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識都 人氣:2.46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11號至10月7號,我們11級生態學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探究性的專業野外綜合實習,此次實習一改原來走馬觀花式的實習方式,把個部門地理實習的性質由一般認識性實習,變爲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探究性實習。在實習中師生克服多變的天氣條件,認真開展各項實習工作。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調查的一般方法,獲得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深化了認識,提升了綜合能力。此次實習達到了預期目的,獲得了圓滿成功,學生反映良好。

這次實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教師介紹實習線路(點)區域背景、野外觀察方法的情況下,學生分組調查,收集數據,然後展開討論,最後進行成果總結交流。

結合實習區實際在實習之前老師就預設了各種專題性課題,學生可進行選擇,並要求作爲最終成果提交。這樣既增加了實習的目的性,也調動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實習的研究性。我覺得很值得推廣。

在實習過程中老師及時對實習內容總結以及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實習內容的工作,充分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實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實習期間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後勤生活,讓大家在實習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尤爲重要。爲了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老師和班委們,無論是飲食方面還是住宿方面,都儘量在經費範圍內做到最好,爲整個實習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這方面我覺得做得很好。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也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實習時間短,要跑的點又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在車上度過,長途的跋涉讓我們都很累,在這種條件下學生心裏也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給實習期間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希望學院考慮實習時間和在外作息時間的安排的變更。

在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實習取得了圓滿的效果:實習期間無一意外事件發生,師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對於即將畢業我我們來說,這次實習無疑又給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回憶。

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2

野外地質實習是我們學習基礎地質學的重要環節,通過這次野外實習及實習報告的編寫,使我們在外觀,規模及深度上,都對自然界的真實風貌和地質現象有了更爲感性的認識。學會了對三大類岩石和常見礦物的肉眼鑑定;觀察地層剖面;識別古生物化石;判別褶皺類型及斷層性質;瞭解內外力地質作用等。將在學校所學的課本知識更好地與野外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地認識了常見岩石礦物的鑑定方法。

此外,我們還學習了作爲一名普通地質工作者應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學習使用地質羅盤;觀察並描述地質現象;繪製地質剖示意麪圖;採集岩石標本等等。通過對這些新技能的`學習,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學習地質科學的興趣。

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是建立在對實際事物的觀察研究之上,地質學自然也屬於這一範疇。在野外實際觀察學習中,有一些地質現象與老師的講述存在一些細小的偏差,我們本着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帶隊的專業老師積極進行探討交流,在互幫互教中學習知識。

在野外,面對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我們個人的力量顯得是那麼的渺小,這就需要我們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共同努力攻關,完成課題研究。在本次實習中,我們六人一組,分工明確,相互配合,你採標本,我測產狀,認真、高效的完成了實習任務。在實踐中體會到團隊協作的力量。

總體說來,通過這次野外地質實習,我們看到了蔚爲壯觀的地質構造,聽到了老師細緻生動的講解,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專業知識,體會到作爲一名地質工作者的艱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已經結束,時間匆匆,帶走了身心的疲憊,卻留給我們值得珍藏的寶貴經驗。在這裏,我也呼籲學校能適當延長實習時間,能讓我們在實踐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質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實習的心得體會3

七月初,我們走出了黃梅,進入大別山天堂寨野外實習。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皖西金寨縣西南角,與湖北省羅田、英山接壤。境內擁有千米以上的高峯15座,主峯天堂頂,是華東地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主峯海拔1729。13米,爲大別山主峯之一,是江淮分水嶺。"極目山河縱大觀,吳楚東南第一關",氣勢渾厚的天堂寨有"植物的王國、天然的氧吧、動物的樂園、雲霧的海洋、聖水的世界、花的領地、娃娃魚的故鄉"之美譽。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植被狀態爲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混交林的南部邊緣,植物垂直地帶性分佈明顯,主要喬木樹種有:栓皮櫟、茅慄、化香、小葉櫟、槲櫟、黃檀、紫莖等,海拔1500米以上主要分佈黃山櫟矮林,伴生樹種有天目、黃山楸、南方六道木、天女花、湖北海棠等。山頂上尚有禾本科的山地草甸及沼澤植被,針葉林主要爲黃山鬆。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地處華東、華中、華北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點,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多樣,既是許多南方植物分佈的北界,又是一些北方植物分佈的南界,因此區內植物種類多樣,計有1881種之多,各類動物200多種。屬國家級保護的植物如連香木、領春木、蘭果樹、香果樹、金錢松、三尖杉等60多種。

天堂寨的森林資源珍稀古樸,造型奇特,地帶性分佈明顯。在浩瀚的林海中,既有珍稀植物連香木、香果樹、又有天堂寨獨有的草本植物白馬鼠尾草。蒼勁挺拔的黃山鬆造型奇特,千姿百態。花、紅楓樹、針闊葉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等,襯托出天堂寨的色彩絢麗多姿,高山草甸的厚厚草坪,彷彿展現出茫茫草原的風采。還有那高風亮節,英姿颯爽的翠竹林天堂寨可謂是植物生長的天堂,人間的天堂。

前三天的學習我們圍繞着植物進行。當老師帶着我們沿着農田走時,從小在高樓林立的城市生活的我根本不知道田裏竟有如此多的植物,甚至,即使是田中的農作物我也不識些許。我跟着老師,聽着老師對不不同植物的講解,汲取着書本上本有,但我並不能理解的知識。煩躁的情緒連同初夏的酷熱在我們見到那一灣小溪的時候隨着水流向不知名的遠方。歡快的心情伴着老牛的牟牟叫聲銘刻在我們心中。第二天的路頗爲辛苦,我們走向了密林深處,雖不高,但已是人跡罕至。山中竹葉上的螞蟥也隨着我們的到來而興奮,在暗處窺機而動,而牛虻的造訪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何爲刺吸式口器。第三天,由我們自己找出指定數量的物種,我們或翻閱資料,或借於常識,或請教老農。最爲有趣的是衛矛的發現:老農指着漆樹說有毒,會引起潰爛,又指着我們手中尚未辨明的植物中的一種說,這個八樹可以克它。順手還比劃着"七"和"八"。我們明白老農的叫法不是學名,雖然有果,但查清楚還如大海撈針。但我隨手查了下八樹,沒想到還真有這植物,就是衛矛,比較葉型與果實相同,甚至作用也相似,當下真是喜出望外。

通過幾天來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上百種植物,多爲當地常見物種。在上半學期的理論學習中,我們只是初步瞭解了各科植物的主要特徵,而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們能理論聯繫實際,對於書本上的知識有了具體的認識,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原理。比如,當初在背爲什麼菊科是雙子葉的第一大科時,我們只是明白純文字性的知識,而對於具體卻沒有一點概念。在我們這次認識的百種植物中,許多都是菊科的,這就爲我們印證書本上的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而且,對於諸如枝刺和皮刺的區別,我們用手去感知這樣的學習,不只是眼睛和大腦的學習,更是全身心地學習,我們將記得更多,記得更牢,將其化爲我們自己的知識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