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85W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並且爲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使本課的新知不斷內化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培養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初步認識11-20各數,但是這種認識侷限於數字到名稱的簡單對應。對於數字所包含在進一步、深層次的含義即數的組成,理解不夠深刻。這是一個將兩位數量化的過程。需要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數字。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學習經驗的把握,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瞭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

3.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觀察、分析能力。

4、瞭解數的文化,培養學生喜歡數學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11-20各數的讀寫以及組成

教學難點:數位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突破重點難點,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要藉助直觀操作,爲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識的橋樑。因此打算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具小棒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主要採取觀察法和自主探索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爲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班上有個評比臺,於是我巧妙藉助學生身邊的資源,通過“每十個笑臉換一個大拇指”的評價規則,讓他們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爲後面的“滿十進一”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我將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爲主線,以問題解決爲突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

第一層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鷗。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一邊擺10根,一邊擺1根”,這種擺法能夠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11裏面有1個十和1個一”

第二個層次用計數器表示13個小朋友。

我用計數器直觀地展示了“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計數器過度到抽象的數位表。並初步滲透了“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第三個層次根據數位表寫數,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含義。

引導學生交流“11”這裏面的兩個“1”意思一樣嗎?

三個層次的環節教學結束後,再次設計鞏固性小練習,這種練習及時有效地帶領學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識回顧整理,總之在這個大環節中,我想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操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體驗,實踐中感悟。

(三)迴歸生活,拓展應用。

既然數字是由於生活的需要產生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1)基礎性練習。根據表格和數位表寫數

(2)鞏固性練習。11-20各數順着數大家都會了,那麼倒過來怎樣數呢?

(五)課堂總結,知識延伸

知識的延伸是學習的繼續,這個環節中我希望通過“數學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十進制”是怎樣產生的,不但吸引了學生是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的情感。

在最後我又與“導入”呼應設計了“10個笑臉可以換成一個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個大拇指,那就是貼多少個笑臉?3個拇指?……10個大拇指要貼多少個笑臉呀?

【設計意圖】一方面可以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延伸到課後、生活中去。

六、說板書設計

認識11-20各數

10個一是1個十

滿十進一

我設計的了簡潔美觀的板書,因爲一年級的孩子認字不多,所以板書的字數不宜過多,除了課題以外,我就把“10個一是1個十”這個知識要點板書出來;至於“滿十進一”究竟該不該寫呢?我們團隊經過反覆研究,認爲我們這節課,從開始的“大拇指”——“小棒”——“計數器”的操作中都滲透了“滿十進一”,所以我決定板書出來,這爲孩子以後學習更多數位的數打下基礎。

以上是我對《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的理解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