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學識都 人氣:1.46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高中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本文選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論語微子》。全文雖然篇幅短小,僅有134個字,但卻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政治態度,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兩家的基本主張,可謂言有限而意無窮。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使學生既準確掌握基本字詞句,又能較爲深刻地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本課的一大難點。

就基本字詞而言,本文的許多地方也不易理解——因語言的長期演變,使得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義遠遠不同於先秦時期,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不能準確把握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如“丈人”、“仕”、“道”等。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及素質的考查,所以課堂上需盡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使之積極思考、準確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意識。

基於以上幾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準確掌握實詞‘爲’、‘仕’、‘道’;虛詞‘其’、‘而’、‘以’及詞類活用”,將難點確定爲“對儒、道思想的準確闡述”,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能準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闡明儒道思想的分歧,使學生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把握高考命題原則,培養其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中以“文言八字教學法”爲原則,以學生閱讀、翻譯、討論、背誦、練習爲主要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以糾正。

1、讀。正確的誦讀是準確理解的基本前提。所以授課之初,首先要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對需要強調或學生讀錯的字音及時加以糾正。然後讓學生再讀全文,體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節奏及思想感情。

2、講。對本課涉及到的重點實虛詞,尤其是那些已發生了重大語意變化的詞語,須教師明確講解。如、“丈人”“仕”“道”“而”“其”等。做爲教師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之能準確理解古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如、“仕”在《論語》中多爲“做事”而非“當官”。

3、譯。這一環節主要起疏通文意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註解及老師所講到的部分字詞通譯全文。爲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採用每生一句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先讀一句,然後對句內重點字詞加以講解,最後翻譯全句。

4、評。對學生的譯文教師及時給以評價,指出其譯文的優劣所在,並給以明確指導,出示最佳譯法。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5、析。採用譯一段分析一段的方法,配以合適的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能進入角色,體悟人物的心理及思想;通過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思考題,充分展開討論,將深奧的儒、道思想寓於形象幽默的講解之中。

6、背。傳統的文言文教法以背誦爲主,是有其道理的。古語云“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一個人能將一篇倒背如流,充分體味,把握語氣、節奏,久而久之,必會對內容準確理解。現在的學生課程多、作業忙,用於背誦的時間不多是事實,但我們還是應該倡導他們多讀多記,尤其像本文這樣短小精悍的,更應力求做到當堂背誦。

7、總。新授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總結,這是加深學生印象,突出重點內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全篇內容教授完畢後,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即按高考考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分類總結本文出現的文言現象,給學生明確出示學習文言文及總結所學文言文知識的基本途徑。

8、練。“只說不練是假把式”,爲讓學生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必須通過合理的練習,對所學知識強化鞏固。爲此,佈置作業一環,要求學生閱讀並翻譯同樣選自《論語》的其他篇章。

高中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次說課大賽,藉此機會與老師們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計算機硬件系統》。下面我就從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點與重點、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 說教材

教材內容及對象分析

《計算機硬件系統》是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本課主要介紹計算機硬件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學生在以前的上機操作中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了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行硬件設備,還學習了Windows XP操作系統。但是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硬件認識還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硬件知識,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與存儲設備及輸入、輸出設備。

初中生對電腦的好奇心很強,並且對電腦這門課有很大的興趣。但由於以往只注重軟件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就成爲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問題,多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設置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內容與學生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2、過程與方法目標3、情感與價值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硬件系統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 概念和實物的對接。

(2)、通過觀看光碟,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分組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競賽分組答題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協作和競賽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我校多爲農村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瞭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爲: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應;難點設置爲:主機中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二、說教法

爲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爲中心的資源學習法、創設直觀的實物情境法、帶着問題學習的任務驅動法和自由討論學習的分層教學法及最後評分所採用的競爭激勵法。

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

媒體手段

1、多媒體課件教學

2、教材光碟

3、教學演示

三、說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課題。 (5分鐘)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10分鐘)

(三)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20分鐘)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 5 分鐘 )

(五)總結歸納(5分鐘 )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課題。

計算機的硬件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沒有了大腦,人就沒有了思維。所以說硬件提供了軟件運行的環境,沒有了硬件軟件程序將無法運行。從媒體學的角度講,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它具備人腦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腦在功能更強大。在計算機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今天,計算機的強大功能是靠什麼硬件支持的呢?引導學生聯想與思考。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學習目的,並給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爲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本課的'學習興趣,我這節課安排在電腦室裏,讓學生們直觀感受計算機的組成。學生了電腦的組成與名稱後,再主要了解主機的構成。讓學生分組拆機,說出所認識的機箱裏部件名稱。

在此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儘快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計算機硬件。這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的接受任務,從而樂學,然後讓學生按照教學目標結合教材自主地學習。

(三) 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

讓學生自學教材,瞭解書中的理論知識,然後分組展示自學的結果。爲了培養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檢驗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分爲必答題和搶答題兩種。並且給各小組計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競爭與合作中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爲了充分實現分層次教學,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課後的自我檢測題。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知識的回顧、體驗、收穫,自主參與,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

(五)、總結歸納

爲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讓學生找出本節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後請同學們說出自已在本節課的收穫。最後我對本節課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做以簡單的總結,並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更好的學習信息技術課。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3個特點。

第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我採用先介紹主機然後引出外設這一順序,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通過參與,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特別是主機部分的設備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第三、分組競賽答題,體現分層次教學。

通過提問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在競爭中合作意識,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遠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人體運動形式,蹲踞式跳遠是跳遠中最基礎的技術方式。它的技術要求不高,簡便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是頗受學生喜愛的田徑項目。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助跑和起跳相結合是本次課的教學難點,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術,進而提高跳遠的遠度。

二、學情分析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由於生理及現在獨生子女的特點,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普遍較差;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好表現,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較強的教學興趣並不高;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體育項目比較喜歡,興趣也較高。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蹲踞式跳遠是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並知道其各部分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增強下肢力量及跳躍能力,發展身體協調性、靈敏性。6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35%以上的學生能較好地運用蹲踞式跳遠的技術進行練習,並有一定的遠度。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不怕髒,不怕苦,勇敢果斷的優良品質,建立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

難點: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

五、教法

(一)、遊戲法:通過"老鷹捉小雞"和"我是一隻小青蛙"的遊戲,進一步活動學生身體,鍛鍊學生的靈敏和跳躍能力,提高練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團隊意識。

(二)、示範法:利用青少年學生模仿能力強,好表現自己的特點,應用規範優美的完整動作示範,以吸引及激起學生的練習興趣。本課着重採用:完整示範與分解示範及講解相結合,力求讓學生多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瞭解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培養學生動腦和自覺練習的習慣。

(三)對比練習法:練習中相互觀察,提高對技術的認識。

(四)、指導、糾正錯誤法: 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通過個別指導與集體糾正錯誤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和規範自身動作。

六、學法指導

分層練習法: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與接授能力可做完整動作練習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目的: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學生敢於面對挑戰,積極對待每一次練習。)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體委整隊,報告出席人數,師生相互問候。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課的內容。

3、提出課堂要求:

(1)紀律方面。

(2)練法—主動練習,學法—動腦練習。

4、見習生安排:做力所能及的活動及工作。

(二)準備部分

1、繞操場慢跑步3圈6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動開各關節、肌肉,通過原地縱跳、高擡腿、加速跑練習進一步熱身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學生:認真對待熱身活動,認識準備活動的意義,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基本部分:

1、課堂遊戲:"老鷹捉小雞"、"我是一隻小青蛙".目的是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遊戲中達到鍛鍊和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優秀品質的目的。

2、主內容: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教學。

(1)、完整示範並講解要領。使學生對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建立一個技術概念,以及瞭解蹲踞是跳遠的技術結構。

(2)、分解教學

①、原地騰空落地練習。

②、上1步助跑起跳示範教學:(動作要領)兩腳前後站立,擺動腿稍屈在前。動作開始時,重心前移,起跳腳積極向前落地,腳後跟先落地,並迅速滾動至前腳掌進入起跳,擺動腿與兩臂配合。

③、上3、5、7步助跑起跳示範教學:在以上①②練習的基礎上提高助跑距離,進而體會助跑與踏跳的接合技術。

(3)、完整技術動作示範教學:(動作要領)助跑快速,節奏穩定,踏跳前達到最佳速度;起跳腳上板快,擺動腿及兩臂協調配合擺動快,起跳腳蹬伸快;騰空後,起跳腿前提與擺動腿屈膝併攏,儘量靠攏胸部,在空中完成蹲踞式姿勢;即將落地時小腿積極前伸,同時兩臂由身後向前擺動。落地時身體前傾,屈膝緩衝落地。

(4)、分組練習。(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助跑距離的練習方式)

①上助跳板3—5步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②5—7步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③全程助跑完整技術練習。

(5)、請優秀學生做完整動作展示:通過對展示學生動作的觀摩和教師的及時點評,使學生對跳遠技術的瞭解更清楚,對比自身練習情況,改進動作技術,進一步激發練習熱情,努力練習。

(四)結束部分:

1、通過肢體抖動及拍打肌肉,達到放鬆的目的。

2、總結本課的情況:

(1)提問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構成。

(2)本節課學生練習情況與目標達成情況。

3、組織學生整理收還器材。

4、師生再見。

八、課堂效果預測:

1、掌握知識:85%以上的學生能知道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的構成;60%以上的學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

2、運動量密度:全課練習密度40—50%

平均心率125次/分

3、對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培養情況: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加強團結協作的意識,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

九、場地器材:

田徑場、沙坑、2塊海綿包、1塊助跳板、1把鐵鍬。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爲後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瞭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瞭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於學習。

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爲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現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傑發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本節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皮亞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爲學生是在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二、說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於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說教學過程(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導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四)歸納小結,交流感悟

(五)課後拓展,注重實踐

1、導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麼?(提問下)

通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複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通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着人民重託(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麼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係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啓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並能聯繫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係?)通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並,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①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

②經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③以圖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佈置作業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效果評估

這節課教學效果好,我通過創設情境作爲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並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課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與信息技術之後,對人類獲取信息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爲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中都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信息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徵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導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並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嘗試設計信息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信息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爲:信息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爲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對於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信息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覺的信息行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爲自身的信息意識。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啓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高考志願的高三學生,不瞭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麼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引出課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啓發學生考慮“在哪裏能找到這些信息?怎麼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信息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週六去本市的旅遊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週六的天氣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裏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週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爲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導出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置新的問題“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瞭解到週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遊玩,想提前瞭解一些關於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信息,怎麼辦?”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信息獲取事例中對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信息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信息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信息來源,並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信息類型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信息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信息的來源後,推出信息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信息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信息的一般特徵,強調信息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徵,說明信息評價的重要性,啓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信息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獲取的過程內化爲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項目內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來源

選擇的信息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後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後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信息需求,從而確定信息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信息。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活動,體驗信息獲取無處不在並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信息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宏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信息行爲。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佈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信息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信息獲取的過程。

高中說課稿 篇6

1、 教材分析

2、 教學目標

3、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說上關鍵點)

4、 教法和學法 導入(5分鐘)

5、 教學過程 正體(20分鐘)

6、 尾聲(5分鐘 )

自我評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夏會麗。

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後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繫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後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

(以上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說上就行。可以參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說學習本節課的意義。)

接下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⑴、 能力目標:(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例如: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 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學習的熱情。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1、重點:…. 2、難點:….(對於重點、難點,依然是說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

1、 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

3、 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感。

4、 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爲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說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