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

學識都 人氣:6.76K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十課。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課文抓住各種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和2個偏旁“八、鳥”。學會寫“雲”,學習新筆畫“撇折”。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句。3、情感目標:瞭解一些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好問句。

三、學情分析: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爲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入校門,自控能力較差,表達能力還很稚嫩,語言也不豐富。因此,課堂上不能死板的進行教學,要設計靈活多樣、新穎的活動,激發起學習慾望。教學中,以遊戲“爲動物做裁判”活動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帶着目的去學習,增強課堂情趣。

四、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誘發興趣。課堂一開始就創設情境導入,設計了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情境,把學生置於活動中,這爲老師引導學生識字、誦讀課文做好了準備,各教學環節都從興趣入手,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語境中識字具有層次性,運用多種方式復現生字。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識字教學要根據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認記採取多種方式,反覆認記。在課堂中,要採取多種識字方式,從向生字打招呼,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在遊戲中識字,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遷移學習成果,發展、積累學生語言。課中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通過不同句式表達同一意思的說話練習,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中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美、音律美、語言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五、教學流程:

第一、設計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啓兒童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昨天動物王國的獅子大王給李打了個電話說要邀請小朋友們到動物王國去參加一場有趣的比賽,還讓我們去當裁判呢。看,小動物們早做好了準備,連牌子都豎起來了,趕快拼拼吧!課件出示森林動物大會的音樂,出示帶拼音的‘比尾巴’。”鼓勵學生爲比尾巴動物當裁判,從而導入新課,引出課題,“比尾巴”。強調“巴”讀輕聲。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認識參賽選手,自主識字在這裏,我設計了在課文裏面找參賽選手的環節,先讀文找選手,再和動物打招呼,去掉動物圖片讀漢字,然後去掉拼音讀字,並且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字的。同時教學新偏旁“八”“鳥”。通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第三、認識比賽項目,朗讀問句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當裁判要了解有哪些比賽項目,在瞭解比賽項目的時候識記“把、短、扁、最”同時認識“?”採用自由讀——師範讀——指名讀等,指導學生讀好問句!

第四、評比比賽結果首先讓學生在課文裏面找到各項冠軍,然後給動物頒獎。用“我認爲......的尾巴......”在評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長”、“短”、“扁”、“彎”、“好象一把傘”、“最好看”的意思。並通過頒獎,檢查了生字的認讀能力。出示比賽結果(六個答案和圖片一起出示)

第五、接下來這個環節我設計的是給獅子大王彙報比賽結果,採用師生演讀,同桌對讀,指名上臺演讀的方式,讓學生達到鞏固課文的目的。

第六、拓展訓練爲了配合學校《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在這個環節裏設計了讀其他動物比尾巴的兒歌。

最後,我又安排了寫字的練習。“同學們各個都是出色的裁判員,勝利地完成了任務,現在該乘車回家了,咦?這兒怎麼有幾個迷路的字寶寶啊?我們送他們回家吧。”同時出示“雲、公、車”這三個字。學習新的筆畫撇折,觀察這三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跟隨課件書空,“雲:橫、橫、撇折、點。”然後,讓學生在紙上描紅,再試着寫一寫。從而體會規範寫字帶來的樂趣。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設計中我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經驗相結合,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動手、動腦、身心愉悅,實現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要說的這節課,小學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筍芽兒》。本文是“春天”單元的第二課,基於學生學情和《課標》要求設定本課教學重點,仍然放在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和理解內容上。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逐步體會筍芽兒衝破一切阻礙奮發向上的內在力量。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介紹教學流程:

流程一:巧設情境提問題(具體有以下兩個環節)

上課伊始,在學生上節課已有對春天認知的基礎上,教師開門見山。首先,請學生用“春”擴詞、造句,邊說邊想象春天的美景,將課前佈置給學生對春天景物的觀察融入其中。問題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有了課前預習的學生,圍繞筍芽兒的“成長”提出學生自己認爲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筍芽兒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教師抓住“問題”,圍繞重點生髮開去。

流程二:初讀課文學生字(具體有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在“自己讀書,個性記字”中,讓學生通過圈一圈、畫一畫、讀一讀、講一講等方式,讓學生暢談識字方法,培養自主識字意識。

接着,設計讀詞遊戲環節,和筍芽兒比賽,鞏固剛剛學過的生詞。“彈奏”“呼喚”“沉睡”採用隨文識字法,降低了識字難度,克服了集中識字的弊端,減輕了學生負擔。

最後,在“總結交流,規範寫字”環節中重點指導兩個字。在課題中出示“芽”字,雖然,學生很容易就能通過“形生結合”記住生字,卻不容易寫好字。“芽”字書寫時注意要上寬下窄,教師要通過範寫,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寫一寫和師生、生生之間的指導性、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逐步把字寫好。而“悄”字則從老師對學生的課堂常規中自然引出,“表現最棒的你,請悄悄地坐好”,順勢進行筆順和筆畫指導,接着用“悄悄地”說個句子,既規範了書寫常規,又記牢了字形,做到詞句學習從生活中來,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表,根據結構分類,順勢總結出左右結構生字的特點,再讓學生獨立寫一寫,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和寫字的能力。

衆所周知,識字教學作爲低年教學重點,如果“重點不重,必有後患”。我們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歸類識字,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並在寫字中,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把識字、寫字擺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時間的保證、指導的保證、練習的保證,識字教學的實效性便凸現出來。

流程三:以讀促思解問題

在備課中,我們發現學生通過預習和初讀課文後,容易理解到筍芽兒成長與環境和他人的關心有關。可是,其成長的內因卻是本課的難點。因此一問題爲切入點,筍芽是怎樣鑽出地面的,展開有層次的讀文。

第一層面:默讀

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默默品味的“場”,營造一個“靜靜學習的場”。學生獨立默讀課文後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通過自讀感悟,把自己與文本接觸後的最本原的,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的初知層面的感受談出來。

第二層面:演讀:

運用聯繫想象的比較讀,設身處地的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作到以讀激情。邊讀邊交流,哪些詞、句比較喜歡,比較欣賞,說出自己對角色理解層面的解讀。老師春天般溫暖評價語言走進孩子的心靈,找到好孩子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學生纔敢於交流、平等真誠的對話,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從而體會到筍芽兒成長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喚、春雷公公的鼓勵和筍芽媽媽的關心。

第三層面:品讀

把學生帶入課文,使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心中。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逐步體會筍芽兒在成長中奮發向上的內在力量。

運用注重觀察的模仿讀,抓住小筍芽“一鑽,一挺,探出頭”等體現生長的動詞,讓學生帶着感覺聽一聽、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適時的電教手段再現筍芽兒成長的真實畫面,及時突破了難點和北方孩子認識上的盲點。學生從朗讀中,從畫面中,從鼓勵中,心靈被震撼,被感動!是因爲大家的關心,是因爲筍芽兒經受了風雨、不怕困難,是因爲學生的內心受到震撼,逐漸將課文內涵延伸到自己身上,產生勇於面對困難、積極向上的內在力量。通過有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把學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層面。

第四層面:引讀

引讀課文最後一段,想象筍芽兒的心理,進入昇華情感的展開層面。教師深情地扮演竹媽媽與孩子對話。他們興高采烈地開始了表演讀、引伸讀。給學生帶上筍芽兒的頭飾,他們躍躍欲試,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語如珠。

通過與文本親密接觸,學生在情感和文字裏走幾個來回,使文本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之間有機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問題

此時,引導學生跳出文本,以讀者的身份審視文本,與文本進行多向對話,我們設計了課上練說。可以是敬佩筍芽兒的,可以感謝竹媽媽、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謝生活中幫助過自己的親人、老師、朋友的,還可能告誡自己要像筍芽學習的,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練說、練表達中各抒己見,內心被激盪,被推動,被不斷昇華。

爲了把學習引向課外,也爲下節課埋下伏筆,我們設計了課下練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三種不同的課外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就在這樣的作業中。將口語表達、書面練筆相結合,將課內研讀、課外延展想相結合。正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總之,一節好課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師獨具慧眼的學會添減,需要老師們集體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學生課堂生成的亮點結合。教師無論怎麼教,都應該帶着學生身臨其境,自主學習,和文本傾心交流。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課堂也發生了這樣的轉變:變“唯一有解”爲“多元解讀”,變“單一目標”爲“多維目標”,變“學習層面”爲“發展層面”,變“波瀾不驚”爲“春色滿園”。正是在這樣的轉變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先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篇回憶錄,以倒敘的手法給孩子們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的老華僑也就是“我”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堅強、氣節正是老華僑的化身,也是老華僑眷念故土的寄託。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於梅花發生的五件事,雖然在敘述上有詳有略,但無論是外祖父贈梅,望梅、還是護梅,其實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蘊涵的魂魄,影響“我”要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細緻的描寫了外祖父愛梅花的每個動作、神情,讓孩子們能在閱讀中從細微處體會出這位老人愛梅花,在梅花身上寄託了這分愛祖國的情誼。

文章結構嚴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位相連。開頭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結尾是看到梅花圖而想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這樣不僅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而且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們不難發覺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異鄉的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瞭解課前後照應,首相連的特點。

⑵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

念祖國的情感。

⑶ 情感目標:瞭解梅花的品格,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接下來看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愛祖國的感情。

4、教學難點: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針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本單元的文本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

圖文結合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人物神情,勾畫對應文本,來體會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對故土的眷念。

聯想理解法:爲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聯繫學生課外閱讀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詩等名作,舉例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讀中品,品中悟:朗讀是與文本對話的工具,教師利用深情並茂地朗讀,用飽滿的真摯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朗讀的願望。在反覆誦讀品味重點句子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用情感驅動學習,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變成自己的,從而產生與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鳴。

2、學生學法有:

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傾聽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避免了教師教學的單一性,同時還不斷豐富了文本的情感內容。

圈點勾畫,談體會:文本中的重點詞句是幫助學生體驗情感的載體,所以學生的體會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從圈點勾畫的地方中產生的。

三、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安排教學。初讀課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題文結合,寫法呈現,課堂小結,課外拓展。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導入:梅花向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對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師板書:護圖,送圖,贈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創設是爲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的主線,同時又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爲進入精讀鋪墊。)

(二)、重點說品梅花秉性,悟愛國深情,成民族氣節,我把這一重點分成三不來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爲題,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品梅花,爲悟情鋪路。課前學生收集了相關的寫梅花的名句,對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課堂上給他們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煉梅花的特質。隨後,我又引導學生尋找勾畫文中描寫梅花的詞句,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緊扣關鍵詞,從“冷豔、幽芳”,從4個愈和3個最中更深層次的體會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堅強耐磨的氣節。在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讓學生愛花,贊花,懂花。

第二步:品爺孫事,悟華僑情。

因爲有了整體感知環節的鋪墊,學生已經明瞭課文發生在爺孫倆身上的五件事,這一步的“品”就是要學生從這五件事情中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體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從而實現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將引領學生體會事件中主人公老華僑的不同情感變化。將五件事歸爲“落淚、生氣、鄭重其事”三種情緒表現,同時把“品落淚”作爲重點。

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根據生的交流侍機板書三次落淚。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幫助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的內心世界,同時在教師深情的朗讀感染下指導學生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他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裏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這一環節,緊緊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淚的情景,讓學生透過人物身份和不尋常的舉動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對於文中其餘兩件事情的品讀和感悟,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通過勾畫重點詞句去獨立領悟,同時提示學生可以把兩件事做一個對比,從差異中體會人物的內心。學生能從“訓斥、玷污、大發雷霆”等舉措和用詞中感受到外祖父的生氣,對比先前的慈愛,不難領會出對“梅花”圖的珍惜,更能感受到老人對花的愛惜之情。後來,老人鄭重地將心愛的珍藏贈與我時,孩子們回憶先前的嚴厲,再讀老人對花的讚賞,那麼自然清晰地理解了花與老人之間的情在何處。

第三步,花魂寓人,品民族氣節。

文本的精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文本的語言、內容、情感成爲學生自己的特徵,“讓學生主動做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這是我本堂教學希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道理好懂,品質難求,所以這一步“品”一定要是學生自主的“品”,主動的“品”,教師只能無痕的引。

所以,在學生從外祖父愛花的身上悟出了他愛國的情節時,老師用板書中的“花 —— 國”做引子,讓學生結合品花品情的過程去尋找爲什麼梅花能成爲國的象徵?在討論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學生會再次讀祖父贈梅的那番話,會和文中的“我”一起尋找具有和梅花一樣特質的中國人,領會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實就是蘊藏在中華民族身上堅強的民族氣節,梅花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樣整篇文本的理解又成功濃縮到了文題上。

這一環節以文本爲起點,又從文本中拓展,學生在每一次尋找有梅花魂的中國人的過程中,在每一次被這些人物的感動和欣賞中,把梅花的秉性也漸漸根植在自己的內心裏。

(三)、在給大家簡要說說題文結合,寫法呈現。

從題中的花入手,到悟出花魂一樣的民族氣節,學生對於文章爲什麼以《梅花魂》爲題已經心中有數,教師再次將二者結合,通讀全文,讓學生尋找文本的寫作特點,引出“首尾呼應”,再次深化“主題”,明確花魂貫穿全文,承載着老華僑深切的愛國情感,承載着千千萬萬中國人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四)、在教學的結語部分,我給學生一個暢想的空間,給他們一次做英雄的機會,希望他們和我一起愛花、愛國、根植梅花的魂

(五)、在課外拓展的空間裏,我不希望學生的感悟隨着文本教學的結束而消失,所以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尋找隱含在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氣節,學做這樣的人。

四、最後說我的板書:

在板書設計中,所有的內容都在於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論是花還是愛國的老人,他們的身上都蘊藏着屬於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也是我和學生們要去體驗和追尋的目標。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梅花魂

花 堅強不屈 國愛

吟詩(流淚)

護圖(生氣)

傷懷(流淚)

送圖(鄭重)

贈絹 (流淚)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小學九年義務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語文第11課《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學家巴金到這裏遊覽後,就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鳥的天堂” 還寫下了這篇散文。巴金運用了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南國圖畫,抒發了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

[文章特點]: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妙不可言。二、節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暢,琅琅上口。三、欲揚先抑,氣韻貫通,技巧嫺熟,波瀾起伏

[課文中心]

課文記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讚美了美麗而有生機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縫隙、應接不暇”等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語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四、教學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五、教學設想:

(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

(二)、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①在語言文字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②在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內容理解中,以讀促講,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難點問題解決中,採用討論探究法。如對:“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學模式上,構建“主體、和諧、發展” 的個性化學習課堂。如以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四)、在教學理念上,提高對語文人文性的認識

1、精妙教學語言,激起學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審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學法指導上,採用讀悟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法。

六、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1.導入: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麼感受?鳥兒又給你什麼感受?

二、深究課文,重點感悟。

(一)學習“大榕樹”部分(尊重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對語文材 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美。

3、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1).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2).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聯繫本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

(3).通過教師參與的反覆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4、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二)、學習“羣鳥紛飛”部分(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夥伴)

2、指名學生在榕樹上添畫各種各樣的鳥:讓他們體會“羣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課的資源)

3.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裏的鳥兒多?

4.學生彙報、交流。

5.看到這麼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6.教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1)(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呢?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過着幸福的生活。)

7.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8、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羣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區別。

(三)、交代任務,拓展延伸(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播放“小畫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麼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說些什麼?說一說。

(2) 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3) 編寫歌詞,唱一唱。

(4) 看到些什麼?畫一畫。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環境,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3、寫一份解說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爲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是課堂教學的精髓,不僅可以體現主要內容,而且能使學生抓住板書內容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我的板書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