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說課稿範文:《雨霖鈴》

學識都 人氣:1.63W

下面是一篇優秀的高中說課稿範文《雨霖鈴》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優秀說課稿範文:《雨霖鈴》

一、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並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羣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爲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爲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爲千古名句。《雨霖鈴》是課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爲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爲觀止。

(三)鑑於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鑑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悽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重點:學習名句鑑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爲這是從鑑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爲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爲什麼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鑑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爲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註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三、說教法

1.課型:自讀、討論、鑑賞。

教法與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的優秀方法之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鑑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鑑賞法都是詩歌鑑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

(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現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於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名句鑑賞法。可選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

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於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複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爲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繫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二)讀

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採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試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爲什麼?

點拔:詞裏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後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初步理解

1.推斷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爲“一年”,你認爲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麼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麼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並不是難點。

(四)想象畫面展現場景描述意境訓練:讓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並把它描述出來。

(五)賞析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繫,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鑑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爲“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鑑賞是詩詞鑑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係: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着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七)課堂練習

討論: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的感情。

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3.自古以來寫離愁別緒的詩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結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前者寫別前的環境,後者寫別後之景,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此詞寫離別寫得這麼曲折詳盡、纏綿細緻,意境深遠,試討論此詞在寫作技法上有什麼突出之處?

點拔:

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後”,進行分析。

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範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境氛圍,寫景爲主,而又筆筆含情。

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於“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大開大合,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八)總結:

結合板書總結: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鑑賞方法;

精講:可適當補充自己對此詞的感悟與認識。從理性的高度整體歸納評價全詞,爲閱讀欣賞提供一個範例

(九)佈置作業: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