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慣用口語字詞

學識都 人氣:9.78K

粵語,廣東地區稱爲廣東話、廣府話,廣西地區稱爲白話,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粵語慣用口語字詞,歡迎大家分享。

粵語,廣東地區稱爲廣東話、廣府話,廣西地區稱爲白話[33],是一種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方言[1]。是廣東地區廣府民系[38]和廣西地區白話人[33]的母語。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東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2]

關於粵語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國的楚語等說法[6-7],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42]。粵語是南方方言裏面保留中古漢語成分較多的一種,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較爲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漢語普遍存在的入聲,其聲母、韻母、聲調與古漢語標準韻書《廣韻》高度吻合[3]。清代學者陳澧認爲廣州方言的`音調合於隋唐韻書《切韻》,因爲“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州,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5]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認爲粵語是唐代國語。[39]

粵語主要分佈在中國華南的廣東省中部和西部、廣西東南部[33]、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個別地區[34]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如澳大利亞、新加坡、北美地區、東南亞等國家處廣泛流行。在全球使用粵語人數甚多,其中在廣東省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8],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爲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8]

粵語有很多獨有或衍生的詞彙。包含九聲六調,較多保留古漢語的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粵語字)表達,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目前,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新西蘭的第二大語言。[7]粵語是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粵語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寫成“広東語”,一般稱爲“廣東話”。粵語不僅是嶺南文化的載體,而且是維繫華人華僑的紐帶另一方面,並且是連接廣東與港澳以及東南亞華僑的重要橋樑。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全國範圍內,幾乎已沒有什麼方言的影響力可以和粵語媲美。[8]

粵語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詞彙和語法。如粵語中“利市”(利是)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的意思。根據《易雜注》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粵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詞彙和語法,還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尤其是入聲。而現在通行的普通話是沒有入聲的,所謂“入派三聲”,入聲都派到平、上、去三聲裏去了。由於沒有入聲,所以用普通話來讀一些中國古典詩詞就分不清平仄、讀不出韻腳,不如粵語有韻味。普通話地區的人寫舊體詩詞也很麻煩,而講粵語的人就有這個優勢,其入聲是與生俱來的,因此用粵語來讀中國古詩詞就特別有韻味。[17-18]

粵語有九聲六調,粵語聲調亦大異於北語,蓋以六調,曰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濁平,五濁上,六濁去。復以促音清平爲高入,促音清去爲中入,促音濁去爲低入。合爲九聲。現代粵語的語法,如“水大”、“菜乾”、“人客”、“雞公”、“魚生”等,將形容詞放在名詞之後作修飾成分的語法結構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