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部的個人實習總結

學識都 人氣:1.56W

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下面要爲大家分享的就是新聞部的個人實習總結,希望你會喜歡!

新聞部的個人實習總結

新聞部的個人實習總結一

古人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作爲一名新聞學的學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只有去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知道在以後的學習中該如何去學習。這次暑假我有幸到合肥晚報社的江淮晨報去實習,在爲期兩個月的實習過程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這次實習讓我能夠近距離的跟那些記者接觸,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發的稿子不是很多,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這次實習我努力了!

六月二十一號對於我來說二十一激動的日子,這一天起的非常早,去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地方,合肥晚報社。哈哈,從今天起我也是一名記者了,我可以實現我多年來的夢想,“寫不平事,幫該幫人”了。可能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到了那裏才發現那天是週末,記者們都沒來上班,而我一個人就在那傻傻的等了一天。我那澎湃的激情瞬間被澆滅了,但我沒有放棄,第二天我又跑去了,然而我的指導老師卻遲遲沒有,就這樣我在那等了十天,主任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我介紹了一個。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指導老師,從今以後我就要跟着她去跑新聞了。我的指導老師是負責房地產的,對於我們這些窮學生來說誰關注這些東西,但我不得不多看些關於這方面的資訊。還記得我第一次跑新聞的時候,老師讓我跑一個關於二手房的新聞,當時我硬着頭皮去了一家房產公司,當時真的好囧,我跑進去不知道該問什麼,當時的氣氛真的好冷,我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走了。這就是我的第一篇稿子,我的老師是一位非常嚴格的老師他讓我把稿子改了又改,最後終於發了,當我看到那張報紙是我很興奮,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其實跑新聞真的沒有我想想的那麼容易,我曾跑過一篇關於大學生暑期打工的新聞,這篇稿子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跑了多家用人單位,開始跑得很順利,他們也會和我講一些我想要得到的新聞,但後來就發現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我是實習生,沒有記者證,也是因爲這樣有的用人單位拒絕了我的採訪。這讓我覺得打擊很大,以至於我後開都不敢跑到用人單位去了,還好我的朋友鼓勵我說,如果這麼一點挫折就退縮了,那就乾脆不要當記者了。爲了我的夢想,我又重整了心情,接着去採訪了。這篇稿子我經過多次修改終於完成了,於是我很滿意的交給了老師,老師也誇獎了我說我進步很大,但是一連幾天我都沒有看到我那篇稿子,我以爲被斃了,於是我去問老師,老實說由於版面緊張。我覺得老師是安慰我,肯定是自己寫的不好,於是我很沮喪,這的確打擊了我的積極性,我不知道我搞怎麼寫了,於是一連好幾天我都沒有寫稿子,大概過了十幾天,我纔看到我的稿子,我當時很興奮,因爲這是我的原創,我的老師沒有進行修改。我的積極性又回來了,如是我又開始到處跑新聞了。

但稿子不是每天都能有的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新聞線索真的很少,有時候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都沒有新聞寫,那段時間我真的很焦躁,每天跑去不是看看報紙就是瀏覽網頁,一整天都對着電腦,感覺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我很希望向其他實習生那樣,有老師提供新聞線索或者帶他們去採訪。但我的老師只是週一早上過來開個會議然後一個星期都不見人影。於是我打電話給老師,希望她能給我安排一些新聞採訪的事情。但老實說,我目前不需要急着發表稿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她讓我多看看一些兄弟城市的都市報,看看他們的寫作手法。於是那段時間,我天天跑到報社的雜誌庫,去看一些其他省市的報紙。我發現他們報道的內容和版面與合肥的報紙大同小異,但是《揚子晚報》有一點蠻吸引我的,就是在它的一個版面上時評,就是對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話題發表自己的評論,語言辛辣,視角獨特,能給讀者一個啓迪和思考。非常的吸引我。俗話說不懂的看熱鬧,懂的看門道。現在報紙對於我來說不僅是提供信息和娛樂的了,他還是我的學習工具,我也終於體會授課老師讓我們多看報紙的用意了,它裏面的筆法,角度都值得我去學習。同時我也發現報紙也需要廣泛的閱讀,只看一家報紙是不能進步的,還必須和其他報紙進行比較,才能看出孰優孰劣。作爲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廣泛閱讀報紙真的很重要。

暑期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來說真的很重要。我很感激這次實習,它讓我成長了好多。以前的我是一個很靦腆的女生,我不太會主動跟別人攀談,但作爲一名記者你必須要學會與別人交流,甚至說主動搭訕。記得有一次我要進行路邊採訪,採訪那些路人,我還記得我第一個採訪的路人,當我迎着一張笑臉走過去訪問的時候,她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便追了上去,告訴她我的用意,可能是我長得比較纖小,她不相信我是記者,還奉送了我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我當時懵了,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採訪下去,但任務還是要完成,我又硬着頭皮繼續採訪其他路人,發現事情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糟。最後也順利的完成任務,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好多,不再懼怕與人交談了。不止如此,我還學會了在陌生的地方迅速找到你要去的地方,現在想想都還蠻興奮的。 至於稿件方面,我覺得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很負責任的老師,每次我寫完之後便會通過郵件的方式傳給她,老師也會在認真的 閱讀後,將需要改進的地方告訴我。她真的教會了我許多。我寫第一篇稿子的時候完全是個門外漢,寫的是漏洞百出。老師在看完我的稿子之後,將需要修改的地方仔細的跟我講解了。她告訴我,新聞必須要講究真實性,一篇稿子你必須要寫出詳細的地址、人名,當然特殊的除外。我當時只寫了一個公司的名字,而沒有寫詳細的地址,老師就告訴我說,沒有詳細的地址,讀者們會懷疑其真實性,所以必須寫詳細。還有寫一篇報道時不能只採訪一家或一方,必須要進行多家訪問,確保消息的真實性。只採訪一方會讓我們偏聽偏信,所以必須聽雙方的意見,同時只做記錄人而不做發言人。 每次寫完稿一定要讀,不要有硬傷。新聞的“硬傷”,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關鍵的、明顯的錯誤,或者是不該發生的常識性的毛病。常見的硬傷有政治性硬傷、政策性硬傷、導向性硬傷、違反宣傳紀律的硬傷、片面性造成的硬傷常識性錯誤和技術性的硬傷。報社裏貼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什麼是新聞硬傷”,要想做到沒有新聞硬傷,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一個人所見到的新聞不是每天都有的,,在這麼長時間的實習中,能出去採訪的機會不是很多,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報社裏看看報紙和瀏覽一下網頁,但我不想時間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於是我經常會出去看看,或者想一些話題,於是我做了《暑期大學生住宿問題》和《暑期大學生打工》的話題,這件事還被其他同實習的實習生嘲笑,說我整天只知道大學生,但我本來就只是一個大學生,對這些問題比較有感觸,寫作時也會得心應手些。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裏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裏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在做新聞、做記者,很多人做的要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說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爲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同時,報業集團作爲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爲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爲重要。由於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

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 實習心得與體會

第一,必須要學會吃苦耐勞,實習了這麼長時間,感覺就是太累了,有時候中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就要出去跑,有時候真是又累又餓又渴,一個月下來跟黑人無異了,有時候走路走到腳上全起水泡了,但是當看到自己的稿子完成時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 作爲記者我們必須要學會實事求是,要一心一意爲人名羣衆服務。呵呵,雖然覺得很客套,但的確是我們想要說的,爲什麼新聞麼體會有這麼大的權力?被稱爲“第四種權利”,而這都是人民賦予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得起自己的`崗位,一心一意爲人民服務,替老百姓解決困難。曾今寫過一篇是居委會對社區的公路沒有進行維修,造成下雨天雨水堆積,最後積水發臭都沒人處理。於是我去採訪了居委委會負責人,他很熱情的接待了我,並說盡好話希望我不要將此事報道,雖然當面我不好意思拒絕,但我還是將這篇稿子寫了,至於能不能發我就不知道了,但起碼我覺得我對的起那些市民。

第三,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一個多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在大學裏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打打電話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儘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裏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在實習過程中需要向老師學習的有很多,要將老師的話記在心裏,多聽、多些、多看。這讓我也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新聞,這主要看你有沒有一雙能發現新聞的眼睛。 第四,勿以事小而不爲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老師讓我跑到菜市場去看看那些蔬菜的價格,然後再去超市看看價格做個比較,但是那個時候我心理很不願意,我認爲自己不是“廉價勞動力”,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而且新聞信息也不大。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此“簡單”的活做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猶如大海撈針,哪“根”纔是真的“針”呢。第一次我選出來的那些新聞素材對比老師選出來的,還真是“大異小同”。當稿子完成時,我發現這篇稿子值得去做,他的確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此“小”的事情卻蘊涵着大道理:找新聞要從受衆的角度去找,才能贏得更多的受衆。於是我開始順着老師的思路去找新聞。漸漸的,我找出來的新聞和老師的是“大同小異”。最後,老師放心地將這個方案全部交給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這大大提高了我對新聞的敏感性和素養。而且在這個找與篩選的過程中,我的知識面得到了很大的擴充,真是受益匪淺。所以我覺得不管什麼事情,勿以事小而不爲,它總有它“爲”的原因。

新聞部的個人實習總結二

在報社當實習記者的這段日子,在將老師講的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裏,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裏。我跟的老師是負責健康版,主要採訪對象也是各醫院的一些醫生。有時候也會去採訪一些交通新聞。

第一次去採訪是和報社的另一個實習生,當時我沒有任務,就被拉去“壯膽”。這次的採訪可以說是我採訪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里程碑。第一次作爲一個成人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不再是一個孩子、學生,而是一個被社會所承認的成年人。從那一刻起,我將要獨自一人去面對所有的事情,開心,難過,困難,成功??。要獨自去判斷事情的對錯是非。

以前上課的時候並沒重視採訪前的準備,每次的作業都是臨時找選題,臨時採訪,臨時寫稿的,並沒有一個準備。這一段時間的實習,讓我深深地明白到採訪前的準備的重要性。有一期健康版的主題是胃病,我跟着師傅來到人民醫院內科大樓11樓找到消化道科主任。在去之前,我並沒有做什麼準備,只大概的在心裏列了一個採訪大綱,有哪些方面可以寫進文章中去。到採訪了時候問題來了,單單胃病的病因就讓我一臉茫然了。醫生在那裏侃侃而談,什麼胃粘膜啊,幽門螺桿菌啊,非甾體類消炎藥物啊等等,一大堆聽不懂的專業名詞和病理,讓我聽得雲裏霧裏的,只能拼命記下來待回去後再查資料弄懂。但醫學知識不是查資料就能弄懂的,作爲一個記者,我在面對面的聽醫生講解了之後都聽不懂,那我如何用文字描述出來讓讀者能懂呢?

在選題的時候,也不再像在學校做作業那樣了。走到街上,逛一圈,看到有趣的,覺得可以採訪的就跑過去問一問,然後回去寫一篇稿子,作業就算完成了。到了報社才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每週的第一天的上午報社都會開會,記者們各自報選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選題是否可行,從哪個角度去報道會比較好,與之相關的又有哪些內容可以報道等等。

但作爲實習生,師傅並不會在採訪前告訴我採訪的內容,每一次去採訪,我都是毫無準備的。開始以爲只有我是這種情況,後來發現大家都和我一樣。記者出去採訪的時候,並不會提前告知我們採訪內容,也不會介紹一下情況。到了出發前會叫我們以外,我們對採訪內容一無所知。我認爲這樣並不是很好,作爲實習生的我們,在採訪時毫無準備,只能跟在師傅後面,眼巴巴的看着師傅,容易造成思維惰性,缺少自己的思想。

在報社學習的這段時間,無論是採寫方面還是爲人處世方面我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明白在專業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採訪前的準備,採訪時提問的緊湊性,寫作要注意簡潔,不要將採訪的內容全寫進文章,要學會取捨選擇材料等等。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也將重點去提高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