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五篇

學識都 人氣:2.6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五篇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1. 教材單元定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三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們都是寫人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 教學三位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跟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爲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定爲:

知識與技能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2、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學會圈點批註主要段落語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1、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2、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探究感悟”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作爲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啓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瞭解梁實秋的高超寫作技法。

說學法

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採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之後採用問答法,由學生髮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立足課文,討論探究,用情景激勵法,分析法、點撥引導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點評誦讀,體味文章情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技巧。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提問七匹狼雙面夾克廣告詞導入,七匹狼雙面夾克的廣告詞是:“男人不會只有一面。” “今天,你要‘秀’哪一面?”,學生都知道梁啓超先生是清末民初政界明星,而不知道他是學術大師,由此引導學生了解他的另“一面”,走進文本讓梁實秋先生“秀”這“一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2. 品人

a. 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並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閱讀課文,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思考,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一,圍繞“文章主要記敘了梁啓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梁啓超的形象特點。

b. 學生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帶着獨立思考後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後拿出小組的意見,通過探究,認識課文於記敘中描寫了人物出場,肖像,開場白語言,聲音,內容,講演時的神態、動作。從而認識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學會分析與概括

c. 教師與學生交流:藉助何蕙珍對他的戀情、爲康有爲披麻戴孝、爲協和醫院撰文等故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

3. 品文

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二,啓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探究人物的寫法,認識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學會表達與交流。

4. 作業佈置

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表達與交流]第三單元: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說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品人:肖像: 短小精悍;開場白語言:獨特; 聲音:沉着有力 內容:豐富有趣

講演時的神態動作: 生動有趣——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品文:凸顯人物個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並稱及文壇地位等;

(2)風格流派、文體;

(3)名句填空;

(4)對相關背景的瞭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

(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鑑賞。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中第二單元的宋詞,通過學習本課,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提高鑑賞宋詞的能力。

學情分析:高二學生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於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於陶淵明李白,又不甘於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所以要啓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教學目標:依此學情,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的創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②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提高鑑賞宋詞的能力

③德育目標:瞭解作者渴望爲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

④方法目標:誦讀法;講授法,不斷啓發學生從而把握全詞意境;討論法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徵,從而針對性的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瞭解蘇軾的豪放詞風和情與景的自然結合,難點是體會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學方法: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本課的關鍵。

(1)上片以講授爲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於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於陶淵明李白,又不甘於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2)下片以討論爲主,啓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爲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3)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變遷,同時加大隨堂訓練的容量,以適應高考的分量。

學法指導:教是爲了不教,學法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⑴指導學生自主學習。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最大限度的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獨特的個性,創造性的思維。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養成質疑探究的習慣。⑷“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名人名篇,強化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爲高考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上片以講授爲主;下片以討論爲主.

導語設計:三國是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其中赤壁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光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個爲這一戰所激動着的人來到赤壁,當年的沖天火光、震天喊殺聲彷彿又能縈繞於腦海。赤壁之戰後八百多年,一位偉大的天才人物來到赤壁,寫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戰一樣流傳千古的偉大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爲偉大的天才人物就是蘇軾。

示範朗讀:激情充滿壯志豪情

檢查自主學習的效果:熟悉課文內容以後,指導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查閱資料,由學生口頭介紹作者;在個性化朗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篩選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與高考接軌。

(多媒體顯示:字詞積累,隨堂訓練。)

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儘可能地再現當時

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於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生史學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知識,這似乎把語文課講成了歷史,也不知得當與否,算是一種嘗試,還望各位前輩提出批評意見。至於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爲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爲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板書設計: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用多媒體顯示如下板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上闋赤壁奇景波濤洶涌山勢險峻

下闋懷周瑜儒將風度非凡膽略

抒己感慨人生如夢壯志未酬

要先給學生方法:上片以講授爲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下片以討論爲主,啓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爲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

拓展延伸:柳詞和蘇詞爲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爲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全文總結:江月是永恆的,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人只是滄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暫,又何苦讓種種“閒愁”縈迴我心呢?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的詩人浮現在我們眼前,在他的自解中仍有一腔豪邁之情。

遷移應用:學以至用。讓學生了解蘇軾渴望爲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教學效果預測:總之,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從以下幾點可見這堂課的效果①沒有將文質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幾大塊,維護了散文的整體美。②突出了新課標以“學”爲主,而不是傳統的以“教”爲主,從複述故事到板書設計,從質疑到評價,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③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終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能力。⑤使學生樹立了“以人爲本”、“以天下爲己任”的價值觀。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是~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

《》是一篇散文(文章體裁),作者選取了~(畫面、景物、事件)進行描摹,將~呈現在讀者面前,賦予對~的感悟,寄予(情感)或揭示(道理)或說明了一個(態度),結構(層次)明晰,語言(凝練、優美、質樸),感情真摯(情趣美)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整體感悟文章,訓練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對文章情趣(旨趣)的審美能力。依據這樣的思考,參照新課標三維目標要求,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課前預習)/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 品讀文章,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可作爲教學重點)

3、 鑑賞富有特色的語言,領悟本文的(情感?道理?態度?)

(二) 教學重、難點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教師若在處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則會顯得淺而亂,所以有相對明確的教學重點尤爲重要。(本課的一些特點:如語言美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鑑賞和品味本文的語言美當作一個重點)語言美視情況而定,也可放於難點中。

“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以它特有的語言形式,無非是想寄予一種情感,揭示一個道理,說明一個態度等等,但這往往是文章深層的東西,需要去挖掘。本文運用了(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手法,言了什麼志?抒了什麼情?是本文需突破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導學法,點撥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因爲作爲一篇散文,反覆誦讀是增加積累、加深體悟、進入作者感情世界的一條捷徑)、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另外,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所以我還以討論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入語是這樣的:現代散文家餘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嘆》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寫進歷史,千分之一能成爲景觀,萬分之一能激發詩情。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麗之處。她繁富繽紛,延往續來,既孕育了萬物生靈,又滋潤了人類靈魂。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面對那即使是隻有萬分之一才能激發詩情的景物,寄懷感慨,與自然同悲喜、共哀樂。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作家,聆聽他與自然的心靈碰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觸及人與自然的話題,將學生帶入情境)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內容及脈絡)

1、 讓學生放聲朗讀,目的是培養語感,讓學生熟悉內容。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問:(這篇文章可以分爲幾個部分或這篇文章寫了幾個畫面?請爲這幾個部分擬個小標題。/爲了突顯出~的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寫的?)(因爲本文層次清楚,學生基本上可以歸納、提煉出來,這樣提問的目的在於,快速提煉課文的要點,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這一環節主要爲下面的課堂重點服務)

環節3——直擊重點

針對課堂重點,我提的問題是:a.你覺得主人公有什麼樣的性格、品質?b.文章是如何表現的?語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請你選擇一些能反映認爲性格品質的句子來鑑賞。

a.作者如何從各個方面突顯~的美(特點)?b.你覺得哪些描寫的語句特別美?/值得回味,富有哲理?結合自身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這些疑問的目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擁抱文本,這裏我採用的是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鑑賞散文語言的能力,以提高他們概括、歸納的水平)但是學生的概括往往不夠全面和深入,這時需要再次體現老師“導”的作用,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字詞替換以及修辭方法的運用等方法品味語言

,教給學生鑑賞散文語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至此,通過對內容、結構以及語言的分析,學生對文本的(畫面美)有了一定深度的體會,這是本文重點的落實,但學生對文章僅僅認識到這個層面還是不夠的,要真正理解本文,還必須瞭解寄予其中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文章,進入另一個層次,這就涉及到下一個環節。

環節4——突破難點

爲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如:這篇文章寄託了一種什麼情感?)請結合課文內容和前面的分析進行討論。(這一討論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再一次擁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養學生挖掘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這是讀懂本文的關鍵之一,也是閱讀的重要能力之一)通過討論,學生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板書),這種寫法就叫(託物言志)

環節5——課堂總結

語言和畫面美的文章一旦賦予了深層的內涵(情趣美)(板書),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盤菜一樣,現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無窮。

環節6——拓展延伸

爲了鞏固學生對這節課所學內容,我設計了~個練習題:

(可設計比較題)(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7——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畫面美 追求自由生活

語言美 (託物言志)

情趣美 追求獨立人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故事

語言 質樸 —— 人性美

感情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

《我的呼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的是演講詞。

《我的呼籲》是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醫生史懷哲博士在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上發表的一篇演講。史懷哲從三十八歲起一直到他90歲與世長辭,都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非洲從事醫療服務事業,他從親身的初中當中領悟出自己獨特的敬畏生命倫理的思想,而他作爲一名白人,甘願放棄歐洲優裕的生活,條件艱苦的非洲爲當地土人治病,幾十年如一日的.行爲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1952年,這位終身思索和愛的行動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史懷哲借授獎儀式的機會,向全人類闡述了他的敬畏生命倫理學思想。他首先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呼籲:全人類要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着對這一倫理進行了具體闡釋,然後結合威脅人類生存的一些危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賦予尊重生命的倫理以現實的活力。本文邏輯嚴密、語言雋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強,是演講詞的名篇。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質,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瞭解史懷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概況等;

2.能力目標:培養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悟“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作者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作者貫穿整篇演講詞的思想,領悟好這一思想,是讀懂這篇文章的關鍵,所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引導和啓發的作用。本課是自讀課,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我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拔和引導。所以本課的基本教法是提問法和點拔法。

學法方面,學生應該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參考資料,瞭解課文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應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加深對史懷哲的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的理解,特別是對於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戰爭,不僅要結合身邊的事例,還要結合國際上一些相關的重大問題來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擬定爲一個課時。

(一)導入

導入的是引起興趣,建立聯繫。對於這篇課文,由於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導入時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入手,引出現實社會的些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不利的因素,如局部戰爭、恐怖主義、社會暴力等。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從思想的高度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整個導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以內。

(二)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

我首先提出2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齊讀課文。這兩個問題是:(1)史懷哲向誰呼籲?(2)呼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由學生集體回答,老師明確:史懷哲向全爲類呼籲,呼籲的主要內容是“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

2.領悟提高

“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中心詞是倫理,倫理的含義是“人們之間相處所遵循的道德準則”。這個問題必須由教師向學生解釋清楚。

然後,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對這種倫理的主要內容的表述是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這種倫理,反對將所有的生物分爲人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

教師提問:作者爲什麼反對這樣分類。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因爲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純主觀的,這樣分類必定會造成我們對其他生命的任意糟蹋。爲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要求學生舉出歷史上這方面的例子,如南京大屠殺,還有二戰時希特勒宣揚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而大肆屠殺猶太人。所以作者要求我們平等地對待生命,尊重每一個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教師提問:當我們有了這種尊重生命的意識之後,會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善惡觀?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善就是愛護並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並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這種善惡觀是史懷哲尊重生命的倫理的核心內容。

接下來明確作者呼籲的原因。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在文提到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和戰爭。

然後重點講解作者針對暴行提出的解決辦法:追求良善。作者認爲要消除暴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因爲現世的一切暴行早晚會產生超越它的對抗性暴力,冤冤相報,永無止境,與其以暴制暴,不如以德報怨,實現善的良性循環。學習這個段落時,可以要求學生就當前的國際恐懼主義談自己的體會。

要戰勝大衆疫病,作者認爲全人類應該互相幫助,特別是對舊日殖民地的民衆,因爲昔日的殖民者在他們的土地上犯下太多的罪惡,現在是到了回報的時候了,所以應該採取一種贖罪的心情去幫助他們。教師用覺悟的

語言向學生介紹史懷哲的非洲行醫經歷,引導學生體會史懷哲無私地爲非洲人民服務的博大而仁慈的胸懷。

拒絕戰爭,維護和平。可以讓瞭解歷史的學生來談冷戰其間美蘇軍備競賽的情況,以及對當今的巴以衝突、伊拉克戰爭、伊朗核問題等事件的看法。

3.小結

結合板書,進行歸納總結:

作者開門見山提出呼籲的核心內容——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着對這一倫理進行了闡述,再結合人類生存的現狀具體論證,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法,作者呼籲人們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幫助、戰勝疫病,拒絕戰爭、維護和平。文章的邏輯顯得十分嚴密。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閱讀爲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教師、課本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4.拓展延伸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尊重生命。這樣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培養並提高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達到德育的目的。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篇目——《再別康橋》。(課件展示題目)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說教學板書四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點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課的前提。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爲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鑑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鑑賞教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再別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鑑賞學習現代詩歌的典範例文,也是鑑賞其他現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對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詩歌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可以說是詩壇的一棵常青樹,因爲它始終迴盪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爲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以上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標:

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習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3、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爲: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領悟詩情,賞析詩歌畫面、詩意美。

教學難點: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由於高一年級學生對詩歌鑑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老師應將鑑賞搞得生動活潑,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他們願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鑑賞作品的習慣。加上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爲主其它教學法爲輔的綜合教學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美的,反覆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並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以利於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容。

學法:反覆誦讀品語言,聯想想象賞畫面,知人論世悟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指導學,爲了學,服務於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步驟來完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一步:導入新課

首先,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相關劇照 ,這樣能引起同學對劇情的回憶,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作者簡介。

力求創新,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的生活、情感經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這一步驟即所謂“知人論世”,以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後教師範讀,並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再讓學生伴隨優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覆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薰陶和語感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第四步:激發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充分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爲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每一節詩歌相配的優美圖片,並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詩意選畫面。再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詩歌,結合圖片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詩歌內容,並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重要意象,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的點撥,藉此指導學生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第五步:比較閱讀,體會建築美。

爲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築美,我選取了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進行結構上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現本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築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作者與康橋的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較爲輕快的情調。爲了便於學生準確把握作者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和詩中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篩選了以下幾個將離愁寫得黯然銷魂的詩句,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以便學生把握本詩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基調,以突破教學難點:

課件展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七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配樂試背全詩,再次整體感知詩歌的詩意美。

第八步: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爲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築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瞭解。爲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詩《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並留課後作業:從內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四、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於學生學習。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