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件播讀技巧訓練

學識都 人氣:1.76W

新聞稿件的播讀應該注意什麼呢?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新聞稿件播讀技巧訓練吧。

新聞稿件播讀技巧訓練

一、稿件播讀的準備

這裏說的新聞稿件,涵蓋了新聞消息、新聞評論以及新聞故事。考試中出現樣式最多的是新聞消息以及新聞故事,新聞評論一般都會結合即興評述考察,應該說不會出現新聞評論的播報。下面就新聞消息的播報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項。

消息應該理解爲在最短的時間裏、用最簡潔的語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實的事情傳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準確無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都不許出現事實上的差錯,只有認真才能準確。

(2)層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導語、主體、結尾構成的,層次之間要留出停頓的時間,以避免播成一片。

(3)節奏明快——什麼樣的稿子就有什麼樣的形式,播的是新聞,就得像新聞。節奏不完全是快慢的問題,但它有快慢的問題。句子與句子之間緊湊,句段之間要明白曉暢。

(4)樸實大氣——以第三人稱敘述事件,沒有任何誇張、渲染。正確傳達,直接面陳。舉手投足、言談舉止讓考官看到的是一種內心的真實流露。

新聞播報不是念稿子,字裏行間滲透着播者對新聞的理解,播報就是把這種理解、感受真切地傳達給受衆。因此還要注意:

(1)播稿過程也是傳達過程,把一件剛剛發生的事播報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鮮感,除了在備稿過程中找到新鮮點之外,播報時要有精氣神,還要使這精氣神分寸得當。明快曉暢的語流,加上熱情洋溢的狀態,足以讓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時間裏讓聽的人知道,句與句的銜接在清楚的基礎上要緊密,因此要格式正確、輕重恰當、邏輯嚴密、不澀不粘、不濃不淡、語勢平穩。在播稿過程中,語流要緊湊,以避免散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一個勁兒”,不緊不慢,無理解,不經心,缺少變化。

(3)新聞稿件播讀或播報,有的叫朗讀新聞稿件,其實是一個意思 。無論幹什麼事都得像那麼回事,所以播報新聞得像播報新聞的樣子。播報的榜樣就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整點新聞以及各級電視臺的'新聞播報節目。切忌“說新聞”,使它變得拉雜、拖沓,不像新聞的樣子。

二、新聞稿件播讀

實例1

澳大利亞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開始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天黑之後,悉尼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紛紛熄燈。

這一活動名爲“地球時間”,由世界自然保護基金和澳大利亞最大報紙之一的《悉尼先驅晨報》聯合發起。大約2000家企業和53萬戶居民報名參加了“地球時間”活動,自覺斷電一小時。除標誌性建築外,悉尼城區許多高樓也紛紛熄燈,整個城市變黑了不少。不過路燈和緊急照明裝置仍沒有熄滅,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燈”對悉尼人的生活並無太大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燈的便利觀看星空。幾百個市民提前預約,在熄燈期間前往悉尼天文臺,利用這一小時更好地觀看星空。天文臺負責人說,很多市民都爲有在黑暗中觀察地平線的機會感到激動。

播讀提示

這條消息的標題是《悉尼全城熄燈一小時》,副題是《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看過這條消息後要確定重點在什麼地方。在標題中我們已經瞭解了消息的新鮮點所在,這就是受衆所關注的新聞事實的要點。

再看消息的層次,三個段落自然成爲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爲我們播讀時脈絡的清晰提供了基礎,三個層次之間要做短暫的停頓處理,切忌不要一氣呵成。一片的結果會使受衆聽得茫然。

第一個層次是消息的導語,播得要醒目。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來說,消息要素中的發生了什麼事是重點。其他的新聞要素並不是不重要,同樣要求依次交代清楚。這條消息導語交代事件的先後順序應該是這樣的:(1)集體斷電一小時;(2)澳大利亞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4)3月31日晚7時30分;(5)天黑之後,悉尼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等紛紛熄燈。可以用聲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強弱來區分。

第二層次把新聞事實稍加梳理後,弱強調 “熄燈對悉尼人的生活並無太大影響”。

第三個層次是新聞的結尾段,也是對新聞事實的補充,播清楚即可,聲音運用可在中聲區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實例2

所羅門羣島2日發生里氏8級地震,強烈地震在引發海嘯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將當地一座名爲拉農加的島嶼突然“拔高”了約3米。島嶼周圍的珊瑚礁受此影響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村民還因此發現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沉船。

小島上升使島嶼周圍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氣中,大量珊瑚蟲以及擱淺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瀰漫出一股難聞的腐爛氣味。

村民哈里鬆?加戈邊做手勢邊說,地震造成的裂縫甚至將整個島嶼一分爲二,部分裂縫有50釐米寬。

在拉農加島北部,當地村民在海岸上發現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戰時期沉沒的一艘日軍巡邏艇。當地漁民亨德罩克?凱加拉下海探視了新的海底景象,發現了一道與海岸線平行延伸的裂縫,長度至少500米。

凱加拉說,當地村民認爲小島上升是因爲海平面降了下去,擔心海嘯可能再次襲來,因此大多數居民拒絕從高地上搬回原來的住處。

“噪音相當大”,凱加拉描述小島上升時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後沒有再升上來。”他同時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時發生的。

拉農加島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潛水勝地之一。這次地震給當地的旅遊業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嚴重破壞了海底珊瑚礁景觀。

小島上升導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許多珊瑚蟲因爲曝曬在陽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現美妙景觀的珊瑚礁變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羅門羣島西部省首府吉佐島從事潛水業的丹尼?肯尼迪說,地震破壞了大量珊瑚礁,對潛水愛好者而言,這個曾經聞名於世的潛水勝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響旅遊業外,小島上升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當地以捕魚爲生的漁民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播讀提示

地震在地球上時有發生。一般的報道中經常涉及的是傷亡人員及其財產損失,但這條新聞沒有過多地從這方面進行敘述,而是變換了一個角度,集中報道了自然生態的變化。看過了之後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當然這也是受衆所關注的。

在第一層次中的導語部分新聞事實只是一句話——所羅門羣島2日發生了里氏8級地震,接下來的五句話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結果,其中四句是生態被破壞的情況,表述的着眼點依次是記者說的結果,一個島嶼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來,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甚至發現了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播讀時聲音控制在中聲區,語流簡潔明快。

在新聞的第二部分,又詳細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後果的樣態,由於小島上升了3米,海岸線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氣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難聞的腐爛味道,整個島嶼一分爲二,還發現了日本的沉船,村民們不願意回來住,擔心海嘯再次襲來。這些原文所敘述的場景,在播讀時不應太客觀,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雖然是結尾部分但也有新聞價值,如介紹了新聞的背景,播讀時要注意的句子是:它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潛水勝地之一,由於珊瑚礁沒了,景觀被破壞了,不再具有吸引力。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寫“原先在海底呈現美妙景觀的珊瑚礁變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讀時要有淒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