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8.37K

篇一:幼兒園主題說課稿

一、說教材內容

幼兒園主題說課稿

《小豬變形記》是一本富有童趣,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哲理的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採用奇妙的方式爲我們展示了:一隻小豬通過各種辦法模仿其他動物的生活卻屢屢失敗,最後發現,做豬最快樂的道理。繪本中,小豬從“認識他人、認識自我、做自己最快樂”的思想歷程,顯得特別的幽默和輕鬆。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是人生的思想的飛躍,這個歷程對於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基於這一點,我選擇了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與孩子們分享,引導孩子們將故事中的情感遷移,明白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根據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兒的能力、知識水平的發展情況,我爲本次活動設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 知識目標: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 能力目標:能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連貫地複述角色對話。

3. 情感目標:明白“做自己最快樂”。

三、說重點難點

由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受年齡、認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語句不暢通,表達不準確是常見現象,因此,讓幼兒能夠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連貫地複述角色對話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另外,繪本故事內容看似幽默有趣,實質蘊涵哲理,所以明白“做自己最快樂”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 知識上的準備:事先讓幼兒瞭解有關長頸鹿、斑馬、大象等動物的特徵,爲故事中小豬根據長頸鹿、斑馬、大象等動物特徵如何進行變形的內容打下鋪墊。

2. 物質上的準備:《小豬變形記》繪本人手一本、課件PPT、我還給準備了繪本中各種動物的圖片和字卡,這是爲了讓幼兒能更直觀形象進行角色對話複述。

五、說教學法

(一)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同時開放多個感知渠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渠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 情景教學法:在師生共同閱讀的過程中,選用了繪本教材以及各種動物圖片和與故事情節相符的環境佈置,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同時,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體驗小豬變形失敗後的慘狀,明白“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

2. 直觀形象法: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和圖片,讓幼兒彷彿置身在小豬變形記中的故事情境中,便於幼兒更好、更加容易直觀形象的理解故事內容。

3. 問題討論法:在活動中我結合故事的情節設計有效的提問,如:“小豬是怎樣變形的?”“小豬變形成功了嗎?”等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二)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所以我打算讓幼兒通過以下兩種學習方法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觀察法:讓幼兒在觀察直觀形象的圖片中,能夠更好、更加容易直觀形象的理解故事內容。

2.體驗法: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體驗小豬變形失敗後的慘狀,明白“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交流討論法:主要是引導幼兒針對提出的問題主動探索、發現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程序

爲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環節:“激趣導入——師生共讀——分享體驗——情感遷移——延伸活動。”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出示孫悟空圖片,提問:“他是誰?他有什麼本領?”讓氣氛活躍起來,孩子們開始關注“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一問題的時候,把話題一轉,說:“有一隻小豬,他也想要變形,你們想看看嗎?”由此引出繪本的題目,並展示繪本的封面,讓幼兒發現封面上小豬的不同之處。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和注意,讓他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小豬會變形嗎?會變什麼樣呢?帶着疑問進入閱讀環節。

第二環節:師生共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我會用生動語氣和豐富的肢體語言,給幼兒講述故事的開頭和第一次變形。對照繪本,讓幼兒傾聽故事。並用“小豬接下去會變什麼?是怎麼變的?”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圍繞問題展開簡單討論和猜想,然後進行餘下故事的閱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之前,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猜測小豬的心理,然後再繼續故事情節,以此培養幼兒學習閱讀時先觀察傾聽,後表達講述,以此培養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發展創造思維。

第三環節:分享體驗。

這一環節我準備了各種動物的圖片,通過圖片讓幼兒順利感知故事發展,同時結合繪本認識各種動物的特點,通過字卡“你不是……你是……”幫助幼兒順利完成故事重點情節的描述。

本環節涉及到了活動難點的學習,所以我將帶領幼兒從頭開始翻閱繪本,在瞭解故事大概情節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我出示的圖片,邊想象邊敘述故事情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時,啓發幼兒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進行表達。讓幼兒反覆練習的方法,不斷鞏固幼兒對於複合句式的運用。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幫助幼兒學習從屬複合句,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第四環節:情感遷移。

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幼兒發現繪本中一些有趣的小細節。比如小豬很聰明,它能根據其他動物的特徵來變形,變形得連小尾巴都不放過,繪本圖畫非常有趣。特別是小豬變形前後情感的變化。我讓孩子們先觀察小豬在變成動物時的表情,感受它內心的激動與欣喜。在每次小豬變形失敗後。提問幼兒:“看見小豬這樣子,你想對小豬說什麼?”,目的是使孩子能感受到小豬的慘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小豬從充滿激情到最後慘不忍睹的對比,讓幼兒深切體會到“變成別人並不快樂”。讀到最後,當看到小豬在泥潭中快樂打滾時,對“做自己最快樂”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活動難點在這一環節中得到解決。

第五環節:延伸活動

這一環節我準備讓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排隊走的樣子,以“搭火車”的遊戲結束本次活動。同時在區域活動時,引導幼兒在語言區自主講述故事,在表演區根據故事內容進行適當的表演。以此加深對“做自己最快樂”這一道理的認識。

七、說設計亮點

繪本內容的選擇符合大班幼兒愛模仿的生理心理需要,能引發幼兒閱讀興趣;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期待原理,讓幼兒邊讀邊猜想,帶有很強的趣味性;整個活動採用多種形式閱讀,注重培養了幼兒早期文學閱讀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各種動物的認識。

篇二:幼兒園主題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生活中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到處都充滿着奇妙的聲音。聲音這個內容可以選擇很多的角度來組織教學活動,例如:聲音的由來、奇妙的聲音等等,聲音與我們有着密切的聯繫,今天我選擇的活動就是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是爲了給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上有個提升,是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更加主動探索自然界中的聲音。

2.教育價值:在這個活動中需要幼兒運用觀察、、探索、實驗驗證等多種科學方法來進行學習,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科學探索的樂趣。《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奇妙的聲音產生探究的興趣。另外在幼兒操作中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也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聲音已有了認識,而且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烈,對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着好奇心,這種興趣爲本次活動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另外,大班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逐漸發雜很難,這也爲本次活動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將本次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說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響。

(知識目標:重點,教師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的原有經驗來談談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各種各樣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裏我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幼兒進行驗證,聲音是相互碰撞而產生的。瞭解聲音爲探索聲音大餓產生做鋪墊。)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聲音是有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

(能力目標:探究聲音的產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這是在幼兒原有經驗上的一個提升。雖然幼兒對聲音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於聲音的產生幼兒好奇心,這裏我爲幼兒準備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來豐富自身知識,瞭解聲音的產生。)

3.體驗與同伴合作操作的樂趣。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實踐操作中需要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共同來探究聲音大的產生,在實踐中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一下材料:

1.幼兒熟悉日常生活中唱聽到的聲音。

(幼兒的原有經驗爲活動提供了保障。)

2.動物叫聲、汽車鳴笛聲、電話鈴聲、幼兒笑聲

(各種聲音能夠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3.筷子、木梳、瓶蓋、報紙、茶杯、塑料紙、礦泉水瓶等

4.鼓、小珠子

(各種材料能夠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從而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聲音的產生。)

四、說教學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動的分爲四部分來完成。

(一)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1.師: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教師簡單的語言是爲了引起幼兒傾聽聲音的興趣)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各種各樣的聲音,有電話聲、動物叫聲、汽車鳴笛聲、孩子笑聲等等,那這些聲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發現聲音裏的祕密吧!

(大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傾聽能力,相信教師播放的這些聲音大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來,但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因此,當幼兒回答完之後,教師有一個簡單的小結,這也是爲了梳理幼兒的已有經驗,也爲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嘗試完材料,初步探索聲音。(這裏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

①師:老師這裏有筷子、木梳、瓶蓋、報紙、茶杯、塑料紙、礦泉水瓶等,請你們去玩一玩,怎樣讓這些材料發出聲音?

(這裏教師簡單爲幼兒介紹操作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②師:你用了什麼方法,使什麼材料發出了聲音?(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如:我把報紙揉一揉就會有聲音,但能力較弱的幼兒也有可能無法發現其中的祕密,這裏教師就應該選擇一到兩種材料進行示範,使其發出聲音。)

(教師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講述自己探索後的發現,也可以促進幼兒的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詞彙。)

③教師小結:我們讓手裏的東西動起來就會發出聲音,但是現在怎麼沒聲音了呢?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教師簡單地將幼兒的發現進行小結,並提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爲接下來的探索做準備。)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瞭解聲音的產生。

(這裏教師通過用鼓棒敲打小鼓,讓鼓面上的小珠子跳動,並提問:小珠子想要跳舞,要用小鼓做舞臺,還要用鼓棒爲他伴奏,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裏通過簡單的實驗讓幼兒感知震動。從而發現“聲音是由震動二產生的”。教師的直觀演示,相信能夠使幼兒清楚的知道聲音的產生)

3.幼兒實驗操作,嘗試讓所有的材料發出聲音,鞏固瞭解“聲音是有震動二產生的”。

(本環節中,教師開放性的提問喚起了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幼兒直接的操作,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生活中的這些東西,當我們去動它的時候,它就能發出聲音來;當我們不再去動它的時候,它就沒有聲音了,進一步鞏固了聲音產生的原因。)

(三)迴歸生活,聽辨聲音。

1.聽辨聲音,模擬聲音。(教師通過播放樂音、噪音讓幼兒來感受不同聲音給人們帶來的感受)

2.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遊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活動延伸,模擬聲音。

將幼兒實驗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區角彙總,引導幼兒繼續去探索,讓他們發現聲音的不同,並想象這像誰的聲音。

(將活動材料投放至區域活動中,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爲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使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鞏固,且能遷移到其他方面,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五、說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爲主體,而且從引發興趣,感知聲音——

操作體驗,探索聲音——迴歸生活,聽辨聲音——活動延伸,模擬聲音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