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六冊《剪枝的學問》說課稿範文

學識都 人氣:8.45K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語文第六冊《剪枝的學問》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後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爲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到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以情爲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以讀爲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本文字裏行間蘊涵着作者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以悟爲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行爲,並影響和改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教師通過文字信息“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裏行間的意境。爲此,我制定瞭如下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基本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剪枝是爲了來年能收穫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爲了“增加”的道理。能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複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麼?指名說後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願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着“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並想一想,爲什麼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雲片片的桃園”,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爲———”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啓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爲師生互動、爲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後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爲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裏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指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裏關注弱勢羣體:我要找那個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回答。難道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掉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流。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呢?合作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本環節給學生提供合作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增強了合作意識又增進了情感溝通,同時使他們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他憑什麼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繫文本。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麼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爲什麼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着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於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後,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麼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昇華

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生活,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善於思考的頭腦去探索,你一定能成爲生活中有學問的人。這一環節告訴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