過一篇《三皇炮捶原傳抄老譜》,序文第三段“唯有三皇炮捶表裏精細,內中有情理,下步有圈勁。此拳以氣爲主,以理當先。氣者君也,理者臣也.君臣相配,乃能制勝”。 本段文字論述的是 氣、力 君臣主從匹配的道理法則,只有氣力君臣匹配得當,纔是制勝的關鍵。文中“以理當先”,明顯是。以力當先 的筆誤。雖然傳統理論確有 一理二氣,理者爲君,氣者爲臣”的說法,但這是對理氣的主從認識,而序文的這段文字顯然講的不是這種關係。在這段文字中,“氣”指內勁,“力”是外形的代名詞,實際講的是“內氣爲君,外形爲臣”的匹配,也即是“意氣君來骨肉臣”。試以上述觀點改動原文,則成“唯有三皇炮捶,表裏精細,內中有情理,下步有圈勁。此拳以氣爲主,以力當先。氣者君也,力者臣也。君臣匹配,乃能制勝”,這樣是否更順理成章且使練法有準則了呢?

3.諧音訛用,一種功夫成兩家 拳術中有“靠法”,有一種功夫叫“金背鐵山靠”,何爲金背?何爲鐵山?教者講不明白,習者難以把握。一說:靠法如銅牆鐵壁。無堅不摧;一說:以金背、鐵山之勢靠擊,最具威力。如果習者還不明白,就乾脆說此功已經失傳了。

其實。所謂“金背鐵山靠”,就是“近臂貼閃靠”的諧音,這是在講靠法的要領。當對手進到我的“地盤”內時,我以肩靠法擊打。用時必近臂貼住靠擊,或微閃蓄勢靠擊,屬於貼閃連環、生生不已的靠擊之法,或左 右肩連環靠擊,或左、右肩各自連環靠擊。“近臂貼閃靠。,名與法敘述貼切、明白,學者易領會,易掌握,是一直在拳家中承傳的功夫,何曾神祕地失傳了呢?

4.以訛傳訛,難明其義 有幸得李紫劍先生寄贈《狂生談拳錄·續二》,142頁記有《通背捶》歌訣:“因上盤昔寶自當.仙人背後把人匡.臥牛擺頭身出力,金於鬥林來本堂”,讀後莫名其妙。李先生告訴我,他手中原件即如此,雖知是當年記錄之人筆誤,但爲保留原作,隻字未改,以廣泛徵求知者指正,恢復原譜之原貌。 承李先生之雅意,再讀上文,有似曾相識之感,記起家鄉留傳的“八步近纏身”拳法歌訣的前四句與上述四句頗相近。 陰手盤虛茲固襠. 仙人背後把人傷, 臥牛擺頭神出力。 金魚鬥鱗在池塘。 歌訣第一句是“圈攔手”,保護自己少腹擋部不被對手擊中,同時另一手立掌擊打對手腹部。 第二句是對手左直拳擊我面部,我起右手內攔,進右步插在對手左足前,同時左手上摘對手左肘外,左足跟進落實,右手下回環至對手後背,擊打時手背部。同時左手下采,右足後趟,使對手跌僕,攻擊動作一氣呵成。 第三句是對手拽我長辮(清朝時人皆留長辮子),我縮身化力,側身上步,用頭去打對手面部。 第四句是對手右直掌擊我胸部,我出左手斜領,同時上左步,右手外摘對手右肘外,左肘橫擊對手右腋窩、脅部。 以上即爲四句歌訣的大概解釋,未必很準確。把這 四句歌訣同河南竹林《通背捶》譜中那四句歌訣相對照,似可以推測出那四句難以理解的話說的是什麼了。同時亦可知道,我河北家鄉的“八步近纏身”與河南竹林的“通背捶”雖隔千里之遙,但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繫,拳本一家,實不謬矣!

5.注意標點.旬讀之中見真諦 老拳譜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一氣貫穿到底,如不明句讀亂加標點,原本明白的話也可能念成胡塗賬。比如我們在練習推手時,有的**常說“讓中有不讓”或“讓中不讓”。什麼叫“讓中不讓”,人們不好理解。原來,在動手較技中,始終貫徹走化、粘逼兩大攻守方法。棚、 履、擠、按、採、捌、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勢的`應用法則,就是“讓,中不讓”。“讓”,是不對爭的順勢之走化,“中不讓”,是我的中軸、中心位置不能讓對手拿住控制,我纔不失主動權和控制權,才能時時處處我順人背之粘逼勢成。在“讓中不讓”這四個字的合適位置加上了一個“逗號”。其中的意思立時就可以讓人明白了。可見在讀譜時,標點符號的作用不容輕視。 以上結合自己碰到的一些實例談了如何讀譜的問題。在此希望修煉拳術有得之士,能把老拳譜的正誤工作儘量做好,給初習拳者一個方便.同時也希望初習拳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讀譜、知譜、辨譜的能力。

TAGS:國興 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