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手抄報展覽

學識都 人氣:1.54W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喜迎中秋手抄報展覽,歡迎來參考!

喜迎中秋手抄報展覽

喜迎中秋手抄報資料一

詩人們擅長遐想的天性,賦予了月亮一層又一層神祕光環,他們靈感每每來自月亮又顯得那麼地輕而易舉,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毫無疑問,中秋的月兒在詩人筆下浪漫無盡,然而,這浪漫的背後也演繹了諸多的凡間俗事。

首先說說某種傳說:相傳泰山奶奶是老天爺的閨女,玉皇大帝的妹妹,她眉清目秀,心地慈善,她不愛天宮愛塵世,自從來到泰山後,她苦心照管着山下的百姓,使這裏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泰安神州,十年九收”,人們編了歌謠歌頌她的功德,這件事傳到老天爺那裏,他老人家很高興,決定在秋收時節——八月十五下凡來看閨女。

我們這裏每逢端午和仲秋,都有去看出嫁的閨女的習俗。其中一種說法,是說閨女出嫁後孃家人怕閨女在婆家受委屈,以示孃家人的力量,具體帶點什麼並不重要,看了,就夠了

再就是緣於這美麗的傳說,前些年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每到秋收時節的中秋,去看閨女可謂風雨無阻,不過看就看吧,我們和兩個妹妹都住在一個城市,也順便來城裏住幾天,倒也一舉兩得。但在婆婆病倒後“看閨女”一說也就暫時中斷了,我們和妹妹也都覺得沒必要,但婆婆知道後卻覺得我們不可理喻,呵呵。那年鄰近中秋,婆婆突然對我們說:一些風俗你們一定要到哪裏隨哪裏啊。

啊!我豁然開朗,自此我們纔開始重視起來,我們雖近在咫尺,但平日裏能在一起聚聚的時間也不多。開始的兩年我們也無法免俗的提上月餅等去問候,後來我和愛人商量,不如約上她們兩家去外面吃頓飯,一起說說話的同時也完成任務了,如此年復一年從未間斷。

話又說回來,重視歸重視,但無論什麼節日都應該去看望父母纔是硬道理啊,我們在外地工作多年,我和愛人對看閨女一說頗不以爲然,但一是婆婆叮囑了,再說到哪裏隨哪裏的風俗,這的確也是應該的。

我老家中秋節是一定要看父母的,於節日之前帶上禮品去孃家看看這實在是必不可少的禮節,但後來到了婆婆這裏工作,又多了一份看閨女的職責。有時我就在想,這中秋節到底應該誰看誰?我無從考證。但想過、迷惑過、該看的也都看了,呵呵。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但無不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美好向往,這倒是恆久不變的願望。

喜迎中秋手抄報資料二

中秋是在不知不覺中走近我們的。忽然發現已經臨近中秋,不是因了驟然涼起來的風,也不是緣於逐漸圓起來的月。你在某一個早晨或某一天傍晚從心中輕輕發出的那一聲“今又中秋”的慨嘆,十有八九是由於和超市中、商店裏滿坑滿谷的月餅不期而遇。

在傳統的'中國民俗文化中,中秋的要義是團圓。蘇東坡的中秋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所以能成爲千古絕唱,就是因爲他通過對和弟弟子由離別之苦的描寫所抒發的對和親人團圓的渴盼,最能打動所有中國人的心。也因此,有着象徵意義的圓圓的月餅,作爲一種道具,就理所當然地成爲中國人團圓之夜餐桌上的顯赫存在。

金風送爽,月光如水。在圓圓的月亮映照之下,和家人一起分食圓圓的月餅,不敢妄議如今年輕人的感受,但敢說的是在如我一般年齡的中國人心裏,以上場景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團圓的日子、甜蜜的生活,是歷朝歷代中國老百姓心中的渴盼(儘管他們常常無法達到此種境界),中秋之夜的咀嚼月餅其實是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時的月餅也絕非僅僅只是一種吃品,它同時更是一種打着深深中國印記的文化符號。

時光荏苒,隨着歲月的更迭,中國人的生活形態在許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月餅的與時俱進——並且是在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先來說物質層面的變化。我小時候,怕是連想都沒想過諸如鮑魚、魚翅、燕窩、人蔘這麼一些過去王侯之家才能享用的美食,竟然能成爲尋常月餅的餡料。“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看來這不是壞事。但需要強調的是,稱以鮑魚、魚翅、燕窩、人蔘爲餡料的月餅爲尋常,只是指它在許多商店裏都能買到;至於這一類月餅的價格,卻是絕不尋常的,也因此,它和真正的“尋常百姓家”,就還有着不遠不近的一段距離。

月餅在精神層面的變化,就更是讓人禁不住地要感慨、要嘆息。說起來是幾年前的舊事了,偶爾和一位認識的小老闆相遇,順口而出的一句“最近忙什麼”的格式化寒暄,卻引出他多少有幾分無奈的回答:“忙什麼?忙着送月餅唄,還得送價錢高的!”也是,一個買賣人,管着你的工商稅務,有來往的生意客戶,像中秋這麼重要的節令,你敢忘了人家嗎?一年又一年,月餅的質量可能是在不斷提高,可價格也在飛速看漲,甚至連不能吃、只能看,當然也可以收藏的銀月餅、金月餅也曾經堂而皇之地閃亮登場,看來月餅遠離吃品、遠離過去的文化內涵而異化爲一種時令禮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所幸的是,此種中秋怪象近幾年已經消失了不少,但願它不要捲土重來!

四川詩人流沙河先生有聯曰:“更新你飲拉罐水;守舊我喝蓋碗茶。”對月餅,在下亦如此,即更看重舊時月餅傳統的文化內涵。又到中秋,該去買月餅了,要買那種油小、糖少、製作認真、價錢便宜的,好在中秋之夜與家人團圓時共享;我想,對月餅持這種態度的中國老百姓,怕是會數以億計吧!

喜迎中秋手抄報資料三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爲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纔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爲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纔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爲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爲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