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說課稿錦集三篇

學識都 人氣:2.5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說課稿錦集三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處理

充分利用“思考與交流”欄目,讓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還原反應初步概念,再讓學生分析3個有得氧、失氧的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明確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係,再用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思考與交流”促進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學環節

本節課是按照概念的學習過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應用這三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1.概念的建立過程

首先,在課堂引入時,教師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較突出的圖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維生素C的作用、汽車的尾氣處理系統等,使學生在視覺上引起興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與交流”欄目的作用,讓學生先從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較熟悉的反應,如CuO與C的反應,從而發現存在元素化合價變化的情況。

這樣有利於激發了學習興趣,並很順利的將概念化的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在已有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慢慢過渡到概念的核心上來,學生較容易接受,同時也促進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的概念知識深化和拓寬,重新構建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體系。因此,教學過程中,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概念的實質。如: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與C的反應後,產生一系列問題:

[問題1] 在H2O與C、CuO與H2的反應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況,有沒有化合價的變化呢?

[問題2]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如何變化?

[問題3]含有變價元素的物質發生了什麼反應?

[問題4]Fe與CuSO4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分別發生什麼反應?

[問題5]Cl2與Na、Cl2與H2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變化?

通過[問題1—3],促使學生抓住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相似點,切入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從而使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由 “被動接受”變爲“初步生成”,通過[問題4、5]三個反應的比較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再佐以設置的相應

【練習1】

鞏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勢利導的提出[問題6]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爲什麼會有變化?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促進了較深層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過程

首先,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更深層次的概念,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如: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之後,利用教學多媒體模擬鈉原子與氯原子在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把難以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內容順利突破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以後,用言簡意賅的概括語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還”,從而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3.概念的應用過程

教學環節最後,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實質,同時得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五、說學生收穫

通過本節課,學生收穫的是分類思想、以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會用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同時,由表及裏的思維、分析、討論、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六、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以化合價爲線索,分解知識難點,循序漸進,自主建構概念。通過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然後以氯化鈉的形成爲例引導學生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爲協助學生理順化合價升變化與電子得失之間的相互關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整合,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學法指導。

【不足之處】

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學預想不一定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可能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有如下:

其一、教學環節的銜接不能循序漸進。預設學生能從“問題—生成—問題”中逐漸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而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問題和預期的生成銜接不順暢,如:元素化合價爲什麼會變化?電子轉移的數目與化合價變化數目有什麼聯繫?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會使學生陷入疑惑的困境,從而會影響教學效果。

其二、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參與度不高。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概念知識本身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想象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學生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應時,學生仍然用物質得氧失氧角度判斷,認爲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響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沒有很好的滲透。

氧化還原反應理論,是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題材,教學中應該通過認真引導,但由於只重視概念的形成,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書設計

高中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足球腳內側踢停地滾球》,主要從下面八大部分說課。1、指導思想2、教材分析3、學情分析4、教學教法5、教學目標6、教學過程7、場地器材8、預計課的效果。

一、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從以終身體育爲目的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關注體育,是本節課的重要思想。足球運動具有廣泛的世界性和流行性;中學生是培養學生足球意識和發展足球技戰術的重要階段,因此,基本技術的教學將爲學生以後參與足球運動打好堅實的基礎,爲我國未來的足球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球類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整個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主教材之一,該教材鍛鍊身體的綜合效果好,趣味性強,具有競爭激烈、對抗性強、技戰術複雜,動作難度大等特點,符合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而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是足球的基本技術中的單個技術,對於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和掌握單個的基本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掌握足球技術的基本階段,也是完成戰術要求、進行教學比賽的基礎。但是足球教材技術性較強,傳統的教法太單調,學生的注意力尚不集中,學習一會就會厭煩,而且忽視了它的應用價值。而在高中教育階段,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基本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與應用,不過分追求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和完整,不苛求技術動作細節。教學中採用分層次教學,集中練習、反覆練習、教師精講、學生多練、個別輔導的組織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組合活動練習;啓發、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頑強拼搏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足球運動中,接球是最基本的技術動作之一,停球是球員進行下一項技術動作的前提條件,在比賽中,只有先停好球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技術動作。在一場足球賽中,運動員會無數次的運用此技術動作,所以在平時練習的時候打下紮實的停球基本功,對將來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幫助。

1、踢球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支撐腳的位置(距離球側方15公分左右);擊球腳腳尖稍翹腳底與地面平行。

教學難點:支撐腳微屈、重心下降,擊球腳觸球部位。

2、停球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主動上前迎球,觸球時要及時緩衝,要有“切割”動作。教學難點:主動迎球后撤時間的掌握。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求知慾強。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對體育與健康課有着濃厚的興趣。學生善於表現自我,參與意識較強,能夠堅持鍛鍊,持之以恆地意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認識他人。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力與自尊心的養成,從運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足球技術是新課程標準中的運動技術項目,符合身體健康領域中發展體能的目標要求,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

四、教學教法

(一)教法設想:

1、情景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小足球的興趣;

2、自主教學:給學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動和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3、啓發教學:通過啓發、引導學生實踐分析。來掌握技術動作,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團體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通過小團體比賽,互相促進提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集體意識。

(二)學法指導:

1、自主創新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不同的動作,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組遊戲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掌握足球中腳內側踢、停球的動作和方法及要領。技能目標:大部分學生能較熟練掌握、運用腳內側踢、停球的技術。情感目標:利用遊戲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與團結一致、培養學生羣體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同學、熱愛集體,增進友誼交往。

六、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按照體育運動的規律,預防學生運動受傷,同時,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到情景中來,採用了足球操和跨下傳球的遊戲,使學生在身體和心理達到預期的目的。

2、基本部分:

(1)進入情景:在教學中,老師通過場地的佈置,給學生一個足球領域的空間。

(2)遊戲作用:通過遊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遊戲;逗瓜)(3)激情釋放:通過快速運球,把學生的激情充分的釋放出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

(4)學習探究:快速和曲線運球的轉變練習,體會他們技術的不同點和要求。同時,由學生小結本課學習的體會,教師補充。3、放鬆身心部分。學生經過大運動量的練習,身心都處在較高的水平狀態,爲了使學生的這種狀態降下來,恢復到常態。結合足球運動,編排了足球的放鬆練習,使學生身心得到恢復。

腳內側踢球的動作方法:直線助跑,腳尖正對出球方向,支撐腳踏在球的側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腳底與地面平行,腳尖微翹,踝關節緊張,用腳內側擊球的後中部,同推送或敲擊的方法將球擊出。

腳內側停球的動作方法:支撐腳正對來球,膝關節微屈,停球腿屈膝外轉並前迎。腳尖稍翹起,當腳與球接觸前的一剎那開始後撤,在後撤過程中用腳內側接觸球,把球控制在銜接下一個動作需要的位置上。

七、場地器材:

場地:足球場。器材:足球若干個。

八、預計課的效果:

1、運動技能:大部分學生能較熟練掌握、運用腳內側踢、停球的技術。

2、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3、運動強度預計:中等。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

1.途中跑技術

2.身體素質練習

①男生擊掌俯臥撐10×3

女生俯臥撐8×3

②後踢腿

男女生15×3

③高擡腿15×3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也是人們在生活、運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動技能。而途中跑又是各種跑的基礎,是初中年級田徑教學的主要教材,因此,進行途中跑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理上,學生的身體發育日趨成熟,運動、呼吸、循環系統都有了明顯的完善和提高,爲途中跑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客觀的學習條件。學生通過途中跑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奔跑能力,而且可以培養青少年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對於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積極作用。本課時是在快速跑技術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途中跑技術教學,學生有一定的技術和能力基礎。本課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腿部蹬擺協調能力,嘗試改進和提高途中跑的技術動作,以“發展途中跑能力,掌握途中跑技術”爲學習目的而開展的研究性教學。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全班共有六十個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日趨成熟,認識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能夠接受難度高一點的體育技能教學。儘管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和模仿能力等指標都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學習意識較強,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採用

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樂而不疲,變枯燥爲趣味,進而在快樂活動中發展學生的途中跑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創設學習環境,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85%的學生能改進途中跑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協調、速度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積極參與的態度頑強拼搏的品質,感受合作互助的快樂和集體的榮譽感,並逐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腿部的蹬、擺配合。

教學難點:腿部蹬擺的充分性、協調性。

六、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1)完整法和分解法(2)重複練習法(3)變換練習法(4)合作探究法

1、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練習積極性。

2、抓住主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要解決途中跑的蹬擺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圍繞這個中心,從課的準備活動就開始着手,活動中以腿部蹬擺爲主要活動內容,使學生在無意中就已經開始接觸途中跑的部分技術內容了。基本部分開始後,通過走、跳走、後蹬跑過渡到完整跑等方式,循序漸進,突破重點和難點。再通過新穎的十字跑和遊戲練習法去完善、鞏固、提高途中跑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實現課的目標。

3、以人爲本,教書育人,陶冶情操,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

從課的開始階段就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並採用多種有趣的練習方法,互相學習、互相指導、互相鼓勵,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減輕教學傳授壓力,使練習變枯燥爲有趣,從而達到愉樂身心目的。用競賽法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鬥志,而且加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觀念。用身體練習去磨練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七、教學程序

一、準備階段:

1、心理的準備:通過課堂常規達到收心聚意作用,闡述課的內容、目標使學生從心理上做好學前準備。

2、生理上的準備:通過準備活動,調節學生的生理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興奮性,爲課堂教學做必要的物質條件上的準備。

二、學習階段

A》循序漸進教學,由走、跳逐漸過渡到跑,由腿部單週期的蹬擺練習發展到連續完整的途中跑蹬擺技術。從單純的技術教學發展到激烈的比賽教學上。

B》通過反覆練習、觀摩、對比,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潛力和積極性,達到鞏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術。

三、結束階段

1、生理和心理上的放鬆:通過意念引導、物理性質、娛樂活動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

2、教學評價:通過學習老師評、學生評,對本課技術教學和情感教學做一個總結。

八、教學場地和器材

田徑場、錄音機

九、教學效果預計:

1、練習密度:45%;

2、平均心率:125-13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