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學識都 人氣:2.45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小學說課稿模板彙總6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爲一課時。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爲以後學習別的知識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大綱要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爲以下兩點:

1、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

由於噸是較大的計量單位,學生往往只是眼見,卻未必有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學重點是建立1噸的概念,難點是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成爲本節課的突破口。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程序分4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該環節主要是複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自然導入新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課件出示水果貿易市場的畫面。

“一個蘋果重450————,一箱蘋果重15————-(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估計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中這一車蘋果的質量爲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2)、從實物中認識噸。(幻燈片展示裝貨物的卡車、火車皮這兩幅畫)

教師引導學生:圖上的噸或t是什麼意思呢?

(3)、揭示“噸”的概念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4)、揭示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數量上初步感知噸的重量,並反饋有多少同學已經知道“噸”。並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噸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在生活可以隨時發現數學。

2、實物體驗,聯繫生活

本環節逐步由抽象到具體,主要是讓學生加深認識,拓展思維,以直觀形象的物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所表示的數量是非常重的,爲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1)、出示實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個5千克的鉛球

教師請學生擡大米,掂鉛球。引導學生:1噸的重量要幾袋這樣的大米啊?20袋這樣的大米你們還擡得動嗎?鉛球同上過程

(2)、同桌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並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教師引導:1噸的重量相當於幾個我們這樣的同學

(3)、聯繫生活舉例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並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於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把噸這個重量單位用於生活,強化噸的概念的構建。

3、單位化聚,練習鞏固

(1)、 出示例題: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20xx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2)、開放題: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麪粉的重量是25千克 一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這節課主要有什麼收穫?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興趣出發,通過欣賞操作體會來獲取知識,通過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等實踐活動,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仔細觀察,在反覆的折、剪的過程中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將軸對稱圖形與實際生活相融合,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美和價值!

二、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結合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而安排的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大致可分爲兩段。首先,指導學生欣賞中國剪紙作品,介紹其藝術特點,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與剪紙的密切聯繫形成認識。然後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獨立或分小組自由進行創作,最後進行交流。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其審美情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創造性,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參與創作,合作交流,啓迪學生靈感,感受生活。

3.通過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創作美麗的圖案。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第一部分 作品欣賞

先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些什麼?

用課件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剪紙圖案。

然後再問:這些圖案好看嗎?你們見過這些圖案嗎?這是什麼?(窗花)你們還在哪兒見過?讓學生自由說說。

老師介紹:我國勞動人民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創造出了各種各樣漂亮的圖案,這種民間藝術就是剪紙,又叫窗花。這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有1000多年的歷史,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最後,揭示並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上一節活動課奇妙的剪紙(板書課題:奇妙的剪紙)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通過欣賞中國民間藝人的剪紙作品,讓學生鑑賞數學中的美,使學生對剪紙藝術有初步瞭解。)

第二部分 找軸對稱圖形

先出示課本第62頁的剪紙圖案,提問:請仔細觀察這些圖案,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觀察,並說說想法。

如果有學生髮現了軸對稱圖形,就追問:你怎麼知道的?怎樣驗證?然後用課件演示。當然,也可以直截了當地提問: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你知道是怎樣剪成的嗎?在小組裏說說。

最後,師生在互相交流中總結出剪紙的幾點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認識到軸對稱圖形與剪紙有密切的聯繫,也爲學習剪紙的幾種基本剪法作鋪墊。)

第三部分 模仿與創作活動

1、初步模仿階段。

先演示課本上的兩種正方形剪紙的步驟,再讓學生嘗試這兩種基本剪法。

然後,教師引導:爲什麼有的同學剪出的圖案漂亮,而有的同學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最後,學生總結:a、對摺要整齊 b、畫樣要美觀 c、用剪刀也要剪整齊

2、放手嘗試階段。

學生初步有了剪紙經歷,就可以引導他們自由地嘗試一下。

想一想,正方形紙還可以怎樣折?怎樣剪?

學生剪好後在小組裏交流各自的做法,然後再進行修正或二次創作。

3、創作提高階段。

先出示教師剪好的剪紙,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像這樣一次剪出多幅圖案可能是怎樣折?怎樣剪的?學生自由說說。

然後,用課件演示剪紙過程。

最後,讓學生用長方形紙自己設計,自由剪花邊。

(設計意圖:剪紙活動的開展並不是學生放任自流,而是開始學習模仿課本的剪紙方法再到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創作。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啓發,不斷超越自我,並在師生互動過程中,互相激勵,共同評價,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剪紙的藝術魅力。這個教學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

第四部分 交流總結

先談話:同學們,今天用自己的智慧和靈活的雙手創作出這麼多的精美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師生在交流中總結出規律:凡是對摺後完成的剪紙作品都是軸對稱圖形,不對摺完成的圖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進一步體會這種類型的剪紙與軸對稱圖形有着密切的關係,並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不同的作品,體現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五部分 課後作業

運用所學知識,開動腦筋,爲班級的牆報設計一些美麗的花邊。

第六部分 板書

總之,本節課以活動爲主線,通過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奇妙和博大精深,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等,當然,這只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而實際上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們認真推敲,這樣才能上出一節有層次、有深度的數學活動課。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於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爲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啓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一、 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二、 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三、 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佈置作業:①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②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略)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爲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儘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我認爲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繫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爲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對本課的理解與思考

在《你真棒》這個主題中,教材圍繞"會發現優點"、"能恰當讚揚"、"學身邊榜樣"的主題目標,設計了"猜一猜"、"誇一誇"、"做一做"、"學一學"等活動。根據我對學生情況的調查發現,學生善於發現班裏表現優秀的同學優點,對班裏默默無聞的同學優點不太注意,班裏調皮、成績差的同學優點難找。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爲在班集體中比較默默無聞的同學找閃光點,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區分優點和特點。緊扣本課程具有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特點,教師應該在這節課上呈現出一個真實、真情、真趣的情境氛圍,通過巧妙的活動設計,捕捉兒童實際生活中鮮活的內容,

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感受到欣賞別人與認識自己的快樂。課堂活動結束後,還要與家長緊密配合,監督學生學榜樣,促發展。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能發現、欣賞同學的優點和長處;

2. 並能以恰當的方式加以讚美;

3. 學會區分優點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 結合平時的觀察,讚揚別人的優點或最近的進步;

2. 能堅持學習同學的優點和長處,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受別人欣賞、讚揚自己時的快樂與自豪;

2. 體會誇獎別人時的舒暢心情;

3. 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情緒。

三、設計特色

真實的對話、真趣的互動、真情的體驗。

四、活動準備

1. 學生最喜歡的生活照一張;

2. 收集相關動畫片一部。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師生互動過程

七、說課實錄

《你真棒》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個主題。其主題目標是:

1. 能發現、欣賞同學的優點和長處,並能以恰當的方式加以讚美。

2. 能學習同學的優點和長處,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馬克思說過:"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他直接或間接交往的人的成長與發展。"而我們的學生由於都是獨生子女,看問題、想事情往往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很好地評價他人和顧及他人的感受。

以至於出現在班級中告狀的多,讚揚別人的少的情況。這就是學生生活中的現實,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生活中的困惑,也是這一課的生活本源。

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捕捉兒童實際生活中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感受到欣賞別人與認識自己的快樂。

"猜一猜"的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發現一些比較優秀的同學身上突出的優點和長處。

"誇一誇"的環節,學生在小組中拓寬了視野,逐漸發現那些平時不太爲老師關注的同學身上存在的閃光點。這是這一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的小組活動中,我有意識的觀察小組內有沒有被遺忘的學生,有沒有被其他同學指責的學生,抓住這些現場生成的鮮活的教育契機,引導全班同學注意關注這部分被忽視的羣體。

當孩子們真正開始關注身邊這些被忽視的同伴時,他們豁然發現,就算是再調皮、成績再落後的學生也有自己的進步和閃光點,也應該得到讚揚。當然,爲了照顧到這些被忽視的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我採用了"數一數全班有多少同學要誇你"的形式,目的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關注的,自己也是很"棒"的,達到這個目的,就可以了。

"做一做"是爲"學一學"做鋪墊的活動,也可以說它們是一個完整的活動。但我的目的不是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的針對性和深層次的意義體現在幫助學生通過遊戲中的親身體驗,產生向身邊的同學學習的願望。在任務"串換"後,通過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感受到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養成欣賞別人、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並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當然對教材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主題目標中談到"會用恰當的形式對他人加以讚揚。我在課前對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調查發現,學生間的讚揚方式多爲"說"和"寫",至於"豎大拇指""拍肩""握手"等動作都用得比較少。

這就是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嬌柔、不做作,因此,我在處理這一點上,也是通過課堂上的觀察,捕捉學生已經用了的讚揚方式,適當進行了引導,避免讓學生"爲了誇而誇".

我覺得自己這節課中,比較好的地方,是我"真實、真情、真趣"的風格,是我通過創設活動情境、帶領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的教學特點。

不過"金無足赤",在這課中,我也留下了許多的遺憾,比如學生對優點的涵蓋面理解得不夠,總是侷限在"學習"、"特長"上等等。

正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全國"十佳"青年、教壇巨星竇桂梅老師所說:寧要真實的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在這節課上,真實的我與真實的學生一同成長,哪怕是顛倒了,那也是朝着勝利的方向又進了一步。

小學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教材3bunit8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節情景對話課,圍繞“徵詢意見”這一日常用語展開。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能用“whatwouldyoulike?”進行詢問。能聽懂會說ahotdog,apie,abarofchoolate,asandwich。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爲用“whatabout…?”進行徵詢意見。根據這一安排和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從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考慮,我確立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能聽懂會說i’about…?no,i’dlike….。

2、聽懂會說softdrinks、acartonofmilk、somebread、somerice。

3、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對話表演和口語交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能聽懂會說i’about…?no,i’dlike….聽懂會說softdrinks、acartonofmilk、somebread、somerice。

教學難點是能用“whatabout…?”徵詢別人意見以及softdrinks的正確發音。

爲實現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warmingup

1、singsomesongs.

2、playagame.快速呈現食物圖片,做問答。

(通過唱唱、問答的形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而且營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爲本課的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構建了知識表象。)

二、revision

(緊接着教師摸着肚子,作飢餓狀)引導學生一起說出i’mhungry,圍繞呈現的圖片快速對話。

(以對話的形式,喚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熟練運用舊知,同時對i’mhungry進行了滲透。)

三、presentation

1、依次呈現somebread、somerice的圖片。

t:whatwouldyoulike?somebread?

s:soundsgood.

t:hereyouare.

drill

2、t:i’mthirsty.(教師作乾渴狀,引導學生邊做邊說i’mthirsty.)

t:whatwouldyoulike?somejuice?

s:soundsgood.

t:hereyouare.

通過已掌握的句型新授asoftdrink、acartonofmilk。

drill

(利用舊知,在已熟練了的交際語境中學習新單詞,同時配以相應的圖片,加深了對單詞的理解,也降低了難度。並即使由師生操練轉向生生操練,由模仿提高到運用,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呈現以上四幅新授圖片)makeoutsomedialogues.

(將單詞融進有實際意義的對話中,充分體現在交際中教,在運用中學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便於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4、(請一名較突出的學生引導作乾渴狀):i’mthirsty.

t:whataboutsomejuice?

s:great!

drill

(教師作乾渴狀):i’mthirsty.

s:whataboutsomejuice?

t:(作搖手狀)no,i’dlikeasoftdrink.(呈現圖片)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鑑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後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鑑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於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鑑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鑑定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鑑定蛋白質、脂肪、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3.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啓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後,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彙報。教室接着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後彙報,最後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鑑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教會孩子們注意食物搭配中一些禁忌和需注意的問題,如蜂蜜和洋蔥一起吃容易腹瀉等,培養他們健康飲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