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範文7篇

學識都 人氣:3.09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說課稿範文7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教學設計思路: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該課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生動有趣,富有動作性,激發兒童進入角色,動手動口。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有助於學生仔細觀察,起行合理想象。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爲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澱語感和言語交際經驗。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教師抓朗讀訓練時,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自己的主導作用不但發揮在知識的傳授中,而且發揮在啓迪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上,並採用多種方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悟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兩條綠線裏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已經”說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教學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說話、朗讀、想象、質疑、爭辯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叉,有機結合,融爲一體。

1.通過朗讀張揚個性。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在學習1-2自然段時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老鷹和小鷹的話多讀一讀,結合插圖,讓學生看到小鷹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引導學生想小鷹這時會怎麼想呢?再結合文字“高興”、“喊”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體會小鷹自以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已經學會了,自然地讀出它此時的高興、滿足的心情。這時候,老鷹是怎麼說的?你是從哪兒看出老鷹不滿意。學生通過讀,指出“搖搖頭”,“還不算”,明白老鷹希望小鷹飛得更高。老師用親切的語言點出母親對孩子的愛。鼓勵學生讀出親切、和謁的語氣。孩子是最喜歡動起來的,通過看板書,從自己編動作到指名學生上臺表演,鼓動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讓這一段的教學“活”起來。這一階段的教學利用文中重點詞,讓學生的讀讀、演演來調動他們全員參與,從動口、動手、動腦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能力。教學中的讀、說、演正滲透着學法的指導,爲結構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作好鋪墊。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2.通過提問演繹精彩。課標指出:學生作爲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併成爲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在教學中,要及時適當地創造條件,營造空間,設計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問中不斷增強創新情感,提高創新能力。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具有多種功能。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根據條件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思維流向及心理變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使課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問題的關鍵是這種提問必須具有科學性和啓發性.必須服從教學的需要,必須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必須着眼於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高和其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講到老鷹第二次的“還不算會飛”時,提出一系列問題:老鷹爲什麼說它“還不算會飛”?“還”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與前一個“還”有細微差別嗎?老鷹心裏會怎麼想?再通過朗讀、小組討論回答,通過此環節,爲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設下線頭,爲突破難點打下基礎。又如在講第六自然時提出:望着上空盤旋的鷹,小鷹會想什麼?它會怎麼去做?這個問題的空間較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但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大都一致,也許是我無意中已經把答案灌輸給了學生。

3.通過活動感悟寓意。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設計幾種學習方法

(1)小組學習。它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在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對課文進行初步理解和貫穿整篇課文的分角色朗讀時應用。

(2)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在導讀三、四自然段時,因與前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因此這時可半扶半放伴隨着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心態。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別人的長處還會潛默移化地影響一些學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把書讀“活”的好處,使其個性不斷完善。在學習五、六自然段時,教師適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多讀一讀,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疑問是智者的明燈。此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既是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學生心中的疑竇。學生讀中生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抓住時機,巧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小鷹第一次學飛,好不容易飛到了大樹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媽媽不滿意,它只好再花點力氣。”學生加大了動作的力度,終於飛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飛得更高,你會怎麼做?學生通過表演,悟出“鼓起勁”與“拼命飛”的含義,這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爬上山頂”,“游到對岸”,“跑了好幾圈”都會急促地喘氣。學生的話語閃爍着個性與創新的光彩,而且還情不自禁地喘起氣來。這時,老師巧妙地過渡,指導學生朗讀“急促地喘着氣”這句話,使感情朗讀有了紮實的基礎,這裏用調動生活經驗的手段,使整個課堂沉浸在美育氣氛中,讀文、體情統一於一體。接着引讀第六自然段,最後,爲了發散學生思維,設計“孩子,你往上看!老鷹是想告訴小鷹什麼?”“小鷹看到比它飛得還要高的鷹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驅逐學生的想象,達到悟理的目的。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理念

1、以製作"成長紀念冊"爲軸心,以"師恩難忘"爲切入口,教材引路,巧妙地將課內外的學習與活動融會貫通,使學生在交流、彙報、探討中,從不同角度回顧追憶,感受老師的辛勤付出,感受濃濃師情。

2、以學生爲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和探究活動,彰顯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個體性。

3、重視有效的小組評價和教師的激勵評價、情境評價,保護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在綜合性學習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

4、階段性的回顧和過程性指導相結合,指導學生積累成功的經驗,不斷深入和充實探究的內容,爲確保下階段活動質量奠定基礎。

二、說教材

"難忘小學生活"分成"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可以激起對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情,同時在寫講演稿、給母校老師寫信、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鑑和啓發。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級,學生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也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這次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爲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性學習要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爲主。"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爲中心開展活動。

爲了製作好"班級紀念冊",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2)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3)蒐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足跡",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人和事。最後製作成班級紀念冊。

"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下面的活動:

(1)爲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2)爲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

(3)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在聯歡會上回憶成長經歷,表達惜別之情,互相贈言。

本次課我主要進行的是“成長足跡”這一板塊內容的教學。

依據教材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難忘小學生活——成長足跡》板塊的總目標: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表達對老師和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過策劃簡單的活動,個性化彙報展示,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培養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5、承前啓後,爲下階段的活動做好鋪墊。

《難忘小學生活——成長足跡》 “活動計劃”的課時目標:

1、瀏覽整組教材,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

2、制定並交流活動計劃。

三、說教法

教法一:情感薰陶。通過創設情境,勾起學生對六年的五彩斑斕的小學生活的回憶,引發學生的感慨,感受自己的變化和進步,記錄下成長的足跡。

教法二:以“評”促“導”。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活動計劃,活動過程,優化活動成果。中評價中滲透方法的指導。

教法三:學科融合。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因此,在本次板塊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策劃簡單的校園生活的彙報活動,其中會涉及到繪製“班級紀念冊”,整理“成長記錄袋”等內容,製作要求有特色,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就將語文與美術等學科有機地整合中一起了。

四、說學法

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合作,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因此,我引導學生注重以下學習方法:

學法一:自主參與。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展開活動(製作班級紀念冊)讓每一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自覺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各顯其能,各盡所長。

學法二:體驗與感悟。體驗友愛、感悟師恩,並按自己的創意和實際行動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學法三:精誠合作。分組制定計劃,分門別類蒐集和整理資料,小組合作開展活動,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習得方法,形成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

(一)、揭示主題,激發興趣。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思考:由此你想到了什麼?想做些什麼呢?)

2、歷數開展過的活動。

(1)說說在活動中讓你感覺最快樂和最難忘的事。

(2)談談開展綜合性學習要注意的事項。

(3)談談你對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期待,或者說說你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開展哪些活動。(引導學生爲本次綜合性學習做好身心兩準備。)

(二)流覽教材,交流感受。

1、快速自由瀏覽整組教材,感興趣的對方可以讀仔細一些。

2、交流瀏覽後的感受。

(三)、總結這次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

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2、回憶和說說自已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3、蒐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足跡",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或活動。

4、製作班級紀念冊。

(四)合作討論,製作活動計劃。

1、請引導學生回憶制定綜合性學習計劃時有哪些要求?

2、學生彙報制定好的計劃的要求,教師相機給予一定的指導: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

(3)制定活動計劃。

(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5)活動結束後要展示活動成果。

3、提示:爲了更好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讀教材中的建議,並思考以下問題:

(1)從活動建議中,你知道了什麼?

(2)哪些建議要特別注意?

4、學生自由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五)交流計劃,取長補短。

1、分組交流各自的活動計劃,要求:

(1)清晰地報告各項計劃中的活動,隨時回答同學的提問。

(2)認真傾聽別的小組的活動計劃,及時記錄與自己組的計劃中不一樣的內容,如有需要或質疑,可以向彙報的小組提出疑問。

2、分組修改各自的活動計劃。

(1)分析其他組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否有價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組活動計劃。

3、公佈活動計劃。

(六)作業: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的收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二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圍繞“製作班級紀念冊”這個任務展開,可將紀念冊分爲:“集體榮譽”“同學情深”“師恩難忘”“我愛我家”四個欄目,圍繞這四個欄目學生自主合作,制定小組活動計劃,確定分工與合作的事項後分小組挖掘素材,多渠道收集資料,並圍繞各個欄目分別組織過程性交流。

第三個階段:學生展示各自制作加工的文集,小組間交流賞析,探討活動成果的利用,爲下一段活動的展開奠定基礎。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教材內容爲兩頭翹、仰臥起坐傳遞球和投擲。

“兩頭翹”又稱“俯臥挺身”,和“仰臥起坐傳遞球”一樣是一個以腰背腹肌活動爲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爲枯燥的,而且與生活實際相關不大,然而,它們對發展學生們腰腹背肌彈性和力量有一定的實效性。“兩頭翹”在二、三年級的教材中曾經出現過,但由於當時學生們年齡小、力量素質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完成的質量不高。本課把“兩頭翹”作爲主教材,目的在於通過嘗試性的輔助練習和比誰翹得高,提高“兩頭翹”的動作質量,以便有助於以後學習難度更大、動作更爲複雜的滾翻、平衡等技術動作。

投擲在田徑運動和達標內容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們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們上肢力量、爆發力、協調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起逐步學習上步、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通過“投擲過關”、“投擲目標”等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的技術,使學生們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的關係,爲今後學習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奠定紮實的基礎。

本課從教材性質出發,把技術性強的“兩頭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們掌握技術;把趣味性較強的投擲練習安排在課的後半部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們的練習興趣。

二、說學情分析:

1、小學四年級學生們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A、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強;C、好奇心強;

2、四年級學生們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學生們有很大的興趣;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故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3、我所借班的班風活躍,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們守紀樂學,愛好文體活動,而且大部分學生們平衡能力和投擲能力均較強,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學生們力量素質較差,這樣對學習“兩頭翹”和進行投擲教學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效應,因此要求教師區別對待、正面積極引導。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俯臥挺身的動作概念和投擲壘球時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標:A、學會俯臥挺身技術,力爭有90%左右的學生們能獨立完成,發展學生們腰背腹彈性和力量;

B、通過“投擲過關”等投擲遊戲,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技術,提高學生們投擲能力:

3、情感目標:A、初步具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並通過遊戲培養學生們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B、通過學生們的分組自練、自創,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本課重點:

A、俯臥挺身時兩腿配合上體協調上舉;

B、投擲壘球時的出手時機;

本課難點:

A、俯臥挺身時兩腿夾緊並充分伸展;

B、投擲壘球時轉體和揮臂的連貫性。

四、說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示範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們“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們的練習,使學生們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們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後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

五、說場地與器材準備:

在一塊籃球場的中間擺放三排小墊子(共24塊、前後間隔爲3米、左右間隔爲2米)、兩隻籃圈間拉一根掛有彩色氣球的橫繩、自制小地墊49塊、小黑板8塊、錄音機1臺。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8-9分鐘):

1、常規教學(1-2分鐘):

1)學生們跑進上課場地,師生問好;

2)隊列練習:配以《運動員進行曲》的原地踏步練習。

2、模仿練習(2-3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搖櫓”動作;

2)學生們跟教師做原地和行進間“搖櫓”模仿練習;

3)學生們跟隨教師模仿漁船出海動作;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一路縱隊,繞墊子行進。

3、自編遊戲:“大鯊魚”(4-5分鐘):

方法:教師扮演“大鯊魚”,學生們演各種“小魚”,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魚”們在“大海”上游動。音樂停,教師喊:“大鯊魚來了”,“小魚”們迅速兩兩一組逃到“礁石”(墊子)上,“大鯊魚”迅速去追趕“小魚”,“小魚”在逃進“礁石”或沒有組成小組前被抓住的,與“大鯊魚”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教學步驟:1)教師提示,並模仿各種魚類遊動的動作;

2)學生們發揮想象,進行各種魚類遊動的模仿練習;

3)教師先扮演“大鯊魚”,共同參與遊戲;

組織隊形(同上)

通過上述幾種練習手段,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並創設情境,通過“愉快--緊張--喜悅”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們很快進入角色,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爲主教材內容的出現,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展開(26-27分鐘):

1、兩頭翹(10-11分鐘):

方法:俯臥墊子上,兩臂前舉,頭、肩用力上擡,背部用力後弓,同時兩腿用力(並腿)後舉。

教學步驟:1)教師正確的示範,並結合“造船”創設情境;

2)學生們嘗試性練習;

3)手持輕物和兩腿夾物做“一頭起”練習,並觸及上方的標誌物(即“造船頭”和“造船尾”);

4)學生們在同伴幫助下(同時託兩臂和兩腿)完成動作(即“造船身”);

5)學生們獨立完成;

6)優生表演,相互對比,集體研究,小組自評;

7)分組比賽:A、看誰“造船”造得高;B、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造得多。

組織隊形:二人一組一塊小墊子

教學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使一個枯燥乏味的技術動作教學變得較爲生動活潑,使學生們在嘗試、相互比較、研討的過程中掌握技術要領。

2、仰臥起坐傳遞輕物(3-4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

2)學生們在教師統一的口令下練習;

3)每組連續做十次,看哪一組先完成。

組織隊形:四人兩塊墊子(合併)同時練習。

3、投擲(8-9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正面和側向投擲壘球技術;

2)學生們在教師統一口令下練習正面和側向投擲壘球;並比較兩個動作的投擲遠度;

3)帶着問題,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距離進行投擲過關的遊戲;

4)理解道理後,面對氣球進行投準比賽;並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創造性練習;

5)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6)教學情況反饋。

組織形式:散點練習。

投擲教學,主要採用對比教學法,通過不同動作比較,找出共同點,研討得出要想投得遠必須有一定的出手角度且揮臂速度要快、要想投得準轉體方向正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比賽,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最客觀的評價。

4、接力遊戲:中國奧運金牌榜(3-4分鐘):

結合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安排了“中國奧運金牌榜”的接力遊戲,將思想品質教育融入到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方法:按小地毯的序號,排成八路縱隊。排頭學生們手持小地毯,站在起跑線後,令下,迅速跑出並將自己的小地毯上寫的金牌項目與折返處小黑板上的金牌運動員相對應後跑回,拍第二個同學的手,第二個同學出發;依次進行,看哪一組又快又正確。

教學步驟:

1)教師提示並示範;

2)學生們跨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貼在小黑板上,直線跑回;

3)學生們繞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取回,直線跑回。

組織隊形:八路縱隊

(三)延伸(4-5分鐘):

1、小地毯拼字遊戲:

方法:每組6人,在最前面的墊子上,把6塊小地毯拼成一個字,看哪一組最快。

2、自編舞蹈:《歌聲與微笑》

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領學生們進行舞蹈。

組織隊形:同上。

3、小結講評,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學生們經激烈運動後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心理負荷,應在課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減輕和恢復,並將課堂中的興趣保留到課後。本課安排了遊戲和舞蹈,目的在於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七、說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們學習的情緒高漲,並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爲175次/分左右。

3、心率曲線(略)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英語第七冊Unit2 lesson 2。這是一節情景對話課,圍繞“徵詢意見”這一日常用語展開。在第一課中,學生已經能能聽懂會說cookies, French fries, popcorn等食物單詞,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爲兩個句型:

1.用一般疑問句“Would you like a/some……?”進行徵詢意見並作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Yes, please. /No, thanks.

2.用特殊疑問句“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please.”進行問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安排和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從知識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考慮,我確立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能聽懂並會說“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句型。

2、能力目標: 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對話表演和口語交際。

3、情感目標:在對話練習中,不斷鼓勵學生開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4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能聽懂會說“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句型。教學難點是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對話表演和口語交際。

5、教具準備: 錄音機,卡片,多媒體

三、說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遊戲法

四、說教學程序:

爲實現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Warming up

Sing a song.

(通過唱唱、問答的形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而且營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爲本課的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構建了知識表象。)

(二)、Revision.

快速呈現食物圖片,圍繞呈現的圖片快速對話。

(以對話的形式,喚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熟練運用舊知。)

(三)、Presentation

1、呈現圖片,演示A部分對話。

T: Would you like a sandwich?

S: No, thanks. I’d like a hot dog, please.

2、 展示圖片,直觀形象作練習,重點呈現“Would you like……”句型,完成B部分練習。

(利用舊知,在已熟練的新單詞中學習交際,同時配以相應的圖片,加深了對單詞的理解,也降低了難度。並由師生操練轉向生生操練,由模仿提高到運用。)

3、角色扮演,教師當服務員,請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問題。

(將單詞融進有實際意義的對話中,充分體現在交際中教,在運用中學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便於學生的理解和運用。)

4、在聽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角色表演,回答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在情景練習達到掌握C部分和D部分的目的。

(由模仿到練習,反覆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運用。)

(四)、Play a game.

(這是任務型的活動方式,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平等的說英語的機會,鼓勵學生在競賽中學,這樣既創造了輕鬆愉快、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又促進了交際活動的展開。通過評價總結,讓學生認識到集體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激發其進一步追求成功的慾望。)

(五)、Homework

(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知識理解。)

小學說課稿 篇5

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自然第十二冊宇宙單元中的《太陽系》。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進行網絡教學。我之所以選擇這一課,是由這課的教學內容決定的,第一,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宇宙天體知識,學生根本無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進行一些文獻研究,第二,本課的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值得爭論的地方也多,而這正適合網絡的特點。因此,基於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網絡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系的組成及相關天體的特徵,儘可能多的瞭解太陽系的其它有關知識。(這一目標正是基於網絡教學信息量大的優勢而提出的)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利用網絡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3、形成對宇宙天體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爲完成這些教學目標,在“自主探究”和“意義建夠”的理念指導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⒈創設情景: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在一次網上旅遊中進行的,其中創設了乘坐神州號航天飛機、參觀網上博物館等情景,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特點。也符合現代生活的氣息。

⒉設計遊戲:網絡遊戲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將枯燥的記憶通過網絡遊戲來完成,使學生輕輕鬆鬆得到收穫。

⒊自主質疑:疑問是自主探究和意義建構的開始,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興趣、不同的關注對象和不同的知識積累,提出不同的研究主題,從而使而後的網上學習有了主題和目標,也充分體現出個性化學習的'理念。

⒋網上瀏覽: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研究主題,自由的在網上搜索、瀏覽,充分體現了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學生在紛繁的網絡世界中不斷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僅充分發揮了網絡的功能,更培養了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⒌組織爭論:課堂需要爭論,對太陽系的探索更需要爭論,爭論不是爲了形成定論,追求的是產生新的觀點和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爭論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

⒍交流心得:如果說引導爭論是爲了學術爭論,那交流心得則是情感的交流,在整個網上旅遊過程中,有意設置了許多值得學生觸動和深思的地方,在課的最後進行這樣的交流必將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利用這六條教學策略,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通過與學生很隨意的談話,引導學生進入一次特殊的網上旅遊,伴隨着到計時、發射和隆隆的火箭聲,學生閉上眼睛靜靜的享受着、幻想着,當他們睜開眼睛的時候,眼前的一切使他們大吃一驚。伴隨着這驚訝聲,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已經被激發到了極點。爲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心境和氛圍。

二、觀察分類、初步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讓學生對太陽系的運行動畫觀察1-2分鐘,找出太陽系中有關特點,然後讓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彙報出來,通過這個動畫,學生通常可以發現太陽系中十多個特點,並對觀察仔細、有獨特觀點的學生進行表揚,最後,在觀察彙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進行分類,這是一改常規的教學思路,將打破分成6類的思維定勢,只要有正確的標準或理由,都可以,這將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設置遊戲、加強重點。

讓學生記住九大行星的排列順序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也有一定的難度,爲此,我將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將他們的排列順序很快的記住嗎?這不僅是爲了記住他們的順序,更是一種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記憶要講究方法。然後在給學生一分鐘時間進行強記,最後通過愉快的網絡遊戲來檢查和鞏固記憶的成果,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自主質疑、確立主題。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太陽系以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太陽系的探究是無止境的,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質疑,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進一步研究的主題,從而體現出學習過程的個性化和開放化。事實上,學生也確實有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識。學生研究主題的確立,將消除上網時的隨意性和無目的性。

五、網上瀏覽、深入探究。

這將是本課的重要環節,也將形成課堂中的一個高潮。因爲在學生網上自主學習後的彙報過程中,必將會對有些問題產生一些爭論,而這爭論正是我要大力挖掘的教學資源。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關於有無第十大行星和有無外星人最有可能成爲學生爭論的焦點。因此,當學生的爭論產生後,我將尋找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第二次上網學習,以收集更多的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學生在第一次上網中是各研究各的,而第二次網上學習則是大家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進行的,這時,學生爲了收集更多的資料,也許會覺得老師提供的網頁和網址不夠用,這時,我完全放開,讓學生直接上英特網,按照自己所喜歡和善於的方式去收集資料。在學生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礎上,組織進行第二次爭論辯,組織這樣的爭辯並非爲了得到什麼結論,最後的爭辯將在沒有結論和輸贏中結束。但正是這樣沒有結論的爭論將繼續激發學生研究下去,也許是一段時間,也許將是一輩子。而這正是我們的教育所要追求的。

六、啓發情感、交流心得。

在整個網頁中,我有意設置了許多容易引起學生觸動和震撼的信息,學生在上網中將會有意無意的注意到這些信息,也必將產生一些想法和體會。而這些體會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產生共鳴,在共鳴中得到昇華。

以上是我對太陽系一課進行網絡教學的一些設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爲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複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

藉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序:

(一)、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這一設計的依據有三條:

①、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

②、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

③、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初步瞭解到課文內含的矛盾衝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着“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並請學生上臺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練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爲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繫地看問題的觀念。

(二)、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

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學生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從中讀懂了什麼,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後討論還有什麼地方沒讀懂?如學生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爲什麼?”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繫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誘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爭論,不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於他人的閱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爲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

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說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脫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彙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領悟。

(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

(2)、這一功勞應歸功於誰?指導學生加強朗讀,並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爲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

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引導學生自學“負荊請罪”部分,並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說些什麼?請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爲本,以讀書爲主,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主讀”,讓學生“自覺讀”,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三)、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爲什麼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學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項目。再讀課文,讓學生把書讀好。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麼認識?你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

2、課外作業: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是:以課堂爲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正如曹禺所說:“學生演戲裏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啓發學生潛在的智力。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文爲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着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啓發。在兩者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氣與禮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親切幽默、平易近人,還有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二是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爲口語交際、習作打好基礎,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二、說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啓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說教法

1、本文作爲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所以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2、本文是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在反覆自讀把握主要內容後,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或模擬採訪。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苗苗是個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而季老毫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在幽默的談吐中善於誘導,滿含着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文中有許多多音字,如《水滸傳(zhuàn)》、“綠(lù)林好漢”、“一百單八將(jiàng)”、《濟公傳(zhuàn)》等要注意讀準確。還要注意對話是口語化的,如“跟前兒”“偏科”“起碼”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親切,所以要讀得像說話一樣自然,毫不做作纔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的問題後,可以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然後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應有的啓發,如,要加大課外閱讀,才能促進寫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發展;加強古詩文積累,增強文化底蘊等。

苗苗與季老的對話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如,季老是主張看閒書的,但在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可行嗎;苗苗的爸爸打她對嗎;學生偏科與任課教師有關係嗎;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們能成爲“三貫通”的人才嗎……

4、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意從對話中感受到季老談笑風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關心關愛下一代成長的人格魅力。還有在訪談中如何有禮貌地請教、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對方的表述等,學習一些採訪的技巧,用於指導課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本文還可做一些拓展,如,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等。

5、在讀書、討論、交流後,可以品味題目的寓意: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苗苗;“大樹”——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着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纔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纔會成才的內容。

小學對話說課稿二

《人物外貌》片段描寫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並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

長期以來,小學生害怕作文的現象相當普遍,他們視作文爲苦差事。三年級又是“說話”過渡到“寫作”的轉折點,每到作文課,絞盡腦汁,生憋硬擠,編出一篇文交差了事,老師一遍遍地幫助他們修改,苦不堪言。針對小學生的作文現狀,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爲了更好地體現三維目標,我爲本節課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領會介紹人物的基本要求,抓住人物的長相、穿着、神態等方面的特點。

能力目標:在自我觀察和相互提示下,寫一段介紹自己或別人的話,注意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樂寫、愛寫。

教學重難點:我把“讓學生領會介紹人物的其本要領,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去寫要描寫的人物”定爲本節課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目標和內容,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法:在課堂中設計講故事環節、遊戲環節,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寫作,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2、情景教學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基於這種理論的指導,教學中我創設一定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

三、說學法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任務,我將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交流法:學生互相交流習作;

2、評價法:對同學的習作能正確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進行評價,從而提高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形勢下,傳統的“板鴨式”教學必然有背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尤其是作文教學,若採取“板鴨式”的“滿堂灌”,則老師“累”學生更“累”,老師講得滿頭是汗,頭頭是道,學生卻還是無從下筆,

這是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爲此我們教學過程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爲“主”。教師爲“輔”,以“導”促“寫”,下面我就教學過程進行解說。

(一)故事導入

我給他們講故事:古代有一個縣要抓小偷,於是貼了張告示,告示上這樣寫着: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臉不黑不白,眼晴不大不小,嘴巴不寬不窄。而後提問:根據告示上的提示能抓到小偷嗎?孩子們都說告示上沒有抓住人物特點寫,抓不到小偷。由此我輕鬆地導入到課題——外貌描寫。

通過這種方法導入,讓學生感到有趣、輕鬆,進而產生學習的衝動,帶着一種輕鬆自如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猜漫畫

“說話”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訓練,是寫作的重要前提。在這一環節,我出示了許多名人漫畫讓學生猜,很多同學一眼就認出了潘長江和畢福劍,我問孩子們:你們怎麼一眼就認出了他們?孩子們都說漫畫抓住了人物特點,於是我又讓孩子們看看漫畫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體型、長相、衣着、神態等方面去說。這樣讓學生多說,會讓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

(三)評一評、寫一寫、猜一猜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這個環節中我並沒有直接要孩子們寫作文,而是先出示一張他們都熟悉的人的圖片,老師朗讀出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讓學生評價,從中引導學生按順序去說,並把人物特點說生動,然後讓學生觀察在場同學或老師,並用文字給他們或自己畫肖像畫。在這裏我並沒有直白地說要寫作文,但學生已經在寫了,面且是興致盎然地寫。寫好後做遊戲:猜猜我是誰——學生有感情地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到與自己相關的特點就站起來,如果沒有按要求寫的,全班交流,共同修改。形式比較活潑有趣,又爲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讓學生寫起來也有話說,這樣既生在玩中學,學生也因此感受不到寫作文枯燥,強化了教學重難點,又讓孩子們想寫,喜歡上了寫作文。

四、課後鞏固練習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順落實到學的最優化。”爲了鞏固知識,我設計了練習:我的媽媽。然後結合板書加以引導,這樣即回顧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助於學生知識能力的遷移,又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書在一節課當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的板書突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讓人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