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19W

每上一節課之前是需要準備很多的,寫好說課稿對上好課幫助很大!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的鴨蛋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1】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繪聲繪色地介紹了民風民俗和民間藝人軼事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從學校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樂趣,這篇文章從容閒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蘊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對主題理解的深度還有待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

2.品析精彩語句,學習自然傳神的表現手法(難點)

3.學會感受平淡生活中蘊涵的樂趣,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學方法、學法根據本課目標和文本特點,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朗讀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心品味,收到到與文本與作者交流的效果,便於理解作者的情感

學法指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點批註的的學習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傳統的三大節日嗎?(端午、仲秋、春節)各地端午節的風俗不盡相同今天,我們跟隨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體驗江蘇高郵的端午節(這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投影,簡介作者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投影“讀一讀,寫一寫”讓學生給生字注音,教師訂正字詞的讀音、釋義

2. 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邊聽讀課文,邊勾畫圈點出重要語句,出示思考題:

(1)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爲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這裏可以加以追問,引導學生分析出第一段的總分結構,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做準備

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思考,歸納出課文的內容:寫了家鄉端午的習俗;家鄉的鴨蛋,寫端午的鴨蛋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留戀熱愛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思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標1、3)

我們在整體感知課文,把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研讀賞析,這是講讀本文的難點,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品味語言

三、品讀賞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有3點: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有體現請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體現這三個特點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並賞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爲鮮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的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所食鴨蛋多矣”帶有文言性質,增強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實在瞧不上從側面突出家鄉鴨蛋的好

③“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鴨蛋於是出了名”一句一斷,

④“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對他鄉鴨蛋有不屑,對家鄉鴨蛋的自豪

教師以複習提問的方式指導賞析語句的方法:123賞析語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點或修辭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分析妙處3.概括句子的含義4.分析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根據作者語言的三特點進行賞析

通過對語言的品讀賞析,歸納語言特點:1口語色彩濃厚:(好用短句,時時穿插樸素的白話)2古漢語點綴3善於運用語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過賞析,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的意蘊

(這個環節主要完成目標2,意在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賞析能力,學會閱讀欣賞)

四、拓展延伸 一說起故鄉,汪曾祺就想到了家鄉的鴨蛋,想到了兒時的童真童趣……那麼,讀了文章,你們會想到家鄉的哪種風俗,留給你怎樣的美好回憶? 請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語調,寫一段話,介紹家鄉的民俗(如過年發壓歲錢,中秋吃月餅,丟沙包等)

設置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從身邊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增強對生活的感悟五、課堂小結: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鴨蛋爲載體,承載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對故鄉的緬懷和對民俗的追念用閒適自由的筆墨,表達了對家鄉的對生活的熱愛、讚美之情(這個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1.完成拓展延伸的寫作訓練,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韓國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遺這也說明我們傳統文化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清談談你對保護傳統文化財富的認識

(這個作業的設置,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

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懷念童年 熱愛家鄉 熱愛生活

端午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2】

《端午的鴨蛋》出自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以介紹民風民俗爲主題,選編了5篇文章。幾位作者都是現、當代成就較高的作家,所選文章均屬文質兼美之作。學習本單元,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又可以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可以說,這是初中教材中最富有日常生活氣息的`一個單元,也是最能體現語文生活化的一個單元。五篇文章都與民俗文化相關,體裁基本相近,但文章內容各不相同,學習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雲南的歌會》從藝術的角度表現民俗文化,寫法上重點學習人物、環境描寫,《吆喝》一文內容貼近生活,寫法上重點關注結構的安排;《春酒》一文情感豐富,寫法上重點引導學生品味細節描寫;《俗世奇人》情節簡單,但敘述一波三折,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情節安排的巧妙。《端午的鴨蛋》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文章語言尤其值得品味。文章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中,深切表達了對故鄉的喜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語言平實有味,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閒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文章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也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

一篇課文可講的內容很多,但我們不可能也不能夠面面俱到,貪多求全,所以我將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確定爲: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然後學生能以文知人,瞭解汪曾祺老先生的行文風格,如果能讓學生對汪老及其作品感興趣,下來主動閱讀汪老作品,那就算是最大的收穫了。又因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中一個長期的陋習就是讀寫分離,忽視了學以致用,使寫作教學失範。因此還有一個目標就是以讀促寫,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和平常生活的喜愛之情。

我採用的上課模式是我們四川省**中學高效課堂的“361模式”,3即三維目標,6即教學6環節,1即一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1是靈魂,3是核心,6是方法。方法爲核心和靈魂服務,可靈活運用。這一模式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師生角色位置的轉變,教師由傳授者變爲了引領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爲了主動探索。《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文風自由閒適,運用“361模式”再恰當不過了。採用的方法是談話法,營造和諧氛圍;朗讀法,揣摩品味語言;還選擇通過寫作(口語)訓練法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自讀和品讀環節,我根據問題的特點和難易程度,在學習形式中設計了自學和合作探究,訓練學生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習慣。

八年級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語文學習習慣,按課標要求,已經學會了勾畫、批註的學習方法。只是在語言的積累和品味及表達上還需不斷提高。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導入、出示目標、自讀感知、朗讀品味、寫作訓練和小結提升。我的教學核心是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我選擇了談話導入。這篇課文內容較簡單,學生自讀就能把握主要信息,慣常的初讀感知後再研討賞析,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於是我在學生有了初讀感受後,用自創的一首詩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概括了文章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的高效課堂倡導學生會的老師不講,文中端午習俗,高郵鴨蛋的特點是學生一讀就明白了的,不需要老師贅述。重點放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學生先自主勾畫朗讀,再小組交流,而後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寫作訓練的環節,結合這篇文章食文化的主題和文章借物抒情的寫法,引導學生去寫自己有家鄉特色的食文化並恰當地抒發感情。個人認爲,教學設計只是一種預設,充分的預設有利於課堂環節的緊湊,課堂目標的達成,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教學中還要關注課堂上生成性的東西。

板書設計緊扣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抓住文章語言特色和表達情感,也便於爲後來的學生寫作作指導。

從整堂課的完成情況來看,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於對學生的點評還不夠具體,引導還不夠自然,還需要加強內功的修煉。儘管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我們要一直行走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