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尋訪螞蟻》的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23W

本課教學本着“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理念,力爭體現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和探究過程能力的形成爲明線,以基本的科學知識爲暗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尋訪螞蟻》的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尋訪螞蟻》的說課稿

小學科學《尋訪螞蟻》的說課稿

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螞蟻》是新教科版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教學內容。喜愛動物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本節課的探究活動是從“尋訪螞蟻”開始,用“尋訪”作爲話題,不僅飽含情趣,而且賦予了課堂動態的情境。在這樣的氛圍中,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的小動物,在一個個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多層次觀察和提問,獲得對小動物的直接認識,豐富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初步構建起對動物、生命世界以及整個世界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螞蟻的形態特徵:真正地螞蟻什麼樣。

2、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3、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麼樣。

教學難點: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二、說學情

學生對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螞蟻,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對螞蟻很熟悉,但真正的螞蟻是什麼樣?學生沒有很深刻的印象。

教學準備:昆蟲觀察盒、放大鏡、水盆、樟腦球、食物(糖)等。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遊戲法、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等。

學法:觀察法、實驗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說教學程序

一、以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導入環節我採用遊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發現中。我設計的“猜猜我是誰”遊戲規則是:在一個同學後背衣服上,用別針別上一張動物圖片,注意不要讓他看到是什麼動物。由揹着動物圖片的同學提問動物的特徵,其他同學只許答“有”或“沒有”,“是”或“不是”,最後,背圖片的同學猜對了,就說:“我是……”然後,換一位同學接着做“猜猜我是誰”的遊戲。

遊戲過後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在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裏,螞蟻簡直太渺小了。可它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生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螞蟻。(板書:螞蟻)

二、交流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現。

課前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訪、親近、關注周圍小動物,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課上同學們交流課前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現:有的學生在校園的大樹上發現螞蟻,是用糖引誘把它裝到瓶子裏。有的學生在花園裏發現螞蟻,是用手把它捏到瓶子裏。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進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三、提出問題。

由於螞蟻太渺小了,因此常有人用它來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然而,正是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生靈,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引起了無數孩子的極大興趣。學生們會提出許多關於螞蟻感興趣的問題:想要了解螞蟻喜歡吃什麼?如果把螞蟻的觸角包裹起來,會怎麼樣?螞蟻記路嗎?兩隻不同窩的螞蟻相遇後會怎麼樣?這些問題是學生興趣引發思考的,問題研究的任務驅動促使學生去探究。而教師及時地記錄整理,並展示學生的部分問題,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引導學生多層次提問的積極嘗試,使學生體驗提問的樂趣。

四、畫螞蟻。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北極和終年積雪不化的山峯外,在陸地上幾乎都有螞蟻存在。請學生根據對螞蟻的認識,畫一隻生活中常見的螞蟻。雖然學生畫的都是螞蟻,但它們的樣子各不相同。有的同學把螞蟻畫成了四條腿……,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僅憑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初步印象是不夠的,我們想要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麼樣,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從而促使學生從內心發出迫不及待想去觀察探究的慾望。

五、討論、交流觀察螞蟻的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爲了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由於螞蟻身體很小,又到處亂爬,我們很難觀察它。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觀察螞蟻?小組同學討論一下。”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觀察螞蟻的樣子:

(1)拿食物引誘它,不讓它亂跑,再用放大鏡觀察。

(2)用類似放大鏡的觀察器具——昆蟲觀察盒,只要把螞蟻放在裏面,便可以直接觀察。

(3)用樟腦球在紙上或桌上畫個圓圈,把螞蟻放在裏面,用放大鏡觀察。注意:由於樟腦球有毒,嚴禁入口;接觸過樟腦球后要洗手。

(4)把螞蟻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塊上,用放大鏡觀察。……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爲科學學習的主體。

六、觀察研究螞蟻。

根據本組研究需要,做好分工,利用所帶材料,也可以到“材料超市”領取材料,選擇喜歡的方法觀察、研究螞蟻。與此同時,學生根據所觀察的螞蟻特徵,修整螞蟻的畫像,並填寫觀察記錄表。通過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相互協作,在思考中實驗,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性,獲得對螞蟻的直接認識,豐富已有的感性認識。

七、學生交流研究成果。

認識螞蟻的形態特徵,瞭解真正地螞蟻什麼樣。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前面的認真觀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真正螞蟻的身體特徵,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畫出螞蟻的樣子。螞蟻的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長着一對觸角,一對眼睛和一張嘴;胸部較細,有前胸、中胸、後胸三個胸節組成;每一胸節上長着一對足,共三對足;腹部是卵形,有七、八節。這就是螞蟻的樣子。學生在研究中還有其他的重大發現:螞蟻的生活環境、取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等。

本環節在有效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驗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的樂趣,從學生的交流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想象出,觀察過程中學生的積極主動與興致盎然。

八、暢談收穫、體會。

課堂小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慾望的關鍵。我是這樣小結的:這節課通過對螞蟻的觀察、研究,我們不僅認識了真正的螞蟻什麼樣,還了解了它的生活習性;同時還掌握了觀察螞蟻的方法。今後同學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通過總結觀察螞蟻的體會,進一步明確觀察動物的科學方法。

最後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與動物、環境和諧相處:同學們,螞蟻是可愛的小動物,它們與我們人類和平共處。讓我們用雙手爲小動物撐起一把保護的大傘,用愛心爲它們創設一個安全、舒適的家。下課後,我們一起送螞蟻回家好嗎?

本節課的教學特色是:把科學課程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性地駕馭課堂。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清晰、簡明,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爲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