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美術說課稿範文7篇

學識都 人氣:2.09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初中美術說課稿範文7篇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十一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去解瓶子的形狀,顏色等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把自己的裝飾瓶子的想法畫在紙上,並設計出色彩,圖案等,爲下節課做準備。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初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對學生的實踐,探索,動手製作能力的培養起重要的作用,爲以後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較好的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A,認知目標: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瓶子的裝飾意識,解瓶子裝飾的手段與方法,並能用一些設計加工方法進行加工設計,在設計中體驗創造的樂趣。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設計能力,並能對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點評。C,審美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能夠保護環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在紙上能設計多種方法對瓶子進行裝飾,培養學生想象力,設計能力,並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對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觀察,感悟,想象,培養裝飾意識,能夠學會運用巧妙的手段進行描繪裝飾,並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課前準備:多媒體,裝飾瓶範作,各種瓶子和繪畫工具等。

6,課時:一課時

(二) 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操作爲主線"的教育思想,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遊戲導入法教學,即先用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裝飾瓶,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欣賞觀看教師準備的資料,進一步對所學內容加以認識,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並讓學生操作實踐,增加學生理性認識,進一步突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學法:遵循"學爲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養成刻苦鑽研,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三) 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以下的步驟:

1,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出示課件,屏幕中播放"裝飾瓶模特秀",教師過渡 ,談話:"看,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瓶,接着教師提出讓我們這堂課也來舉行一個裝飾瓶模特秀,這樣可以導入課文,引出課題,接着教師引導談話,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實用,讓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實用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知道可以用來裝飾房間,教室等,這樣引起學生想學的興趣,接着老師繼續激趣談話:"要做一個漂亮的裝飾瓶並不難,大家都能學會,但大家做時要細心,認真,這樣,作出來的瓶子才美觀。"這樣既樹立大家"我能學會"的信心,又提醒一些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學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2,生活感悟,拓展經驗

利用課件播放人們在生活中亂丟,亂拋瓶子,污染環境的現象,啓發學生可以把這些瓶子收集起來,進行想象,設計,創造,就可以把廢舊物品變成一件藝術品,可以用來美化我們的環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館,家庭中,展覽館裏的裝飾瓶,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一起來欣賞,解書中和老師準備的有關瓶子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它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更進一步解課本上的要求,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3,綜合實踐,形成認知

教師出示多隻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解瓶子的造型,結構,質地和種類,從內到外,從上到下讓學生認識瓶子,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讓學生研究討論可以用什麼材料進行裝飾,小組研究討論,教師總結可以用套,纏,兩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紙,毛線,色水,橡皮泥等。教師告訴學生一些小技巧,纏毛線時爲防止滑落可以先纏一層雙面膠。在瓶體上作畫時先塗一層肥皂水,這樣有利於着色,並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2

課題:動感生活

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是美術課程內容中覆蓋面最廣,分量最重的部分。速寫是其中較難把握的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線造型人物的藝術美感,初步瞭解人體的結構及運動規律,並能嘗試將所見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如速寫,鉛筆淡彩等。通過對本課題的學習,使學生克服對速寫學習的畏難情緒,並有效的激發學生喜歡以速寫的藝術形式捕捉生活中生動的一面。本課力求讓學生在造型遊戲中自主探索知識,通過討論,欣賞實踐,評價等方式逐漸激發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感知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對人體運動時的觀察,分析,研究和探索,學生初步瞭解人體的基本結構和運動規律。

2,能力目標

(1)對人體的基本結構和運動規律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習慣。

(2)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線造型的審美鑑賞能力。

(3)初步掌握瞭解速寫這種藝術語言,能進行簡單的寫生活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速寫這種藝術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注周圍的事物的習慣,以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同時能在這種藝術體驗中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1,通過啓發式教學,使學生了解人體在運動中的結構特徵,並瞭解動勢線在速寫中的作用。

2,研究,學習名家名作中速寫人物的造型表現手法,初步學會用速寫的藝術形式塑造人物。

教學難點:

感受人的運動美,通過一系列手段探知人的運動結構特點,並學會藉助動勢線這一手段簡練概括,扼要,準確地將自己所感受到的藝術形象,簡要明確的描繪下來。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速寫工具,一些名家速寫作品,一些教師本人的速寫作品,還有一些歷屆同學的速寫作品(多媒體制作成欣賞課件,用來輔助教學,以實物投影儀展示本班學生作品)

2,學生準備好繪畫工具(如炭筆,鉛筆,水筆等)查閱並收集一些喜歡的大師速寫作品

教學過程:

1,導入:欣賞分析與實踐

(1)電教欣賞劉翔的跨欄動作,電教欣賞姚明的投籃動作, 電教欣賞楊麗萍《孔雀舞》表演,定格若干個動態,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運動員的精彩瞬間,舞蹈家優美舞姿變化多端,是身體什麼部位在起作用?學生思考人的身體結構,發現人運動的關鍵是關節,動勢線的轉折處也就是關節點上。

(2)電教出示學生操場上的體育活動場景,學生動作特寫圖片

學生小遊戲:把學生分組,快速的畫出圖片上學生體育活動的動勢線,體會關節點是活動的關鍵所在點。

設計意圖: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學生已掌握了人體的基本比例,面部的基本比例,本節課要解決的首先是學生對人物動態的理解,首先要明確動勢線的作用,通過小遊戲讓學生輕鬆愉快的理解各種動態產生的緣由。

2,名家名作賞析(先讀畫,再學畫)

(1)看看畫家是如何用繪畫語言表現運動中的人物的,學生談感受。

小結: A,速寫主要是運用線條。

B,線條的類型:濃淡 虛實 粗細 曲直 長短 疏密

C,線條的運用:

(a ) 速寫不等於素描(富有節奏感 流暢淋漓的韻味)

(b)線的取捨提煉(“衣紋線”忌平行 ; “結構線”要準確,實在,又稱“實線”;“慣性線”不要畫太多太重,又稱“虛線”)

(c)線條的對比(濃淡對比,虛實對比,曲直對比,長短對比,疏密對比)

D,線要爲結構服務

以上分別對照優秀速寫作品由學生作出分析,教師提點。

(2)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用簡練的線條概括,扼要,準確的將人物動態表現出來。學生共同商討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學生小結:必須掌握正確的速寫步驟和方法

A 整體觀察,熟悉對象

B 構圖佈局,定出人物在紙面上的位置

C落幅定形,輕輕落筆,從整體出發,長直線或長弧線,確定大的形體比例,透視關係。

D局部肯定,在基本形確定的基礎上,從局部開始塑造形體,一般從頭開始,從上而下,將對象的手及身體輪廓,衣紋更進一步刻畫,注意手腳的透視方向

E 調整完成。

教師提點:一定要從整體出發,再進行局部肯定,再迂迴到整體。該加強的加強,該削弱的削弱,遵照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

設計意圖:

美術屬於視覺範疇,它是由具體的形象語言來表達的,形象只有通過直觀才能感知 ,這一部分的設計首先由欣賞作品作爲切入,學生首先多欣賞多比較纔能有審美的能力。要先讀畫然後纔是學畫。

針對讀畫我先以提問的探究的方式提出:“看看畫家是如何用繪畫語言表現運動中的人物的?”很自然的讓學生關注到線條這種最簡單的繪畫語言,很自然的過渡到有關於線條的諸多知識,讓學生不知不覺的瞭解了這些知識,並且學習了怎樣靈活的運用這些線條。這些內容假使只是教師空洞的講解學生會覺的枯糙乏味,只有帶着任務,欣賞着鮮活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有所感悟和察覺 。這個過程的學習使得學生鑑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即學會了讀畫。

解決了讀畫再學畫,怎樣畫速寫,除了運用上面所講的知識以外,接着進行第二個問題的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用簡練的線條概括,扼要,準確的將人物動態表現出來 。”第二點我們提出了一個很現實,很讓學生困擾的問題。也是本課我們要涉及的教學重點,簡單的講一下速寫的一般步驟學生可能很不以爲然,但用提問的方式再用解決問題的態度,談到有這樣一種方法:能做到在短時間內能完成一幅生動的速寫作品,學生就都不會拒絕而樂於接受這樣的一種方法了。事實上這個環節很簡單,也很自然,設計意圖僅僅是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儘量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如學生想探究想找到辦法的心理習慣等。

3,教師示範

請一位學生上來客串模特,教師按照上述步驟進行課堂速寫,每個步驟運用實物投影給予展示,直至基本完成速寫。( 此環節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基本控制在5分鐘左右。 靈活機動地把握好當場示範的火候,語言不羅嗦, 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選示範的環節 ,分寸要拿捏得體 。)

設計意圖:

美術學科偏重於感性,而感性本身也難以解說。示範教學是美術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直觀有效的教學手段, 歷來是美術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不二法寶。 教師當場示範比現如今流行的多媒體演示,來得更靈活、直觀,更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使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自己的專業形象,得到學生的敬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除了欣賞作品最終靜態呈現的各種美術語言綜合作用的美,對作品創作過程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示範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氣氛、一種心境、一種情緒,可以激起學生的表達嘗試的衝動。

4,佈置作業

(1)觀察身邊同學的各種動態,嘗試着用畫筆紀錄下來,體會速寫線造型的藝術魅力。

(2)對照電教圖片,速寫劉翔的跨欄動作,或者姚明的投籃動作。

(3)也可憑想像自由作畫

學生自主選擇工具

設計意圖:

作業佈置是美術課堂中的關鍵環節,作業佈置的難易程度,以及作業的可選擇性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和作業的質量。因此作業的吸引力,可實踐性,可觀賞性都是教師佈置作業所要考慮到的內容,我把作業的範圍適當的放寬, 佈置美術作業要從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標出發。5,評價及拓展

學生完成作業後,用雙面膠貼到黑板上,以小組形式上講臺欣賞評價作品,然後由學生展開自評和互評,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

作業是評價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 .對學生作業的評價要分層次,有梯度,使學生都能受到肯定和鼓勵,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以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尋找閃光點,挖掘繪畫創造潛能,展現自己的真實感情爲主。關心學生創造種所付出的勞動和過程。特別是對待少數追求個性風格的學生更應該關注。總之,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取經驗和教訓這纔是最重要的。

板書設計:

1,欣賞與分析

身體結構 關節 動勢線

2,名家名作賞析

(1)線的分類:

(2)線的運用:

3,速寫的基本步驟

A 整體觀察 熟悉對象

B 構圖佈局

C落幅定形

D局部肯定

E 調整完成。

4,佈置作業

速寫作業一幅

要求:形體完整,比例合理,線條豐富有變化

5,評價拓展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三單元課程,是繼《黑白世界》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教材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了篆刻這門傳統藝術,目的是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在欣賞學習和動手嘗試中感受中國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印章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與篆刻法中虛實、疏密關係以及空白的運用和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的共同之處做出提示,引發學生對傳統藝術共性的思考。在對篆刻工具、步驟有所把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和感受篆刻藝術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對篆刻藝術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篆刻藝術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藉助簡化的篆刻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篆刻佈局章法的基本表現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篆刻藝術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在嘗試治印的動手活動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B、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篆刻法的變化原則修改或者設計印稿。

(3)發展目標:

A、能夠從篆刻的學習和實踐中嘗試體會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藝術共性。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篆刻藝術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篆刻法中虛實、疏密關係以及空白的運用。攻破這一難點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篆刻藝術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了篆刻這門傳統藝術,目的是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圍繞嘗試治印的技能學習展開,安排兩個課時,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學生對篆刻藝術的體驗和了解。 第一課時的教學引入首先可從強化學生的動手體驗入手,讓學生在動手篆刻過程中體驗篆刻的魅力,提高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興趣。爲了降低學習難度,首先從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種積極可行的教學選擇。因爲肖形印對比文字印而言,不必過於在乎形的整齊與規範,更不必藉助文字工具書去查 找那些對中學生來講比較艱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圖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每個學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對應的生肖圖像。

試想一下,學生如果能夠親手刻出一枚屬於自己生肖的印章,會有一種怎樣的滿足與成就呀! 爲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刻出一方屬於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後印在自己的書籍上,或者印在自己製作的精美小書籤上。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展示書籍,把這些自己製作的小書籤作爲獎勵學生的小禮物,告訴學生:誰的作業完成得好,老師就把自己的書籤給誰留作紀念。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嘗試在印稿上石這個步驟中的兩種方式,教學實踐證明:“直接反寫”的效果較好。肖形印沒有正反的明顯區別,爲學生練習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鐫刻的方式有兩種選擇,實踐證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於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證。在學生初次嘗試鐫刻肖形印的練習中,提倡首先統一使用切刀法。爲了保證刻制的安全與簡便,嘗試刻制活動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選擇石膏材料。本課時的另一個學習內容是欣賞篆刻作品。引導學生在嘗試和體驗的基礎上分析。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上冊"造型 表現"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人物肖像速寫,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以線造型,抓住人物頭部的比例結構,形象而生動的表現人物的特徵。本課主要讓學生掌握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能在寫生練習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維,提高造型表現能力,爲下一課全身動態速寫作好鋪墊。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人物肖像畫只有感性的思維,缺乏理性的觀察力及表現力。新課標要求美術課中淡化技能,但並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結構比例關係的講解的環節中,我刪除複雜、枯燥的理論知識,選取最重要的部分結合啓發、演示等手段,引導學生認識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培養學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①讓學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徵。

②讓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及繪畫步驟。

2、情感目標

通過徒手肖像畫的練習,培養學生理性的觀察力及造型表現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五官的特徵,掌握人物頭部的比例結構關係。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能對人物肖像進行寫生。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校旁邊新開了家超市(歐尚),開業那天你去了嗎?人多嗎?

(學生)去了,人特別的多。

(教師)開業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親帶着她的女兒也去了,由於人特別的多,就出現了一點意外?這時,該怎麼辦?

(學生)她們走丟了。到服務檯廣播女兒的長相以尋求大家幫助。

(教師)由於這位母親當時很着急,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作人員出示了幾張畫像:

你能幫這位母親認出她的女兒嗎?

(學生)不能,我們不知道女兒的長相。

(教師總結)我們要從人羣中找到一個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長相,也就是她的特徵(特徵: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說明:以身邊熟悉的超市開業,讓學生處理常見的突發事件導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論新授

(教師)下面,我們看看這個女兒的特徵:橢圓型的臉,大眼睛,雙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劉海,紮了兩個馬尾辮。找一找,這幾張畫像中有沒有走失的孩子:(具體分析畫像,教學生認識人臉部的幾種特徵)

(說明:緊緊圍繞"尋找走失的孩子"這條線索,讓學生在"尋找"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掌握臉部五官的幾種特徵。)

2、技法分解

這幾張畫像與這個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麼辦呢?我們現場畫一張,請同學們仔細觀看,然後回答幾個問題:

1)繪畫的順序是什麼?

臉型輪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頭髮

2)其中輔助線的作用?

" "是中軸線,把臉平分爲左右兩邊。

" "比例線。眼珠把人的臉平分上下兩半,鼻子在下半邊的一半偏上一點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點的位置。

注: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結構,()當然也有些情況比較特殊,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說明: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學生難掌握的地方,在這個環節的講解中,我選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簡單化並結合演示的手段,引導學生認識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

3、回顧熟悉的人的特徵

1)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徵。如:劉德華 周杰倫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圖片)

2)說一說你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的特徵… …

(能說出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的特徵的同學很少,幾乎沒有。)

(教師總結)同學們對明星觀察的很仔細,而忽略了身邊的、最親近的人。

4、作業佈置

寫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細觀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徵,用線造型。注意人物頭像的比例結構。

反思:這在沒有任何現代教學設備的前提下上的一節公開課,剛拿到課題的時候,我真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現"單元的課上起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還沒有多媒體和實物投影儀。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成爲我思考的重點,我將本課新課的內容貫穿在一個故事中,以學校旁邊的超市開業,幫助尋找走失的小女孩併爲她畫像爲線索,在如何畫像的環節中,教師遵循美術課上"淡化技能,但並不是不要技能"要求,減輕技法的.難度,結合啓發、演示等手段,引導學生對人物頭部的結構比例關係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課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增強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讓學生體會到"造型 表現"中的樂趣。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黑白世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第1課,是繼《五角星》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主要學習黑白木刻版畫的基本製作方法及表現技巧,並試圖結合木刻形式的文學作品插圖來深化教學活動,將木刻技巧與情感主題的藝術表現有機結合,爲下一課《方寸之間》篆刻藝術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黑白的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對木刻版畫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黑白版畫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藉助簡化的版畫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黑白關係造型及利用黑白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從臨摹中初步學會木刻的一種刀法,進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藝術實踐。

B、能夠運用木刻版畫的黑白表現形式,有意識地進行畫面不同的黑白處理

(3)發展目標:

A. 嘗試運用黑白木刻的表現技巧嘗試繪製文學作品的簡單插圖。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組織的韻律與節奏

藉助黑白處理的技巧,表現影物空間立體與前後虛實關係。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木刻刀法及畫面黑白關係的處理轉化技巧。攻破這一難點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畫面進行彩色,單色的轉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說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爲舞臺,教師爲導演,學生爲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現物體形象的方法,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通過“活動一”刀法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體驗木刻黑白關係的轉化,在“活動二”中,主要是啓發學生對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可以不再依託木刻工具、材料,直 接用毛筆、黑色記號筆甚至鉛筆工具在畫紙上實踐。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對同一圖形或者畫面進行不同黑白處理的技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運用黑白木刻版畫表現技巧進行插圖創作)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秀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爲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結合作品展示對應的刀法效果,引發學生對木刻不同刀法的更多關注。

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利用配合體驗刀法的學習活動一。從提倡臨摹優秀作品,到允許選擇作品局部,儘量降低學生體驗刀法時遇到的難度,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借木刻版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初步嘗試文學插圖的創作,豐富插圖藝術的表現方法與技巧。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然後分組採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及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這時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總是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黑白圖片, 直接用毛筆創作,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將我所學,爲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範畫圖片,嘗試運用刀具,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60年代在法國出現的藝術流派。在西方近現代科學的啓發下,他們對繪畫的光線、色彩的表現進行了獨到的探索,併爲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本課向學生介紹了印象主義繪畫的許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從欣賞中,使學生知道印象主義繪畫探索的藝術原則和表現形式的獨特風格,以及印象主義繪畫尤其是後印象主義繪畫在主觀與客觀藝術與自然的關係的革新及重大意義。

本課要講清楚各個派系的畫家、作品的名稱、觀念和形態的共同點和差異是什麼?並重點分析畫面色與光的千變萬化的科學依據是什麼?使學生聽後感到多而不繁,雜而不亂,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瞭解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及表現自然界瞬息萬變的光色效果的藝術風格。

提高對西方繪畫作品的欣賞能力。

感受印象主義繪畫的形式美感。

教學重點:認識並瞭解西方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與風格。

感受印象主義繪畫色彩變化的形式美感。

教學難點:對西方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欣賞法、討論法、講解法。

學習方法:上網查資料法、總結法。

教學手段: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採用現代教學媒體棗網絡查找資料,實施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強化獨立思考意識;點撥導思,激發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一、導入

繼浪漫主義以後,在19世紀60年代,法國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就是印象主義繪畫。印象主義的畫家們走出畫室,直接面對自然進行繪畫,他們熱中於表現自然界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和對自然的直接感受。他們不象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畫家那樣強調畫面的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而是受光學理論的啓發,把所描繪的客觀物象作爲繪畫研究的實驗媒體,探索和表現它們在自然光下所呈現的微妙色彩變化。使得畫面在色彩上有一個嶄新的面貌,爲以後現代主義繪畫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實物投影欣賞不同畫派的作品及網上查找有關印象主義繪畫的資料,請學生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點,教師最後總結引出正題。)

二、講授新課:

欣賞印象派畫家莫奈和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繪日出時在晨霧籠罩中的港口景象。該畫表現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和活波生動的作畫情緒,以往官方學院派藝術的那種呆板僵化的色調蕩然無存,注重對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調明快而熱烈。

以上兩幅作品先請同學談欣賞後對該作品的感受是什麼?最後教師總結。

總結: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風格是活波、生動、明快、熱烈、注意光色的變化。

2、欣賞新印象主義畫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教師介紹該畫的背景及藝術風格和特點:該畫描繪的是巴黎附近一個小島上風和日麗的下午,人們在悠閒散步,垂釣,遊玩的場面。畫家採用筆觸明確,色彩鮮明的點彩畫法,在繪畫藝術上注意純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畫面顯得呆板而缺乏生氣。

小結:新印象主義,實際上是印象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它流行於1880年以後的一段時間裏。這一畫派把印象主義繪畫發展到了一個極端。他們主張絕對禁止在調色板上調和顏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點排列或交錯在一起,讓觀衆的眼睛自己去起調色作用,很像五彩繽紛的鑲嵌畫,有人稱他們爲“點彩派”。

3、欣賞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靜物:蘋果與橘子》

該畫中的各種物體,儘管沒有像古典靜物畫中強調的那種真實的質感,但其堅實,硬挺而內在的形體結構給人以獨特的感受。色彩單純、響亮而飽和,在對比中又使畫面富有明快的節奏感和韻六律。塞尚的這種理性分析與主觀表現,引發了人們繪畫觀念上的變革。塞尚被20世紀的藝術家們稱爲“現代繪畫之父”。

《向日葵》

這幅作品以包滿而純淨的黃色調,展示了一個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着的熱情與活力,宣泄着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的激動。凡高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對後來的野獸主義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

《塔希提婦女》

這幅畫是後印象主義另一位畫家高更的作品。畫家以飽滿而濃烈的色彩、寬大而又果斷的筆觸、稚拙而又粗礦的線條,將兩位土著婦女平實而又厚重的表現出來。畫面給人一種濃郁的土著生活氣息,充滿渾樸天真,神祕而久遠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觀化的自然情境。

小結:後印象主義畫派,注重如何在繪畫中強調錶現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畫面上產生的真實感覺,而是具有更爲主觀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徵性的精神觀念。這種觀念的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15冊第7課的教學內容,屬設計應用類課程。教材嘗試改變立體構成教學單調的技法訓練模式,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常見的可以產生累積效果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練習中,擴大眼界,培養對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欣賞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內容設置上注重與生活的聯繫和審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增強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意圖: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立體構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通常是在設計製作類的課程中涉及到,並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單元內容,因此相對來說學生對立體構成的知識不是十分熟悉的。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建築設計小到家中物品的擺放,累積構成的實際運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本課教學的設計強調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素材,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更自覺的關注生活,熱愛藝術。同時,累積構成又是一種很適合學生集體參與創作的作業類型,從累積材料的選擇到立體構成的完成過程都讓學生合作完成,由此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立體構成的基本知識和累積構造的製作練習,使學生了解累積構造的基本規律

2、通過對生活中運用實例的欣賞,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作品的欣賞能力。初步培養開發學生立體形態的創造潛能,重視聯繫實際能力的培養,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3、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學習設計師通過不同形式的累積構成設計的具有形式美感的“牆體”

教學難點:

理解累積構造方式的基本規律,並嘗試運用實踐。

教具準備:

教具:各色彩卡紙,雙面膠,剪刀,刻刀,部分作品,多媒體課件

學具:各色彩卡紙,剪刀,美工刀,膠水或雙面膠,水彩筆或水分顏料等。

分組:每組準備相同的材料。(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學生參觀世博會的親身經歷導入本課的主題:有趣的牆。

教師:前段時間在上海舉辦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有沒有同學去過世博會呢?

學生:有

教師:同學們在世博會的參觀的過程之中,對什麼印象最深刻?

學生:…

教師:老師在假期也去參觀了世博會,可惜遊客過多,許多展館都沒能參觀,但世博會的場館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場館的外牆讓我非常驚訝,原來牆壁還能如此的有創意!

二、 以有趣的牆面爲案例,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立體構成的美。

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個世博會的場館。

西班牙館:

又名藤條籃子,藤條的外牆是藤板用鋼絲斜向固定,像魚鱗一樣排列,既牢固又美觀。這些深淺各異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鄉山東製作完成的,不經過任何染色,藤條用開水煮5小時可變成棕色,煮9小時接近黑色,這就是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祕訣”。

英國館:(表現環保理念)

又名種子聖殿,英國館的主題是種子,外觀像一朵蒲公英,由6萬根亞克力管組成,管子的底部放着900種共26萬顆種子,全部是瀕臨滅絕、稀缺品種。

韓國館:(表現民族文化)

韓文被直接體現在展館的外觀設計之中

匈牙利館

匈牙利館在建築表現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無論館外館內,參觀者都能看見一根根大約直徑10釐米的木套筒“從天而降”。

教師:世博會的牆真是構思巧妙!那讓我們同學們也來試一試!

三、試一試,壘一壘,在實踐中學習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用模擬的磚塊設計一面牆。

教師:有沒有同學再來試一試?但要求是不能和剛剛一位同學一樣

通過幾位學生嘗試壘牆

教師:

定義:

以一個基本型爲主體在骨式內進行重複排列,我們稱這種基本形式爲累積構造。

骨式的變化:

上下、左右、前後、傾斜…

基本型的變化:

累積構造可以是以單個塊材爲單位,同時也可以將幾個塊材組合爲一個單元后再進行累積。

總結:

累積構成能表現一種有秩序的視覺形象,使人感受到秩序美。有秩序的排列表現出的韻律美,表現出協調、和諧的感覺。

四、製作示範:

教師製作示範

1、以步驟性的示範,減緩學生自我實踐過程中的盲目性。

2、以多個類型的示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避免出現完全照搬的現象。

五、你也露一手:

A、作業:以小組爲單位,自由設計製作你心目中的藝術牆

B、要求:

(1)每組設計製作的基本形

(2)發揮想象累積組合

(3)製作過程中要注意刀具的安全

C、教師巡迴輔導,加強技術指導。

六、互評:

(1)選一位對本組的作品進行點評,並向同學介紹你的創意、你們的作品產生什麼樣視覺效果?

(2)評選你最欣賞的一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