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彙編9篇

學識都 人氣:1.73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彙編9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課標

根據高中音樂課新課標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腳伕調》是陝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伕的複雜心情。

2、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二是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3、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儘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爲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瞭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導入: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然後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展示目標、導學達標

採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第一步採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瞭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第二步然後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 閱讀音樂知識,瞭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並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課的內容。

、總結反思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教學內容在安排上要儘可量緊湊豐富,要力求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於吸引力。師生互動的充分性和從容性可能會不夠。對“和”—作品技術背後的文化內涵的引導方式還可再改進。學生參與方式還可進一步豐富,參與的機會可進一步增加。這些要要依據實際上課情況調控和改進。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飄逸的南國風》 是高一音樂鑑賞必修教材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的最後一節,根據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 “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以及“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爲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屬於民族的,本民族音樂文化是音樂文化中的“母語”。而本節課中的南方地區民歌是母語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婉轉、細膩、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詞都給我們以美的感受,美的傳承。在前面幾節課分別欣賞了西北民歌、少數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收尾課,因而除了在感受體驗南方民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認識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同時也要在小結“多彩的民歌”這個單元的基礎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及形成的原因。

二、說學情

學生音樂雙基較薄弱,對民族音樂的瞭解比較片面,特別是對民歌知識瞭解甚少。大多數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但學生對音樂充滿好奇與熱情,喜歡唱歌並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幾首南方民歌的音樂情緒、音樂風格的感受與理解,激發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聆聽《彌渡山歌》、《對鳥》、《幸福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並認識南方民歌婉轉、抒情、細膩的風格特徵,運用討論、體驗法、圖象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瞭解民歌的音樂特徵同時自主參於各項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緒、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樂風格,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力和理解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唱過程中,深入體驗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對比認識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形成的原因,對形成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的原因進行探究,形成較爲完整而清晰的認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聆聽、演唱三首民歌,感受、體驗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

【難點】對民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形成較爲清晰的認識。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使學生更爲主動的達到本節課的目標,我將使用圖片展示法、小組合作法、體驗法貫穿整個教學,倡導對音樂作品整體性的感知與體驗,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啓發性的問題,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說教方法,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個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魅力。引導學生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需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思想感情,通過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需要調動不同特性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情緒正常,在歌曲分類環節、分析歌曲調式的旋律、結構、演唱特點、伴奏特點等環節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互動集中在學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環節中,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作品,情緒得以調動。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視頻音樂作品三首南方民歌進行欣賞,請學生探究以下問題:

1、是我國的哪個省,知道哪些景點和民歌。

2、比較三首民歌的音樂風格談談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是怎樣的?

3、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在哪些音樂要素上?

雲南:這裏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少數民族雲集。民歌特別豐富並有着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

(設計意圖: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明確本節學習目標,帶着問題學習。通過對雲南民歌的聆聽,加深學生對雲南民歌風格的印象,爲新課民歌的風格對比做好鋪墊的作用,通過我聲情並茂地示範演唱導入,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從聽辨引進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風格特徵

(1)首先播放《彌渡山歌》的音頻,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

是一首讚美愛情的山歌。歌詞用了比興的手法,暗示着愛情的道路上的艱難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這種長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見。

(2)介紹雲南彌渡,欣賞雲南風景圖片。

彌渡地處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嶺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無量山,加上相距不遠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爲這裏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蘊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詔鐵柱置於彌渡縣城西約6公里的鐵柱廟內,欲稱天尊柱,現存大殿建於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懸掛“威鎮昆彌”金匾。大殿達三閣五殿,建築規模巨大,是彌渡縣至今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羣。

(3)播放配套課件中《腳伕調》的視頻材料。

問題:南北方山歌的區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十六單元第二十九節。所教的內容爲冼星海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課時安排爲一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爲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聆聽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感受,體驗其豐富的音樂情緒,進而認識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使學生了解什麼是大合唱,並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對《黃河大合唱》中各樂章進行分析。

三、說教學重、難點:

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中重點聽三個樂章,《黃河船伕曲》《河邊對口曲》《保衛黃河》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黃河大合唱》情感發展。及演唱形式。

四、說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集體演唱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五、說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六、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視聽一小段音樂,然後問題式引入新課。

(二)出示課題:

《黃河大合唱》(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的設計推動課堂進入主題)

1、讓學生交談自己所瞭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師小節之後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作品創作故事》來詳細瞭解作品產生過程。

3 教師提出問題,這部作品共分幾個樂章?大家最想聽第幾樂章?

(三) 新課講授

1 視聽《欣賞《河邊對口曲》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從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緒與情節的發展。)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河邊對口曲》。大家邊欣賞邊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麼?b/歌曲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生:欣賞作品後回答:

a/演唱形式是對唱。b/歌曲情節是從兩個老百姓相遇,然後相互問答傾訴,最後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師:我們再來聽下歌曲的最後一個部分(播放歌曲)。在這個部分裏,只有兩個背井離鄉老百姓的對唱嗎?

生:沒有,還有合唱。

師:那爲什麼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來表現什麼?

生:表現遭受敵人逼迫而逃亡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個老百姓,中國還有千千萬萬這樣苦難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線抗日殺敵救國。

師 :找出兩位學生來表演。

2、欣賞《黃河船伕曲》

(設計意圖 想通過層層設問來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歌曲的體裁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歌曲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並通過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內涵。 在音樂中找出答案)

1、師:在欣賞這首歌曲之前,我請大家邊欣賞邊思考這幾個問題:

a/歌曲的體裁是什麼?b/速度與力度的變化使你聯想到什麼?

生:欣賞後回答

a/歌曲體裁是勞動號子。b/速度由快變慢再變快,力度由強變弱再變強,聯想到船伕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

師:大家說的很對!那船伕們不懼怕驚濤駭浪,勇敢頑強地一起與之搏鬥,這表現出了一種怎樣的精神?

生:表現出船伕們團結一致、無所畏懼、永不放棄的精神。

師:對!這種團結協作、勇往直前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2、師:這首歌曲的體裁是勞動號子,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船伕們勞動的場景。

生:按照老師指揮模仿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號子便於整齊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賞《保衛黃河》

(設計意圖從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情節與演唱的關聯關係,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演唱形式與情感傳達的結合有一定的認知。)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聆聽《保衛黃河》!會唱的同學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賞並跟唱。

師: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時候都學唱過這首歌,剛纔大家也唱的很不錯。現在我們來聽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這裏的演唱形式是什麼?(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輪唱。

師:爲什麼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後又要用輪唱這種形式呢?我們現在也來輪唱一下,各位同學看老師的手勢每個小組進入。

生:進行輪唱訓練。

師:好,剛纔我們進行了輪唱練習。大家體會到輪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麼特殊的表現意義?

生:一輪接一輪的,就像波浪一樣一層一層涌來。

師:很好!那在這首《保衛黃河》裏,作者用到了輪唱這種形式就是要表現出全國人民萬衆一心,團結抗日,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抗日決心和鬥爭精神,把敵人淹沒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選擇"拓展與探究"第四題的第2題)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擴寬視野,對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不同的風格)

師:現在大家對聲樂輪唱曲《保衛黃河》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來欣賞下由著名鋼琴家朗朗和管絃樂隊合作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大家來對比下鋼琴演奏的《保衛黃河》與聲樂曲《保衛黃河》,說說看你們喜歡哪個版本?這一樂章出現幾次主題,分別有什麼不同?

生:欣賞後發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師:《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欣賞到這裏,現在我們一起以這部作品爲例來歸納下什麼是大合唱。

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多樂章的聲樂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領唱、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有時穿插朗誦;用來表現重大的歷史或現實題材,內容富於史詩性和戲劇性;樂隊伴奏)

(五)總結

師:播放背景音樂《怒吼吧,黃河》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就欣賞到這裏,下節課將繼續欣賞大合唱其他樂章並與鋼琴協奏曲進行對比找出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瞭解貝多芬的音樂並喜愛貝多芬的音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介紹以及引導學生聆聽及淺析,以《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片段來了解貝多芬的音樂創作。

2.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及創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發學生對於貝多芬的喜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有初步的體驗

2.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3.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四、教法

啓發開放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講解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導入目標:讓學生產生對於貝多芬作品的學習興趣。

導入方式:音樂導入

導入內容:範唱《歡樂頌》合唱主題。引出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

導入策略:通過範唱,以及對《歡樂頌》詞曲作者的介紹,引出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並簡要介紹該曲的曲作者貝多芬。

(2)精講:

精講目標:

使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內容,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有初步的體驗,

精講內容:

1、 介紹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及交響樂團的隊形和編制

2、 第九交響樂的基本曲式結構。播放電影《複製貝多芬》交響樂公演片段,重點讓學生賞析:①前兩個樂章的感情基調,②主題的出現意義及發展,③第三樂章的柔版男女聲部旋律的交替運動,④第四樂章最後的高潮,⑤光明動機和黑暗動機的數次交織和碰撞。

3、 從第九交響曲中探究貝多芬音樂的革命性和鬥爭性

4、 結合視頻最終的觀衆特寫鏡頭及相關歷史時期的介紹,提煉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

精講方式:體驗法、提問法與講解法相結合

精講策略:

1、先介紹交響樂和《第九交響曲》的大致結構特徵(幾個樂章組成,交響樂團的演出形式和編制示意圖)。

2、播放電影《複製貝多芬》片段,教師在幾處關鍵點進行講解,帶領學生淺析各樂章的主要動機,調性色彩和主題的出現、柔版旋律男女聲部的旋律交替運動的意義以及最後全曲的高潮。

3、從第三樂章之後強調光明和黑暗兩動機的碰撞。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個樂章中所想要表達出的鬥爭性和革命性。

3、探究這部交響樂的時代意義。對於貝多芬這個作曲家有一個新的更加具體的認識。

(3)略講:奏鳴曲

講解目標:讓學生們感受奏鳴曲,進一步體會貝多芬奏鳴曲的結構並且能夠哼唱《悲愴》奏鳴曲的主題。

講解方式:體驗式教學法 啓發開放式教學法

講解內容:首先介紹《悲愴》奏鳴曲的大致結構形式和各樂章調性,通過播放軟件分解過的音塊圖像。講解貝多芬《悲愴》

奏鳴曲的第三樂章,讓學生體驗奏鳴曲風格,主題的兩次出現有何區別。並找同學嘗試哼唱第三樂章的主題部分。

六、課堂小結與課後作業

今天我們瞭解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有關內容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以及這部作品和貝多芬這個音樂巨匠做出的劃時代的貢獻,毫無疑問,他的作品都是偉大的,經典的,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音樂作品纔是經典的音樂作品呢?給出優秀的音樂作品的定義並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昇華。佈置作業:

作業1:欣賞《熱情》奏鳴曲,背唱《熱情》奏鳴曲的主題。 作業2:蒐集貝多芬的名人軼事一兩件,充分了解貝多芬的性格特點。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大綱;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節.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內容比較多,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3、教學目標

一個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感悟、表現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是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學重點有兩個

一是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是通過鑑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5、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儘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首先是課堂提問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

3)鑑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爲主的補充和評價,並做好記錄,作爲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鑑賞音樂的信心。

五、小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和聆聽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感悟教學法,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謝謝評委,說課完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使用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藝術欣賞音樂(試驗本。必修)全一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教學內容

1、運用絢麗多彩、抒情動人、神奇的中國民間越劇傳說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劇情簡單導入課堂,增強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2、涉及兩個名詞解釋⑴曲式⑵協奏曲;涉及樂曲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圖式;對交響樂有一個初步認識,學好必要有關音樂知識,提高學生鑑賞音樂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情節————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貫穿音樂欣賞中,讓學生由難到易掌握音樂中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這三個部分,降低學生欣賞音樂難度,在輕鬆愉悅中體驗音樂。

(二)本課地位和作用

1、地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在借鑑歐洲協奏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以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和多方面藝術技巧的探索過程,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成爲中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國內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華民族鮮明的風格特點,得到國際公認。外國音樂家稱之爲“蝴蝶的愛情協奏曲”曾改編爲高胡協奏曲、清唱劇、舞劇,外國舞蹈家將它改編爲美麗動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活躍國際樂壇的“彩蝶”。

(三)教材重點、難點理解主要音樂片斷的含義、唱音樂片斷爲本節課重點;使學生理解奏鳴曲式結構特點爲本節課難點。

二、說大綱

音樂教學大綱要求的審美教育爲核心,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審美觀念。要突出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欣賞中外優秀具代表性作品,開闊學生音樂視野,選擇重視我國優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弘揚祖國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掌握什麼是曲式和協奏曲

2、掌握奏鳴曲結構特點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鑑賞和感受音樂作品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創新能力。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風格交響樂,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學法、教法

教會學生以下學法:

1、創設良好問題情景,讓學生獲得知識。

2、理解樂器運用形式,與作品內容有着緊密聯繫。

3、不同節奏速度變化中,培養學生對不同主題能正確區分判斷。

4、創設實踐,發揮學生想象與思維能力,讓學生討論,大膽設想故事結局,引申音樂的尾聲發展。

教法與設想:運用多媒體、錄音機、磁帶、小提琴這些教具欣賞,講解結合,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領悟主題,感受作品精神內涵,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探索創新。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程序設計:組織教學————傳授新課————欣賞音樂————講解分析————課堂小結————課堂作業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用小提琴演奏《梁祝》愛情主題曲。讓學生簡單講述《梁祝》故事情節,激起學生回憶、進入“角色”,學生興趣進入課堂,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創作時間、名詞解釋及奏鳴曲式結構圖解。

2、用錄音機播放磁帶,進行音樂作品完整欣賞,結合多媒體出示板書。

3、教師講解、引導、小結。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述樑、祝二人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憤怒控訴與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這一愛情悲劇深切同情。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及歷史影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板書

4、課堂作業

(1)分組討論,設想音樂結局。

(2)視唱愛情主題。

5、板書設計梁山伯與祝英臺

(1)曲作者:何佔豪陳鋼

(2)創作時間:1959年

(3)題材:民間傳說

(4)素材:吸取越劇中曲調

(5)體裁:奏鳴曲

(6)名詞解釋

曲式:是指音樂作品構成統一整體和各部分的結構規律,包括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和非主題成分的組合及其調性的佈局。

協奏曲: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調演出的大型樂曲。

六、評價分析

1、主體性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原則,採用啓發方法,尊重學生情感和心理,讓學生成爲真正學習的主人。

2、全體性學生素質存在差異,在聽賞中力求面向全體,營造學生共同欣賞氛圍。

3、創新性大膽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髮揮思維空間,多動腦、動口、動手、參與音樂課堂。

4、高效性學生達到知識、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標的收穫,成功的體驗了音樂作品;同時採用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播放,達到視聽結合的良好效果,增進學生對學習音樂極濃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爲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爲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爲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爲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爲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鑑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3、瞭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着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走進非洲音樂

(一)、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讚歌》片段

(1)、討論: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麼?

(2)、認識非洲鼓:課件一:展示各種非洲鼓,瞭解非洲鼓的豐富的形狀特點。

課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種演奏姿勢和音響特點。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樣,擊鼓的手法也很多,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

(3)完整欣賞《非洲讚歌》,學生任選一種敲鼓的動作與姿勢跟隨音樂的節奏模擬鼓聲。

2、教師總結: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爲非洲傳統音樂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於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徵,或者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樂又是語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得上的。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美、古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覆、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二)、非洲音樂----節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最多的幾組節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奏。

(3)、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及典型的節奏型。並以課件展示節奏型。

2、節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奏。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1)、討論:畫面中人們歌與舞僅僅是爲了娛樂嗎?從這段歌舞中,你能體會出人們內心怎樣的情感?

(2)、討論:在非洲,音樂除了娛樂,還具有哪些功能?

2、學生交流對非洲音樂社會性的理解,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

3、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以一人領唱衆人和的呼應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樂的歌唱特點,體會非洲人民樸實無華、沒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覆音節的吟唱風格。

4、教師總結:音樂不僅僅有娛樂性,還有其社會性與宗教性,這一特點在非洲音樂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們認爲音樂不僅能讚頌人,還可以讚頌神,不僅能驅魔祛病,還能通靈祭神。人們常常跳着奇異的舞蹈,哼唱着古樸的旋律共同進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與祭禮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歌與舞的欣賞,使學生能理解非洲音樂神祕的宗教色彩,感受音樂攝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通過簡單反覆的旋律模唱,讓學生體會非洲音樂的旋律特點。

(四)、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分置二隻鼓,讓學生在5分鐘內創編出心目中的非洲音樂和音樂場景,創編可以是非洲節奏的模擬,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還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聲。

2、創編表演:請每一組同學各自表演創編的非洲音樂,並請其他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表現了非洲音樂的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作與律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爲內化爲基礎技能實踐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編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它借鑑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3、介紹踢踏舞: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了美國這塊移民大陸上,這些民間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傳統吉鼓節奏的影響,音樂節奏豐富多變、舞蹈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自娛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2、請學生描述所瞭解的爵士音樂。

3:討論:爵士音樂與非洲音樂的共同特點。

(三)、課後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2、新時代的非洲音樂:請學生用課餘的時間瞭解新時代的非洲音樂延續了傳統非洲音樂的哪些風格及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同時通過欣賞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尊重並熱愛非洲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奏的故鄉,非洲音樂的節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後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8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一)教材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課共欣賞三首描寫天鵝的樂曲。第一首選自二十六課,由法國作曲家聖——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獨奏《天鵝》;第二首是學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鵝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場景音樂《天鵝》。重點欣賞第一首。這是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碧波漣漣的湖面上悠然嬉戲的優美形象。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與演唱,加深對同一主題卻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樂曲的理解。

2、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啓發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天鵝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達到藝術薰陶與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養目標:通過對三首“天鵝”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懂得繼承並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

通過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獨奏曲《天鵝》的情緒和意境。在優美的旋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協作能力與羣體意識。

(四)教學難點:

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天鵝》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二、精選教法,讓學生想學

1、以聲像呈示作爲輔助,採用啓發誘導式和師生互動教學方法

以加強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並將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引導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體現現代教育的效能觀。

創設意境、展開聯想,引導學生以主題因素的發展爲主要線索,通過對樂曲的分析與描述,層層深入音樂的意境,整體把握作品的脈絡。

教學中,師生雙方互爲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師與學生都處於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主、自覺的角色環境中,通過一系程序,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自由空間裏相互發展,相互創造,相互提高。

2、激勵創新教學方法

整堂課由“情境導入——熟悉樂曲——‘畫面’聯想——合作演繹——創作昇華”五部分構成,在教學中採用藝術融合爲主要形式,將音樂、美術、舞蹈等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嘗試將欣賞和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課件的展示、教師言語的引導和激發,誘發學生的創作動機和創造靈感,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和啓發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三、暗授學法,讓學生會學

高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一)直觀教育方法,通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爲更好地發揮其想象力作鋪墊,進而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的嘗試。

(二)在動中學,樂中學,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中愉快的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發揮創造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各顯其能:能畫的畫一幅《天鵝》畫,能舞的跳一段《天鵝》舞,能寫的寫一首《天鵝》頌,並能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四、巧設教學程序,讓學生樂於學

課前首先展示課件封面,播放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

(一)情境導入

1、向學生展示配有背景音樂具有高雅氣質並寫有《天鵝》標題的頁面

2、簡單介紹樂曲《天鵝》。展示寫有樂曲簡單並附有與樂曲情境相關圖片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熟悉樂曲

音頻演繹,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在樂曲播放過程中適時地啓發誘導並演唱,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

1、展示寫有思考題的頁面,播放音樂及與樂曲意境相關的動畫視頻。

2、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師生共同得出樂曲特點,教師介紹樂曲作者與創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絃樂隊中的作用,並出示大提琴試奏。讓學生現場感受大提琴音色的魅力。

(三)畫面聯想

欣賞樂曲,展示豐富的天鵝圖片的多媒體頁面,教師在此過程中繪聲繪色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圖景和旋律中。之後檢測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程度,分組討論,要求學生能情緒、意境、節奏、速度、力度五方面來突破這個重點。

放課件觀賞詩歌音樂《天鵝》,欣賞完後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力。

(四)合作演繹

鼓勵學生自我聽賞音樂《四小天鵝舞曲》進一步感受“天鵝”的音樂美,要求學生聽賞完後將樂曲的性格、天鵝的形象、樂曲的意境與前一首《天鵝》對比,用最簡潔、用最恰當的詞語概括它們的典型特點,然後再欣賞芭蕾舞《四小天鵝舞曲》,並請同學上臺模仿或自編動作隨音樂表演《四小天鵝舞曲》,教師點評。

欣賞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放課件觀賞芭蕾舞劇中的劇情。由學生概括這首樂曲的性格、形象和意境,之後師生視唱樂曲,並用電子琴和其它樂器嘗試演奏。

(五)創作昇華

1、大提琴獨奏的《天鵝》樂曲做背景。要求學生根據音樂意境,體會樂曲所達到的情景和神韻,並據音樂意境在電腦上選擇適合的圖畫。展示有大提琴獨奏《天鵝》背景音樂的頁面(課件中出現提示文字:“歡迎來到尋寶屋。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尋找認爲合適的圖畫,放到‘學生文件夾’中,希望這裏的‘寶貝’能夠滿足您。請同學們試試看!”),之後在電腦上展示學生選擇的圖片。

2、放課件,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意境畫天鵝,頌天鵝。

在此過程中,我將巡視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啓發和指導學生的創作。學生自主創作結束後,挑選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學生闡述創作思路,之後進行評價。這樣讓學生的音樂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課堂小結:如詩如畫的45分鐘就要結束了,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瞭解三首描繪“天鵝”的樂曲 ,展示課件(板書),有高雅動人的天鵝、有歡快活潑的天鵝、還有優雅哀傷的天鵝,它使我們領略了音樂的神韻和魅力,但願今天的課能給同學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善於發現美、感受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藝術形象,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隨後,學生在激昂的場景音樂聲中隨音樂出教室。

五、感悟與反思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爲我們教師開啓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鑑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作爲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今天的說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的指導、幫助。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高一年級選修課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即第一,二課時中國流行音樂概述之後的內容,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啓下:更是從學生興趣出發爲了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走近自己喜歡的音樂,更加了解這些音樂本質的文化。

二:說教學目標:

以校本課程標準爲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興趣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從音樂本身入手,初步感受這三種音樂的風格;

2)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辨析,來培養學生的思,辨潛能;

3)通過對這三種風格的欣賞與瞭解,體會流行音樂的一些內在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三種風格的把握

教學難點;三種風格的辨析

四:說教法

校本教學,以學生興趣出發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啓發式、討論式、對比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和把握知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五:說學法

學生強調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動腦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進入教室,同時欣賞作品“串燒”;

問:剛纔你們聽到了什麼?(由此引出下一個問題)

(二)導入新課:

1)告訴學生講此課的原因即他們給我的一張紙條;

問:到底什麼是嘻哈(hip-hop),說唱 (rap),搖滾(punk),這幾種音樂有什麼聯繫?

2)請同學們做一道連線題

(三)內容講授

(1)說唱

1)先聽琴猜作品,由此引出第一個內容

2)得出作品名稱《聽媽媽的話》

3)請一個學生演唱幾句

4)全班跟琴演唱此歌

5)小思何爲說唱(rap)

6)欣賞一則說唱(rap)動漫

7)請學生談何爲動漫

8)欣賞此音樂類型中一些領軍人物的作品

9)小結說唱(rap)

(2)嘻哈

1)通過一則廣告,請學生感性認識嘻哈音樂(hip-hop)

2)請學生初談對嘻哈音樂(hip-hop)的理解

3)教師談何爲嘻哈音樂(hip-hop)

4)認識欣賞此音樂類型中一些領軍人物的作品

5)小結嘻哈音樂(hip-hop)

(3)搖滾

1)先聽一首作品《遠航》

2)介紹兩位代表人物

3)通過欣賞體會搖滾(punk)這種音樂形式

4)再欣賞一遍

5)請學生初談何爲搖滾(punk)

6)介紹一下概念中的相關知識點,並小結

(四)拓展與鞏固

通過欣賞幾首代表歌曲片段,對它們所屬類型進行比較分類,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