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初中範文集合六篇

學識都 人氣:2.27W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初中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說課稿初中範文集合六篇

說課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並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後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條件的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使學生掌握證明與舉反例是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感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書寫表達,體會幾何思維的真正內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邊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時它又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聯繫,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爲平行四邊形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是本節的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較多,綜合性較強,能靈活的運用判定定理證明平行四邊形,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例題講解時,採用啓發式教學模式,根據題目中具體條件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根據分析法解題程序從條件或結論出發,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靈活掌握熟練應用各種判定定理會有幫助.

二、教法學法分析:

鑑於教材特點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於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着輕鬆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藉助實物教具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本堂課立足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讓學生經歷發現,說明,完善的過程,培養其操作說理、觀察歸納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體驗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在複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提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從舊知識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啓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也爲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探索方法,發現新知

⒈ 提出問題後我安排瞭如下兩組探索題

探索一、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麼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並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後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後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三)範例點擊,應用所學:爲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例1、 ABCD的對角線AC,BD交於點O,E、F是AC上的兩點,並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此題作爲本課的例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要及時查缺補漏,規範解題格式,讓學生着重講清判斷的理由,起到及時鞏固判別方法的作用。同時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機動)演練題:在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CD的中點,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此題作爲本課的機動題,時間允許就在課堂完成。本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平行四邊形判定,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讓學生反覆認識,學會分析,此題完成後,學生已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1.課本P97“練習”1.

設計意圖:題1的綜合性,靈活性比較強,學生能夠順利解決,對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大有好處。

(五)佈置作業,專題突破1.課本:P100習題19.14,5,

2.選做:P100習題19.110,12

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預習:探究: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精神,“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作業時給出有梯度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通過題2的探究,讓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更多的判定方法。爲下節課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礎。

(六).評價分析: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說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於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說教材

1、 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85頁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等基本圖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將爲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仔細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它是分成3個部分來呈現的。第一部分是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過拼角的實驗來探究並歸納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第三部分是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教材這樣編排由發現問題,到驗證問題,再到運用規律,充分體現了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強烈的數學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3、 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爲以下幾點:

認知技能:學生動手操作,在猜想後通過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規律。

數學思考:在操作實驗中,讓學生感受圖形的轉化過程及數學建模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

解決問題: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通過各種實驗活動,激發學習興趣,體驗學習成功感,並在教學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4、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對編者意圖的理解。將運用各種實驗方法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爲180度的過程並掌握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確定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同時學生難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規律的全過程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 教學具準備

每個4人小組準備4個不同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紙片至少各一個,且要求大小不一)、實驗報告單一份;

學生每人準備量角器、小剪刀、白紙各一張。

二、說教法學法

我要說的第二塊是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因此,我運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 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爲"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當然,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還要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的教學程序設計。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情的瞭解,設計了4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小遊戲: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麼三角形。

師:我們在猜三角形的時候,看到一個直角,就能斷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個鈍角,就能斷定他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個銳角,就判斷不出來是哪種三角形。看來在一個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直角或一個鈍角,爲什麼畫不出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這三個角究竟存在什麼奧祕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創設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數學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認爲一個三角形中可能會有兩個鈍角,還有的提出等邊三角形中可能會有直角,這兩個問題顯現出學生在認知上的.矛盾,學生用已經學的三角形的特徵只能解釋"不能是這樣",而不能解釋"爲什麼不能是這樣"。這樣引入問題恰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疑問與猜想中尋找驗證的方法。)

教學進入第二環節--引導探究

二、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1.介紹內角、內角和,並提出猜想

師:我們現在研究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它的內角。

課件演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看法。

2.確定研究範圍

師: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這一個行不行?那就隨便畫,挨個研究吧。(學生反對)

請你想個辦法吧!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哪幾類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這個問題,來滲透研究問題要全面,也就是完全歸納法的數學思想)

3.建立模型,解決問題

(一)測量法:

(1)學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就能夠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從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關係都接近180度。

(2)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種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並計算出它們的總和是多少?

(3)記錄小組測量結果及討論結果

實驗名稱三角形內角和

實驗目的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

實驗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 銳角三角形紙片 直角三角形紙片 鈍角三角形紙片

方法一 三角形的形狀每個內角的度數 三個內角的 和

方法二

我的發現

(4)學生彙報量的方法,師請同學評價這種方法。

師小結:直接量的方法挺好,雖然測量有誤差,不準,但我們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二)剪拼法

學生彙報後師小結:能想到這個方法不簡單,拼成的看起來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和學生剪一剪、拼一拼)

師: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了一起,拼成了一個大角,角的兩條邊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呢?看起來挺象的,但在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差,有時會差一點點,誰還有別的方法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

(三)折拼法

學生彙報後師小結:我們要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實際上就是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個內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藉助我們學過的平角解決的問題。

這三種方法都不錯,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有誤差,不太有說服力。想一想,你還能不能借助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想辦法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四)演繹推理法

(藉助學過的長方形,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認爲這種方法好不好?我們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演示課件: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內角和等於360°,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師小結:這種方法避免了在剪拼過程中由於操作出現的誤差,非常準確的說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到方法,分享經驗,更重要的是領悟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學生的發展而言,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獲得的結論更有價值。)

學生用的方法會非常多,但它們的思維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測量法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間接剪拼和折拼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拼成一個特殊角,也就是平角來解決問題;

而演繹推理法,即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爲一,或把長方形一分爲二,成爲兩個三角形,這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前兩種方法是不完全歸納法,能使我們確定研究的範圍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數。最後一種方法具有演繹推理的色彩,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後,因爲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原來長方形的四個內角之和360度,所以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360°÷2=180°,這種方法從科學證明的角度闡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它有嚴密性和精確性。

本節課引導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思維程度從低到高的過程,感悟數學的嚴謹性。讓學生在經歷量和拼之後,逐漸會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得到集中,集中爲分的方法,最後將四邊形一分爲二,五邊形一分爲三,六邊形一分爲四……,又會發現一些新的規律。】

4.驗證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5.進一步感受

(1)三角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大小的關係

教師出示一個小三角形,問學生內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問學生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把這個大三角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內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麼發現嗎?

(2)三角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形狀的關係

(演示不斷變化的三角形。)仔細觀察,在這個過程中,什麼變化了?什麼沒變化?(三個角的度數都在變化,內角和卻總是不變的)你有什麼新發現嗎?

如果老師把一個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會怎樣?

(通過變化的三角形和三個內角的數據顯示,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關係;當把三角形的一個角一直向下拽,這個角變成了一個180度的平角,另外兩個角變成了0度角,雖然已經不再是三角形,也能從一個側面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使學生感受到極限的思維方法。)

6.解釋課前問題

用內角和的知識解釋課前的問題,爲什麼在三角形中不能有兩個直角或鈍角。

三、拓展應用,深化創新

本節課的練習由易到難,設計成三個層次。

1、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2、變式練習--鞏固技能

3、 綜合練習--發展提高技能

○1.介紹科學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資料)

師:帕斯卡爲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以後學習的知識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發現和驗證的,他12歲就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我們同學還沒到12歲,看你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發現。

○2.多邊形邊形內角和

(設計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旨在把新問題轉化歸結爲求幾個三角形內角和的問題上,滲透化歸的數學學習方法。)

四、總結全課,全面提升

我們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知道了六邊形內角和,那麼五邊形、七邊形……這些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你能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去探究問題,相信你還會有一些精彩的發現。

整個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指導,做到"導入新課--新,引導探究--實,分層訓練--活,新課總結--精"。

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評委: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二年級籃球運球接力的第一課時。

籃球運球是《新課標》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複雜籃球動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協調等素質的基本方法。我此次課是籃球行進間運球的第一課時,因此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即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展,注意運動安全,並採用“小組互助”學習的組織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運球的動作。

2、發展身體的協調性,以及學生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

3、培養學生的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品質,使學生體驗成功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團隊協作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注意擊球部位

難點:全身協調發力手腕控球控制球的方向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喜歡錶現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興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夠穩定。本節課是在練習過排球比多之後的籃球運球練習,因此,我在教學中多提示,用降低難度、遊戲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五、器材、場地的佈置:

籃球場1片,小籃球40個,小紅旗4面,錄音機1臺

六、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以學生髮展爲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爲主要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七、主要的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採用設置情景、講解示範、提示、設置疑問、分組練習、自評互評,自我監督等方法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6分

這部分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與生理準備,因此,我設計了課堂常規(檢查學生情況)、慢跑熱身和籃球操(上肢、體轉、腹背等運動)。

2、展示自我,合作探究重點20分

A。原地運球:複習拍球比多。(目的爲了讓學生熟悉球性)

B。體驗運球:方法:分小組散點,學生自由練習,體驗手感。教師可以在其中走動運球,讓學生一起體驗試試。c。運球練習:請幾個學生上前展示原地和走動的運球練習,其餘學生考慮不同之處,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教師再完整示範,點出重點,注意擊球點,要求學生試試在跑動中運球。在練習重相互糾正錯誤動作。(突破重點)d。行進間運球:組織學生集體練習,再一次規範動作要求。

3、拓展能力,激活思維10分

通過上面的練習,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8字運球接力遊戲,進而鞏固學生的練習。

a。組織: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8組,老師講明比賽要求,組織學生進行比賽。

b。提出改進措施,重新分組組織,再次比賽,使學生情緒高漲。隨後教師點評、表揚獎勵。

4、穩定情緒,恢復身心4分

a、通過意念、冥想、抖動達到放鬆肌肉和心理的目的。方法:在教師的口令的指揮下,伴着輕音樂,模仿教師做各種放鬆的動作,調整呼吸。學生認真模仿,儘量讓自己全身得到放鬆,呼吸節奏趨於平穩。

b、教師總結本節課,表揚表現好的小組。集體“你們真棒!”

九、預期效果:32~35%,平均心率:115次/分。

十、歸納優點:這節課的課堂設計,欲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練、寓教於樂,寓教於教學過程的思想,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發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認。

我此次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初中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下面我將會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冀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五章第一課時《用字母表數》。由於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抽象的、顯得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數有許多知識和規則與原來的認識和習慣不同,而這些知識和規律又是學習代數、方程、以及函數的主要基礎。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因此,我設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藉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過程方法目標:

①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①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②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我們大家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的內容都是生活實際中的問題,所以我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而又因七年級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和符號感較弱,而探索規律的內容將爲後面的學習打基礎,所以把教學難點確立爲如下。

教學難點:探索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二、說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纔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生學法

首先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再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進一步瞭解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係,也可以表示數量。再通過各種聯繫將其轉化爲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活動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開始對整節課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學生懷着良好的心情和好奇心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在這個環節中不是讓學生懂得怎樣用字母表示數,而是讓學生知道爲什麼要這樣表示?)

師:多媒體出示數青蛙歌謠。

生:全體根據生活經驗詠讀歌謠,認真觀察對比歸納出規律,把這一規律表示出來。

師:好,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究數學知識中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設計意圖: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覺比較親切,也降低了學生對字母表示數的難度與知識間的銜接。

(二)合作學習,領悟新知。

1、提出問題,感悟新知:

師:出示問題(1)讓學生分別提供父親的年齡。選用一個學生提供的數據進行下列的學習。

(2)提問:比較父親比×××同學大____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一年後,父親的歲數是多少歲?2年後,3年後,……。

(4)引導:能否用一個式子概括出同學們的所有算式?

(5)提示:如果你們的年齡爲a歲,那麼你父親的年齡是多少歲呢?

(6)拓展:老師比同學們大24歲,當老師b歲時,請你用含有的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歲數。

生:交流口答。

設計意圖:從實際出發,以小學中的算術爲基礎,通過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2、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師:提出要求(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正方形。

生:動手操作

師:(2)提出問題:擺1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4根)那擺2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生:交流討論2×4=8(根) 10×4=40(根)

師:(3)電腦演示:分析過程及表格

正方形個數數

1

2

3

……

a

小棒根數

1×4

2×4

3×4

……

a×4

設計意圖:從找規律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驗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並強調錶示的規範性,讓學生既能從實驗中得到數學規律,又要掌握數學表示的嚴密性。

師:出示(5)練習:填空:

(1)1隻手有5個手指,2隻手有10個手指,n隻手有______個手指。

(2)我們每76年才見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現後,再一次出現將是公元___年。

生:交流口答。

師生:(6)小結: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數之後,有些數量之間的關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簡明易記。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與格式,由淺入深,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學習後成功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師:歸納公式:既然用字母表示數有這麼多的好處,那我們就將以前學過的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運算律用字母表示來表示。(圖形中用“a表示邊長(或長),b表示寬,c表示周長,s表示面積。”)

正方形周長 C=4a;長方形周長______;正方形面積______;長方形面積_________

加法交換律 a+b=b+a;加法結合律_______;乘法交換律________;乘法結合律_______;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

生:口答。

師:問對比:比較加法交換律的文字敘述和字母表示,哪一種表示方法好?好在什麼地方?

生:討論試答。

師:小結:計算圖形周長時,我們只要將相應數字代入公式即可解決,用字母表示數,使數量關係的表示簡單明瞭。(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對比,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一些公式與運算律的字母表示方法,加深學生對公式和運算律的認識,從而加強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師;出示1、填一填:

(1)如果圓的半徑是a釐米,那麼這個圓的周長爲 釐米,面積是 平方釐米.

(2)某型號計算機的原價是m元/臺,現在下調220元.下調後的價格是 元/臺.

(3)如果m是整數,那麼與m相鄰的兩個整數的和可以表示爲

生:口答。

師:提問2、說一說:你能仿照“數青蛙”這首兒歌,自己編一首兒歌,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結束全歌嗎?

生:交流討論,試說。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突出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應用,加深理解。鞏固新知,加深對字母表示數的認識

(五)歸納總結,反思自我。

1、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嗎?

2、總結:用字母不僅可以表示數,還可以簡明地表示一些數量關係,圖形的計算公式,運算律等等……

3、贈言: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成功的祕決時,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歸納、整理、表達的能力。

(六)、 佈置作業:教材142頁習題1題。

設計意圖:習題讓學生在課後鞏固本節的知識,以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中,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意識。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三)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數青蛙 小結

(二)合作學習,領悟新知。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字母的式子 字母式

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五、評價分析: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爲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爲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

說課稿初中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初中英語第三冊第50課,本課爲口語閱讀課,整個說課我將分三部分進行講述,即教材分析、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課以詳實準確的數據圍繞本單元的中心話題————當代人類最關注的人口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僅在本單元佔據主導地位也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據新課標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尤其對學生口語及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語優勢打造楓葉品牌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設計爲一堂口語閱讀課。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和依據

爲了不僅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還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熟練掌握數詞的表達法。

2、能力目標:

a、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材料的準確度

b、能自如表達本課重點話題人口增長問題。

c、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並展開豐富地想象力流暢地表達其他相關內容。

3、情感目標:

通過一些有力地事實、數據和圖片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使他們意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人人有責!

(三)重點和難點

1、重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我確定本課重點爲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水平。我採用英語趣味i教學法,採取圖片導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檢驗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閱讀的技巧。

2、難點:口語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學生都來自公立學校,長期以來,傳統的外語教學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許多學生不敢開口、羞於在人前表達因而口語薄弱。我通過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和師生共同討論、記者採訪專家等新穎方式,以及不斷鼓勵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

學生具有無限的潛力,需要教師適時、適當地引導。本節課中我尤其側重訓練學生通過合作探索來獲取知識的過程,並注重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通過設計有效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始終處於主動尋求知識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髮揮其主體地位使其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本節課我講解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國家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要由過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結果向注重知識發展及知識的傳授過程而轉換。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查找相關的資料,學生在預習中就接觸了大量的信息,他們必須具有相應的選擇能力和重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這恰恰正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教學程序

1、課前對話:

師生問候之後,讓學生兩人一組圍繞數字進行自由對話。每天3—5分鐘口語練習時爲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新課標指出口語是在人與人交流時即興脫口而出的,會話雙方都必須對聽到的語言快速做出反應,才能使談話繼續。同時由於口語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合作學習的成效對口語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這些都要求爲學生的口語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良好的訓練。

兩人一組是爲了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去說,而數字的表達法是本單元的知識要點,我可以提示學生討論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瑪峯的高度、亞馬遜河的長度、馬裏亞納海溝的深度、南極冰川的後度、中國人口的總數、伊拉克戰爭的時間等等,這些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達到了對數字表達法的鞏固。

給學生展示這樣兩幅圖片:

一個平衡的槓桿上,一些人在左,我們的地球在右;第二張圖上左邊新增的人使槓桿不再平衡。之後問學生:看了這兩幅圖,你會想到什麼?又是什麼引發了這個問題?學生會表達一些自己的見解,這時不論他們的見解是否正確都要給與鼓勵和表揚,然後問學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全世界會新增加多少人口?學生會很有探究答案的慾望,這時很自然地讓學生打開書去閱讀50課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並找出我給出的這張表格的答案。由於本課是以大量數據爲主反映人口問題的,因此如果學生能順利完成此表,那麼全文的重點內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認爲採用圖片導入法遠比直接讓學生翻書閱讀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獲取知識。

3、拓展與鞏固

通過講解我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如猜詞悟意法、略讀掃讀法、找中心句和關鍵詞等方法,之後要檢驗一下學生是否掌握此方法,於是我問學生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會引發那些嚴重問題呢?在學生髮表一些個人看法後爲,我再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快速閱讀,這也是本節課的課堂檢測,我會當堂進行面批面改。然後對於這篇關於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一些後果的文章,我讓學生來進行講解,這樣可以瞭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4、合作與發展

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組關於由於人口太多而導致資源匱乏、污染嚴重、食品短缺、空間擁擠等的圖片,看着這些圖片問學生:你們對哪一方面感觸最深?你還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學們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師們的看法?以這種方式充分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將其分成6個小組,先組內討論發表個人見解然後鼓勵他們去採訪在場聽課的英語老師。這樣設計的目的是(1)先讓學生自行討論可以避免受教師的想法所侷限沒有自己的見解。(2)採訪老師既可以讓學生能夠用英語去實際交流,達到學以致用。有可以讓學生從英語教師那裏獲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語表達方式(事實上,有些表達如果讓他們完全國獨立進行是有些難度的),有由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平時機會不多,因此會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很有趣味性,在與老師交流時也會讓學生產生成就感。(3)我認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尤爲重要,學生通過這一環節既能夠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有鍛鍊了與他人的合作,並在探索中有其個性思維發散的空間。

5、交流與分享

讓學生推選各組代表組成專家團坐在教室前,選一名同學們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專家們",使其把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與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組成員可以作爲後援團補充些觀點,這樣既可以使口語較好的同學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讓口語較弱的學生也有參與的機會並能向他人學習。最後按事實豐富、語言準確、表述清晰程度評出最權威專家和最積極後援團,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6、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當學生慷慨激昂地探討完這些現狀後,我會問他們,面對這種現狀,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以此爲題寫一篇作文。我佈置這項作業的依據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寫作需有明確的動機和積極的態度,寫作的題目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是他們具有寫作的願望這樣他們才能了與寫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爲了應付教師而做的作業。

本節課教學效果的預測

100%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90%的學生能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並通過課下的反饋瞭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

說課稿初中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位老師:

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老王》的教學設想。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爲主題的課文,講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先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我認爲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作者與一位普通的三輪車伕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點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過寫與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來體現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僅如此,還可看出“我”或“我們”的同情心和愛心。從深層次講,這是不幸者對厄運中的人的愛,也是厄運中的人對不幸者的愛,這是人間至情之愛。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我所面對的學生這樣的,他們在親情的體會上還不是很深刻,生活閱歷尚淺,不容易體會到文中深深的人間之情。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他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老王這個人物身上,理解他的愛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愛精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與老王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教學難點則是理解本文的主旨,體察作者的愛心;揣摩重點語句,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將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課我將採用談話導入,讓學生們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哪個人讓你難忘,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卻做過讓你極爲感動,或者心生愧疚的極爲難忘的事?進而導入新課《老王》這篇回憶性散文的學習。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能夠激起大家的興趣,引發大家的思考,並且能夠很好的爲講解文章奠定情感基調。同時,聯繫生活實際,有利於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去感知並且珍愛生活。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首先我會示範朗讀,然後通過自讀、齊讀自由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在學生讀之前,我會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瞭解作者楊絳及本課的寫作背景

(2)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麼?----“我”與老王的交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以及寫作背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還可以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瞭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設置小組討論環節,討論文中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在哪些事上。這些問題的設置將學生引到文中的細節,深入文本,體會細節的張力,感悟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心。

(1)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在哪些事上?又表現出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2)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3)作者夫婦已經很關心老王了,爲什麼還在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4)深入分析老王這一人物形象

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哪幾個生活片段?體現老王什麼樣的性格?這些片段按什麼順序來安排的?

請用“老王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現在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題目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歸納能力,又緊扣文本,且加深了學生對老王這一形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呼聲?

設計意圖:這三個題目逐層深入,既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善,感受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心。又激發學生的愛心,領會本文的主旨。這進一步深入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本文教學的重點。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着重引導學生從老王的形象出發,談談自己學了這篇文章的收穫。通過小結,瞭解學生對於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一個開放式的作業:試以老王爲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這樣設置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鞠躬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