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剪羊毛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64W

導語:讓優美的音樂悄悄地帶走你身邊的傷感,讓柔和的夏風靜靜地陪伴你走過一段難忘的時光。以下小編爲大家介紹小學音樂剪羊毛說課稿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音樂剪羊毛說課稿

小學音樂剪羊毛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剪羊毛》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爲二段體結構,其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

我根據音樂《標準》裏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教法、學法。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進一步幫助學生複習鞏固"附點"及"四分休止符"的音樂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力。

3、教學重、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二、教法分析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它以其自身的藝術魅力,陶冶着人們的情操,淨化着人們的心靈。作爲音樂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更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歌曲的音響特點,指導學生於聆聽中學習,於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是採用 "宋君五字教學法"——順、激、起、導、思。指導學生看中聽,聽中辨,順利解決教學中難點;練中聽,聽中做,突出學科特點顯成效;聽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樂學;聽中創,創中編,於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還運用了模唱法、聽唱法、學唱法。整節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學目標爲準繩,逐步展開,環環相扣,直至完成整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學法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

爲了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機境。

(1)播放音樂,學生自編動作進教室。

(2)我用語言組織教學

同學們,在歡快優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參加一個美麗的大牧場,看一看牧場上有什麼?

(二)音樂小練習

教學中我運用投影機課件,播放了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美麗的大牧場,首先走出一個小男孩,接着又跑出一匹大馬,這時,在牧場的柵欄上出現了兩條節奏不同的旋律。教師用電子琴彈奏旋律,引導聽辨:哪一條旋律是表現小男孩"走"過來的?哪一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學生在看、聽、想的過程中,感受到帶有附點節奏的旋律表現的是大馬跑過來的,並通過模仿大馬跑的動作進一步體會到附點節奏跳躍、不穩定、賦有動感等特點。此環節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心裏特點。學生將視聽有機結合,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節奏表現出的不同形象,又聽到了不同節奏的特點,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點節奏的特點,從而使本課的知識難點得以順利得以解決。音樂的審美育人功能有着鮮明的科學特點,那就是必須通過藝術本身來實現這一效率。所以,在學生初步感受附點節奏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個音樂小練習。此練習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並拍擊,並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表現出四分休止符的時值(如:拍肩、擰指等),從而保證節奏拍得準確。第二步:於音樂聲中進行節奏練習,其方法是帶領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形式練習——A、拍手;B、模唱;C、手勢。這裏要強調的是所謂"音樂聲"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隨着三種形式的練習,歌曲旋律也相應出現了四遍。這樣將節奏練習與音樂歌曲旋律有機結合,既避免了技能練習,解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促使學生在聽中做,在做中聽,爲學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鋪墊。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聽歌曲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之後,啓發、鼓勵學生對學習中想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如:這首歌是誰寫的?是哪個國家的歌曲?人們爲什麼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時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樣給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與學生共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們瞭解到外國民歌的由來——在民間生活勞動中產生並廣爲傳唱的歌曲,更可以藉此契機向學生播放畫面,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將人文地理的知識滲透於教學中,更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2、師先範唱第一段歌詞,要求學生聽辨歌曲分幾個樂段?

3、學生唱第一段時先指導學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帶領學生按節奏讀歌詞句。然後要求學生轉聲唱歌詞。

4、生學唱第二樂段時,師先範唱該樂段,引導學生聽辨哪一個樂句是第一樂段中的重複或變化。再要帶領學生視唱一、二樂句的旋律,然後要求學生完整唱歌詞。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6、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啓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爲什麼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雲、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着師範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後要求學生帶着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爲歌曲伴奏。

2、啓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如:A、請1—2名學生領唱第一樂段,其他學生齊唱第二樂段;B、讓學生討論並創編節奏爲歌曲伴奏;C、學生自選頭飾——小羊、剪羊毛工人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D、學生創編圖畫表現出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此環節爲本課教學最後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於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聽音樂出教室。這一環節與開頭聽音樂進教室互相呼應,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了歌曲,全面實現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