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模範事蹟材料

學識都 人氣:1.46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爲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敬老人模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模範事蹟材料

孝敬老人模範事蹟材料1

老人的事沒有小事,再細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豹愛芳就是這麼做的。

豹愛芳從進入敬老院起,十七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把敬老院變成了“老人樂園”、“幸福院”。她每天清晨起牀,打掃庭院,給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後到鎮上買米、油、鹽、菜,料理老人們一日三餐;晚上,爲有病的老人煎藥、服藥,伺候老人入睡。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十月田鎮是個少數民族貧困鄉鎮,鎮政府爲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費每人每月只有30元,老人們的生活經常捉襟見肘,有時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鎮上醫院,不得不從中墊付一些,老人們的生活就顯得更緊張。於是,豹愛芳總是不動聲色地從自己微薄的工資裏擠出20元、30元、50元,補貼給老人們應付日常開銷。

老人們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過着自己的晚年。老人們都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豹愛芳如今已經如願地爲三位老人送了終、盡了孝。這三位臨終前,最想看到的、最牽掛的人就是豹愛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離開人世。

爲了給老人創造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生活空間,17年來,豹愛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在房前屋後種上花草,培植綠地,開墾荒地,種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環境,又改善了老人們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問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親非故,工作能過得去就行了,何必那麼拼命呢?”她說:“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們就是我的家裏人,我不照顧誰照顧。”

豹愛芳這位孤寡老人世界裏的年輕人,由於無暇顧及其他,至今依然單身。2001年,她的事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以後,求愛的信件雪片般從全國各地飛來,她還是那句老話:“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來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華獻給平凡的敬老事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了青春的價值。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海南省勞動模範,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孝敬老人模範事蹟材料2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能相信你的爲人呢?又有誰願意與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養習慣。從點滴小事做起,她已將孝敬老人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雖然平時工作忙,但她總是抽時間給奶奶和姨姥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經常給老人買水果,兩位老人逢人就誇,見人就講,她們孫女有多細心、多懂事。

2001年,她帶着奶奶和姨姥的言傳、父母親的身教成了家。都說婆媳關係最難處,兩個生活習慣不同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產生矛盾?怎會不起摩擦?她堅信只要把心態放平,既然能有緣與她養育了20多年的兒子一生相伴,怎麼能說兩個女人就沒關係呢。

近十年來一直視公婆爲親生父母,視婆婆因看不慣的嘮叨爲母愛。婆婆身體不太好,每次臥病在牀,她都無微不致的照顧,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婆婆總愛發一些無名火,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氣了,體諒她是因爲身體不舒服而心裏煩燥纔會發火的,婆婆說沒有女兒沒有能說知心話的人,她用行動和感恩的心證明兒媳也能做讓她穿得貼心的小棉襖。每逢公婆生日、過年、過節細心的她不但要買好吃的、做豐盛的佳餚,還會買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禮物給公婆,婆婆屬於富態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買,不論是出差或閒時逛街,只要見到合適的又是婆婆喜歡穿的衣服就會買回家,卻很少見她爲自己買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體不舒服時她也要堅持爲家人做可口的飯菜,合理安排對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飲食,水果蔬菜多樣化。每天削好蘋果,看到兒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給奶奶,留給爺爺時,她內心總有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當公婆在親戚鄰居面前誇獎她孝順時,總能看出公婆的滿意和幸福甜在心裏,寫在臉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漸漸使婆媳關係有着深深的母女親情。

她對老人的孝敬,對孩子的培養,贏得親戚鄰居的廣泛讚譽。她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做了每個兒女都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好誇的。”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她說:“在家裏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纔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纔有可能做好本職工作。”

她用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懷,爲老人營造了一個安享晚年的生活環境,爲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默默奉獻,是當之無愧的“好媳婦”。